排便造影对功能性便秘的病原学诊断价值

排便造影对功能性便秘的病原学诊断价值

一、排粪造影对功能性便秘的病因诊断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李雅[1](2021)在《盆底超声与排粪造影对气虚型便秘诊断的优势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盆底超声与排粪造影在诊断气虚型便秘上的应用价值,探讨盆底超声与排粪造影在气虚型便秘诊断中的优势与不足。方法:选取气虚型便秘患者共40例,同时行排粪造影检查与盆底超声检查。检查后分别生成相应的影像学资料及检查结果。使用SPSS 25.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以排粪造影作为参照标准,评估盆底超声对气虚型便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比较盆底超声与排粪造影测量肛直角变化角度、直肠前突深度、肛上距等的差异,分析二者对气虚型便秘诊断的优势与不足。结果:1.盆底超声检出直肠前突共33例,其中真阳性31例,假阳性2例,真阴性6例,假阴性1例,敏感度为97%(31/32),特异度为75%(6/8),阳性预测值为94%,阴性预测值为86%;检出会阴下降共19例,其中真阳性18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10例,假阴性11例,敏感度为62%(18/29),特异度为91%(10/11),阳性预测值为95%,阴性预测值为48%。2.盆底超声与排粪造影在诊断直肠前突上有高度一致性(P<0.05),在诊断会阴下降上有中度一致性(P<0.05);在对直肠前突诊断分级上具有高度一致性(P<0.05)。3.盆底超声在直肠前突检出率上与排粪造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检出效果相当;盆底超声对会阴下降的检出率低于排粪造影(P<0.05)。4.盆底超声对于肛上距与直肠前突深度的测量整体较排粪造影小(P<0.05)。但在肛直角平均值比较上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5.盆底超声检查发现排粪造影未检出疾病:膀胱脱垂3例(7.5%,3/40),子宫脱垂2例(5%,2/40)。结论:盆底超声与排粪造影在气虚型便秘具体表现为直肠前突及会阴下降的诊断上具有良好一致性,可以作为排粪造影的替代检查手段。对于能够耐受排粪造影检查、无排粪造影检查禁忌的人群,可选用排粪造影检查;但是对于一部分患者,如患有幽闭综合征、育龄期妇女及儿童、存在排粪造影检查禁忌的患者,可选用盆底超声检查。如果需要综合评估盆底病变程度,观察盆底肌群动态变化,为后续外科治疗提供参考,可以两种检查方法综合分析以达到诊断要求。

贝燕玲[2](2021)在《经会阴二维超声评估经阴道分娩产后便秘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利用经会阴二维超声对经阴道分娩(VD)初产妇产后便秘盆底超声相关参数进行重复性评估,了解VD初产妇产后便秘的盆底形态学变化,并探讨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ap)及肛管直肠角在VD初产妇产后便秘中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01月01日至2020年10月31日在我院超声科进行产后6-12周的盆底超声检查共4903例,其中产后伴有便秘症状的VD初产妇455例,将其中符合以下标准的99例产妇纳入研究,为便秘组。纳入条件:(1)单胎阴道分娩;(2)阴道分娩后6-12周内出现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和(或)排便障碍、大便干硬,可能需要药物辅助排便。排除条件:1)无法完成最大有效Valsalva动作者;2)既往有尿失禁、粪失禁、顽固性便秘、腹部疝气、直肠膨出等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史者;3)既往有盆底损伤史、盆腔手术史、长期慢性咳嗽史及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史者。为排除前盆腔脏器脱垂对LHap的影响,另以与便秘组2:1的比例选取同时期同科室前盆腔脏器脱垂程度相同的198例无产后便秘症状VD初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经会阴二维超声获取盆底正中矢状面二维图像,测量静息及最大有效Valsalva状态下的LHap。在后盆腔正中矢状切面上获取静息及最大有效Valsalva状态下的肛管及直肠下段长轴切面,测量肛管直肠前角、后角大小。利用组内相关系数、Bland-Altman图对各参数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各参数两组间差异分析采用Students’t检验和Mann Whitney U检验。【结果】LHap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LHap相关性良好(ICC>0.9)。肛管直肠前角和肛管直肠后角测量的重复性较差,观察者间变异大(ICC<0.7)。静息状态下两组间LHap无明显差异;Valsalva状态下VD初产妇产后便秘的LHap较对照组显着增大(P<0.05)。【结论】Valsalva状态下,VD初产妇产后便秘的LHap显着增大,有助于评估VD初产妇肛提肌裂孔的形态学改变,以期为临床提供VD初产妇产后便秘的早期评估。肛管直肠前角和肛管直肠后角测量的重复性较差,不适合作为VD初产妇产后便秘的评估参数。经会阴二维超声评估LHap是一种可重复性高、易于推广应用于广大基层医院的方法。

唐雪松[3](2020)在《TST联合化瘀通便汤治疗中老年女性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TST联合化瘀通便汤治疗中老年女性直肠前突(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肛肠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老年女性直肠前突(气虚血瘀型)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即观察组(TST+化瘀通便汤)、对照一组(Block术+化瘀通便汤)和对照二组(TST+莫沙必利片),各35例。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症状积分、手术疗效观察指标、有效率及显效率、复发率,评价TST联合化瘀通便汤治疗中老年女性直肠前突(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结果:1.脱落率:本次研究共纳入病例105例,每组35例。其中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一组脱落3例,对照二组脱落1例,实际完成病例99例,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一组32例,对照二组34例,总脱落率为5.71%(6/105)。2.安全性指标:各组患者术后2周时,肝、肾功能的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前排便症状总积分(39.76±3.80)与对照一组(38.94±4.31,t=0.81,P=0.42)、对照二组(38.59±4.19,t=1.20,P=0.24)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术后1周时,观察组排便症状总积分(20.48±5.22)与对照一组(23.56±5.12)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2)。术后2周时,观察组排便症状总积分(12.30±5.25)较对照一组(16.81±6.46,P=0.00)和对照二组(15.29±6.19,P=0.04)降低更加明显。4.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18.82±2.92)明显短于对照一组(24.76±2.89,P=0.00),而与对照二组(18.54±3.19,P=0.71)比较则无显着差异;观察组住院天数(9.00±1.77)与对照一组(12.66±2.22,P=0.00)、对照二组(10.09±2.12,P=0.03)比较差异性显着。5.术后并发症比较: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术后出血、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一组(P<0.05),而与对照二组无明显差异(P>0.05)。6.疗效比较:术后2周,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三种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均为100%;但显效率略有不同,其中观察组为60.61%,对照一组为53.13%,对照二组为55.88%。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与两对照组分别进行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7.复发率: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未出现明显的复发倾向,但观察组排便症状总积分(13.27±5.07)明显比对照一组(18.50±6.08)和对照二组(16.71±5.61)低,且更接近术后2周时的症状积分。结论:1.TST治疗中老年女性中重度RC安全有效,并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等优点。2.化瘀通便汤可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RC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很好的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解毒通便的功效。3.TST联合化瘀通便汤治疗中老年女性RC(气虚血瘀型)临床疗效显着,且复发率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邵毅[4](2020)在《出口梗阻型便秘亚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出口梗阻型便秘各亚型与其临床诊断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背景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根据病因慢性便秘分为原发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由药物及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便秘为继发性便秘,排除继发性因素引起的便秘,即为功能性便秘。研究发现,患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与不同类型的便秘的最终诊断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已有的结果存在矛盾,同时对于各种类型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对应的患者一般资料特征和临床表现,尚没有研究明确。目的由于出口梗阻型便秘为良性疾病,且合并多种功能性异常因素,进行临床研究过程中,侵入性及有创性检查常难以实施。本研究试图通过研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BMI、分娩次数等)、便秘症状资料(每周排便次数、是否有排便不尽感、是否需要手法协助排便等)以及辅助检查结果(排便造影、结肠传输实验、肛管直肠测压)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具体亚型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来探讨是否可以根据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相应的便秘症状、辅助检查结果,更加准确的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及其亚型的可能性。方法选取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四种类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综合征,盆底肌痉挛综合征和直肠粘膜脱垂。首先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入组病例。而后通过收集并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统计患者各种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并进行肛门直肠测压、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的方法,研究上述临床资料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亚型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综合征、盆底肌痉挛综合征和直肠粘膜脱垂的相关性。结果1.出口梗阻型便秘整体罹患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高龄(0R=1.983,95%CI 1.964-2.982,P<0.05),女性(0R=1.415,95%CI 1.018-2.817,P<0.05),分娩次数(OR=1.266,95%CI 1.229-1.939,P<0.05),BMI>30kg/m2(OR= 1.133,95%CI 1.060-3.559,P<0.05),大于 25%的排便有肛门梗阻感(OR=2.157,95%CI 1.417-4.826,P<0.05),大于 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OR=1.608,95%CI 1.365-1.764,P<0.05),高 72h 直乙交接标志物残余数目(OR=2.008,95%CI 1.860-2.182,P<0.05),高 72h后平均 TI 指数(OR=3.213,95%CI 3.033-3.522,P<0.05)。对出口梗阻型患者整体,大于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OR=3.569,95%CI 1.350-9.434,P<0.05)、高 72h 直乙残余标志物数(OR=1.247,95%CI 1.021-1.522,P<0.05)与最终选择生物反馈治疗相关;BMI>30kg/m2(OR=3.800,95%CI 1.147-12.590,P<0.05)、大于 25%的无法排出导泻剂(OR=1.416,95%CI 1.186-1.927,P<O.05)、低排便次数(OR=0.069,95%CI 0.018-0.204,P<0.05)、高 72h 直乙残余标志物数(OR=1.827,95%CI 1.698-1.979,P<0.05)、高 72h后平均TI指数(OR=1.040,95%CI 1.010-1.071,P<0.05)的患者最终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2.直肠前突罹患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高龄(OR=1.991,95%CI 1.967-2.989,P<0.05),高 BMI(OR=1.914,95%CI 1.771-1.984,P<0.05),有忍便史(OR=1.404,95%CI 1.185-2.883,P<0.05),高分娩次数(OR=1.876,95%CI 1.222-1.905,P<0.05),BMI>30kg/m2(OR=1.912,95%CI 1.226-2.977,P<0.05),大于25%的排便中需要手法协助排便(OR=1.581,95%CI 1.176-2.382,P<0.05),大于 25%的排便有排便姿势改变(OR=3.003,95%CI 2.782-8.527,P<0.05),高肛直角力排相(OR=1.292,95%CI 1.074-1.990,P<0.05),高肛管静息压(OR=1.021,95%CI 1.003-1.039,P<0.05),高最大收缩压(OR=1.022,95%CI 1.002-1.043,P<0.05),高 72h 直乙标志物残余数目(OR=1.913,95%CI 1.121-2.377,P<0.05),高 72h 后平均 TI 指数(OR=1.727,95%CI 1.002-2.439,P<0.05)。高分娩次数(OR=2.133,95%CI 1.197-6.764,P<O.05)大于 25%的排便中需要手法协助排便(OR=6.006,95%CI 0.821-8.949,P<O.05),大于 25%的排便有排便姿势改变(OR=2.980,95%CI 0.535-7.622,P<0.05)、高直肠前突深度(OR=3.620,95%CI 1.829-4.350,P<0.05)与患者最终选择手术治疗相关。3.直肠粘膜脱垂罹患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高龄(OR=1.983,95%CI 1.964-1.992,P<0.05),高分娩次数(OR=2.006,95%CI 1.289-3.439,P<0.05),大于 25%的排便有肛门梗阻感(OR=1.953,95%CI 1.658-2.884,P<0.05),大于 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OR=1.524,95%CI 1.235-2.910,P<0.05),大于25%的排便有排便姿势改变(OR=1.529,95%CI 1.316-1.885,P<0.05),低肛管静息压(OR=0.942,95%CI 0.928-0.969,P<0.05),低最大收缩压(OR=0.992,95%CI 0.978-0.996,P<0.05),高初始感受阈值(OR=2.000,95%CI 1.953-2.049,P<0.05)。高龄(OR=1.060,95%CI 1.006-1.118,P<0.05),高 BMI 指数(OR=7.827,95%CI 1.530-40.041,P<0.05),BMI 大于 30kg/m2(OR=1.003,95%CI 1.000-1.095,P<0.05),低肛管静息压(OR=0.241,95%CI 0.099-0.401,P<0.05)与患者最终选择生物反馈治疗相关;高龄(OR=1.962,95%CI 1.929-2.997,P<O.05),有忍便史(OR=1.182,95%CI 1.040-1.837,P<0.05),高分娩次数(OR=6.314,95%CI 1.308-30.468,P<0.05),大于 25%排便有排便不尽感(OR=1.197,95%CI 1.025-1.545,P<0.05),大于2.5%排便有无法排出导泻剂(OR=1.197,95%CI 1.056-1.698,P<0.05)、低肛管静息压(OR=0.921,95%CI 0.854-0.993,P<0.05),低最大收缩压(OR=0.830,95%CI 0.717-0.960,P<0.05),高初始感受阈值(OR=1.959,95%CI 1.924-1.996,P<0.05),高 72h 后平均 TI指数(OR=1.000,95%CI 1.000-1.012,P<0.05)与患者最终选择手术治疗相关。4.会阴下降综合征罹患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高龄(OR=3.627,95%CI 1.391-7.571,P<0.05),女性(OR=2.348,95%CI 2.257-2.895,P<0.05),忍便史(OR=1.944,95%CI 1.908-1.962,P<0.05),高分娩次数(OR=2.294,95%CI 1.690-2.426,P<0.05),BMI>30kg/m2(OR=1.732,95%CI 1.083-2.489,P<0.05),低肛管静息压(OR=0.901,95%CI 0.857-0.948,P<0.05),低最大收缩压(OR=0.930,95%CI 0.905-0.956,P<0.05),低初始感受阈值(OR=0.801,95%CI 0.732-0.876,P<0.05),低最大感受阈值(OR=0.925,95%CI 0.868-0.984,P<0.05),高 72h 直乙标志物残余数目(OR=1.985,95%CI 1.734-2.320,P<0.05),高 72h 后平均 TI 指数(OR=I.972,95%CI 1.003-2.628,P<0.05)。高龄(OR=1.227,95%CI 1.186-1.770,P<0.05),低分娩次数(OR=0.644,95%CI 0.623-0.698,P<0.05)与患者最终选择生物反馈治疗相关;女性(OR=3.764,95%CI 1.096-6.059,P<0.05),高分娩次数(OR=3.124,95%CI 3.097-3.208,P<0.05),大于 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OR=2.609,95%CI 2.435-2.614,P<0.05),高肛上距(OR=1.628,95%CI 1.602-1.656,P<0.05)与患者最终选择手术治疗相关。5.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罹患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高BMI(OR=1.586,95%CI 1.056-2.380,P<0.05),BMI>30kg/m2(OR=2.415,95%CI 2.353-2.723,P<0.05),大于 25%的排便有排便疼痛感(OR=1.110,95%CI 1.014-1.343,P<0.05),高肛管静息压(OR=1.978,95%CI 1.049-2.126,P<O.05),高最大收缩压(OR=1.980,95%CI 1.946-2.014,P<0.05),高最大感受阈值(OR=2.044,95%CI 1.983-2.108,P<0.05),高72h 后平均 TI 指数(OR=1.785,95%CI 1.079-2.402,P<0.05)。结论1.患者人口学特征资料、便秘症状资料、部分非经典的辅助检查结果对出口梗阻型便秘及其亚型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作用;2.患者人口学特征资料、便秘症状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对出口梗阻型便秘及其亚型最终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3.出口梗阻型便秘整体罹患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高龄,女性,高分娩次数,BMI>30kg/m2,大于25%的排便有肛门梗阻感,大于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高72h直乙交接标志物残余数目,高72h后平均TI指数。对出口梗阻型患者整体,大于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高72h直乙残余标志物数的患者最终倾向于选择生物反馈治疗;BMI分组大于30kg/m2、大于25%的无法排出导泻剂、低排便次数、高72h直乙残余标志物数、高72h后平均TI指数的患者最终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4.直肠前突罹患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高龄,高BMI,有忍便史,高分娩次数,BMI>30 kg/m2,大于25%的排便中需要手法协助排便,大于25%的排便有排便姿势改变,高肛直角力排相,高肛管静息压,高最大收缩压,高72h直乙交接标志物残余数目,高72h后平均TI指数。高分娩次数,大于25%的排便中需要手法协助排便,大于25%的排便有排便姿势改变、高直肠前突深度的患者最终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5.直肠粘膜脱垂罹患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高龄,高分娩次数,大于25%的排便有肛门梗阻感,大于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大于25%的排便有排便姿势改变,低肛管静息压,低最大收缩压,高初始感受阈值。高龄,高BMI指数,BMI大于30kg/m2,低肛管静息压的患者最终倾向于选择生物反馈治疗;高龄,有忍便史,高分娩次数,大于25%排便有排便不尽感,大于25%排便有无法排出导泻剂、低肛管静息压,低最大收缩压,高初始感受阈值,高72h后平均TI指数的患者最终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6.会阴下降综合征罹患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高龄,女性,有长期忍便史,高分娩次数,BMI>30 kg/m2,低肛管静息压,低最大收缩压,低初始感受阈值,低最大感受阈值,高72h直乙交接标志物残余数目,高72h后平均TI指数。高龄,低分娩次数的患者最终倾向于选择生物反馈治疗;女性,高分娩次数,大于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高肛上距的患者最终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7.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罹患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高BM1,BMI>30 kg/m2,大于25%的排便有排便疼痛感,高肛管静息压,高最大收缩压,高最大感受阈值,高72h后平均TI指数。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者发起的Khubchandani术联合直肠后壁线性切割闭合术治疗直肠前突的前瞻性研究背景出口梗阻型便秘中,直肠前突的发病率较高,几乎全部为女性患者。目前已有多种治疗直肠前突的手术方式,但从治疗效果方面分析,还没有一种术式成为治疗方案的金标准。STARR术式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是这种术式对于直肠前壁薄弱区的修补仍然不充分,实际治疗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因此,探索改进治疗直肠前突治疗的新手术方式有着积极的意义。目的研究Khubchandani术式修补直肠前壁联合吻合器直肠粘膜环切术修补直肠后壁的新手术方法治疗直肠前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3名直肠前突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病人共计42例,施行Khubchandani术式修补直肠前壁联合吻合器直肠粘膜环切术修补直肠后壁的新手术方法治疗;B组病人共计51例,施行STARR手术治疗。在术前、术后第1个月、术后第三个月、术后第6个月以及术后一年五个时间点统计:手术并发症(如术后出血、肛裂、直肠狭窄、失禁、持续性疼痛等)、直肠前突的深度和ODS评分变化情况。从而评估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直肠前突的效果。结果1.一般情况:入组患者年龄,患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有23例(23/34,67.6%)同时患有直肠粘膜脱垂;B组则有24例(24/37,64.9%)合并直肠粘膜脱垂。2、ODS评分两组进行比较,其各自的术后第1个月、术后第3个月、术后第6个月以及术后一年的ODS评分同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进行组间比较,术后第1个月、术后第3个月、术后第6个月O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而两组术后第12个月ODS评分比较则有显着性差异(P<0.05).3.直肠前突深度变化情况:两组进行比较,其各自的术后第1个月、术后第3个月、术后第6个月以及术后一年的直肠前突深度同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进行组间比较,术后第1个月、术后第3个月、术后第6个月直肠前突深度无统计学差异,而两组术后第12个月直肠前突深度比较则有显着性差异(P<0.05)。4.术后合并症(1)、A组术后合并症情况A组术后第1周出现阴道不适5例(5/34,14.7%)。术后尿潴留3例(3/34,8.8%)。术后出血1例(1/34,2.9%),该例出血患者在肛门塞拔除后失血量小于5mL,出血自然停止。术后第1周发生的其他并发症有恶心(7/34,20.6%),肛裂(7/34,20.6%),排便不尽感(2/34,5.9%),排便急迫感(2/34,5.9%),持续性疼痛(13/34,38.2%)。1例患者术后长期感到排便急迫感,术后第6个月缓解后缓解,3例患者术后第6个月开始出现排便急迫感,至术后1年复查时仍未缓解。(2)、B组术后合并症情况B组术后9例患者出现恶心(9/37,24.3%),无术后出血。B组患者中术后第1周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持续性疼痛(12/37,32.4%),2例患者(2/37,5.4%)术后1年复查时仍持续发生肛门疼痛。术后1周出现尿潴留(1/37,2.7%),肛裂(5/37,13.5%),排便不尽感(2/37,5.4%),排便急迫感(2/37,5.4%)。无缝线裂开、术后直肠瘢痕狭窄、直肠阴道瘘或肛周脓毒症发生。术后12个月随访时无死亡病例报告。1例患者术后第3个月出现排便不尽感,另一名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出现排便急迫感,两名患者的症状在术后第6个月均缓解。2例患者自术后第6个月以来出现排便不尽感和排便急迫感,术后第12个月时病情进一步恶化。随访显示,他们的ODS分数超过10分。1例患者直肠膨出深度大于2.0cm。因此,这两名患者被认定为复发。5.手术效果评价随访12个月后,A组有30例(30/34,88.2%)患者手术效果被评价为良好,4例(4/34,11.8%)患者手术效果一般,B组中30例(30/37,81.1%)患者手术效果良好,5例(5/37,13.5%)患者手术效果一般,2例(2/37,5.4%)患者复发。结论1.行KSPRWR手术后,患者未出现盆腔感染、直肠阴道瘘等严重并发症或复发,表明KSPRWR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直肠前突的手术方式,其治疗效果短期内不弱于STARR术式;2.KSPRWR术式患者术后一年ODS评分与直肠前突深度均低于STARR术式,说明KSPRWR术式远期效果可能优于STARR术式;3.STARR术式针对较深的直肠前突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如KSPRWR术式。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者发起的生物反馈治疗与盆底抬高联合直肠悬吊手术序贯治疗一般保守治疗不敏感的会阴下降综合征的前瞻性研究背景会阴下降综合征是指由于盆底肌群失调,盆底肌肉异常松弛导致的排便困难、肛门坠胀、排便不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会阴下降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排粪造影与患者症状联合诊断。当前针对会阴下降综合征的治疗尚未有明确有效地标准,患者大多首先接受保守治疗,包括饮食疗法、盆底锻炼疗法、导泻剂、灌肠疗法等。当一般保守疗法失效后,患者求助于生物反馈治疗,但生物反馈治疗远期疗效不尽理想。尽管尚存争议,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肯定手术治疗作为会阴下降综合征治疗的可选方案。但已存的有效的报道中,尚未有某种手术标准被广泛接受。尚未有一种系统、规范的针对一般保守治疗不敏感的会阴下降综合征的诊疗方案被提出。目的生物反馈治疗与盆底抬高联合直肠悬吊手术序贯治疗一般保守治疗不敏感的会阴下降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名会阴下降综合征患者,这些患者前期都进行了包括饮食疗法、盆底锻炼、导泻剂等保守疗法,但是效果较差。第一阶段为患者施行生物反馈治疗,在治疗后第1周、第6个月、第12个月随访,统计患者ODS评分及会阴下降程度,并评价其疗效。第二阶段中对上述患者中疗效较好者继续随访12个月,统计ODS评分及会阴下降程度变化;对第一阶段疗效较差且不同意手术者继续随访12个月,统计ODS评分及会阴下降程度变化;对疗效较差且同意手术者施行盆底抬高联合直肠悬吊手术,在术前、术后第3个月、术后第6个月和术后一年进行统计:手术并发症(如术后出血、失禁、持续性疼痛等)、会阴下降的深度和ODS评分变化情况。从而评估该手术方式治疗会阴下降综合征的效果。结果1.第一阶段1.1 一般情况:最终有43例患者进行了至少12个月的随访并被纳入最终统计。患者平均年龄为55.49±11.52岁,患者的患病周期为4.30±0.82年。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大于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43/43,100%),大于25%的排便排便费力(43/43,100%),大于25%的排便时间大于10min(37/43,86.05%)等。1.2 0DS评分变化情况:患者治疗前ODS评分为15.85 ± 2.84分,治疗后第1周、第6个月、第12个月ODS评分依次为7.54±3.89分,8.52±4.42分,9.98±5.72分。患者治疗后第1周同治疗前ODS评分相比(P=0.000)、第6个月同治疗前ODS评分相比(P=0.000)、第12个月同治疗前ODS评分相比(P=0.000),均显着降低。患者治疗后第6个月同第1周ODS评分(P=0.004),治疗后第12个月同第1周ODS评分(P=0.000),治疗后第12个月同第6个月ODS评分相比(P=0.000),均显着升高。1.3.会阴下降程度变化情况:治疗前后会阴下降深度的通过排粪造影评估。其中治疗前测量数据为4.13±0.63cm。患者术后第1周、第6个月以及术后一年的会阴下降程度依次为2.71±0.86 cm,2.98±0.88 cm和3.03±0.80cm。患者治疗后第1周同治疗前会阴下降深度(P=0.000)、第6个月同治疗前会阴下降深度(P=0.000)和第12个月同治疗前会阴下降深度(P=0.000)分别比较,均显着降低(P<0.05)。患者治疗后第6个月同第1周(P=0.027)和治疗后第12个月同第1周(P=0.006)会阴下降程度比较,显着增高。1.4疗效评价:患者治疗12个月后有22例(22/43,51.16%)患者ODS评分小于10分且会阴下降程度小于3cm,评价效果为较好。21例患者(21/43,48.84%)ODS评分大于10分或会阴下降程度大于3cm,评价效果为较差,考虑复发。2.第二阶段2.1.手术组:最终有11例患者进行了至少12个月的随访并被纳入最终统计。平均年龄44.09±4.10岁,患病周期3.87±0.89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依次为:42.27±6.25分,14.09±2.87毫升,5.27 ±0.75天。手术组中女性9人,男性2人。手术组患者术前ODS评分为16.55±2.93分,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术后一年的ODS评分依次为5.45±1.92分,5.82±1.80分,4.91±1.73分。手术组患者术前会阴下降程度为3.67±0.48cm,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术后12月的会阴下降程度依次为1.53±0.25cm,1.50±0.23cm,1.47±0.22cm。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阴部不适4例,术后尿潴留3例,术后第1周发生的其他并发症有恶心,排便不尽感,排便急迫感等。2例患者术后1年时出现感到排便不尽感,ODS评分及会阴下降程度均在正常范围内。随访12个月后,共有9例(9/11,81.82%)患者手术效果被评价为良好,2例(2/11,18.18%)患者手术效果一般。2.2非手术组:最终有3例患者进行了至少12个月的随访并被纳入最终统计。平均年龄54.67±2.87岁,患病周期2.42±0.41年,非手术组中女性3人。非手术组患者第二阶段开始时ODS评分为11.67±0.47分,随访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随访一年时的ODS评分依次为12.33±0.47分,13.33±1.25分,14.67± 1.25分。非手术组患者第二阶段开始时会阴下降程度为3.87±0.26cm,随访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随访一年时的会阴下降程度依次为3.93±0.25cm,3.87±0.29cm,3.90±0.22cm。2.3观察组:最终有14例患者进行了至少12个月的随访并被纳入最终统计。平均年龄45.00±4.60岁,患病周期3.40±1.31年。观察组中女性5人,男性9人。观察组患者第二阶段开始时ODS评分为5.64±2.19分,随访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随访一年时的ODS评分依次为6.67±1.93分,7.25±2.42分,7.92±2.84分。观察组患者第二阶段开始时会阴下降程度为2.11±0.25cm,术随访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随访一年时的会阴下降程度依次为2.29±0.22cm,2.44±0.19cm,2.71±0.32cm。3.会阴下降综合征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与生物反馈治疗预后关系:女性(OR=1.770,95%CI 1.515-1.971,P<0.05),高分娩次数(OR=3.948,95%CI 2.846-4.099,P<0.05),治疗前高肛上距(OR=1.944 95%CI 1.176-2.180,P<0.05)与治疗后会阴下降程度大于3cm相关。女性(OR=1.796,95%CI 1.280-2.326,P<0.05),高分娩次数(OR=2.363,95%CI 1.620-2.833,P<0.05),治疗前高肛上距(OR=1.944 95%CI 1.176-2.180,P<0.05)与治疗后ODS评分大于10分正相关。结论1.生物反馈疗法是针对一般治疗不敏感的会阴下降综合征患者的一种安全无创、较为有效的保守疗法;但是单纯的生物反馈治疗无法有效治疗全部一般治疗不敏感的会阴下降综合征患者,其中女性、高分娩次数、治疗前高肛上距与生物反馈治疗较差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2.盆底抬高联合直肠悬吊手术是一种针对生物反馈治疗不敏感的会阴下降综合征患者的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3.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手术序贯疗法是针对一般治疗不敏感的会阴下降综合征较为有效、安全的治疗策略;

刘明涛,张辉,王志民,高荣青,陈璐,李涛[5](2019)在《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讨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50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测量其肛管长度、肛直角、肛上距、乙耻距或小耻距、骶直间距等影像学指标,分析引起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原因。结果显示,直肠前突33例,直肠黏膜内脱垂30例,盆底肌痉挛14例,会阴下降23例。合并2种疾病者24例,合并3种疾病者13例。结果表明,排粪造影对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病因的诊断效果较好,而且操作简单、无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洪丹丹[6](2019)在《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会阴下降综合征便秘的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会阴下降综合征便秘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会阴下降综合征(descending perineum syndrome,DP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采用麻仁丸口服治疗,治疗时间4周。治疗组32例,采用补中益气汤口服,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前2周联合治疗,后2周单独口服补中益气汤。总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100%,90.62%,症状总积分对照P<0.05,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生物反馈下其肌力及最大收缩力对照P<0.05,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动态排粪造影(defecation angiography,DFG)下力排相肛上距距离值对照P<0.05,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会阴下降综合征便秘患者疗效确切,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肌肉维持时间、肌肉收缩次数、最大收缩力以及肛上距距离具有显着的优势,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便秘症状,显着提高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其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使用麻仁丸治疗。

韩滨泽[7](2019)在《3D-ERUS诊断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与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肛肠三维多普勒超声诊治系统(Three-dimensional Endorectal Ultrasonography System,3D-ERUS)与X线排粪造影(defecography,DFG)对直肠前突(rectocele,RC)临床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行3D-ERUS与DFG检查,对RC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显示RC情况及程度,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测量便秘患者两种方法下的相关数值,统计合并症发生情况。以患者Wexner便秘评分程度为标准,其症状分为轻、中、重三度,对两种影像学方法各自分度方法对直肠前突程度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计算两者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3D-ERUS和DFG检查与RC症状程度的敏感度分别为95.46%、68.62%,特异度分别为73.58%、56.2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50%、31.6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18%、82.54%,准确性分别为92.56%、67.32%。3D-ERUS检查与RC症状程度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性均明显高于DFG。经3D-ERUS阳性70例、阴性14例;X线检查阳性64例、阴性20例,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ERUS与DFG图像上诊断均为RC病人共56例,二组分别对RC深度进行测量,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FG诊断RC程度高于3D-ERUS。对直肠阴道隔弹力纤维断裂情况诊断准确率,3D-ERUS明显高于DFG。结论两种影像学方法中,3D-ERUS在前突数据测量及与症状相联系方面对RC的诊断价值最高,DFG较低,因此合理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助于提高对RC的诊断准确性。3D-ERUS与DFG对确诊RC结果无明显不同。3D-ERUS诊断RC迅速、可靠、操作简便、费用低、无明显痛苦等优点,图像可行各方位观察。对诊断RC有重要诊断价值。

黄斌[8](2016)在《便秘与衰老的相关性实验研究及自拟益气补肾方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便秘是临床上常见消化道疾病之一,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老年性便秘困扰着广大老年便秘患者的健康,是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幸福感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便秘的定义很多,没有统一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说,大便干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排便费力、排便阻塞感等各种排便异常均统称为便秘。便秘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大类症状的统称。目前国内外对于便秘的诊断标准不尽一致,便秘的治疗方法分门别类,没有固定的治疗方案。便秘会导致机体功能改变而引起疾病,从而引起衰老进程加快。便秘易致衰老的说法古今中外均有认同,但其科学关系尚未证实,因此,探讨便秘与衰老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通过查阅国内外对便秘和衰老相关性的认识,了解国内外便秘和衰老相关领域研究进展。通过动物实验复制衰老模型和便秘模型,通过便秘指标和衰老指标的检测,以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相关性。然后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温阳健脾法对衰老大鼠模型的抗衰老作用;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温阳健脾法对便秘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实验研究1.便秘与衰老的相关性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对泻药性便秘大鼠模型和大鼠衰老模型的便秘指标及衰老指标的检测,来分析研究便秘与衰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制备泻药性大鼠便秘模型和D-半乳糖大鼠衰老模型,观察大鼠体重、24小时粪便重量及粪便数量、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体klotho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c-Kit蛋白和SCF蛋白表达情况,测定肠道传输功能,计算活性炭混悬液推进长度与肠道全长的百分比。然后分别将便秘大鼠模型和衰老的大鼠模型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结果]衰老组和正常组的大鼠在一般情况、体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指标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等方面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泻药性便秘组和正常组的大鼠在一般情况、体重、24小时粪便重量和数量、肠道功能测定、结肠c-kit蛋白及SCF蛋白表达等方面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而泻药性便秘模型组和D-半乳糖衰老模型组在以上便秘指标及衰老指标的检测结果中均表现出比较一致的结果。[结论]泻药性便秘模型和D-半乳糖衰老模型均造模成功。大鼠便秘和衰老具有相关性,大鼠便秘可能促进了大鼠衰老的发生,而衰老的大鼠大多伴有一定程度的便秘。2.温阳健脾法对D-半乳糖大鼠衰老模型的抗衰老实验研究[目的]探讨温阳健脾中药对D-半乳糖大鼠衰老模型的抗衰老治疗效果。[方法]衰老模型造模结束后,将温阳健脾颗粒分大、中、小剂量进行灌胃,西药组给予莫沙比利灌胃,模型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治疗一个月。然后,分别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体klotho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空白对照组相比,大、中、小剂量组SOD值均显着升高(P<0.05),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的大鼠胸腺指数均显着增加(P<0.05),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大鼠klotho蛋白含量显着增高(P<0.05)。[结论]温阳健脾中药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模型的抗衰老作用显着,能够明显改善衰老大鼠模型的各项衰老检测指标。3.温阳健脾法治疗泻药性便秘大鼠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温阳健脾中药对泻药性便秘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便秘模型造模结束后,将温阳健脾颗粒分大、中、小剂量进行灌胃,西药组给予莫沙比利灌胃,模型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治疗一个月。然后,分别检测24小时大鼠粪便重量及粪便数量、计算活性炭混悬液推进长度与肠道全长的百分比,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c-Kit蛋白和SC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和西药组的24小时大鼠粪便重量均显着重于模型组(P<0.01);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和西药组的24小时大鼠粪便数量均显着多于模型组(P<0.01);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的活性炭推进百分比均显着增高(P<0.05);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c-ki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以及西药组均可以使SCF蛋白表达水平相对升高,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阳健脾中药对泻药性便秘大鼠的治疗作用显着,能够明显改善泻药性便秘大鼠的各项便秘检测指标。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自拟益气补肾方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我院肛肠科门诊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80例老年性便秘患者,其中治疗组40例应用自拟益气补肾方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剂(福松),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便秘临床症状评分(3.38±0.89)分,对照组(4.10±1.0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益气补肾方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性便秘临床疗效肯定。

芦中庆[9](2015)在《排粪造影X线测量在功能性便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排粪造影X线测量在功能性便秘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出现临床症状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显示直肠病变程度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图像采集和后处理,分别测量肛直角(ARA)、肛上距(DUAC)、直肠前突深度、乙耻距(DSPC)、骶直距(DSR)。结果 X线良好的显示了全部直肠功能性病变,本组35例患者中,直肠前突26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18例,直肠内套叠3例,耻骨直肠肌肥厚2例,乙状结肠冗长1例。结论排粪造影X线测量在功能性便秘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马英杰,杨国志,马质君[10](2014)在《双重排粪造影对结肠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双重排粪造影对结肠功能性便秘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利用数字胃肠机对123例便秘患者进行结肠双重排粪造影检查。结果除13例属有实质性便秘外,110例均属功能性便秘,其中出口梗阻型78例,慢传输型18例,混合型14例。结论双重排粪造影对结肠功能性便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二、排粪造影对功能性便秘的病因诊断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排粪造影对功能性便秘的病因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盆底超声与排粪造影对气虚型便秘诊断的优势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中医对便秘的定义及诊断
        1.3 西医对便秘的定义及诊断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剔除标准
    2 研究仪器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步骤
        3.2 操作流程
        3.3 观察指标及方法
    4 资料统计方法
    5 结果与分析
        5.1 气虚型便秘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5.2 气虚型便秘患者诊断一致性比较
        5.3 气虚型便秘患者疾病检出率比较
        5.4 盆底超声与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深度平均值及肛上距平均值的比较
        5.5 在静息、力排状态下排粪造影与盆底超声测量的肛直角角度平均值比较
        5.6 结论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3 排粪造影在便秘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4 盆底超声在便秘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5 盆底超声与排粪造影的一致性
    6 本组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6.1 气虚型便秘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特点分析
        6.2 盆底超声与排粪造影诊断一致性比较分析
        6.3 盆底超声与排粪造影对气虚型便秘诊断检出率的比较分析
        6.4 未检出病例比较分析
    7 本组研究不足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盆底超声在慢性功能性便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2)经会阴二维超声评估经阴道分娩产后便秘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数据采集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肛管直肠前角及肛管直肠后角测量的重复性
    3.3 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测量的重复性
    3.4 肛提肌裂孔前后径的组间差异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超声在产后便秘人群中的应用
    4.2 肛提肌的解剖基础
    4.3 妊娠和经阴道分娩对盆底组织的损伤
    4.4 肛提肌裂孔前后径与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产后便秘的关系探究
    4.5 肛管直肠角与排便的关系探究
    4.6 研究体会与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性
    5.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盆底松弛型便秘检查方法的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TST联合化瘀通便汤治疗中老年女性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型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现代医学对直肠前突的认识与诊断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出口梗阻型便秘亚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出口梗阻型便秘各亚型与其临床诊断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背景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者发起的Khubchandani术联合直肠后壁线性切割闭合术治疗直肠前突的前瞻性研究
    背景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者发起的生物反馈治疗与盆底抬高联合直肠悬吊手术序贯治疗一般保守治疗不敏感的会阴下降综合征的前瞻性研究
    背景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外科诊疗进展(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英文文章1
英文文章2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引起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6)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会阴下降综合征便秘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3D-ERUS诊断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与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
    2.3 方法
        2.3.1 检查前准备
        2.3.2 操作方法
        2.3.3 图像分析
    2.4 满意度评估
    2.5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3D-ERUS与DFG诊断RC情况
    3.2 3D-ERUS与DFG测量RC深度的比较
    3.3 3D-ERUS与DFG诊断84例便秘患者合并症结果
    3.4 满意度结果
    3.5 两种影像学方法测量OCC患者相关指标(表5,表6)
        3.5.1 两种影像学方法测量OCC患者静坐情况(表5)
        3.5.2 两种影像学方法测量OCC患者力排情况(表6)
    3.6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价值的比较
    3.7 具体图像分析
4、讨论
    4.1 肛管三维成像的必要性、优势、不足及直肠阴道隔显像探讨
    4.2 直肠阴道隔存在的解剖学证据
    4.3 两种影像学方法在前突数据测量不同原因讨论及直肠前突形成的机制
    4.4 影像学方法对出口梗阻便秘的评价
    4.5 RC手术必要性探讨
    4.6 患者检查顺应性评估
    4.7 本研究的新发现
    4.8 3D-ERUS诊断肛肠科疾病的相关展望
    4.9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4.10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个人简历
    2、Wexner便秘评分表
    3、满意度调查表
致谢
综述 直肠前突临床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便秘与衰老的相关性实验研究及自拟益气补肾方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便秘与衰老的相关性研究概况
        1 便秘与衰老的概念
        2 便秘与衰老的关系
        3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便秘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进展
        1 便秘的诊断
        2 便秘的西医治疗进展
        3 便秘的中医治疗进展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便秘与衰老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温阳健脾法对D-半乳糖大鼠衰老模型的抗衰老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温阳健脾法治疗泻药性便秘大鼠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自拟益气补肾方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存在问题与不足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9)排粪造影X线测量在功能性便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双重排粪造影对结肠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仪器
    1.3 检查方法
    1.4 排粪造影测量指标与诊断指标
        1.4.1 相关测量指标
        1.4.2 正常诊断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四、排粪造影对功能性便秘的病因诊断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盆底超声与排粪造影对气虚型便秘诊断的优势对比研究[D]. 李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经会阴二维超声评估经阴道分娩产后便秘的临床应用价值[D]. 贝燕玲. 汕头大学, 2021(02)
  • [3]TST联合化瘀通便汤治疗中老年女性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唐雪松.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出口梗阻型便秘亚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研究[D]. 邵毅. 山东大学, 2020(12)
  • [5]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的应用[J]. 刘明涛,张辉,王志民,高荣青,陈璐,李涛.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9(11)
  • [6]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会阴下降综合征便秘的疗效研究[D]. 洪丹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3D-ERUS诊断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与价值[D]. 韩滨泽.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2)
  • [8]便秘与衰老的相关性实验研究及自拟益气补肾方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研究[D]. 黄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排粪造影X线测量在功能性便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芦中庆. 临床军医杂志, 2015(10)
  • [10]双重排粪造影对结肠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价值[J]. 马英杰,杨国志,马质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14(03)

标签:;  ;  ;  ;  ;  

排便造影对功能性便秘的病原学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