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次全切除联合黏膜烧灼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体会

胆囊次全切除联合黏膜烧灼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体会

一、胆囊大部切除加粘膜烧灼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谢文强[1](2021)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保留后壁的胆囊切除术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筛选影响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的评价及内部验证,同时论证保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手术的简洁性。【方法】利用医院PACS系统收录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2科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以手术时长的第75百分位数(P75)为界将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CLC)组和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Difficul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DLC)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困难程度的风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困难胆囊切除的Nomogram预测模型,使用一致性指数(index of concordance,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校准图(Calibration Plot)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进行模型的评价,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并绘制临床影响曲线(Clinical Impact Curve)。2.应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将保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患者和腹腔镜胆囊全切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1:2匹配,通过比较术前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探讨保留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手术的简洁性,并对纳入的病例进行术后1月情况的随访。【结果】1.模型构建共纳入患者239例,手术时长P75为80min,其中DLC组51例,含中转开腹1例;2.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5kg/m2、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胆囊积液、胆囊壁的厚度>0.3cm、上腹部手术史是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独立风险因素;3.构建的两种临床预测模型均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内部验证结果显示两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良好;4.应用倾向性评分后共有4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腹腔镜胆囊全切组28例,保留后壁组14例;5.腹腔镜胆囊全切组和保留后壁组在术前及术后血常规及血生化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保留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患者胆囊壁的厚度明显增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与腹腔镜胆囊全切组相比,保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例在术后1月随访观察结果无差别。【结论】1.BMI(>25kg/m2)、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胆囊积液、胆囊壁的厚度(>0.3cm)、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是发生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2.研究构建的Nomogram临床预测模型1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3.保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的、有效的,可显着降低复杂胆囊手术的难度,在处理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壁陷入肝床过深致分离困难、异常短胆囊管、急性亚急性及坏疽性胆囊炎等困难胆囊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贾伟路[2](2020)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比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以及经保守治疗好转后Ⅱ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T-LC)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随访,探讨在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选择LSC术式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发病时间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68例,包括行LSC、LC、CT-LC患者。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LSC组28例,LC组24例,CT-LC组16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感染指标、肝功能、胆囊壁厚度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SC组、LC组、CT-LC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ml)、术后首次排气(d)时间分别为[123.5±10.48、150.4±8.91、98.75±9.71,(P<0.05)],[52.14±8.35、109.54±12.35、47.44±8.21,(P<0.05)],[3.64±1.31、4.54±1.32、2.31±1.40,(P<0.05)],LSC组和CT-LC组均优于LC组。LSC组和CT-LC组中转开腹率为2例(7.1%)、1例(6.2%)均少于LC组5例(17.8%),P=0.015。三组术后腹腔引流量(ml)、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d)为[53.71±10.13、70.17±5.79、30.69±6.99,(P<0.05)],[5.50±1.53、5.75±1.57、2.44±1.41,(P<0.05)],CT-LC组优于LSC组和LC组。住院天数(d)、住院总费用(元)为[5.29±1.58、6.75±1.07、11.13±1.54,(P<0.05)],[16378±1427、18404±1234、25836±752,(P<0.05)],LSC组均优于LC组和CT-LC组。LC组4例(6.7%)中转开腹、2例(8.3%)发生腹腔感染,LSC组和CT-LC组无此情况。LSC组、LC组及CT-LC组发生胆瘘病例分别为4例(14.2%)、5例(20.8%)、1例(6.25%),P=0.514。LC组、LSC组各出现1例(3.5%、4.1%)术后肠梗阻,P=1.000。三组都未出现穿刺孔口感染。LSC组、LC组及CT-LC组分别出现3例(10.7%)、5例(20.8%)、2例(12.5%)术后体温大于38.5℃。LC组因中转开腹转ICU病房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随访,其中16人失访,3个月随访LSC组、LC组、CT-LC组上腹部疼痛不适分别为2例(9.0%),1例(6.2%),1例(7.1%),P=1.000;恶心呕吐1例(4.5%),1例1(6.2%),1例(7.1%),P=1.000;LSC组、LC组腹泻1例(4.5%),1例(6.2%),P=1.000;LC组胆总管结石残留1例(6.2%),P=0.577,均无其他病例。6个月随访LSC组、LC组上腹部疼痛不适1例(4.5%),1例(6.2%),P=1.000;LC组腹泻1例(6.2%),P=0.577;CT-LC组均无其他病例。结论:在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存在胆囊三角解剖困难的病例中,LSC与LC和经保守治疗好转后Ⅱ期行LC组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开腹率低、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且达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是安全可行的替代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於丙然[3](2020)在《急性胆囊炎术前经PTGBD胆道造影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急性胆囊炎通常是由于胆囊内的结石造成胆囊管阻塞所引起的,随后胆囊内出现胆汁淤积导致胆囊膨大并继发化学或细菌性炎症。急性胆囊炎患者通常会出现持续的右上腹部疼痛、消化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及呕吐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若急性胆囊炎症较重常可导致胆囊壁坏死或穿孔,称为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标准手术方法。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术后住院时间也缩短。《Tokyo Guidelines(2007)》(TG07)是国际上第一个发布且被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关于急性胆囊炎诊疗方案的指南,其分别于2013年(TG13)和2018年(TG18)进行了两次修改。TG18指出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应包括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并将急性胆囊炎的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包括轻度(Ⅰ级)、中度(Ⅱ级)和重度(Ⅲ级)。TG18也根据急性胆囊炎的分级推荐了相应的治疗方案:Ⅰ级急性胆囊炎患者如条件允许可立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Ⅱ级急性胆囊炎患者可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先行胆囊引流,后续视情况再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Ⅲ级急性胆囊炎患者,首先对其他系统损害程度进行充分评估,如患者通过治疗后,一般情况可很快好转,且能耐受手术,可以由非常有经验的专科医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如不能耐受手术,则行保守治疗和胆囊引流。在20世纪80年代,Radder提出PTGBD可减轻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症状。TG18推荐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为胆囊引流的首选方法。TG18认为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应用,包括胆道造影、术中超声、术前MRCP等,可能会减少胆管损伤(BDI)发生。根据以往的Meta分析证据,相比于无创的超声、CT及MRCP胆道成像等,各种直接胆道造影(ERCP、术中胆道造影)对于胆道变异及结石的诊断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近年来,对于严重急性胆囊炎术前先行PTGBD后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我们通过PTGBD进行直接胆道造影,可以更清楚地观察胆囊结石、胆囊管走形、胆道变异以及是否合并胆总管结石等,但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尚缺乏相应的临床研究。在此,我们进行该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拟分析急性胆囊炎术前经PTGBD胆道造影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术前经PTGBD胆道造影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文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术前已行PTGBD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术前是否行经PTGBD胆道造影分为造影组和未造影组。采用病例信息查询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主诉、入院时查体体征、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及其他系统病史)、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肝肾功、凝血系列等)、ASA分级、PTGBD引流时间、PTGBD胆道造影时间、PTGBD至LC间隔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管放置情况、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应用SPSS25.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用率表示,应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方差分析;P值均表示双侧概率,显着性水平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93例,其中造影组32例,未造影组61例。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造影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3.21±22.32)min,未造影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8.36±42.1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造影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7.14±27.78)ml,未造影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6.56+31.2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造影组术中未放置引流管患者为5人,占该组患者比例为15.63%,未造影组术中未放置引流管患者为9人,占该组患者比例为17.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1)。造影组患者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为(2.92±1.32)天,未造影组患者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为(4.23±2.25)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造影组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未造影组患者术后3人发生手术戳孔脂肪液化,占该组患者比例为4.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造影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14±4.17)天,未造影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54±4.0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造影组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未出现中转开腹,而未造影组中有2例中转开腹。结论:对于严重急性胆囊炎所致困难LC患者,术前先行PTGBD并经PTGBD胆道造影,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管放置时间,并可能降低中转开腹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及总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疗手段。

闵皓昀[4](2020)在《LC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的应用及手术时机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收集我院同一术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 my,LC)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acute suppurative cholecystitis,ASC)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时机下行LC与患者手术疗效、术后恢复之间的关系,探讨LC在AS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到2019年6月在宁夏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由同一术者(高年资主任医师)行LC治疗的ASC病例共149例作为研究对象,整理相关临床资料,按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手术组(发病至接受手术时间<72h)76例,晚期手术组(发病至接受手术时间>72h)73例,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早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显着少于晚期手术组(30.000±40.000ml VS50.000±75.000ml P=0.005);早期手术组手术时间显着少于晚期手术组(101.526±37.807min VS 119.027±49.343min P=0.016);早期手术组的胆囊次全切除率为11.8%(9/76),晚期手术组的为32.9%(24/73),两组相比早期手术组显着少于晚期手术组(P=0.002);早期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3%(1/76),晚期手术组的为19.2%(11/73),两组相比早期手术组显着低于晚期手术组(P=0.002);早期手术组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显着低于晚期手术组(3.000±1.458d VS 5.000±3.000d P=0.006);早期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显着低于晚期手术组(4.000±5.500d VS 10.000±5.000d P<0.001)。结论1.本研究显示ASC患者行LC是可行的。在发病72h内行LC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腹腔引流管置管时间,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2.对于发病超过72h的ASC患者,若无绝对手术禁忌症也可行LC。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应谨慎操作。

洪锡祥[5](2019)在《创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43例临床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创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征,评估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与手术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3.10-2018.10共5年大连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创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43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将进行外科处置的患者分为手术组和穿刺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的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生化、疼痛评分等指标、2周内并发症(主要包括胆管损伤、胆瘘、肠瘘、腹腔积液、出血)的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长短。创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纳入标准:因创伤或行手术后发生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术前影像学及术中未见结石。排除标准:胆囊及胆管结石;胆道损伤。上述所有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频率描述,组间比较采取卡方检验。所有数据使用SPSS20.0进行处理分析,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收集大连医科大学三家教学医院创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43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54-92岁,平均年龄73.7岁。本文创伤分为外伤及手术创伤两类。手术组20例中,其中1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行胆囊造瘘术,手术组中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5%;穿刺组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20例,无死亡病例;保守治疗3例,保守成功1例,另外2例因感染性休克、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66.7%。创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病人群特殊(基础病多,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但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胆囊易坏疽、穿孔,发病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的特点,需及时诊断正确处置。在该病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超声检查是首选,CT是超声的有效补充。腹腔镜探查既是诊断也是治疗手段。在治疗方面,保守治疗容易导致患者死亡,不建议保守;外科处置如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开腹)、胆囊造瘘术、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穿刺组和手术组的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百分比、体温、肝生化、疼痛评分等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术后3天、术后7天的穿刺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百分比、体温、疼痛评分下降更快、住院时间短(P<0.05),穿刺组并发症更少,短期疗效较手术组好。短期疗效本文更倾向于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结论:1.创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病隐蔽、易被原发病掩盖,需高度重视;当创伤后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腹痛时,应及时行肝胆超声或腹部CT检查,明确诊断。2.创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炎症重,预后差,需及时外科干预。3.外科干预中,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短期效果较手术组好,并发症少,为下一步诊疗打下了基础。

罗毅,秦红军,丁严江[6](2019)在《胆囊大部切除在困难LC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胆囊大部切除术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治疗体会。方法 2014年6月-2017年9月我院因行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困难而改为胆囊大部切除术56例。对该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术后出现胆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36个月未发现"小胆囊"和胆总管结石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技巧、充分评估病情的情况下,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胆囊大部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彭联威[7](2018)在《一步法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确定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对2010年1月到2015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5例,女性42例,年龄在6094岁之间,平均71.2岁,所有病例均应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后,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再考虑行胆囊切除术等确定性的手术。对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预后转归进行总结,并通过对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前、术后化验指标的对比,以确定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结果:87例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均置管成功,置管后1-2天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如发热、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和局部压痛、Murphy征等基本缓解,置管后2-5天复查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较置管前明显下降(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较置管前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84例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后,施行择期胆囊切除术及肝脏部分切除术、胆管切开取石术等手术治疗。3例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临床急性症状缓解后拔除引流管。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中有5例引流管堵塞,3例引流管脱出,2例引流管出血,对引流管脱出及引流管堵塞的患者及时更换引流管,更换后无引流管堵塞和脱出,对引流管出血的患者予卧床休息,适当应用止血药物后好转。择期手术后患者中1例因为严重肺部感染死亡,3例胆汁漏、8例切口积液感染和1例切口出血均保守治疗痊愈,其余患者均顺利恢复。结论:对于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如果身体状况不适合行急症胆囊切除术,可以先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以缓解临床急性期症状,择期再行胆囊切除术等确定性的手术治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对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尤其适用。

霍晓飞[8](2017)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选择》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因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在我院行LC的患者188例,按其发病时间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发病时间≤72h,n=68),延期组(>72h2w,n=31),择期组(4w以上,n=89)。对三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组、择期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比早期组、择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C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方法,疾病发作到手术在72h内的效果及预后好,基本可以达到择期LC效果及预后;对于超过72 h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应尽早行LC术,在手术时应谨慎操作,因为此时围术期并发症更易发生。

郭保中[9](2017)在《复杂困难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困难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3月至2015年12月为105例复杂困难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患者中,103例(98.1%)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2例(1.9%)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10400 ml,平均(65.0±12.5)ml,均未输血。术中常规留置腹腔负压引流管,腹腔引流液体量20180 ml,平均(35.7±14.5)ml,引流管放置时间310 d,平均(3.5±0.5)d。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出血、胆漏、胆管狭窄、膈下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前应尽量完善各项检查,明确胆囊、结石、胆管及胆总管情况,做到术前心中有数;术者、助手应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规范操作,清楚了解胆道系统解剖及病理改变,操作时配合默契,为复杂困难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王利祥[10](2016)在《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1.65±17.05)min、排气时间(1.43±0.59)d及住院时间(4.03±1.36)d均短于对照组,P<0.01;手术出血量(35.22±16.89)m L低于对照组(91.56±21.07)m L,P<0.01;并发症发生率(5.7%)低于对照组(2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效果显着,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二、胆囊大部切除加粘膜烧灼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囊大部切除加粘膜烧灼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保留后壁的胆囊切除术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保留后壁的胆囊切除术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第一部分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保留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困难胆囊切除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1.缩略语表
    2.保留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要点图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急性胆囊炎术前经PTGBD胆道造影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及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胆囊炎的诊疗发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LC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的应用及手术时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5)创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43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
    4. 治疗方式
    5. 观察指标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致谢

(6)胆囊大部切除在困难LC手术中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LSC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2 手术体会
        3.2.1 胆囊前壁切除的方法
        3.2.2 胆囊管的处理
        3.2.3 残留胆囊黏膜处理
        3.2.4 腹腔引流
        3.2.5 其他事项

(7)一步法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方法
        2.1 治疗经过
        2.2 合并基础疾病的治疗
        2.3 PTGD操作过程
        2.4 PTGD拔管指征
        2.5 PTGD术后治疗
        2.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1.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特点
    2.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
    3.PTGD的临床应用
    4.PTGD穿刺引流的要点
    5.PTGD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6.PTGD时机的选择
    7.PTGD的优点和缺点
    8.PTGD术后治疗的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汉全称对照
致谢
论文发表

(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分组方法
    1.4 手术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LC手术时机的选择
    3.2 急诊LC难点及术中并发症
    3.3 关于中转率
    3.4 术后近期并发症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复杂困难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3.2 胆囊的显露
    3.3 Calot三角区粘连的分离
    3.4 胆囊管的处理
    3.5 胆囊肝床的处理
    3.6 术中出血的处理
    3.7 腹腔的清洗、引流

(10)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各项指标比较
    2.2 两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1 术前准备
    3.2 手术操作
    3.3 术后观察

四、胆囊大部切除加粘膜烧灼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保留后壁的胆囊切除术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 谢文强. 兰州大学, 2021(12)
  • [2]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贾伟路.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3]急性胆囊炎术前经PTGBD胆道造影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D]. 於丙然. 山东大学, 2020(02)
  • [4]LC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的应用及手术时机探讨[D]. 闵皓昀.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5]创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43例临床诊治分析[D]. 洪锡祥.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3)
  • [6]胆囊大部切除在困难LC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 罗毅,秦红军,丁严江. 西南军医, 2019(02)
  • [7]一步法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D]. 彭联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选择[D]. 霍晓飞. 苏州大学, 2017(04)
  • [9]复杂困难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J]. 郭保中.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7(05)
  • [10]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J]. 王利祥. 中外医疗, 2016(30)

标签:;  ;  ;  ;  ;  

胆囊次全切除联合黏膜烧灼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