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光学测年实验室辐照系统校准

首都师范大学光学测年实验室辐照系统校准

一、首都师范大学光断代实验室辐照系统的标定(论文文献综述)

杨均能[1](2020)在《若干古代建筑材料的热释光及14C测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代建筑材料是—个统称,形式往往是多变的,它包括—些粘土烧制的陶瓷、砖瓦,木制的梁、柱,灰砂类建材、人工烧制的白灰面材料……目前国内外关于古代建筑材料的测年研究相对薄弱,很多问题还没有细致的研究,测年体系尚不完善。古建筑材料研究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能走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之路。必须凭借传统考古形态学、年代学的方法与经验相结合,并且利用多种现代测年技术验证,以及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来参照对应,才能重建古建筑事件历史。本研究初步将古代建筑材料作为主要的对象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材料的年代测试。热释光技术可用来测试大多数粘土烧制的考古材料和地质材料,这其中涵盖了大部分取土以火烧制的古代建筑材料,如陶瓷、砖块、瓦片、红烧土,和被火烧过的石块和石笋方解石、与地质有关的火山岩浆等等。热释光的实验方法和应用技术在最近几十年内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使得热释光测试的年代范围延伸到14C方法不能胜任的旧石器时代早期。14C测试经常被用于木制建材和白灰面材料的测年。白灰面最早被发现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建筑遗址中,它是—种石灰质面层,主要被用于居住面和墙壁的粉饰。白灰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人工烧制石灰的过程是把石灰石(CaCO3)烧成CaO,使用时用水混合成Ca(OH)2,铺在地面或粉刷在墙壁上以后很快吸收空气中的CO2,仍然形成CaCO3。由于它在干燥过程中完全从空气中吸收了CO2,因此用14C技术能较为准确地测出白灰面的年代。本课题对古建筑材料热释光测年方法的研究,包括古剂量和年剂量率的测试试验、样品中石英的提纯处理和对其热释光响应曲线特征进行研究等,从而为古代建筑材料测年提供理论方面的依据和测年技术方法上的支持;对古建筑材料14C测年方法的研究,包括碳-14技术的仪器操作、制样方法、样品预处理、测量计算、年代校正等问题,建立合理的样品14C测年流程和步骤,为解决古代建筑材料的高精度测年,提供较高的准确性。通过搜寻国内外古代建筑材料的研究实例,初步了解了古建筑材料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分析技术,对已有的广州大佛寺的白灰面残块、广州横枝岗出土古墓砖以及江西省樟树市筑卫城遗址的红陶片、青陶片这几种古建筑材料分别进行14C和热释光测试,分析年代结果范围,结合同地同代考古资料,重建古建筑事件历史。

刘玉庚,魏明建,潘宝林,潘健[2](2018)在《热处理对天然石英矿物热释光灵敏度的影响》文中提出影响石英矿物释光灵敏度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退火温度与辐照剂量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石英热释光灵敏度校正,往往依据沉积物中的石英颗粒来源的多样性而存在多种校正方法,也常常因地域和沉积物特征而异,校正方法并不统一.在释光测年中,灵敏度的校正是必须考虑和涉及的问题,需要全面认识石英的灵敏度变化的机制、特征、监测和校正等因素.本文利用天然石英岩脉进行石英热释光灵敏度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温度低于400℃时,反复的热释光实验,不能引起石英灵敏度的变化,温度达到500℃时,反复测试后热释光灵敏度趋向于稳定.

周锐[3](2014)在《黄土沉积的热释光测年上限问题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是典型黄土沉积区,分布着大面积的风成黄土。黄土沉积与冰芯、深海沉积物并称为为古气候、古环境演化研究的三大支柱。中国黄土高原的黄土沉积记录了240万年来气候演化过程,以黄土沉积为载体的环境记录可以与深海沉积物的同时段记录进行良好对比,均能够反映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性特征。同时,黄土与史前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很多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点都埋藏在黄土沉积之中。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早期的黄土地层缺乏有效的测年方法,存在沉积缺失的黄土地层甚至连大致的地层层位都难以划分,这一问题限制了黄土沉积的环境演变和人类演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解决L2地层以下到B/M界线以上黄土沉积测年盲区的测年方法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热释光技术作为一种具有拓展目前释光测年潜力的技术手段而被关注。本工作考察黄土沉积地质样品热释光测年技术的测年上限。通过研究黄土沉积常见的石英、长石矿物的释光特征,以纯矿物为基础得到矿物发光的基本特征和一般性规律。利用洛川黄土全岩材料和混合矿物材料测得两个热释光表观年龄序列。黄土全岩L2-L6地层的表观年龄可以分为三段,300-400℃温度区间计算得到的等效剂量随地层深度具有逐步增大趋势,大致可以表征相应的地层层位。混合矿物的375℃峰温区间的表观年龄可以用于黄土地层的划分与年龄的测定。黄土混合矿物的热释光表观年龄随地层深度有显着的增大趋势。黄土沉积以混合矿物为材料的热释光直接测年上限达到129ka,能够测定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沉积的地质年龄。L2地层以下黄土混合矿物的热释光表观年龄地层深度增大,存在系统性偏小的特点,系统性偏小可以通过信号的长时间衰退规律予以校正。根据表观年龄与地质年龄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得到一组适于黄土沉积测年的校正系数,校正的幅度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这套校正系数能够正确划分黄土地层,得到相应层位的地质年龄。单测片再生剂量法得到的黄土热释光间接测年上限可达576ka。对于老于L6的黄土地层,多测片黄土热释光间接测年上限可达754ka,不同的测年方法通过校正可获得不同的间接测年上限。在2个典型黄土沉积体开展检验与应用,初步证实这一方法拓展了热释光技术的测年上限。洛川黄土混合矿物组分的热释光相对光强随深度具有增大的趋势,可以用以大致判断黄土的相对层位。通过综合考虑黄土全岩和混合矿物组分的热释光相对光强和表观年龄,能够判断未知黄土地层的相对层位,对粗略划分不连续黄土地层的层位和获得黄土沉积的地质年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已知年龄标尺的剖面获得的黄土沉积的热释光测年技术的校正系数,可以应用于相关区域不连续的黄土沉积。本工作是采用热释光技术测定黄土年龄上限的初步探索,为较老黄土地层间接提高测年上限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为较老黄土地层年龄的测定问题提供了一种实践性的解决途径。

王恒松[4](2012)在《汉江上游和渭河流域全新世沉积物光释光测年研究》文中提出第四纪晚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关系的全新世气候变化,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全新世在时间上距今最近,保存的各种地质证据相对完整,比如中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剖面的沉积物比较详细的记录了气候演变信息,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信息载体。在汉江和渭河流域,覆盖在河谷阶地上的黄土-古土壤也是记录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的信息源,而这些沉积物的独立测年数据是获得高分辨率气候演变信息的关键。这些气候水文事件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因此对该区域古洪水事件产生的年代及其环境背景进行恢复重建,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该地区沉积物形成及成壤与气候驱动因子响应机制,这对于理解本区域气候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发展规律意义重大。本研究是基于汉江上游和渭河河谷阶地地层剖面的沉积物释光样品,应用光释光(OSL)测年技术对该流域河谷阶地上的黄土-古土壤和古洪水沉积物进行断代,建立该区域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沉积记录的年龄序列,并确定了汉江上游和渭河流域古洪水事件发生年代框架,深入探讨引发这些气候水文事件的原因。为此,我们选择汉江上游干流和渭河及其支流千河、北洛河等多个河段进行了深入的野外考察,选取了 13个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其中有8个剖面含有古洪水滞流沉层,在剖面关键层位采取黄土、古土壤、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坡积物等释光样品73个,砖瓦陶片样品2个,共计75个样品。根据光释光测年技术的要求,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分析与计算,包括样品的前处理(石英颗粒提纯),含水量测定,样品中放射性元素U、Th、K的测定,等效剂量的测量等,然后计算样品的环境剂量率和等效剂量值。对于选择测量等效剂量前的温度设置条件进行实验探索,对于影响等效剂量测量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这些内容主要包括预热温度坪区实验(预热温度preheat与cutheat的合理组合实验)、样品释光信号晒退的De(t)坪区及检测实验、感量校正的实验及长石信号异常衰退的实验等。并对实验数据分析,讨论影响等效剂量测量的各种因素以及OSL测年数据的可靠性。通过本研究的系统实验和综合分析,揭示了汉江上游和渭河流域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沉积时间序列以及古洪水事件发生的年代框架,探讨区域气候环境背景与全球气候突变的关系规律,由此获得以下主要几点认识:1、应用SAR法的BLSL程序对所研究的样品进行预热温度的坪区实验,从160至300℃之间以20℃的间隔进行预热温度实验。结果显示多数样品在200~260℃出现一个明显的预热坪区,表明样品的等效剂量对再生剂量之后的预热温度(preheat temperature)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依赖性,而对检验剂量之后的cut-heat温度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实验显示,对于黄土-古土壤样品,当cut-heat温度在200~220℃时,蓝光释光(BLSL)和红外光之后蓝光释光(Post-IR)测量的等效剂量趋于较好的坪区,两者相差最小,由此选择preheat温度为200~260℃/10s和cut-heat温度为200~220℃的条件下测量这些样品的等效剂量;而对于古洪水沉积物样品,则当cut-heat温度在160~220℃时,红外光之后蓝光释光(Post-IR)测量的等效剂量接近于一个坪区,两者相差很小,由此,选择preheat温度为200~260℃/10s和cut-heat温度为160~220℃的条件下测量古洪水沉积样品的等效剂量比较合适。因预热而使等效剂量产生转移的剂量在0.04~2.5 Gy之间,剂量恢复实验显示人工预辐照剂量获得的等效剂量得到很好的恢复,信号回授率很小,均在5%以下,剂量恢复系数接近1.0。2、采用不同的激发方式测量中颗粒和粗颗粒组分样品的OSL年龄存在一定差别,不同类型沉积物表现各异。对于晒退彻底的黄土-古土壤、古文化遗物等样品相差不大,晒退相对较好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表现出IRSL偏大,BLSL和Post-IR相差较小;古洪水SWD以及晒退不完全的黄土样品表现为IRSL、BLSL偏大,Post-IR介于二者之间。表明不同的激发方式对OSL信号感量的校正程度不一样,对于晒退彻底的样品没有显着差别,但对于部分晒退的样品,相对比较而言Post-IR OSL信号比BLSL、IRSL等信号对感量的校正程度更优一些。3、石英中颗粒样品的晒退实验表明,多数黄土、古土壤、古砖瓦陶片等样品晒退比较彻底,残留的OSL信号很少,少数被坡积物污染了的黄土样品表现出部分晒退的特征,极少古洪水沉积物样品晒退相对较好,而大部分古洪水SWD样品和坡积物样品晒退不彻底,残留较多的释光信号而使其OSL年龄偏差较大,少数年龄与地层关系不符合,对于这类样品,我们采取挑选相对晒退较好的样片来计算样品的等效剂量,能够获得与真实古剂量值较接近的De值。4、全新世黄土-古土壤样品的BLSL、Post-IR OSL年龄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在古洪水SWD样品中的BLSL、Post-IR OSL年龄表现出明显的不同,BLSL年龄偏大,Post-IR OSL年龄相对比较接近样品的真实年龄;而汉江上游与渭河河谷不同区域的古洪水SWD样品的年龄也不一样,前者误差更大一些,汉江河谷样品表现出BLSL年龄大于Post-IR年龄的特征,BLSL年龄高估了 30%左右。平均值在2.3~9.46%之间,前者平均误差在7.5%~21.6%,后者平均误差仅为-1.1~9.09%。晒退较好的黄土-古土壤样品差别不明显,部分晒退的黄土土壤样品也存在与古洪水SWD相似的特征,即平均误差BLSL在3.5~19.4%之间,Post-IR在1.6~5.1%之间。5、根据OSL测年获得样品的绝对年龄数据,结合粒度成分和磁化率等气候替代性指标综合分析,建立了汉江上游和渭河流域河谷阶地黄土-古土壤剖面地层的沉积序列的主要年代框架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规律。汉江上游和渭河流域多个全新世剖面研究表明,该区域河谷阶地上普遍存在黄土-古土壤以及古洪水等沉积物,马兰黄土(L1)记录着11 500 aB.P.之前的晚冰期的表干冷气候;过渡性黄土(Lt)记录了 11 500~8500 a B.P.之间全新世早期升温增湿的气候,大气系统尚不稳定,在9000~8000 aB.P.之间经历了一次全球性干旱寒冷时期;古土壤(S0)记录着全新世中期8500~3100 a B.P.期间的温暖湿润气候,但在6000~5000 a B.P.、4200~3800 a B.P.期间出现一个显着地降温干旱气候事件穿插其间;覆盖在古土壤S0之上的现代黄土(L0)和表土层(TS)记录了全新世晚期3100 aB.P.以来相对干旱的气候,在3500~2500 a B.P.期间由于气候处于向干旱化发展的转折时期,气候波动变化剧烈,气候再次进入了恶化期。6、根据掌握的OSL年龄的绝对数据,确定了汉江上游和渭河流域在全新世期间发生的古洪水事件的年代框架。汉江上游干流在9500~8500、3200~2800、2500~1800和1200~1000 aB.P.等4个时间段发生了多期特大古洪水事件;渭河流域干流在3200~2800 aB.P.之间为古洪水事件的多发时间,其支流千河流域在6000~5000 a B.P.之间是洪水的多发时期,北洛河在8000~7500、6000~5000和4200~4000 a B.P.之间等3个时段为古洪水事件多发时期。这些古洪水事件发生年代分别对应着全新世早期9000~8000 a B.P.之间的全球性干旱寒冷时期,6000~5000和4200~3800 aB.P.的显着降温干旱时期,3500~2500 aB.P.之间的全球气候转型的转折时期,表明处于冷暖交替或转折时期的气候,波动异常,降水变率增大,是导致该区域古洪水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张彬,魏明建,何友兵,刘超,周锐,张永栋[5](2012)在《辐照剂量增量对泥石流物质热释光等效剂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等效剂量的准确测定是进行地质样品热释光年龄测定的关键。采用不同辐照间隔增量测量泥石流物质标样,测得的等效剂量值是不同的,说明辐照剂量增量对泥石流物质样品等效剂量值存在影响。测试选用已知等效剂量为30 Gy的泥石流标样,按不同的辐照剂量增量进行等效剂量测定。2.5Gy/min的β源(90Sr-90Y)辐照剂量增量分别选用1、2、4、6 min时,测得的等效剂量分别为19.3、22.3、26.4、23.0 Gy;8 Gy/min的β源(90Sr-90Y)辐照剂量增量分别选用0.5、1、1.5、2 min时,测得的等效剂量分别为17.6、19.6、25.3、15.6 Gy。研究表明:对于30 Gy的泥石流标样,剂量率为2.5 Gy/s的β源(90Sr-90Y)测定泥石流物质时最适合的辐照剂量增量为4 min。剂量率为8 Gy/s的β源(90Sr-90Y)测定泥石流物质时最适合的辐照剂量增量为1.5 min。

赵秋月[6](2012)在《云南东川蒋家沟流域泥石流热释光测年研究》文中认为准确测定古泥石流事件的年龄是泥石流古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从泥石流测年机制研究入手,前期工作发现云南蒋家沟流域自然状态的泥石流退火不充分,残余本底年龄为6.83ka。据此利用热释光技术对云南蒋家沟流域泥石流堆积台地进行测年,减去本底年龄后得到达朵台地形成的时间范围是34.57-16.87kaBP,主要处于晚更新世深海氧同位素第2阶段,与黄土的堆积时期L1相对应。泥得坪台地形成于56.07-15.07kaBP,主体处于晚更新世深海氧同位素的第3、2阶段。达朵台地和泥得坪台地均形成于末次冰期(7510kaBP)。多照台地形成的时间范围是136.67—41.47kaBP,处于中更新世末期到晚更新世早期,主体对应着深海氧同位素的第5、4阶段。在末次间冰期阶段(12575kaBP)本区存在泥石流活动。本区泥石流堆积物年龄测定为详细了解典型泥石流堆积台地整体的年龄序列,探讨泥石流堆积台地的形成、演化过程与环境背景,同时也为泥石流堆积物测年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张彬[7](2012)在《云南蒋家沟泥石流台地与北京昌平钻孔热释光测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泥石流堆积与冲洪积堆积由于发育过程短暂,堆积结构复杂,缺少有机物,所以此类堆积物系统的测年研究相对薄弱。热释光测年技术测年机制清楚,是第四纪地质研究年代测定的重要方法并得到普遍应用。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热释光测年技术对云南蒋家沟泥石流堆积台地和北京昌平钻孔进行了测年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云南蒋家沟泥得坪台地堆积发生在9.3ka-57.1ka之间,多照台地堆积发生在35.63~73.58ka,即更新世晚期与全新世早期之间;但是地质年龄都不是严格按照随埋藏深度增加而增大,出现地质年龄倒转现象。2、北京昌平钻孔采用了混合样品和提取石英两种测年方法,提取石英进行热释光测年,结果显示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样品的等效剂量增加,但从40号样35.35m开始,石英样品的热释光响应曲线出现坪区,达到饱和;对于混合样品,能够得出地质年龄,并且能够体现地质沉积序列的先后顺序,但是存在年龄数据偏年轻现象,与气候地层和古地磁年龄差距较大。3、决定年剂量率的放射性元素U、Th、K可能受当地降水的影响,云南多照台地U、Th、K含量随着埋藏深度含量增加,存在淋溶淀积,因此多照台地样品的放射性元素含量与年剂量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4、为了准确获得泥石流样品的地质年龄,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测定了前期辐照标定30Gy的云南泥石流标样,得到辐照剂量增量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等效剂量,因此,还需校正因辐照剂量增量所造成的地质样品等效剂量误差。

潘宝林[8](2009)在《石英对α射线的热释光研究及热释光在泥石流测年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释光是结晶固体的磷光,包括热释光和光释光两种。释光断代技术早年仅应用于古物鉴定,良好的效果使它迅速发展,并不断把应用领域扩展到地质学、海洋学、空间科学、第四纪研究等领域。释光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重要前提,而了解辐照系统的精确状态是进行释光基础研究的首要条件,为此本文首先对实验室的辐照系统进行了系统标定,计算出了实验室辐照源的辐照剂量率;本文研究了不同厚度石英对α射线的热释光(TL)响应,在实验中使用接受了2.64Gy的石英在相同面积的铝片上做成不同厚度的石英样品,通过热释光剂量仪读取峰面积积分,最终得出不同厚度的石英随辐照剂量变化的热释光响应;并且用剂量传递方法对本实验室的十孔α源进行标定,分析了经2.0 Gyγ源照射,粒径分别为<4μm、4~11μm、11~40μm、40~74μm和74~100μm的石英颗粒对α射线的热释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α射线对粒径为40μam以上的石英颗粒透过性较差,粒径<4μm与11~40μm的石英颗粒对α射线的释光响应最好;氧化铝(330℃)比石英(375℃)对α射线的释光响应好。本文还利用热释光技术对云南蒋家沟泥石流源区、流通区、堆积区泥石流堆积物残积热释光做了部分研究,测定泥石流物质的等效剂量,进行泥石流物质的释光退火机制研究。研究表明:泥石流物质释光本底值依源区、流通区、堆积区明显降低,其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退火现象,进行泥石流的热释光测年是可行的,尤其对于低频泥石流堆积,释光测年的准确性更高。但泥石流物质的退火并不充分,需要进行本底值的矫正,相关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李虎侯,赵建兴,伍福荣,魏明建,伍剑铭,吕同艳[9](2007)在《多功能释光仪的设计》文中指出为了研究固体释光的本质,设计出了新一代释光仪BG2006型。它将动态分频接收光子、选频激发、自动进样等多种功能并聚于一体。在实验平台上已经实现了样品的释光特征曲线。

吕同艳[10](2007)在《混合矿物的释光特征及在年轻沉积物测年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释光是结晶固体的磷光,包括热释光和光释光两种。释光断代技术早年仅应用于古物鉴定,良好的效果使它迅速发展,并不断把应用领域扩展到地质学、海洋学、空间科学、第四纪研究等领域。但是释光测年的标本几乎没有单一的纯矿物,因此面对一块多矿物混合的标本,如何更准确的测定它的年龄,已经成为释光测年中研究的热点问题。准确地测定等效剂量是测年中的关键问题,本人作了大量的实验工作,探讨了释光响应的线性区的判断对测定等效剂量的影响问题。基于天然样品组成复杂,对释光的响应更为复杂,本文选取CaSO4和SiO2、LiF和MgSO4、CaF2和SiO2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研究了单矿物和混合后对热释光响应的不同,为以后混合矿物的热释光性质研究和年龄测定积累了数据。在这种认识的前提下,对天然石膏的热释光年龄进行测定。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导致样品成分组成的变化,从而导致等效剂量的变化。对样品年龄的准确测定,就应该充分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北京西山斋堂黄土的年龄测定便是这种思想的体现。选频释光就是在选定频率的能量激发下,释光光子的接收是按其发射频率分别记录的,利用矿物的特征释光频率,来做年龄测定。它可以更微观的了解晶体释光能量图谱。利用某一矿物的特征光谱进行测年研究。BG2003释光谱仪对中科院地理所送来的土样的等效剂量值的测量是对混合矿物释光测年的新的尝试。此外,,对释光测年做了大量基础实验工作,做了单片剂量法求取样品的等效剂量;对实验室的辐照系统进行了系统标定,计算出了实验室辐照源的辐照剂量率;介绍了新研制的实验仪器BG2006释光分析仪。

二、首都师范大学光断代实验室辐照系统的标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首都师范大学光断代实验室辐照系统的标定(论文提纲范文)

(1)若干古代建筑材料的热释光及14C测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3.2 研究的独创性
第二章 古代建筑材料测年技术的综述研究
    2.1 考古文物常用现代测年技术简介
    2.2 热释光测年的发展简史及研究现状
        2.2.1 热释光年代学的概念与测年原理
        2.2.2 热释光测年优点及方法选择
        2.2.3 热释光测年的研究现状
        2.2.4 热释光测年的主要问题
    2.3 碳14断代技术的发展简史及研究现状
        2.3.1 放射性碳的概念与测年原理
        2.3.2 放射性碳测年的发展简史
        2.3.3 ~(14)C断代技术的研究现状
        2.3.4 放射性碳年龄的影响因素和校正方法
    2.4 其他侧年断代技术
        2.4.1 电子自旋共振
        2.4.2 古地磁法
        2.4.3 裂变径迹
        2.4.4 铀系不平衡法
        2.4.5 K-Ar法
第三章 广州横枝岗出土古墓砖的热释光测年研究
    3.1 古代砖的发展历史
    3.2 样品的地理位置
    3.3 实验方法及分析
        3.3.1 试验样品
        3.3.2 高温细颗粒法测定样品热释光古剂量
        3.3.3 前剂量饱和指数法测定样品热释光古剂量
        3.3.4 年剂量测定
    3.4 年代测定结果
    3.5 讨论
    3.6 结论
第四章 江西省樟树市筑卫城遗址出土古陶器样品的热释光特性研究
    4.1 遗址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地质地貌
        4.1.3 气候特征
    4.2 实验
        4.2.1 样品采集
        4.2.2 实验方法及分析
    4.3 古剂量测试
        4.3.1 古剂量测试方法步骤
        4.3.2 加剂量法求等效剂量
        4.3.3 筑卫城遗址红陶片、青陶片古剂量测试
    4.4 古陶片的年代测定方法与结果分析
        4.4.1 测量仪器与方法
        4.4.2 年剂量测量结果
        4.4.3 热释光年代测定结果
    4.5 讨论
    4.6 结论
第五章 广州大佛寺工地人工烧制石灰的碳14测试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试验样品
        5.2.2 无机碳前处理步骤
        5.2.3 石墨合成方法
    5.3 石墨靶的制备
    5.4 本实验室实验条件和技术参数
        5.4.1 现代碳标准
        5.4.2 本底
        5.4.3 石墨合成反应管Fe、TiH2、Zn和C量配置
    5.5 实验室样品测试前后示意图
    5.6 样品的测试分析曲线图
    5.7 样品的测试数据及结果
    5.8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热处理对天然石英矿物热释光灵敏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过程
    1.1 样品的制备
    1.2 实验过程
2 结果
    2.1 排除辐照剂量为1.2 Gy时对石英热释光强度的影响
    2.2 退火温度对石英热释光灵敏度的影响
    2.3 样品反复受热500℃后石英热释光灵敏度的变化
    2.4 石英颗粒热释光灵敏度与受热次数的函数关系
3 讨论
4 展望

(3)黄土沉积的热释光测年上限问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工作量表
第二章 释光技术与释光测年回顾与进展
    2.1 释光测年发展简史
        2.1.1 释光现象的发现与释光应用的萌芽
        2.1.2 释光现象的理论解释与初步应用
        2.1.3 热释光测年考古与地学应用的发展
        2.1.4 热释光测年的发展与光释光的出现
        2.1.5 光释光测年的发展与热释光的缓慢发展
    2.2 中国黄土释光测年的进展与问题
        2.2.1 热释光技术应用于中国黄土的早期测年研究
        2.2.2 热释光还是光释光?
        2.2.3 粗颗粒还是细颗粒?
        2.2.4 单测片还是多测片?
        2.2.5 测年的精度有多大?
        2.2.6 测年的上限是多少?
第三章 实验室仪器与测试条件
    3.1 热释光测量系统
    3.2 选频释光测量系统
        3.2.1 选频释光原理
        3.2.2 BG2003型选频释光仪
        3.2.3 BG2003选频释光仪的工作电压
        3.2.4 BG2003选频释光仪的基本设置
    3.3 辐照系统的改进
第四章 研究区概况与样品采集
    4.1 中国黄土分布区及研究区位置
    4.2 典型黄土剖面及岩性描述
        4.2.1 洛川塬坡头剖面
        4.2.2 洛川塬坡头剖面地层描述
        4.2.3 洛川塬坡头剖面的年龄标尺
        4.2.4 白鹿塬刘家坡剖面
        4.2.5 蓝田陈家窝猿人剖面
    4.3 典型剖面样品采集
        4.3.1 洛川塬坡头剖面
        4.3.2 白鹿塬刘家坡剖面
        4.3.3 蓝田陈家窝猿人剖面
        4.3.4 剖面采样过程描述
第五章 天然正长石、石英的释光信号研究
    5.1 一种天然正长石的释光性质
        5.1.1 天然正长石释光性质研究背景
        5.1.2 天然正长石测试样品制备
        5.1.3 天然正长石测试仪器与测量方法
        5.1.4 天然正长石热释光特征
        5.1.5 天然正长石选频释光特征
        5.1.6 本节小结
    5.2 天然石英的热释光性质
        5.2.1 天然石英测试样品制备
        5.2.2 天然石英待测样品物质成分分析
        5.2.3 天然石英的发光曲线
        5.2.4 天然石英的T_m-T_(stop)峰识别过程
        5.2.5 天然石英的热释光子峰的分离
        5.2.6 天然石英的热释光发光曲线分析
        5.2.6.1 峰形法(Peak Shape Method,PS)
        5.2.6.2 多种升温速率分析(Various Heating Rates Method,VHR)
        5.2.6.3 CGCD分析
        5.2.7 陷阱深度的确定与光晒退
        5.2.8 本节小结
    5.3 天然石英的选频热释光性质
        5.3.1 分频接收光谱
        5.3.2 选频释光发光图谱
第六章 洛川黄土全岩热释光测年研究
    6.1 洛川黄土全岩粗颗粒组分样片的制备与实验方法
        6.1.1 洛川黄土粗颗粒全岩样品样片制备
        6.1.2 洛川黄土粗颗粒全岩实验方法
    6.2 洛川黄土全岩粗颗粒组分热释光发光曲线分析
        6.2.1 洛川黄土全岩样品的天然积存光发光曲线
        6.2.2 洛川黄土全岩粗颗粒组分发光光强
    6.3 洛川黄土全岩粗颗粒组分发光曲线的剂量响应
        6.3.1 洛川黄土全岩一般剂量的释光响应
        6.3.2 洛川黄土全岩较大剂量的响应
        6.3.3 洛川黄土全岩等小剂量的计算——温度区间的差异
        6.3.4 洛川黄土全岩等小剂量的计算——拟合方式的影响
        6.3.5 洛川黄土全岩等效剂量的计算——样片的差异
    6.4 洛川黄土全岩表观年龄与地层层位的关系
第七章 洛川黄土混合矿物热释光测年研究
    7.1 洛川黄土的矿物组成
    7.2 洛川黄土混合矿物粗颗粒样片的制备与实验方法
        7.2.1 洛川黄土样品粗颗粒混合矿物样片制备
        7.2.2 洛川黄土混合矿物粗颗粒实验方法
    7.3 洛川黄土混合矿物组分热释光的发光曲线分析
        7.3.1 洛川黄土混合矿物组分的天然积存光曲线
        7.3.2 洛川黄土混合矿物组分发光光强随深度的变化
    7.4 洛川黄土混合矿物组分的剂量响应
        7.4.1 洛川黄土混合矿物组分年轻样品的小剂量响应
        7.4.2 洛川黄土混合矿物组分发光曲线对大剂量的响应
        7.4.3 洛川黄土混合矿物组分发光曲线对大剂量响应的一致性
        7.4.4 洛川黄土混合矿物组分等效剂量的计算——温度区间差异
        7.4.5 洛川黄土混合矿物组分等效剂量的计算——拟合方式的影响
        7.4.6 洛川黄土混合矿物等效剂量的计算——样片的差异
    7.5 洛川黄土混合矿物组分等效剂量与地层层位的关系
第八章 洛川黄土L_6-L_9热释光测年研究
    8.1 洛川黄土粗颗粒样片的制备与实验方法
        8.1.1 洛川黄土粗颗粒样品的样片制备
        8.1.2 洛川黄土粗颗粒实验方法
    8.2 洛川黄土L_6-L_8粗颗粒热释光的发光曲线分析
        8.2.1 洛川黄土全岩样品的天然积存光一致性
        8.2.2 洛川黄土样品混合组分的天然积存光一致性
    8.3 洛川黄土L_6-L_8发光曲线的剂量响应
        8.3.1 洛川黄土全岩大剂量的释光响应
        8.3.2 洛川黄土混合矿物大剂量的释光响应
    8.4 洛川黄土年轻地质样品混合矿物多片等效剂量的确定
        8.4.1 年轻黄土样品的剂量响应曲线及等效剂量
        8.4.2 年轻黄土样品升温速率对等效剂量的影响
    8.5 洛川黄土全岩与混合矿物L_6-L_8的等效剂量对比
    8.6 洛川黄土全岩L_9的热释光测年潜力
第九章 热释光测定黄土沉积的应用研究
    9.1 洛川黄土的光晒退问题
    9.2 黄土沉积的年剂量率问题
    9.3 黄土沉积的表观年龄与地质年龄的关系
    9.4 刘家坡剖面的黄土测年应用
    9.5 陈家窝剖面的黄土测年应用
第十章 热释光测定黄土年龄探索与展望
    10.1 热释光技术测定黄土年龄的探索
    10.2 热释光测定黄土年龄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汉江上游和渭河流域全新世沉积物光释光测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1.4 本研究的特色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5 拟解决关键的科学问题
    1.6 研究技术路线
    1.7 研究工作量
第2章 释光测年概况
    2.1 基本原理
        2.1.1 热释光(TL)测年的机理
        2.1.2 光释光(OSL)测年的基本原理
    2.2 释光测年计算公式
    2.3 释光测年的发展简史与研究进展
        2.3.1 发展简史
        2.3.2 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和采样剖面
    3.1 汉江流域概况
        3.1.1 汉江流域的环境背景
        3.1.2 研究区域的气候、地貌及黄土沉积
        3.1.3 研究区域内的地表水系
    3.2 渭河流域的环境背景
        3.2.1 地理位置
        3.2.2 气候背景
        3.2.3 地形地貌及土壤
        3.2.4 河流水文
    3.3 研究剖面
        3.3.1 汉江上游河谷黄土-古土壤剖面
        3.3.2 渭河流域河谷黄土-古土壤剖面
第4章 环境剂量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环境剂量率(D_y)计算方法
        4.1.1 放射性元素含量法
        4.1.2 计数法
        4.1.3 TLD计量计测量法
        4.1.4 γ谱法
    4.2 环境辐射剂量的测量
        4.2.1 环境中沉积物U、Th、K浓度的测量
        4.2.2 环境剂量率(D_y)的计算
    4.3 环境剂量率的影响因素
        4.3.1 放射系不平衡和氡的逸散
        4.3.2 样品中水分含量的影响
        4.3.3 宇宙射线的影响
        4.3.4 成壤作用对环境剂量率的影响
    4.5 环境剂量率计算结果
第5章 等效剂量De值的测量
    5.1 样品前处理
        5.1.1 细颗粒提取
        5.1.2 石英中颗粒、粗颗粒提纯
    5.2 等效剂量测量技术和方法的选择
        5.2.1 附加剂量法
        5.2.2 再生剂量法
        5.2.3 全晒退法和部分晒退法
        5.2.4 标准生长曲线法
        5.2.5 Double SAR测量法
        5.2.6 澳大利亚滑移法
        5.2.7 回授光释光测年法
    5.3 测量等效剂量的仪器
        5.3.1 仪器简介
        5.3.2 本研究采取的De测量方法
        5.3.3 测量程序设置
    5.4 De值数据的获取及计算
    5.5 De值和OSL年龄
    5.6 影响等效剂量测定的因素
        5.5.1 预热温度的选择
        5.5.2 Cut-heat温度的选择
        5.5.3 程序设置
        5.5.4 再生剂量和检验剂量的设置
第6章 OSL年龄值的可靠性探讨
    6.1 释光信号晒退归零的讨论
    6.2 选择预热温度
    6.3 释光信号灵敏度和感量变化的校正
    6.4 预先红外曝露对Post-IR OSL信号的影响
    6.5 异常衰退的影响
第7章 汉江上游和渭河流域沉积物OSL测年研究
    7.1 全新世OSL年龄的地层关系
    7.2 汉江上游与渭河流域地层年龄分析
    7.3 OSL年龄偏差的原因分析
    7.4 全新世沉积物记录的环境变化信息
    7.5 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的OSL测年研究
        7.5.1 古洪水事件的沉积学和地质学的鉴别
        7.5.2 古洪水事件的OSL年龄序列
        7.5.3 古洪水事件与气候变化背景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辐照剂量增量对泥石流物质热释光等效剂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原理
2 实验过程
    2.1 样片制作
    2.2 测定样品自然值
    2.3 辐照
3 实验结果
    3.1 样品自然值光子计数结果 (表1)
    3.2 八组样品生长曲线图 (图2~图9)
    3.3 辐照后等效剂量 (表2)
4 讨论

(6)云南东川蒋家沟流域泥石流热释光测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经历及工作统计量
    1.4 小江流域蒋家沟地区泥石流发生的地理学背景
        1.4.1 区域内动力影响
        1.4.2 区域外动力影响
        1.4.2.1 降雨季节集中,局地多强阵雨
        1.4.2.2 植被破坏严重,生态功能退化
    1.5 蒋家沟地区泥石流研究现状
        1.5.1 蒋家沟地区泥石流概况
        1.5.2 蒋家沟地区泥石流灾害防治研究
        1.5.2.1 生物措施
        1.5.2.2 工程措施
        1.5.3 蒋家沟地区泥石流测年研究存在问题
    1.6 热释光测年机制
        1.6.1 热释光测年技术
        1.6.2 释光测年进展
        1.6.2.1 测年方法
        1.6.2.2 测年材料
        1.6.2.3 测年仪器
第二章 蒋家沟流域泥石流堆积台地年代测量
    2.1 达朵台地年龄测定
        2.1.1 采样位置
        2.1.2 样品前处理流程
        2.1.3 实验仪器
        2.1.4 等效剂量值的测定方法
        2.1.4.1 多片技术
        2.1.4.2 单片技术
        2.1.5 年剂量值的计算
        2.1.6 年龄值的计算
        2.1.7 结论
    2.2 泥得坪台地年龄测定
        2.2.1 采样位置
        2.2.2 样品前处理流程
        2.2.3 实验仪器
        2.2.4 等效剂量值的获取
        2.2.5 年剂量值的计算
        2.2.6 年龄值的计算
        2.2.7 结论
    2.3 多照台地年龄测定
        2.3.1 采样位置
        2.3.2 样品前处理流程
        2.3.3 实验仪器
        2.3.4 等效剂量值的获取
        2.3.5 年剂量值的计算
        2.3.6 年龄值的计算
        2.3.7 结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蒋家沟流域泥石流堆积台地成因
    3.1 气候因素在泥石流沉积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3.2 新构造运动对泥石流沉积环境形成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结论
    4.2 问题与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奖励

(7)云南蒋家沟泥石流台地与北京昌平钻孔热释光测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国内研究进展
        1.2.1 泥石流测年研究进展
        1.2.2 北京第四纪地层研究概述
    1.3 国外释光技术测定第四纪水成沉积物的研究进展
        1.3.1 利用热释光测定第四纪水成沉积物
        1.3.2 利用光释光测定第四纪沉积物
    1.4 热释光测年发展研究
        1.4.1 热释光定义
        1.4.2 释光大事记
        1.4.3 热释光发光理论
        1.4.4 热释光发光过程
        1.4.5 俘获电子的热寿命
第二章 热释光断代技术测试材料的研究发展变化
    2.1 释光技术应用领域概述
    2.2 热释光断代技术测试材料
        2.2.1 混合矿物
        2.2.2 纯矿物
    2.3 结论
第三章 云南蒋家沟泥石流热释光测年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区域地质构造
        3.1.3 蒋家沟流域的地貌特征
        3.1.4 气候特征
    3.2 辐照剂量增量对泥石流物质热释光等效剂量的影响
        3.2.1 实验原理
        3.2.2 实验过程
        3.2.3 实验结果
        3.2.4 小结
    3.3 云南东川泥得坪台地热释光测年研究
        3.3.1 实验原理
        3.3.2 样品采集
        3.3.3 实验流程
        3.3.4 试验结果
        3.3.5 小结
第四章 北京昌平钻孔热释光测年研究
    4.1 研究区概况
        4.1.1 地质
        4.1.2 地貌
        4.1.3 气候与水文
    4.2 取样
    4.3 试验流程
        4.3.1 混合样方法样品前处理流程
        4.3.2 提取纯石英方法的样品前处理流程
    4.4 讨论
    4.5 北京昌平钻孔岩芯石英热释光年龄上限研究
        4.5.1 石英高温峰(375℃)的辐射灵敏度恒定法
        4.5.2 采样点概述
        4.5.3 试验流程
        4.5.4 实验结果
        4.5.5 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测试材料的发展变化
        5.1.2 云南蒋家沟泥石流热释光研究
        5.1.3 北京昌平钻孔热释光研究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资助项目
    二、图表目录
致谢

(8)石英对α射线的热释光研究及热释光在泥石流测年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论文选题的科学依据
    2.研究内容、拟解决的问题
    3.研究经历及工作统计量
第一章 释光测年研究现状和进展
    1.释光的概念、测年原理
    2.释光测年的发展简史和现状分析
第二章 辐照系统的标定
    1.标定辐照系统的意义
    2.实验方法及实验条件
    3.样片制作
    4.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三章 石英对α——射线的热释光特征研究
    1.不同厚度的石英样片对α——射线的热释光响应特征
    2.不同粒度石英颗粒对α——射线的热释光响应特征
第四章 热释光在泥石流测年中的应用研究
    1.研究区概况
    2.等效剂量测定方法
    3.研究过程及结果
    4.实验结果分析
    5.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奖励

(9)多功能释光仪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组成及功能的实现
2 控制的功能设计
3 样品照射后的光释光
4 结束语

(10)混合矿物的释光特征及在年轻沉积物测年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论文选题的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经历及工作量统计
第一章 释光测年研究现状和进展
    一、释光的概念和测年原理
    二、释光测年的发展简史和现状分析
第二章 辐照系统的标定
    一、标定辐照系统的意义
    二、实验方法及实验条件
    三、β源辐照系统的标定
第三章 等效剂量值的获取研究
    一、等效剂量测定方法
    二、等效剂量值的获取
    三、样品含水率的测定
第四章 混合矿物的热释光特征研究
    一、CaSO_4和SiO_2的混合物热释光特征研究
    二、LiF和MgSO_4混合物的热释光特征
    三、CaF_2和SiO_2的混合物热释光特征研究
第五章 混合矿物热释光特征的应用研究
    一、天然石膏的热释光特征研究
    二、北京西山斋堂黄土年龄测定
    三、选频热释光测年应用研究
第六章 BG2006释光分析仪的研制和成果介绍
    一、仪器的结构组成
    二、控制软件的功能设计
    三、BG2006释光分析仪成果体现
    四、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奖励

四、首都师范大学光断代实验室辐照系统的标定(论文参考文献)

  • [1]若干古代建筑材料的热释光及14C测年研究[D]. 杨均能. 暨南大学, 2020(12)
  • [2]热处理对天然石英矿物热释光灵敏度的影响[J]. 刘玉庚,魏明建,潘宝林,潘健.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3]黄土沉积的热释光测年上限问题探究[D]. 周锐. 首都师范大学, 2014(08)
  • [4]汉江上游和渭河流域全新世沉积物光释光测年研究[D]. 王恒松.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3)
  • [5]辐照剂量增量对泥石流物质热释光等效剂量的影响[J]. 张彬,魏明建,何友兵,刘超,周锐,张永栋.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2(04)
  • [6]云南东川蒋家沟流域泥石流热释光测年研究[D]. 赵秋月. 首都师范大学, 2012(02)
  • [7]云南蒋家沟泥石流台地与北京昌平钻孔热释光测年研究[D]. 张彬. 首都师范大学, 2012(03)
  • [8]石英对α射线的热释光研究及热释光在泥石流测年中的应用研究[D]. 潘宝林. 首都师范大学, 2009(10)
  • [9]多功能释光仪的设计[J]. 李虎侯,赵建兴,伍福荣,魏明建,伍剑铭,吕同艳. 核技术, 2007(11)
  • [10]混合矿物的释光特征及在年轻沉积物测年中的应用研究[D]. 吕同艳. 首都师范大学, 2007(02)

标签:;  ;  ;  

首都师范大学光学测年实验室辐照系统校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