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素质教育空间,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拓展素质教育空间,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拓展素质教育空间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霞[1](2021)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以四川凉山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学龄儿童数量激增,学前教育的规模随之扩大,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幼儿师资的主阵地,其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环节,为贯彻习总书记“扶贫要扶智”的精准扶贫理念,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实施了“一村一幼”、“9+3”免费职业教育等政策,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迎来了重大机遇,但也是重大责任。为此,提高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的主要任务。研究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内生式发展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四要素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选取欠发达地区的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和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4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5名教师进行访谈,从而调查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发现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培养制度不健全,培养主体单一、培养评价考核机制固态化,评价指标不灵活。这些问题对欠发达地区本土幼儿教师培养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同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结合区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地区适配性和可行性高的先进经验,选取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共49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5名教师进行访谈,总结发达地区的培养特点和可适用于欠发达地区的启示。研究发现:发达地区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具体、培养过程较为系统、培养主体多元、培养评价体系相对完善,可从多方面为欠发达地区提供可执行的经验借鉴。结合欠发达地区独特的区域特色,借鉴发达地区的培养经验,为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要坚持构建精准具体、特色化的培养目标,建立系统、合理、科学的内生式培养过程,坚持“校政园”深度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和建立灵活多元评价体系等建议,进而为欠发达地区提高幼儿师资培养质量,培养符合本地需求的“民族性”、“技能性”并行的高素质幼儿师资,教育脱贫攻坚而助力。

汪婷[2](2021)在《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研究:成因、制度与实践》文中提出迈入新世纪,为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劳动雇佣制度变化,日本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展开了重大变革,即“专门职业大学”的制度化。日本政府意图通过“专门职业大学”更新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以产教融合的高等教育机构展开高水平实践型职业教育,培养兼具实践力和创造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而确立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日本产业界对劳动力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雇佣流动化,企业内教育弱化。与此同时,日本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阶段,社会对于更高层次的实践型职业教育需求强烈。但是,除了市场化的专门学校,日本原有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无论内容还是方法均偏重理论,“实践性”能力培养往往依赖企业内教育。企业内教育弱化后,劳动力“实践性”能力培养出现断裂。日本原有的“学校职业教育+企业内教育”培养具备职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力的模式难以延续。经济社会发展、劳动雇佣制度变迁、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日本现有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存在的问题,是突出“实践性”能力培养的专门职业大学制度化的成因。本研究通过对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相关审议会报告、法律法规的解读展开文献研究,分析专门职业大学从构想到实现的过程,以及专门职业大学的制度设计框架,包括专门职业大学的功能定位、设置标准和外部质量保障机制。通过与日本现有高等教育机构的比较分析,归纳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特征,凸显专门职业大学的“实践性”价值取向。专门职业大学制度实际上是试图通过融合大学的学历教育和专门学校的实践型技能教育,创设新的高等教育机构类型,以突出高层次的“实践性”能力培养为逻辑起点,推动原来具有产教融合特点但缺乏有效规制、学校教育体制之外的专门学校向新型高等教育机构转型,提高专门学校的地位,同时促进大学功能分化,构建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本研究通过典型案例东京国际工科专门职业大学展开案例研究,在分析该校教育教学特色的基础上,对设置该校的学校法人日本教育财团展开分析,发现该学校法人同时拥有多所专门学校及关联企业,且与相关产业界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形成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为专门职业大学实现实践型职业教育提供了条件与发展空间。论文认为,日本专门职业大学制度与实践的经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发展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办学定位,确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高层次“实践性”能力培养;第二,建设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完善多元化的考试招生制度、构建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学位制度、确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健全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第三,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实现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实现具有高层次“实践性”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必须坚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产教融合模式引领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选择,才能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李新月[3](2021)在《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演变研究 ——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旅游业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当前,我国已经迈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人才质量与结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建设高水平的旅游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职教20条”、“双高计划”、“高职扩招一百万”等政策的实施,突出职业教育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旅游高职教育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亦如此。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高等教育不断成长,为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培养了大批人才。社会变迁视角下,旅游人才的培养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存在什么问题,有何特色,对当今的旅游人才培养有何借鉴意义,值得去探究。本研究从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切入,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个案,将其历程划分为起步与探索阶段(1979-1995年)、改革与发展阶段(1996-2005年)、提高与深化阶段(2006至今)进行研究,分析各阶段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动因,选取培养目标、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与师资队伍几个主要要素,探索其发展演变,总结成绩与问题,揭示其人才培养特色。基于此,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为我国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启示。研究发现: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与完善的,有其自身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构建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方面,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依据产业发展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在课程体系方面,聚焦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方面,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阵地,形成了多样的育人模式;在师资方面,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本着回顾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借鉴其发展,旅游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向国际是必由之路,依托行业是办学思路,服务产业是目的所在。新时期,在文旅融合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众多挑战,结合旅游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新时期的挑战与要求,从政府、院校、企业三大主体出发,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为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方桐清[4](2020)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我国高职院校大都脱胎于职业大学、成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历史只有四十年。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存在大学文化缺失、职业文化不强的客观现实,高等性、职业性都不够使得“类型”和“重要”双不显。文化育人弱化导致立德树人虚化,价值取向不明导致文化育人泛化。而现有研究成果零散,总体缺少基础框架,不足以指导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课题通过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以江苏省15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为主要样本,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进行了研究。高职教育要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必须实施文化育人,明确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高职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予“5B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基层职业性”;我国对高职给予“复姓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高等职业性”。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高等”文化共性,同时具有“职业性”个性价值追求。文化育人定位决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性质,文化育人特性反映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面貌,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对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具有反作用。因此,文化育人定位和特性价值追求的向度即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应然目标。从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的维度分析,其价值取向均有四个向度。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是:以“职业性”特质人才为培养目标,走校企“双主体”文化育人之路,在合作中正视育人文化与企业文化价值目标的现实不融,规避企业文化中不利于人的道德、理性、真善美形成的文化因子,有效耦合育人文化与企业先进文化,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步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自此至改革开放前,我国职业教育及其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我国高职教育随经济建设中心的确立应运而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对技术精神的双压制、社会文化对育人文化的深融合、外来文化对高职文化的反思间性等影响,形成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特质文化形态。以发展需要、发展规模、发展质量为评判标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递进式发展特征和递进式文化育人价值目标。从对文化育人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实践效度分析,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随递进式发展任务划分为随性、工具性、理性、特性四个发展阶段。四个阶段以经济与高职互动为演进动力,是“适应—调整—再适应”的演进过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虽然仍存在不少现实矛盾,但是从宏观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存在向度摇摆阻碍类型彰显之囧。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实践情况看,弱化并制约其彰显深度、广度和效度的主要问题包括:融入工业文化因素比较泛化、注入企业文化要素比较主观、培养优秀企业精神重视不够、关注文化间性存在盲目性碎片化。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多维因素复合的结果。影响其彰显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彰显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需要从内容、载体、路径、传播方式、文化环境等方面系统化推进。

黄珍[5](2021)在《基于能力本位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知识资本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当下,正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时期,如何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培养数量多、质量优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地方高校因地方而设、受地方支持,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当前,社会分工细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深入开展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调查,探索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必要和紧迫。本研究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关键能力理论和OBE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内涵和要素。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不足的现实,从实践能力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厘清地方高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所应该具备的实践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调查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梳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能力不足的具体表现。对国内外四所大学不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方法。在借鉴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以A大学冶金工程专业为个案,分析地方高校面对新工科发展要求,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从而提升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最后,从国家、行业和高校三个层面提出了完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政府要发挥宏观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企业要深度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课程体系建设,高校要完善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具体而言,就是高校要进一步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产教融和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完善以能力提高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郭建耀[6](2020)在《深化产教融合 助推应用型大学建设》文中研究说明深化产教融合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教育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能力的迫切需要。应用型大学必须提高认识、转变思维方式,创新机制,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和主导产业,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应用技术研究与创新,积极主动的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黄珊[7](2020)在《OBE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一轮的产业和科技革命的推进,全球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面对如此形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具有了强烈的需求,急需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所需要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校企协同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的重要途径。而OBE理念作为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产出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因此本论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以OBE理念指导对校企协同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OBE理念的内涵、实施原则和要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需求为导向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新要求进行具体分析;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校企根据OBE理念,按照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从培养方案制定原则、OBE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关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毕业要求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分解和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来反向制定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通过校企协同进行产出导向的理论课教学、能力导向的实践课教学、就业导向创新创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同时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协同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和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三方面入手完善OBE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保障体系,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顺利进行,提高应用型人才质量。

刘跃梦[8](2020)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门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但契合我国总体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要求,亦是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求。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国门大学立足边疆、服务国家的绝佳选择。因此,国门大学在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各项功能的基础上,还须探索出一套既能满足国家战略所需,又符合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已成为国门大学在发展改革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大方向。本研究始终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门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基础和实施方式”两条主线展开分析论证。首先,通过梳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根基;其次,以历史的观点回顾国门大学的发展经验,探索国门大学人才培养现状,明晰其困顿之处;再次,引入典型个案进行探讨借鉴,并提出相应的价值判断;最后通过对上述研究展开理论分析与政策探讨,在对现有政策进行整体省思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建议。故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系统阐述“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门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论基础及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现状分析。回顾国门大学的发展轨迹、挖掘国门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问题背后的原因,对于国门大学现阶段的人才培养形式展开剖析;第三部分,典型个案分析。选取红河学院的“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典型个案,剖析红河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逻辑和改革策略,明确其参考价值;第四部分,整体省思。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从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对国门地区各高校的改革方向进行分析,且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总之,本文的研究一方面能够促进国门大学科学办学、理性办学,提升“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门高校的办学质量,保证边疆人才输送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丰富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能弥补学术界对国门大学及其边疆院校研究的不足。期许在“一带一路”倡议遍地开花之际,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能为祖国边疆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顺利推进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李卫萍,谭波,王璇[9](2020)在《基于理工科本科教学引发的几点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每年百万高中学子蜂拥而入本科院校,而一些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却在走入社会时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造成培养的人才被闲置的尴尬情景。因此本科院校要进行改革,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把这作为大学的另一个培养方向,抓紧抓好,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社会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韩雨晴[10](2020)在《K学院经管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K学院作为办学20年的江苏省属民办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K学院正面临江苏独立学院专业建设抽检评估的背景下,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现状出发,考察经管类学生岗位胜任力与用人单位匹配程度,围绕K学院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对国内外人才培养和岗位胜任力应用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将人力资本理论、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胜任力模型等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针对用人单位与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初步构建经管类学生岗位胜任力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问卷调查,从用人单位需求方和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供给方两个角度的调查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利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并比较了高校人才培养供给方与企业人才需求方两者的差异,进行各因子的差异性分析。通过调查发现K学院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和分析验证了这些问题的原因。将实际情况与理论知识进行结合后,提出了K学院经管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质量提升对策建议:加大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建设、明确K学院经管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市场导向的经管类学生培养方案、提高应用型经管类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该论文有图7幅,表20个,参考文献65篇。

二、拓展素质教育空间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拓展素质教育空间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论文提纲范文)

(1)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以四川凉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难点、创新点及局限性
        一、研究的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章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构建依据
        一、着作、文献研究指标选取
        二、政策文本指标选取
        三、培养方案指标选取
        四、专家咨询指标选取
    第二节 核心概念厘定
        一、欠发达地区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三、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内生式发展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地点
        三、研究工具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调查问卷的施测
        三、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
        四、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第三节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一、访谈设计
        二、访谈实施
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
        一、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数量需求分析
        二、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素质需求分析
    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描述分析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性比较分析
        四、人才培养模式各要素相关性分析
        五、人才培养模式对各要素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六、问卷调查研究的结论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访谈结果分析
        一、关于培养目标访谈的结果
        二、关于培养过程的访谈结果
        三、关于培养制度的访谈结果
        四、关于培养评价的访谈结果
        五、访谈结论
    第四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
        二、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
        三、培养制度不健全,培养主体单一
        四、评价体系不灵活、考核机制固化
    第五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经济发展缓慢,缺乏必要的财政支持
        二、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三、学生主体认知偏差
第五章 发达地区培养经验及对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第一节 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二、培养目标的现状分析
        三、培养过程的现状分析
        四、培养制度的现状分析
        五、培养评价的现状分析
        六、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结论
    第二节 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一、明确清晰的培养目标定位
        二、系统化的培养过程
        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培养制度
        四、多元完善的培养评价体系
    第三节 对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一、细化培养目标定位,契合市场需求
        二、完善培养过程,保障培养资源
        三、校政企深度融合,拓宽培养主体
        四、健全评价指标,增加评价主体
第六章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第一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设计
        一、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要求
        二、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条件
        三、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模型建构
    第二节 构建精准具体、特色化的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具体化
        二、培养目标特色化
    第三节 建立系统、合理、科学的内生式培养过程
        一、建立课程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整合优化“外源式”和“内生式”教育资源
    第四节 坚持“校政园”深度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
        一、强化各利益主体的功能
        二、构建利益平衡稳定的专项培养平台
    第五节 建立灵活多元的培养评价体系
        一、拓宽评价主体,提升评价的全面性
        二、改善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的发展性
        三、更新评价指标,保障评价的时代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我国近十年学前教育政策一览表
附录二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三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访谈提纲
附录四 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2)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研究:成因、制度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概念辨析
        1.2.1 高等职业教育
        1.2.2 专门职业大学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研究法
        1.4.3 比较研究法
第2章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制度化成因
    2.1 经济社会发展
        2.1.1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
        2.1.2 劳动雇佣制度的变迁
    2.2 高等教育发展
        2.2.1 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学生需求多样化
        2.2.2 现有高等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的桎梏
第3章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制度设计
    3.1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制度化历程
    3.2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功能定位
    3.3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设置标准
        3.3.1 招生政策
        3.3.2 教育课程
        3.3.3 学位授予
        3.3.4 师资队伍
    3.4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外部质量保障
        3.4.1 认定审查
        3.4.2 评价
        3.4.3 信息公开
        3.4.4 财政补助
    3.5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与现有高等教育机构的比较
        3.5.1 关于功能定位的比较分析
        3.5.2 关于设置标准等的比较分析
        3.5.3 小结
    3.6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价值取向——突出“实践性”
第4章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案例分析
    4.1 东京国际工科专门职业大学的基本情况
    4.2 东京国际工科专门职业大学教育的“实践取向”
        4.2.1 产学合作下的课程开发
        4.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
        4.2.3 注重探索与实践的教学方法
        4.2.4 突出实务家教师的师资结构
    4.3 东京国际工科专门职业大学的学校法人及分析
第5章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5.1 明确办学定位,确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5.2 建设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5.2.1 完善多元化考试招生制度
        5.2.2 构建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
        5.2.3 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学位制度
        5.2.4 确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
        5.2.5 健全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5.3 坚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道路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演变研究 ——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业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1.1.2 人才供需矛盾制约旅游业发展
        1.1.3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变革
        1.1.4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综述
        1.4.1 概念界定
        1.4.2 文献综述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个案选择
第2 章 从上海旅专看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演变
    2.1 起步与探索阶段(1979-1995 年)
        2.1.1 旅游高职教育产生的背景
        2.1.2 起步与探索阶段:积极探索
        2.1.3 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2.2 改革与发展阶段(1996-2005 年)
        2.2.1 旅游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因
        2.2.2 改革与发展阶段:锐意进取
        2.2.3 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2.3 提高与深化阶段(2006 年至今)
        2.3.1 旅游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2.3.2 提高与深化阶段:内涵式发展
        2.3.3 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第3 章 上海旅专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启示
    3.1 上海旅专人才培养的特色
        3.1.1 培养目标的特色
        3.1.2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特色
        3.1.3 教学的特色
        3.1.4 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
    3.2 上海旅专对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
        3.2.1 面向国际是旅游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3.2.2 依托行业是旅游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3.2.3 服务产业是旅游高职教育的目的所在
第4 章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4.1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挑战与要求
        4.1.1 旅游高职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目标
        4.1.2 文旅融合给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带来新挑战
        4.1.3 产教深度融合为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天地
        4.1.4 新科技革命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
    4.2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
        4.2.1 政府层面
        4.2.2 院校层面
        4.2.3 企业层面
    4.3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未来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上海旅专饭店管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沿革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分析
    2.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要义诠释
    2.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
    2.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类型定位
    2.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向度目标
    2.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
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历史回顾
    3.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渊源
    3.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发展阶段
    3.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宏观成就和向度之囧
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现状考察
    4.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
    4.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4.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主要问题
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问题归因
    5.1 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
    5.2 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
    5.3 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
    5.4 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
    5.5 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
6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彰显策略
    6.1 凝练职业精神标签彰显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核心精神
    6.2 打造职业文化载体增强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显示度
    6.3 促进校企文化有效交流打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彰显路径
    6.4 建立职业文化高效传播机制推进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深化
    6.5 优化文化育人环境浓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氛围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能力本位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应用型人才的相关研究
        (二) 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
        (三) 国内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四) 国外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五) 已有研究述评
    三、理论基础
        (一)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二) 关键能力理论
        (三) OBE教育理念
        (四) 理论基础上的研究框架构建
    四、核心概念
        (一) 地方高校
        (二) 应用型人才
        (三) 实践能力
        (四) 人才培养模式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二章 能力本位视角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调查研究
    一、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一) 调查基本情况
        (二) 企业与学生对实践能力评价的对比分析
        (三)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数据分析
        (四) 实证调查结论
    二、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问题分析
        (一) 培养目标不明确,能力结构不合理
        (二) 课程体系不合理,学生能力培养不足
        (三) 评价机制不健全,学生能力评价缺失
        (四) 学生能力培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三、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了应用型高校和应用型人才的社会认同
        (二) 地方高校办学经费不足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无法保障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
        (四)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阻碍了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
        (五) 制度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应用型高校准确定位
第三章 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一、案例高校选取
    二、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
        (一) 德国巴登符腾堡大学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 常熟理工学院行业学院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学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案例高校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一) 相同点
        (二) 不同点
        (三) 对比结论
第四章 A大学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个案分析
    一、培养目标
    二、基础实践能力培养
        (一) 夯实基础知识与技能
        (二) 拓展基础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三、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一) 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建设
        (二) 强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
        (三) 实施“三化”工程,优化师资队伍
        (四) 对接专业认证标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质量
    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一) 课程与学分激发学生能力提升意识
        (二) 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搭建能力培养平台
        (三) 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顺应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需要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显着优势
        (一) 加大对地方高校的办学经费投入
        (二) 健全高等教育分类评价制度
        (三)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和劳动的氛围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人才培养
        (一) 转变合作观念,承担社会责任
        (二) 积极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三、高校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
        (一) 明确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二) 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三) 更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内容
        (四)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五)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六) 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调查问卷(企业卷)
附录二: 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三: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访谈提纲(教师)
致谢
卷内备考表

(6)深化产教融合 助推应用型大学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应用型大学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意义
    1.1 深化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1.2 深化产教融合是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1.3 深化产教融合是区域创新发展的迫切要求
2 应用型大学深化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2.1 应对产教融合的准备不足
    2.2 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不强
3 应用型大学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
    3.1 提高认识
    3.2 转变思维方式
    3.3 创新机制
4 应用型大学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措施
    4.1 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与结构
    4.2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4.3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4.4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5 推进产学研协同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创新

(7)OBE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二)国内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OBE理念
        (二)校企协同
        (三)应用型人才
        (四)地方本科院校
第一章 OBE理念的内涵、实施原则及要点
    一、OBE理念的内涵
    二、OBE理念的实施原则
    三、OBE理念的实施要点
第二章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规格
    一、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
    二、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
    三、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素质结构
第三章 OBE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
    一、OBE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
        (一)需求导向原则
        (二)目标导向原则
        (三)能力导向原则
        (四)学科交叉融合原则
    二、OBE理念下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一)OBE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三)毕业要求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分解
        (四)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第四章 OBE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策略
    一、产出导向的理论课教学
        (一)课程目标设计
        (二)课堂教学改革
        (三)理论课程考核与评价
    二、能力导向的实践课教学
        (一)实践教学改革
        (二)实践课程考核与评价
    三、就业导向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二)创新创业课外活动的开展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引进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三)加大校企人力资源互通共享
    五、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一)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
        (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
        (三)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
第五章 OBE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保障
    一、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的健全
        (一)校企协同育人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二)校企协同育人政策法规和制度
    二、校企协同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三)产学研用综合实践平台的建设
    三、校企联合共建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
        (一)课程资源库的共建
        (二)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的共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8)“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门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核心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述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价值
第一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门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门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二)实用主义教育论与大学的社会服务观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门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中国大学的改革方向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产业升级的现实要求
        (三)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门大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 现状分析:国门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与问题探析
    一、国门大学的发展历程
        (一)国门大学的前身:遍地开花的师范教育
        (二)国门大学的调整:建设“更大更好”的办学体系
        (三)国门大学的深化改革:发展与转型
    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办学定位模糊,人才培养模式简单机械
        (二)办学特色不明显,办学模式趋同化与封闭性显着
        (三)人才问题突出,高等教育效益外溢严重
        (四)社会地位难以提升,长期属于“弱势群体”
    三、原因分析
        (一)高校内部原因分析
        (二)高校外部原因分析
第三章 典型个案:红河学院“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一)“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二)“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基础
    二、“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一)知识体系
        (二)能力体系与素质体系
        (三)运行与保障体系
    三、“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与启示
第四章 整体省思:“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门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
    一、国门大学内部改革策略
        (一)专业设置合理化:凸显应用性,彰显国门特色
        (二)管理模式科学化:实施“一校两制”式下本科与专科分类分层管理
        (三)教学评估机制高效化:定期评估,严把人才质量关
        (四)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加强师德养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国门大学外部改革策略
        (一)政府层面
        (二)社会层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 12所国门大学名录
    附录 Ⅱ 访谈提纲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基于理工科本科教学引发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本科院校应尽快补上“另外一条缺失的腿”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1.百万大军只为进本科
    2.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针要改革
二、本科院校的教学要制定一套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考核办法
    1.制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
    2.制定灵活实用,可操作的考核办法
三、本科院校教师队伍要有博士,教授,更要有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四、国家教育部门,社会各方面要积极配合支持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
    1.国家教育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道不要人为设置“天花板”
    2.社会对文凭的认可要持发展的态度
    3.国家要正确指导企事业单位积极配合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战略

(10)K学院经管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
    2.1 国内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2.2 国内外对胜任力模型应用的研究
    2.3 文献综述小结
    2.4 人力资本理论与人才培养模式理论
    2.5 岗位胜任力
3 K学院经管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调查分析
    3.1 问卷设计思路及调查情况
    3.2 学生培养角度调查结果分析
    3.3 用人单位需求角度调查结果分析
    3.4 用人单位需求与经管类人才培养的对比分析
4 K学院经管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K学院经管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质量提升对策建议
    5.1 加大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建设
    5.2 明确K学院经管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目标
    5.3 制定符合市场导向的经管类学生培养方案
    5.4 提高应用型经管类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拓展素质教育空间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论文参考文献)

  • [1]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以四川凉山为例[D]. 张晓霞.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2]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研究:成因、制度与实践[D]. 汪婷.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演变研究 ——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D]. 李新月.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D]. 方桐清.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5]基于能力本位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黄珍.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6]深化产教融合 助推应用型大学建设[J]. 郭建耀.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0(02)
  • [7]OBE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 黄珊.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8]“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门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刘跃梦. 西南大学, 2020(01)
  • [9]基于理工科本科教学引发的几点思考[J]. 李卫萍,谭波,王璇.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10)
  • [10]K学院经管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 韩雨晴. 中国矿业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拓展素质教育空间,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