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环境与教学资源建设的再思考

网络学习环境与教学资源建设的再思考

一、关于网络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的再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马宁[1](2021)在《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调查研究 ——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文中认为学习是促进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人们对这方面的关注和研究不足。本文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这一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乡村教师为对象进行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对改进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的学习,促进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增强作为本地重要人力资本的乡村教师对教育脱贫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以马尔科姆·诺尔斯的成人学习理论为视角,将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四个方面作为分析框架,对289份问卷所得数据和约11万字的访谈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的内部动机较强,教师学习环境有所改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及其成因为:首先,在学习动机方面,主要存在教师学习的可持续状态较差、教师主动学习的行动力差两个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终身学习意识、教师过度重视学习的工具价值以及外部评价考核机制不合理。其次,在学习内容方面,存在教师忽视理论性知识学习、体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特殊素养的学习内容较少两个问题。导致问题的原因包括:教师追求学习效果的速成性、外部培训对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的针对性不强。第三,在学习方式方面,存在教师对外部培训所学内容的转化不够、校本培训学习仍停留于表面、教师自主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为:外部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学习需求、教师在网络远程培训学习中的工学矛盾突出、外部培训方式的互动性和实践性不强、学校的组织力度不够等。最后,在学习环境方面,主要存在教师学习的物质条件保障不足、教师学习的制度条件不健全、教师学习的文化氛围欠佳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当地政府对本地教育资金的投入不足、学校管理不完善、校长未对本校教师学习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以及以筛选为目的的晋升制度存在缺陷。针对以怒江为例的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外部机构应加强引导和支持、学校应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教师应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这三个层面构建立体化的乡村教师学习优化策略,进而促进其专业发展。

刘曼雯[2](2021)在《基于SNSs的在线个性化学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学习风起云涌,资源的获取途径也从线下向线上扩展。社交网络作为互联网最关键的应用之一,是在线学习的最有力“推手”之一,也是学习资源最便利的获取平台之一,它的发展对学习方式的改变起到“添砖加瓦”的重要作用。社交网络平台(Social Networking Sites,简称SNSs)的不断迭代更新,使SNSs成为许多教师、学生以及教育研究者突破传统教育和教学的重要契机,人们开始乐于使用微博、微信、QQ群等国内流行的SNSs平台寻求相关的教育、学习资源。然而,针对一个社交网络平台,随着交互数据不断地增长,如何过滤掉相关度低或不相干的信息,帮助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效的学习信息成为了SNSs在线学习环境亟待突破的问题之一。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既可以提升学习资源的筛选效率与获取速度,又可以帮助学习者提升学习效率。但是,通过分析发现传统的SNSs个性化推荐系统并不完善,缺少发现学习同伴的个性化推荐机制,且现有的SNSs学习平台存在学习资源不能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利用Cite Space工具,以腾讯QQ群为例,进行SNSs学习平台的学习需求分析,并根据学习需求组织学习资源,建立学习同伴圈。然后,根据组织的学习资源与学习同伴圈构建基于SNSs的个性化推荐模型,并利用Mirai框架为SNSs在线学习平台设计了集学习资源推荐和同伴推荐于一体的智能机器人。最后,对组织的学习资源进行了资源建设有效性分析。

刘赟宇[3](2020)在《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指出信息技术发展使得人类生活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互联网+教育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革命已经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并引发教育由内而外的变革。无所不在的泛在网络为泛在学习提供了基础,泛在学习实现了“人人、处处、时时”的学习,也就是4A学习,任何人(Anyone)、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使用手边任何工具(Anydevice)来进行的学习活动,随之而来的是高等院校师生对新形势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传统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我国良好的网络基础,师生们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在家中上网获取信息和开展泛在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在空间和时间维度的限制,以其灵活性、便捷性、经济性和人性化的这些优势弥补了传统方式的不足,为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活动,形成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在泛在学习视域下构建新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本身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和核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分析互联网+教育给传统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的转变,剖析学习方式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2)在泛在学习视域下,梳理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五个构成要素及彼此关联,分析教学环境,总结教学理论,归纳了结绳学习规律和泛在学习变维规律,结合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依据五个构成要素构建教学模式。(3)在分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自然实验法进行高职教育通信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移动通信基站运行与维护》的教学实验,其中的理论课程主要采用线上学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开展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实训课程采用仿真软件、演示视频、虚拟现实等教学手段,遵循知识可视化、内容情境化、动手动脑的教学理念,开展实训课程教学活动,并通过教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验证教学效果。(4)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确定教学模式有效性的评价指标,构建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教学模式提供评价方法和依据。研究具有三个创新点。第一是基于泛在学习在时间、空间、虚实之间维度变化的特点,结合结绳学习规律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梳理教学模式五个构成要素及彼此关联,构建了泛在学习视域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达到学生精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第二是基于泛在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首次采用自然实验法对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验,验证了泛在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后续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了方法。第三是从理念和方法上,突出融合创新。在研究思路上,力求将教育学与工学有机融合,结合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时代背景,用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罗正敏[4](2020)在《移动平台下短视频在中职《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短视频辅助教学成为热点话题,各种网络视频教学平台开始引入中职课堂,为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推进教育信息化作出显着贡献。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云班课等手机APP辅助教学软件将互联网和短视频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云班课移动教学平台的教学实践,借鉴短视频备受年轻受众接纳的特点,融合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探索短视频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手段在中职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模式,把“云班课”移动教学平台与“短视频”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设计并应用短视频辅助教学。旨在探索这种应用模式能否提高学生的认可度,改善学习效果。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短视频的起源、发展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并以建构主义理论、非正式学习理论、沉浸理论、自主协作学习理论为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应的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深入分析中职课堂教学现状,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其次,运用实践研究法,以《电子商务》课程为例,开展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短视频教学实践活动。最后,通过统计分析,从学生对移动平台各功能模块基本功效的认可度、总体实施效果评价两个方面,探讨基于云班课实施短视频教学的总体实施效果。采用SPSS25.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表明,移动平台下短视频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是传统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延伸,使教学手段持续更新、教学样式不断丰富、跟踪评价日益多元。能够帮助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为促进和创新中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5](2020)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深入,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早在西汉时期,汉语就传入了越南,随后不断与越南历史、文化、社会相融合。新中国成立之后,越南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两国在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领域不断相互交流,汉语自然就成为越南重要的外语之一。汉字(ch?Hán)、汉喃辞(t?Hán N?m)、汉越词(t?Hán Vi?t)成为越南语言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越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对汉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研究工作也就备受重视。然而,当前越南汉语教学仍然停留在对教学技巧的强调,对相关理论研究、教学模式研究、线上与线下(O2O)的教学融合,以及如何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这一深刻变化,如何寻求一条适合越南学生的有效汉语学习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越南高校学生汉语学习的自主能力较低、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探索构建一个适用于越南高校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Online/Offline)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探讨适合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设计,以及具体的案例研究。紧紧围绕研究问题的重点,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越南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O2O教学模式的文献分析,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新建构主义理论,依托O2O教学原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以及结合越南高校本土教学实情,构建了面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同时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O2O教学模式适合越南的对外汉语教学;二是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线上线下设计好的学习活动将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个过程将会降低不利因素的干扰、激发有利因素作用的发挥,从而逐渐培养和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制定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为后续模式验证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2)设计实施O2O对外汉语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活动。本研究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以及模式架构,从教师教学的视角,创设了支撑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且利于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环境。同时对学习环境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针对O2O汉语教学模式的线上线下两环境的功能、架构及具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了设计。(3)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案例教学实践。为了验证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了Edmodo作为线上教学平台,选择河内首都大学外语系汉语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言文化》为例开展案例研究实践。采用设计研究的思路,开展了包括模式的初步应用、模式的细化应用、模式的强化应用三轮迭代案例实践。通过三个学期教学模式迭代设计和教学活动调整,对187名学生的线上跟踪、课堂观察、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得出:大多数学生不仅较好地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汉语学习观念、自我意识、信息素养、社区归属感和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得以提升,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得到了显着提升,从而也验证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对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互联网教育应用在越南刚刚兴起,必然会挑战各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汉语教学也不例外,创新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时代知识爆炸,更加凸显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利用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期他们能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尽管本人在越南高校长期从事汉语教学,深感汉语教学远比其他语言的教学难度大得多。选择这样的研究题目,也是一种挑战、一种探索、一种提升。期望自己的研究不仅能促进自己未来汉语教学的提升,也为他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段娟[6](2020)在《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设计与实践 ——以《高中信息技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学习方式创新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教育部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中强调要应用空间促进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探究式学习是训练学生探究能力、提高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主流学习方式,又是新时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终身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信息技术是基础教育领域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课程。但在实践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仍然沿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传统学习方式,聚焦的是学科基本知识技能和学科工具,对学生数字化学习素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如何发挥网络学习空间优势,如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开展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是新时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论文旨在梳理研究现状、摸清现实情况,充分运用网络学习空间优势构建空间支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学习,并开展实践验证效果。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深入教学一线,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研究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网络学习空间未充分应用,主要原因是教师对空间的认识不足以及现有空间功能有待完善;二是探究式学习开展不足,主要原因是教师忽视学生探究式学习需求以及未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基于前述问题,结合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探究式学习实施要素,本论文对高中信息技术学习进行了全面设计。建立了网络学习空间、探究式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三者融合应用互相促进的理念,构建了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学习模式,设计了基于此模式的探究式学习过程。将上述设计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声音信息的加工”这一内容的教学实践中,开展实验研究。通过对实践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总结实践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空间支持的学习实践促进了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开展,全面提升了探究活动的参与面、参与度,保证了探究学习的完整性和持续性,提高了学习绩效,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升迁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王冬冬[7](2020)在《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A”教师培训平台为个案》文中认为伴随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帮助教师队伍建立过硬的职业素养与全面的行业素质,将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向。建立健全即符合教师实际需求又具备先进理论支撑的教师培训体系是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教育兴国,科技助教,互联网技术以广泛的适用范围与卓越的实际效果,已然渗透至行业的方方面面。网络研修社区作为近期一经兴起便立刻成为讨论焦点的教师研修新思路,如今已在试点城市推行过程中成效显着,具有可观的实际成效。“A”教师培训平台是当前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平台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流平台的代表。与诸多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类似,其立足于远程培训与网络研修两大支柱功能,同时为教师进行集体研学交流,分组教研探讨,交流教学心得,交互经典案例提供平台支撑。再者,伴随多年运营以及使用经验,平台对于各成员自身个人信息以及相关学习行为加以统计,纳入大数据库。借助海量多维数据对其进行综合性归纳整合,进一步勾画出更具针对性与实践性的学习者画像,能够将学习者信息以及特点进行直观表现,对于教师培训平台优化培训效率,优化培训体系具有重大意义,能够为最大化地满足求学者以及教学者所需,为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夯实根基。因此,本研究以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为大方向,选择“A”平台为实验平台,通过对“A”平台的改造,将以近期大家关心的重要命题——网络研修社区的学习者画像为目标,以网络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建构为研究主题。首先,对于平台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其进行预处理,立足于业务实际需求,建立更具全面性的数据汇聚表,从而,进一步设计数据资产评估报告;其次,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围绕学员实际情况设计综合评价体系,随后,邀请专家对于该体系精确度与待优化部分进行微调;再次,笔者尝试选择k-means算法,以平台学员为对象进行聚类分析,对于各学员维度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剖析,依据学员平台学习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缺陷,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举措;最后,采用协同过滤算法,进一步做好平台对口教学资源以及教培课程的自动推荐,为用户推荐关联度较高的学习伙伴,并及时推荐研修活动信息,依据其最终数据验证推荐成效。研究成果主要在于:其一,进一步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平台大数据埋点与收集提供理论指导,构设较为先进科学的数据汇聚表,建立更具针对性与全面性的数据仓库;其二,打造立体化、多元化能够完美契合学习行为逻辑与步骤的评价模型;其三,帮助平台教师以及管理负责人更直观地了解学习者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为学员自动推荐对口学习服务以及学习伙伴,真正确保课程快速推进,捕捉大众需求热点,给予学员更具针对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学习体系;其四,借助本研究成果,能够为同类型数据挖掘实证调研以及相近领域优化模式贡献一些思路。

高若瑜[8](2020)在《基于活动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外汉语教学是中国教师面向外国学生开展的汉语教学。学习者异质性的文化背景和多样化的语言需求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要在语言实践中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合适的理论指导,对外汉语的教学设计未能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和文化异质性,导致对外汉语课堂活动流于形式、教学实践偏离教学预设。活动理论重视学习者主体性的理论秉赋,对文化情境的关注以及对活动系统的结构分析,非常契合对外汉语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文化情境的特性,为重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视角和思想资源。基于活动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将教学重心由“教”转变为“学”,实现了向“汉语学习活动设计”的转型。从设计理念上看,学习活动就是活动主体借助于中介工具作用于活动客体的过程。学习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学习者对作为“潜在客体”的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不断形成新的理解和认识的过程。随着活动客体的转化和改变,随着从一个学习活动进入到下一个学习活动,学习者将在互动中实现拓展性学习,从而有效地推动他们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为了促进拓展性学习的发生和深化,对外汉语教学设计要重点关注汉语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并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创造性转化。在设计框架上,应该将活动系统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单位,按照活动系统的基本模型对教学设计进行重构。具体而言,要实现从布置交际任务向建构活动客体、从个体语言学习向共同体语言学习、从采取教学措施向提供中介工具的转变。此外,教学设计者要对文化情境的特殊性和异质性进行深入分析,将文化情境作为教学设计的改进依据。活动客体是主体作用的对象,同时也是活动系统的标识。但是,只有学习者意识到客体的存在并在行动上对客体产生作用时,学习活动的客体才能够真正形成。活动客体的设计要遵循可持续性、与动机相整合以及横向拓展等三个原则。具体到汉语学习活动中,首先,汉语学习活动的客体应当体现为语言能力发展的可持续性。汉语学习活动具有动态性,汉语学习活动的客体要经历从模糊到具体、从一个活动向另一个活动的转化过程。其次,汉语学习活动的客体应当与外国人的学习动机相整合。为了做到这一点,汉语学习有必要实现从课程标准到语言需求、从教材话题到交际话题、从课堂空间到现实语境的转变。再次,汉语学习活动的客体应当在语言交际中进行横向拓展。通过在价值理念、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审美品质等方面的拓展,使汉语学习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汉语。需要注意的是,横向拓展并非漫无边界的随意扩散,而是要符合汉语学习的原则。学习是共同体的学习,汉语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有着多元文化背景的汉语学习共同体。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应当构建“菌根式”的学习共同体,着力开发和利用对外汉语领域学生和教师多元化的特点。为了促进“菌根式”汉语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应当在跨文化交际中建构“共享客体”,采用多重合作模式促使汉语学习者跨越文化障碍。同时,还应当采取“拓展性互动设计”的方法,吸纳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工作之中。为了使汉语学习共同体在拓展和转型中保持生命力,有必要推动其在跨越边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包括根据文化情境调整合作模式、借助话语分析重构合作框架、利用社会交往吸纳外部成员等。中介工具是由教学设计者提供的具有模糊性的物品,经活动主体加工和改造后进行使用。中介工具的设计和使用应当采取“形成性干预”的原则,在不断拓展中介工具来源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调整。在汉语学习中,中介工具的主要来源包括承载汉语知识的语言文本、源于言语交际的个体经验和历史演进中的各类模型。在使用中介工具时,应当用“镜像材料”认识语言问题,用多维模型分析语言问题,用系列工具解决语言问题。在完成汉语学习活动基本框架的设计之后,教学设计要进一步关注和设计汉语学习活动的推进过程。根据拓展性学习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学习行动,教学设计要促进拓展性学习循环的发展和实现。为了促进拓展性学习的发生,要将矛盾视为学习的动力而非障碍。通过对活动系统内外不同层级的矛盾进行分析,利用这些矛盾关系推动汉语学习活动的转化。同时,有必要加强活动系统与活动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推动汉语学习活动网络的建立,促进汉语能力的综合发展。总之,以改进对外汉语教学为目的、将活动系统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的基本单位,围绕活动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设计汉语学习活动,可以在方法论层面重构对外汉语的教学设计体系,更好地根据学习者和学习进程的特点来牵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成效。

苏笑悦[9](2020)在《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文中指出时代的变迁对劳动市场产生冲击、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促使全球中小学教育体系发生深刻变革。世界各国纷纷审视教育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形态与教学实践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学空间的设计也面临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社会的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人们对于美好教育的追求为中小学教育的变革创造了条件。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们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探索出一大批教育新成果,这些新成果对教学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新需求。另一方面,传统设计思维与习惯使教学空间的设计创新面临了问题与困境。当下,教育变革的新发展与传统教学空间设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迫切性。基于上述问题,以教学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变革为研究视角,聚焦在一线城市。从建筑师参与的角度,采取教育学与建筑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强调教育因素在教学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借鉴国内外设计经验,基于国内既有的教育变革新型成果分析教学需求,并以此作为教学空间设计的教育学基础和重要创新驱动,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随后,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从教学空间框架、教学空间要素2个层面,分别对教学空间集、功能场室与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此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与策略体系。使教学空间的研究顺应教育的新变革,有助于对我国整个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系统进行补充与拓展,为新时期应对教育变革对教学空间设计带来的挑战提供思路与指导,探索中国未来中小学校。在内容上包括上、下两篇。上篇:设计理论建构(第一、二、三、四、五章)第一章,对研究的背景、对象、综述、方法、创新点与框架等内容进行总体概括。第二、三章,通过全球视角,以在教育实践层面对教学空间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为切入点,分别对国外和国内共10个典型国家的(现)当代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史、新型成果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构建国内外(现)当代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比较研究平台。深化对教育变革和教学空间的发展创新规律性认识,发现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制。第四章,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根据建筑设计研究的特点对教育学领域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应性整合与归纳,引入教学行为研究。运用整合理论构建“教学方式整合模型”,将我国教学方式新成果整合到四个象限中,以此为工具分析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需求,总结共性与趋势。第五章,提出以教学需求作为教学空间设计的重要创新驱动,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从理论基础、设计原则、设计程序与设计内容方面对传统教学空间的研究与设计进行适应性调整,建立主体研究框架。下篇:设计策略研究(第六、七、八章)第六章,从教学空间框架层面,对教学空间集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对传统研究与设计中采取的单一“功能区”概念进行改良,提出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集模式、指标区间与组合方式,为多样化的教学需求提供全面的教学空间框架类型。第七、八章,从教学空间要素层面,分别对功能场室和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基于教学需求归纳10条设计原则,对各空间要素的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功能模块设计与功能模块空间整合进行研究,梳理各空间要素的新功能、新定位、新场景与新形态。在功能场室方面,提出功能复合化的“教学中心”概念优化传统研究中的“专用教室”,共构建15大“教学中心”;在共享空间方面,分别对室内开放空间、校园景观与室外运动场地/设施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成果——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核心内容,指出研究的不足与后期研究展望。

高娃[10](2020)在《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现状研究 ——以山东省J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主学习与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幼儿园新手教师作为幼儿园教师的特殊群体,正处于入职适应阶段,急切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解决当前困境、顺利度过危机期。然而当前幼儿园教师自主学习动机不足、目的功利、教学反思形式化、学习效果不明显、缺乏自主发展空间和一站式资源库等问题阻碍了其自主学习和专业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该研究聚焦于幼儿园新手教师,对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寻找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指明方向,更好地解决新手教师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该研究在归纳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明研究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运用自主学习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认识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价值,解析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本质内涵和基本原则。随机选择山东省J市6城区内幼儿园一线新手教师,共发放问卷220份,采用SPSS19.0对180份有效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整体水平及不同人口学变量下幼儿园新手教师的群体差异。结果表明,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并在园所地区、学历、专业背景上存在显着差异,具体表现为:S区新手教师自主学习显着高于其他城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新手教师自主学习显着高于中专及以下学历新手教师;非学前专业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显着高于专业幼儿园新手教师。结合访谈法及文本分析法对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进行深入剖析,探究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结果表明:幼儿园新手教师存在内部自主学习差异较大,新手教师批判质疑能力薄弱、自我效能感低和执行力差,以及在编新手教师主动意识不足的问题。对造成其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探寻,认为新手教师对自身认识不足;自主学习能力薄弱并且欠缺科学的精神;在幼儿园环境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缺少学习时间、学习氛围、学习资源、和完善的评价发展机制。根据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该研究理论基础,从新手教师自我效能感、科学精神、环境支撑及保障机制四方面提出如下建议:从新手教师自我效能感方面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寻找多重学习榜样,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从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素养方面提高学习策略和调控能力,克服学习的思维惰性,展开对问题的多元思考;从环境支持方面成立学习共同体、营造良性学习氛围,构建资源共享库,健全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减少优化工作任务。

二、关于网络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的再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网络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的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调查研究 ——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研究问题
        二、提出缘由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文献来源与构成
        二、教师学习研究概况
        三、乡村教师学习研究概况
        四、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研究概况
        五、相关研究的总体述评
    第四节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教师学习
        二、乡村教师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成人学习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二、成人学习理论的要点
        三、成人学习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分析框架
第三章 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工具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过程
        四、调查实施与数据处理
    第二节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一、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的描述性分析
        二、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的差异分析
    第三节 问卷调查小结
        一、乡村教师学习的内部动机较强
        二、人口学背景下乡村教师的学习呈现出显着性差异
        三、教师学习环境有所改善
第四章 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教师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学习的可持续状态较差
        二、教师主动学习的行动力差
    第二节 教师学习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略理论性知识的学习
        二、体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特殊素养的学习内容较少
    第三节 教师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外部培训所学内容的转化不够
        二、校本培训学习仍停留于表面
        三、教师自主学习方式单一
    第四节 教师学习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学习的物质条件保障不足
        二、教师学习的制度条件不健全
        三、教师学习的文化氛围欠佳
第五章 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教师学习动机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缺乏终身学习意识
        二、教师过度注重学习的工具价值
        三、外部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合理
    第二节 教师学习内容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追求学习效果的速成性
        二、外部培训对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的针对性不强
    第三节 教师学习方式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学习需求
        二、教师在网络远程培训学习中的工学矛盾突出
        三、外部培训方式的互动性和实践性不强
        四、学校的组织力度不够
        五、教师个人未掌握校本研修的方法
        六、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第四节 教师学习环境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政府对本地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
        二、学校管理不完善
        三、校长未对本校教师的学习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四、以筛选为目的的晋升制度存在缺陷
第六章 优化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的建议
    第一节 教育行政部门及外部机构应加强引导和支持
        一、引导教师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
        二、加强基于教师学习需求的培训
        三、完善教师学习环境
    第二节 学校应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
        一、教师群体共同制定校本学习制度
        二、丰富校本学习内容,帮助教师形成满足本地区需要的知识结构
        三、落实本地学习
        四、开发整合现有资源,为教师学习提供环境支持
        五、调整绩效考核机制,引导教师进行学习
    第三节 教师应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一、转变学习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
        二、拓展学习途径,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师学习调查问卷
附录 B: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师学习访谈提纲
附录 C: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师学习访谈实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SNSs的在线个性化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SNSs在教育中的研究综述
        1.2.1 SNSs在国外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1.2.2 SNSs在国内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1.2.3 基于SNSs的在线学习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SNSs
        2.1.2 个性化学习
        2.1.3 同伴学习
    2.2 基于SNSs的相关在线学习方式概述
        2.2.1 非正式学习
        2.2.2 协作学习
        2.2.3 泛在学习
    2.3 理论基础
        2.3.1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2.3.2 群体动力学理论
        2.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SNSs学习平台的前端分析
    3.1 SNSs在线学习平台优势对比
    3.2 基于SNSs在线学习平台的前端分析
        3.2.1 学习者特点分析
        3.2.2 学习内容分析
        3.2.3 学习环境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SNSs的在线学习需求分析
    4.1 数据预处理
        4.1.1 数据采集
        4.1.2 数据清洗
        4.1.3 数据转换
    4.2 数据分析工具—CiteSpace的相关概述
    4.3 基于CiteSpace的学习资源需求分析
        4.3.1 基于CiteSpace的学习资源高频关键词挖掘
        4.3.2 基于CiteSpace的学习资源需求聚类分析
    4.4 基于CiteSpace的学习同伴需求分析
        4.4.1 基于CiteSpace的学习者发言频次分析
        4.4.2 学习同伴聚类分析
        4.4.3 学习同伴圈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SNSs的个性化推荐模型构建
    5.1 基于SNSs的学习资源组织模块构建
        5.1.1 学习资源特点分析
        5.1.2 学习资源筛选
        5.1.3 学习资源组织
        5.1.4 个性化知识表构建
    5.2 个性化推荐模型构建
    5.3 社交学习QQ群个性化推荐机器人的实现
        5.3.1 社交学习QQ群个性化推荐机器人开发环境概述
        5.3.2 社交学习QQ群个性化推荐机器人的实现过程
        5.3.3 社交学习QQ群个性化推荐机器人的功能测试
        5.3.4 社交学习QQ群个性化推荐机器人的数据更新与维护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SNSs的在线学习资源建设评价分析
    6.1 学习资源评价方法
    6.2 百度网盘学习资源建设有效性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学习方式演变及泛在学习产生
    3.1 学习方式的演变及泛在化趋势
    3.2 泛在学习的技术基础
    3.3 泛在学习的课程形式
第4章 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构建
    4.1 教学模式及其构成要素
    4.2 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分析
    4.3 教学环境构建
    4.4 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
    4.5 教学活动分析
    4.6 教学评价
    4.7 教学模式构建
第5章 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实践
    5.1 设计原则
    5.2 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5.3 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
    5.4 数据分析及教学效果评价
第6章 教学模式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6.1 评价原则
    6.2 评价方法
    6.3 评价指标确定
    6.4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着作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4)移动平台下短视频在中职《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一、技术路线
        二、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移动学习
        二、短视频
        三、“云班课”及其应用
    第二节 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非正式学习理论
        三、沉浸理论
        四、自主协作学习理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移动平台下短视频教学的现状审视
    第一节 中职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二节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及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第三节 短视频在中职电子商务课程中的教学实施构想
        一、短视频教学的思路构想
        二、短视频教学的设计构想
        三、短视频教学的应用构想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移动平台下短视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移动平台下短视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设计
        四、教学评价设计
    第二节 教学应用课例
        一、课例一:B2B电子商务模式
        二、课例二:调查问卷设计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移动平台下短视频的应用效果调查及分析
    第一节 中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实践前期准备
        一、实践研究目的
        二、实践对象分析
        三、实践内容分析
        四、调查与统计工具
    第二节 实践结果与评价分析
        一、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二、教学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
        三、访谈结果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生基本学习情况调查
    附录二 :教师教学基本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三 :基于移动平台的短视频教学实施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四 :《B2B电子商务模式》课前导学
    附录五 :《B2B电子商务模式》学习任务单
    附录六 :《调查问卷设计》学习任务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对外汉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亟待关注
        1.1.2 O2O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支持
        1.1.3 越南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自主学习能力
        2.1.1 自主学习能力概念演进
        2.1.2 自主学习能力的制约因素、培养途径及评价标准
    2.2 对外汉语教学
        2.2.1 世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2.2.2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2.2.3 信息化对外汉语教学
        2.2.4 对外汉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研究
    2.3 越南的汉语教学与研究
        2.3.1 越南汉语教学发展足迹
        2.3.2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概况
        2.3.3 越南高校汉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
    2.4 O2O教学模式
        2.4.1 O2O教学模式诞生的背景
        2.4.2 O2O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2.4.3 O2O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2.4.4 O2O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支持
3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构建
    3.1 理论基础
        3.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1.2 新建构主义理论
    3.2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设计
        3.2.1 O2O模式设计原则
        3.2.2 O2O教学模式模块及功能
        3.2.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模型设计
    3.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环境设计
        3.3.1 O2O对外汉语学习环境
        3.3.2 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3.4 O2O对外汉语教学:实施流程与条件
        3.4.1 教学流程
        3.4.2 教学条件
    3.5 O2O教学模式评价设计
        3.5.1 评价目标
        3.5.2 评价维度设计
        3.5.3 评价方案
4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4.1 案例简介
        4.1.1 案例简介
        4.1.2 案例研究过程设计
        4.1.3 案例评价方案
    4.2 第一轮实践:模式的初步应用
        4.2.1 对象简介
        4.2.2 实施策略与过程
        4.2.3 实践结果分析
        4.2.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4.3 第二轮实践:模式的细化
        4.3.1 对象简介
        4.3.2 实施策略与过程
        4.3.3 实践结果分析
        4.3.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4.4 第三轮实践:模式的强化
        4.4.1 对象简介
        4.4.2 实施策略与过程
        4.4.3 实践结果分析
    4.5 案例总结与讨论
        4.5.1 案例总结
        4.5.2 讨论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论文的贡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越南文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生使用EDMODO平台之前相关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越南高校汉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于汉语教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的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设计与实践 ——以《高中信息技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学习方式创新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1.1.2 探究式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流学习方式
        1.1.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学习方式传统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第2章 研究现状
    2.1 网络学习空间
        2.1.1 理论研究
        2.1.2 实践研究
    2.2 探究式学习方式
        2.2.1 理论研究
        2.2.2 实践研究
    2.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2.4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
        2.4.1 理论研究
        2.4.2 实践研究
第3章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工具的设计
        3.1.2 调查实施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现状
        3.2.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3.3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3.3.1 网络学习空间的低效率应用
        3.3.2 探究式学习开展不足
        3.3.3 应对策略
第4章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设计
    4.1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设计构思
        4.1.1 设计理念
        4.1.2 设计目标
    4.2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设计
        4.2.1 学习内容设计
        4.2.2 学习模式设计
    4.3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过程设计
第5章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实践
    5.1 学情分析
        5.1.1 学习环境
        5.1.2 学习者
    5.2 学习实践
        5.2.1 学习内容选取与设计
        5.2.2 学习过程设计与实施
    5.3 实践效果分析
        5.3.1 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效果
        5.3.2 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
        5.3.3 存在问题及进一步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教师访谈表
附录B 学生访谈表
附录C 学生学习观察记录表(高中信息技术)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7)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A”教师培训平台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 教师网络研修成为教师培训的新型方式
        (二) 以促进学员个性化发展为核心诉求的在线教育进入新阶段
        (三) 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开创了新天地
    二、问题提出
        (一) 传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难以实现针对学习者的个性化教学与管理
        (二) 研发个性化智能教学系统是解决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学习缺乏个性化的关键
        (三) 学习者模型建立是个性化智能教学系统研究的核心基础环节
        (四) 基于“A”平台的学习者行为建模实证研究
    三、概念界定
        (一) 教师专业发展
        (二) 教师网络研修
        (三)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
        (四) 教师工作坊
        (五) 学习者模型
    四、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五、研究创新点
        (一) 首次在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中引入学习者模型
        (二) 利用聚类分析构建网络研修社区的学习者模型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七、研究框架
        (一) 理论研究
        (二) 实践研究
    八、研究方法
        (一) 问卷法
        (二) 个案研究法
        (三) 科学模型法
        (四) 文献研究法
    九、本章小结
第一章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存在问题的研究
    一、研究说明
    二、问题调研的理论基础
        (一) 技术接受度理论与模型
        (二) 技术接受评价框架
        (三) 网络研修社区接受度评价框架
    三、调研问卷的设计及调研结果
        (一)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情况调查问卷设计与开发
        (二)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调研结果
        (三) 教师使用网络研修社区接受度分析
        (四)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存在的问题分析
    四、网络研修社区的改进发展分析
        (一) 依托数据分析将现有的网络研修社区进行智能化改造
        (二) 具备快速识别学习者需求与偏好的能力
        (三) 支持对学员的个性化教学
    五、构建学习者模型是实现网络研修社区智能化改造的基础
    六、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学习者建模的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一)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起源
        (二) 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三) 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分析
    二、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特点及其对学习者的评价
        (一)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特点
        (二) 教师研修社区中的学习者评价
        (三)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及其学习者评价的文献分析与评价
    三、学习者建模
        (一) 学习者模型的分类
        (二) 学习者建模的方法
        (三) 学习者建模研究文献分析与评价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的教育理论研究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一)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二) 体验式学习理论
    二、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
        (一) 使用背景
        (二) 理论基础
    三、成人学习自我导向理论
        (一) 成人学习理论
        (二) 成人学习自我导向学习理论
        (三) 成人学习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四、学习分析技术理论
        (一) 学习分析的概念
        (二) 学习分析的应用范围
        (三) 学习分析的构成与模型的理论基础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的技术理论研究
    一、技术理论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主要方法
    二、关键技术研究
        (一) 建立数据仓库
        (二) 数据汇聚
        (三) 数据资产评估
        (四) 特征与指标计算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的实现与模型应用研究
    一、数据说明
    二、教师研修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明确目标,构建维度
        (二) 特征设计
        (三) 指标体系构建
        (四) 维度聚类
    三、学习者分类
        (一) 学习者分类概述
        (二) 分类方法理解
        (三) 分类类别确定及计算
    四、“A”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结果分析
        (一) 聚类结果分析
        (二) 对应分析不同类别学习者的特征
        (三) 对应分析不同类别学习者的行为特征
    五、成果检验与应用
        (一) 通过真实培训项目验证学习模型的有效性
        (二) 基于学习者模型的个性化推荐功能的实现
        (三) 借助学习者模型提出“A”教师培训平台改善的规划
        (四) 应用学习者模型提升培训质量
    六、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一、研究创新
        (一) 教育理论层面
        (二) 建模方法层面
        (三) 技术算法层面
    二、研究不足
        (一) 学习者模型的精准度不足
        (二) 对学习者类别的识别结果进行实证测量的不足
        (三) 基于多时间阶段、多项目的指标体系试用的不足
        (四) 将学习者画像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不足
    三、研究展望
        (一) 结合社交网络分析
        (二) 结合语义分析
        (三) 探究自适应学习
    四、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国基础教育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国基础教育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调查问卷
    附录三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调研结果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基于活动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课堂活动: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二、偏离预设: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的实践困境
        三、活动理论: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的重构视角
    第二节 核心概念
        一、活动理论
        二、学习活动
        三、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活动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二、活动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三、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根据活动结构设计论文研究思路
        二、通过案例分析解读教学设计原理
        三、使用比较研究凸显理论应用价值
第二章 基于活动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理念
    第一节 拓展性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指向
        一、为汉语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而设计
        二、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创造性转化而设计
        三、为汉语学习活动的形成和演化而设计
    第二节 活动系统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单位
        一、从布置交际任务到建构活动客体
        二、从个体语言学习到共同体语言学习
        三、从采取教学措施到提供中介工具
    第三节 文化情境作为教学设计的改进依据
        一、语言学习的文化情境
        二、汉语学习情境的文化异质性
        三、教学设计改进的文化情境理据
第三章 汉语学习活动的客体设计
    第一节 促进语言能力可持续性发展的活动客体
        一、基于“行为表现区”的客体设计理念
        二、从模糊到具体的客体形成过程
        三、在改造中不断演进的客体转化过程
    第二节 与外国人学习动机相整合的活动客体
        一、从课程标准到语言需求
        二、从教材话题到交际话题
        三、从课堂空间到现实语境
    第三节 在言语交际中横向拓展的活动客体
        一、横向拓展的知识学习机制
        二、汉语知识横向拓展的路径
        三、汉语知识横向拓展的边界
第四章 汉语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
    第一节 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认识学习共同体
        一、生产方式变革与学习主体的演化
        二、多元化的外国学生与汉语教师
        三、“菌根式”的汉语学习共同体
    第二节 在“共同构造”的过程中建构学习共同体
        一、在跨文化交际中建构“共享客体”
        二、以多重合作模式跨越文化障碍
        三、以“拓展性互动设计”彰显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节 在“跨越边界”的过程中发展学习共同体
        一、根据文化情境调整合作模式
        二、借助话语分析重构合作框架
        三、利用社会交往吸纳外部成员
第五章 汉语学习活动的中介工具设计
    第一节 汉语学习活动中介工具的设计理念
        一、“双重刺激法”的学习机制
        二、“形成性干预”的使用原则
        三、从中介语向中介工具的转化
    第二节 汉语学习活动中介工具的主要来源
        一、承载汉语知识的语言文本
        二、源于言语交际的个体经验
        三、历史演进中的各类模型
    第三节 汉语学习活动中介工具的使用方式
        一、用“镜像材料”认识语言问题
        二、用多维模型分析语言问题
        三、用系列工具解决语言问题
第六章 汉语学习活动的推进过程
    第一节 汉语学习活动的循环机制
        一、拓展性学习的外显行动
        二、拓展性学习的理想循环
        三、汉语学习活动的循环过程
    第二节 以矛盾关系推动汉语学习活动的转化
        一、认识矛盾:从学习障碍到学习动力
        二、分析矛盾:汉语学习活动系统中的关系层级
        三、利用矛盾:推动汉语学习活动的转化
    第三节 以活动网络促进语言能力的融合
        一、从个体间到系统间的“共享客体”
        二、从单项语言能力到综合语言能力
        三、汉语学习活动网络的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于活动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参照表
附录二 :基于活动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案例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9)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建构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时代变迁引发全球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1.1.2 教育变革新成果对教学空间的新需求
        1.1.3 教学空间设计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1.2 研究边界
        1.2.1 主要学科:教育学与建筑学
        1.2.2 研究对象:教学空间
        1.2.3 研究视角:教育变革
        1.2.4 地域界定:一线城市
        1.2.5 时间语境:当代
        1.2.6 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
        1.2.7 教育类型:公办、普通教育
        1.3 研究内容
        1.3.1 影响教学空间设计的教育要素: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1.3.2 国内外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1.3.3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设计理论建构与设计策略研究
        1.4 研究综述
        1.4.1 教育变革研究综述
        1.4.2 教学空间研究综述
        1.4.3 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
        1.4.4 总体研究评述
        1.5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1.5.1 研究目的:应对教学空间设计新挑战,助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
        1.5.2 研究意义:对现状研究和设计的补充与拓展
        1.5.3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6.1 跨学科研究
        1.6.2 比较研究
        1.6.3 类型学研究
        1.6.4 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1.6.5 文献研究
        1.6.6 前沿会议论坛与网络资源利用
        1.6.7 案例调研、访谈与分析
        1.7 研究框架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外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北美洲
        2.1 美国
        2.1.1 美国现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1.2 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新型成果:磁石学校与特许学校
        2.1.3 真实教育与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变革
        2.1.4 开放式与小型教学单元的教学空间
        欧洲
        2.2 芬兰
        2.2.1 芬兰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2.2 适应完整公民发展需求的教育变革
        2.2.3 整体性与灵活性的教学空间
        2.3 英国
        2.3.1 英国现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3.2 学术教育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3.3 常规教室与共享功能相结合的教学空间
        2.4 法国
        2.4.1 法国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4.2 学术教育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4.3 基于传统空间模式改良的教学空间
        2.5 德国
        2.5.1 基础知识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5.2 注重共享空间表达的教学空间
        大洋洲
        2.6 澳大利亚
        2.6.1 澳大利亚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6.2 推动个性化教育的教育变革
        2.6.3 极富开放性的教学空间
        亚洲
        2.7 日本
        2.7.1 日本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7.2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7.3 常规空间与共享空间共融的教学空间
        2.8 韩国
        2.8.1 韩国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8.2 对传统教育弊端进行改良的教育变革
        2.8.3 对传统空间模式进行适应性调整的教学空间
        2.9 新加坡
        2.9.1 新加坡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9.2 兼顾学术教育与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变革
        2.9.3 小型教学单元与灵活性的教学空间
        2.10 国外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2.10.1 教育变革的实施途径:教育多样化
        2.10.2 教学空间的设计基础:教学需求
        2.10.3 教学空间的设计程序:多方协同
        2.10.4 教学空间的设计内容:整体设计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3.1 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与探索期(1949年-2010年)
        3.1.1 教育初创期:从旧教育到新教育的过渡(1949年-1966年)
        3.1.2 教育迷茫期:文革影响下的发展停滞(1966年-1978年)
        3.1.3 教育复兴期:教育普及和素质教育探索(1978年-1999年)
        3.1.4 教育转型期:素质教育曲折发展(1999年-2010年)
        3.1.5 历史经验总结:影响教育与教学空间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3.2 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新变革期(2010年-至今)
        3.2.1 教育发展新环境
        3.2.2 教育政策新导向
        3.2.3 教育变革新驱动
        3.3 我国教育变革新型成果
        3.3.1 基于传统教育进行局部优化
        3.3.2 对传统教育进行系统性革新
        3.4 我国教育变革发展趋势
        3.4.1 课程设置:对学生个性需求的尊重
        3.4.2 教学方式:教育与真实生活的结合
        3.4.3 其他类型: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
        3.5 我国中小学教学空间典型新型成果调研
        3.5.1 上海德富路中学
        3.5.2 深圳荔湾小学
        3.5.3 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科华学校
        3.5.4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3.5.5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
        3.5.6 北京中关村三小万柳校区
        3.5.7 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
        3.5.8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改造)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需求研究
        4.1 教学方式在建筑学领域适应性研究综述
        4.2 分析工具建构:教学方式整合模型
        4.2.1 影响因素纳入
        4.2.2 模型建构借鉴:整合理论
        4.2.3 教学方式整合模型建构与利用
        4.2.4 完整教学需求集合
        4.3 教学组织下的教学需求发展研究
        4.3.1 行政班制教学
        4.3.2 包班制教学
        4.3.3 走班制教学
        4.3.4 混班/混龄制教学
        4.3.5 研究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建构
        5.1 设计创新驱动的丰富
        5.2 理论基础:教育学与建筑学相关理论
        5.2.1 “做中学”理论
        5.2.2 建构主义理论
        5.2.3 问题求解理论
        5.2.4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5.2.5 学校城市理论
        5.2.6 空间环境教育理论
        5.3 设计原则:教育学与建筑学的相辅相成
        5.3.1 适应当下并面向未来的教学需求
        5.3.2 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5.4 设计程序:多方协同的良性互动
        5.4.1 教育机构:空间的需求提出者与评价者
        5.4.2 设计机构:空间的表达者与中坚力量
        5.4.3 政府管理机构(或代建机构):空间发展的推动者
        5.4.4 施工机构:空间建造品质的保障者
        5.4.5 设备研发与供应机构:空间运营的支持者
        5.5 设计内容:对传统设计方法与策略的适应性调整
        5.5.1 空间框架:教学空间集
        5.5.2 空间要素:功能场室与共享空间
        5.6 本章小结
下篇: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第六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集设计策略
        6.1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6.1.1 教学空间集
        6.1.2 组成要素
        6.1.3 教学空间集类型学最新研究综述
        6.2 教学空间集模式集合建构
        6.2.1 教学空间集模式大类
        6.2.2 教学空间集模式子类
        6.2.3 教学空间集模式集合
        6.2.4 教学空间集模式实例
        6.3 教学空间集指标研究
        6.3.1 相关研究综述与研究样本选取
        6.3.2 单位教学空间集内的学生人数
        6.3.3 单位教学空间集的面积指标
        6.3.4 教学空间集指标优化与建议
        6.4 教学空间集组合方式
        6.4.1 串联组合
        6.4.2 围绕全校共享空间组合
        6.4.3 空间立体互通组合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功能场室设计策略
        7.1 相关概念界定与技术路线
        7.1.1 教学中心
        7.1.2 技术路线
        7.2 设计原则
        7.2.1 空间形式:多样化与个性化
        7.2.2 空间功能:功能复合化
        7.2.3 空间边界:灵活性、透明性与复杂性
        7.2.4 空间环境:沉浸式教学氛围
        7.2.5 空间要素:设计要素教材化
        7.2.6 空间交互:泛在互联的智慧校园
        7.2.7 空间品质:人文关怀
        7.2.8 空间余地:留白设计
        7.3 集体中心(原普通教室)
        7.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3.2 功能复合化的“集体中心”
        7.3.3 功能最简化的精神属性“集体中心”
        7.4 信息共享中心(原图书馆/室)
        7.4.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书为本
        7.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自主学习与交互场所
        7.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独立馆室与开放式阅览区
        7.5 科研中心(原实验室)
        7.5.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仪器为本
        7.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授课与操作并重
        7.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5.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空间与高新实验设备相结合
        7.6 人文中心(原史地教室)
        7.6.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6.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文化高地
        7.6.3 功能模块设计与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7 艺术中心(原美术、书法教室)
        7.7.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授课练习
        7.7.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素质拓展
        7.7.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7.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展示
        7.8 表演中心(原音乐、舞蹈教室)
        7.8.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8.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表演功能强化
        7.8.3 功能模块设计与空间整合:多样化与专业化
        7.9 生活技能中心(家政教室,原劳技教室)
        7.9.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模仿操作
        7.9.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真实技能获取
        7.9.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9.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10 互联网中心(原计算机教室)
        7.10.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设备为本
        7.10.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提升信息素养
        7.10.3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互联网共享区与辅助教学资源
        7.11 创新中心(创客教室、STEM教室等)
        7.11.1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创新与实践
        7.11.2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1.3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12 生活中心(原食堂与学生宿舍)
        7.12.1 食堂:适应学生新的生活习惯与教学行为外延
        7.12.2 学生宿舍:空间品质打造
        7.13 运动中心(原风雨操场)
        7.1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经济性为本
        7.13.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多样化运动
        7.13.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经济性与多样化兼顾
        7.14 教师研修中心(原教务办公室)
        7.14.1 传统办公需求与设计:独立办公场所
        7.1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适应教师成长
        7.1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办公环境营造与教育属性强化
        7.15 民主管理中心(原行政办公室)
        7.15.1 传统办公需求与设计:权威塑造
        7.1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民主塑造
        7.1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5.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去中心化
        7.16 社区纽带中心(原校门和围墙)
        7.16.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隔离社区
        7.16.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社区纽带
        7.16.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6.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共享与纽带
        7.17 卫生中心(原卫生间)
        7.17.1 传统需求与设计:基本生理需求
        7.17.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卫生意识与心理尊重
        7.17.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7.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如厕环境与空间趣味性
        7.1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共享空间设计策略
        8.1 相关概念界定与技术路线
        8.1.1 概念与分类
        8.1.2 技术路线
        8.2 设计原则
        8.2.1 共通性设计原则
        8.2.2 设计要素游戏化
        8.2.3 设计要素自然化
        8.3 室内开放空间
        8.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辅助课下活动
        8.3.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辅助与互补结合
        8.3.3 “辅助”定位下的功能模块设计:舒适性与趣味性
        8.3.4 “互补”定位下的功能模块设计:开放性与灵活性
        8.3.5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式空间边界
        8.4 校园景观
        8.4.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视觉观赏为本
        8.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教育属性强化
        8.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8.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复杂化校园景观设计
        8.5 室外运动场地/设施
        8.5.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性与无趣性
        8.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多样性与趣味性
        8.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游戏化与自然化
        8.6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成果与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现状研究 ——以山东省J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
        (二)自主学习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现状堪忧
    二、文献综述
        (一)教师自主学习相关研究的量性分析
        (二)教师自主学习相关研究的质性分析
        (三)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相关研究
        (四)简评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理论探讨
    一、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内在意蕴
        (一)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内涵阐释
        (二)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本质厘清
    二、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价值
        (一)自主学习是实现意义人生的有效途径
        (二)自主学习是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自主学习是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三、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基本原则
        (一)实践性与反馈性原则
        (二)经验性与操作性原则
        (三)体验性与创新性原则
    四、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二)成人学习理论
        (三)交往合理性理论
        (四)成就动机理论
第二章 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
    一、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总体情况
    二、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一)不同地区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差异分析
        (二)不同园所性质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差异分析
        (三)不同学历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差异分析
        (四)不同聘用方式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差异分析
        (五)不同专业背景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差异分析
        (六)不同职称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差异分析
        (七)不同职位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差异分析
    三、小结
第三章 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问题归结及原因探析
    一、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的问题归结
        (一)新手教师内部差异较大
        (二)新手教师自我效能感低下
        (三)新手教师批判质疑能力缺失
        (四)新手教师自主学习执行力较差
        (五)在编新手教师主动意识偏低
    二、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新手教师对自身认识不足
        (二)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素养薄弱
        (三)新手教师缺少自主学习环境支持
第四章 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路径优化
    一、提升新手教师学习效能期望
        (一)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
        (二)寻找多重自主学习榜样
        (三)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二、发展新手教师自身学习素养
        (一)提高学习策略和调控能力
        (二)克服学习的思维惰性
        (三)展开对问题的多元思考
    三、提供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环境支持
        (一)成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二)构建共享学习资源库
        (三)健全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四)减少优化工作任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幼儿园教师自主学习问卷
附录二 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访谈提纲
附录三 幼儿园园长访谈提纲
致谢

四、关于网络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的再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学习调查研究 ——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D]. 马宁.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基于SNSs的在线个性化学习研究[D]. 刘曼雯.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D]. 刘赟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4]移动平台下短视频在中职《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罗正敏.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5]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D].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6]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探究式学习设计与实践 ——以《高中信息技术》为例[D]. 段娟.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7]教师研修社区学习者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A”教师培训平台为个案[D]. 王冬冬.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基于活动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研究[D]. 高若瑜.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9]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D]. 苏笑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10]幼儿园新手教师自主学习现状研究 ——以山东省J市为例[D]. 高娃. 山东师范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网络学习环境与教学资源建设的再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