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例远端截肢59指再植临床分析

41例远端截肢59指再植临床分析

一、末节断指再植41例59指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仝朋飞,赵华飞,崔硕,陈煜华,卢飞[1](2021)在《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接创面修复无缩短断指再植术治疗断指患者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接创面修复无缩短断指再植术治疗断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断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缩短指骨断指再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接创面修复无缩短断指再植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手功能主观状态情况以及静态两点辨别距离(2PD)。结果研究组术后恢复良好率(87.76%)高于对照组(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16%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手功能主观状态评分六个维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疼痛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外观、满意度、日常活动、工作状态和整体手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手指2PD距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手指2PD距离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接创面修复无缩短断指再植术治疗断指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手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临床治疗效果显着。

彭琴[2](2021)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调查断指再植术后1周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提高临床患者自我效能、减轻疾病带来的影响、加速康复提供干预依据。方法:本文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西安市五二一医院手外科住院部2020年3月到2021年2月断指再植术后1周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断指再植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测定患者一般资料、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定患者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现状。将收集到的数据由双人核对,对数据整理录入后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数据用频数、百分数、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四分位间距等进行统计描述;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单因素分析;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患者自我效能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6份无效问卷,回收有效率95%。(1)114例断指再植术后1周患者一般自我效能得分为(26.40±5.61)分,最低分为15分,最高分为38分,其中处于中等水平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为61.4%,共有70人,处于低等水平的患者所占比例最低,为13.2%,只有15人,其余29人处于高等水平,达到25.4%;(2)114例断指再植术后1周患者社会支持总得分范围为17~55分,中位数40,四分位数P25、P75分别为32、45,处于中等水平;(3)断指再植术后1周患者一般自我效能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疼痛程度、手指离断程度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断指再植术后1周患者其自我效能水平与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0.819、0.699、0.712;(5)断指再植术后1周患者一般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疼痛程度、社会支持这3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并共同解释了患者自我效能84.7%的变异。结论:(1)断指再植术后1周患者一般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2)断指再植术后1周患者其自我效能水平主要受患者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疼痛程度、手指离断程度的影响;(3)社会支持对断指再植术后1周患者自我效能有影响,并且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其自我效能越高。

林梅香[3](2021)在《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对比分析瘀热互结型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疼痛程度、肿胀程度、静脉危象发生情况、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mer),评价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配合运用加味四妙勇安汤。受试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和受伤手指)、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个体的局部症状体征(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和静脉危象发生情况)行统计学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d、7d中医证候评分,术后第1d、3d、5d、7d疼痛程度及肿胀程度,记录术后静脉危象发生情况,术前、术后第3d、7d时CRP、PT和D-Dimer。按照各评价指标,客观记录各评价得分,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得出结果,最终得出试验结论。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受伤手指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评分:经秩和检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术后第7d均较第1d改善明显。组间比较:术后第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后第1d中医证候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第7d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明显;3.局部症状体征:两组患者术后第1d组间比较,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后第1d疼痛情况和肿胀程度均无明显差异。疼痛程度组内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从术后第3d开始,疼痛情况均较前有所改善。组间比较:术后第3d、5d、7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第3d、5d、7d,两组患者在改善疼痛程度方面的疗效无明显差异。肿胀程度组内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后第3d肿胀程度均较前加重,第5d开始肿胀程度均较前改善明显。组间比较:术后第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第7d,两组患者在改善皮瓣肿胀程度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d、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第3d、5d天,试验组在改善皮瓣肿胀程度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静脉危象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后静脉危象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4.CRP:经秩和检验,组内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CRP从术后第3d开始均较前下降明显。组间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前CRP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d、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从术后第3d开始,试验组在改善CRP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PT、D-Dimer:经t检验、秩和检验。组内比较:两组PT、D-Dim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PT、D-Dimer术后第3d较术前均有所上升,第7d下降明显。组间比较:术前PT、D-Dim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d、7d,PT、D-Dim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认为从术后第3d开始,试验组在改善PT、D-Dimer的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均可改善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疼痛程度,降低静脉危象发生率,临床疗效相当;但加味四妙勇安汤组在改善术后中医症状评分、肿胀程度、CRP及凝血功能方面,临床疗效更优。

吕文涛[4](2020)在《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在修复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2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指创面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49例患者共53指,通过切取前臂静脉皮瓣进行桥接修复。其中男性37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为18~55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压砸伤22例,切割伤14例,机器绞伤6例,电锯伤5例,车祸伤2例。右手22例24指,左手27例29指。受伤指别:拇指2指,示指22指,中指20指,环指6指,小指3指。49例53指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指固有动脉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3cm×0.8cm~6.0cm×2.5cm;血管缺损长度1.0~6.5cm,平均2.6cm;53个手指中,桥接一侧指固有动脉46指,桥接双侧指固有动脉7指。53指中用于桥接断指18指,其中有4指桥接双侧指固有动脉,14指桥接一侧指固有动脉,18指均桥接了皮下静脉。采用皮瓣倒置修复受区26指,顺置修复受区27指。根据手指损伤严重程度、末梢循环情况我们将需要静脉皮瓣桥接修复的创面分为三型:Ⅰ型,创面伴有一侧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血供无明显障碍者;Ⅱ型,创面伴有双侧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血供不足者;Ⅲ型,手指离断伴有创面及指动脉缺损者。根据创面的分型,设计三种形式的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分别予以修复。针对Ⅰ型创面采用单干输入型静脉皮瓣修复,并桥接单侧指固有动脉;针对Ⅱ型创面采用双干输入型静脉皮瓣修复,并桥接双侧指固有动脉;针对Ⅲ型创面采用双干或多干输入兼输出型静脉皮瓣修复,并桥接手指的动静脉。结果:本组49例53指,术后4指皮瓣发生动脉危象,2指皮瓣经保守治疗缓解,2指皮瓣经手术探查为桥接指固有动脉近端吻合口血栓栓塞所致,重新吻合后缓解;术后11指皮瓣于术后3天内出现张力性水疱,予刺破抽水、换药等对症治疗,7指皮瓣缓解,其中4指皮瓣术后水疱反复出现、肿胀严重,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1例为血肿压迫所致,予以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后缓解,1例为吻合口血栓栓塞所致,桥接静脉后缓解,其中2指皮瓣边缘部分坏死,换药后脱痂愈合。其余指体、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本组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4个月。5指皮瓣存在轻度色素沉着,4指皮瓣存在轻度色素缺失,其余皮瓣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皮瓣质地均柔软,无明显萎缩,外形不臃肿。前臂皮瓣供区仅留有线状瘢痕,无明显增生、挛缩,腕关节及肘关节屈伸活动不受限。采用关节总活动度对患指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优:33指,良:12指,可:8指,优良率为85%。采用自制的静脉皮瓣功能评价表对本组皮瓣进行评定,优:12指,良:34指,可:7指,优良率87%。结论:将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根据手指损伤严重程度、末梢循环情况分成三型,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进行修复,可以做到精准的修复,在修复创面的同时,桥接了指固有动脉的缺损,覆盖了创面,又重建了远端指体的血供,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高飞,张文静,王卓[5](2018)在《综合护理干预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60例自残性手指离断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测定二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水平,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测定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仇申强[6](2017)在《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论文纲要显微外科的诞生和发展,是20世纪现代外科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发展历程。1960年,美国的两位学者Jacobson及Suarez首先利用他们所设计的精细的小血管吻合器械进行了 1.6mm-3.2mmm的小血管的吻合。1963年1月,我国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陈中伟等在肉眼下进行了小血管的吻合,实现了一例右前臂完全离断病例的再植手术的成功,翻开了世界创伤外科史上的新的一页,也开辟了显微外科的新纪元。随后,随着临床实践、实验研究以及医疗器械、设备、医用材料等的更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显微外科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骨科、手外科、足踝外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移植外科、耳鼻喉科、口腔颌面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眼科等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显微外科技术与理念的结合也使相关领域发展成为各专业的高精尖方向和前沿阵地。然而,显微外科的基础是血管吻合,血管吻合的质量决定着手术的成败、安全性及手术后的恢复效果。从根本上讲,吻合血管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血液在血管腔中持久而通畅的流动,从而提供并维持组织的供血。血管的吻合质量,受制于手术显微镜、显微器械、显微缝线以及手术医师等众多因素;如何提高微血管的吻合质量、改进吻合方法一直是显微外科临床工作及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各种吻合方法不断提出,各种吻合技巧层出不穷,尤其是血管吻合器(一种机械吻合法)也得到了国内外临床医师的广泛应用;但是,显微外科手工缝合一直获得广泛认同,依然是小、微血管吻合的金标准。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手工缝合小、微血管一直是以单纯间断缝合为主,同时手工缝合仍然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技术水平甚至医生的状态都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其吻合质量,它需要长期的、专业的、大量的训练。如何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各种不确定因素,更大程度上保障小、微血管的吻合质量、提高血管的通畅率,也是我们临床医师的一项重要课题。受皮肤及胃肠道的褥式缝合的启发,我们将褥式缝合(包括水平褥式缝合和垂直褥式缝合)应用到了小、微血管的显微外科手工吻合中,获得了成功。在论文的第一章,回顾了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血管吻合中应用褥式缝合的临床病例应用情况,其中包括断指再植316例、手指再造32例及游离皮瓣165例。结果表明小、微血管的褥式缝合,可以显着提高小、微血管的吻合质量,明显增加通畅率,而且其操作难度并不高,稍加练习即可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在1960年,Jacobson及Suarez在临床实践的同时,也成功的进行了小血管吻合的动物实验,并且获得了较高的血管通畅率。而且,对于显微外科医师来讲,为了提高临床手术操作水平和小、微血管的吻合熟练程度,也需要利用实验动物进行必要的显微技术训练。实验动物尤其是大鼠,体型较小,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可重复性高,而且成本低廉,获取数据简便。鉴于此,在论文的第二章第一部分,我们以Wister大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了小、微血管显微外科褥式缝合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包括端端缝合、端侧缝合、不同口径的动脉缝合、微血管缝合等。论文第二章的第二部分,在所建立的Wister大鼠端端吻合模型上,对褥式缝合与单纯间断缝合的缝合速度与吻合质量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初步探讨了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特点及优势。另外,论文还综述了血管吻合方法的历史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展望。第一章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褥式缝合在小、微血管显微缝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们将水平褥式缝合及垂直褥式缝合应用到小、微血管的显微外科缝合当中。回顾了 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血管吻合中应用褥式缝合的游离皮瓣165例、断指再植316例及手指再造32例。结果:164例游离皮瓣完全成活,其中5例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后恢复血运完全成活;1例患者因患者一般情况差,患者及家属拒绝探查,最终皮瓣坏死。316例断指再植病例中,308例再植成活,其中26例出现血管危象急诊探查,仅7例出现包括吻合口在内的血管栓塞,16例血管吻合口未栓塞,系因吻合口近端或远端血管挫伤导致的血管栓塞,3例系因单纯的血管痉挛所致;8例坏死病例均为末节挤压离断再植,其中6例获得血管危象探查,探查见其组织损伤严重,血管广泛栓塞,无保留价值,给以行残端修整术,2例患者拒绝手术探查最终坏死。32例再造手指完全成活,其中2例全形再造术后二趾瓣出现血管危象,探查其系血管扭转引起血管痉挛所致,给以离断调整后重新吻合,最终成活。结论: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可以显着提高血管的吻合质量,增加通畅率;而且,其操作难度并不高,稍加练习即可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第二章 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实验研究第一部分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模型建立目的:探讨利用Wister大鼠建立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动物模型,包括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微血管吻合、不同口径的血管吻合。方法:以健康成年Wister大鼠(体重250g以上)为实验对象,进行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模型的建立。以成年大鼠尾中动脉(直径约0.5-1.0mm)的近2/3段作为吻合对象建立端端吻合模型;以略小体型大鼠(体重250-300g)的远1/3段的尾中动脉(直径约0.2-0.5mm)为吻合对象建立微血管吻合模型;以成年大鼠的腹主动脉(直径约1.2-1.8mm)与左肾动脉(直径约0.5-0.9mm)的起始处为吻合对象建立端侧吻合模型;以直接吻合成年大鼠的腹主动脉(直径约1.2-1.8mm)与左肾动脉(直径约0.5-0.9mm)来建立口径不同口径的血管吻合模型。结果:显微褥式缝合的模型可以以Wister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建立,包括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微血管吻合、口径相差较大的血管吻合。结论:Wister大鼠作为小体型、价格便宜的实验动物,可以建立理想的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模型,而且所建立的血管吻合模型具有可重复性高、简单快捷、易于操作等优点,尤其是利用大鼠尾中动脉进行褥式缝合的练习可以作为显微技术训练的常用方式。第二部分褥式缝合与单纯间断缝合在小、微血管的显微外科端端吻合中缝合速度与吻合质量的对比性研究目的:探讨褥式缝合与单纯间断缝合在小、微血管的显微外科端端吻合中缝合速度与吻合质量的差异,评估褥式缝合的优缺点。方法:以成年Wister大鼠为实验对象,以其尾中动脉近1/3段(直径约0.8-1.0mm)作为拟吻合的血管。分别将进行血管缝合的医生按从事显微外科年限分为3组:低水平组(从事显微外科不超过6月的临床医生)36人,中等水平组(从事显微外科6月-1年的临床医生)28人,高水平组(从事显微外科1年以上的临床医生)12人。每组医生分别应用单纯间断缝合及褥式缝合各吻合尾中动脉的10个吻合口,分别记录每个吻合口的缝合时间,并剖开吻合口观察有无外膜嵌入管腔,并记录有外膜嵌入管腔的吻合口数量,将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的血管缝合速度分别如下:低水平组医生褥式缝合花费的时间为1843±96秒,单纯间断缝合花费的时间为925±84秒;中等水平组医生褥式缝合花费的时间为752±46秒,单纯间断缝合花费的时间为627±30秒;高水平组医生褥式缝合花费的时间为420±32秒,单纯间断缝合花费的时间为465±27秒。3组医生出现外膜嵌入的比例分别如下:低水平组医生单纯间断缝合的出现率为(2.972±1.028)/10,褥式缝合的出现率为0/10;中等水平组医生单纯间断缝合的出现率为(1.750± 1.005)/10,褥式缝合的出现率为0/10;高水平组医生单纯间断缝合的出现率为(0.167±0.389)/10,褥式缝合的出现率为0/10。结论:对于具有低中程度显微外科水平的临床医生来说,小、微血管的单纯间断缝合速度较褥式缝合为快,而相对具有较高水平的显微外科医生来说,褥式缝合反而比单纯间断缝合速度快。这与褥式缝合打结的速度快、打结的个数少有关。更重要的,小、微血管的褥式缝合不管是对什么水平的显微外科医生来说,只要能够顺利完成血管的褥式缝合就可以完全避免外膜嵌入管腔,实现完全的内膜相对,避免内翻。因而,随着临床医生熟练度的增加及技术水平的提高,采用褥式缝合小、微血管,不管是在吻合速度上还是吻合质量上都有优势,尤其是能实现100%的外翻。

唐龙[7](2016)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防治的剂量及安全性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断指再植术后的抗凝治疗中,通过比较低、中、高剂量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再植指存活率、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栓形成及安全性影响的不同,证实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防治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确切疗效,确定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的安全有效作用剂量。方法:所用病例来源于2014年01月至2016年0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显微外科住院病人,选择200例断指再植病人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这200例243指再植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50人59指(A组):断指再植术后常规抗感染、抗痉挛、扩容等基础治疗。其余三组为治疗组,除予以同对照组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外,另外分别予以低、中、高剂量蛭龙活血通瘀胶囊饭后口服治疗,具体如下:蛭龙活血通瘀胶囊低剂量组50人63指(B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2粒tid+常规基础治疗;蛭龙活血通瘀胶囊中剂量组50人61指(C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3粒tid+常规基础治疗;蛭龙活血通瘀胶囊高剂量组50人60指(D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4粒tid+常规基础治疗。四组患者性别、年龄、断指数、断指平面、断指时间,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等基本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拿来进行比较。四组患者术后均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克林霉素磷酸酯抗感染,0.3g静滴bid;低分子右旋糖苷扩容降低血液黏滞度,250ml静滴bid;地塞米松抗炎,10mg静滴qd;罂粟碱注射液肌注抗痉挛,30mgqd;局部持续红外线照射治疗一天一次,每次30min。四组患者入院时行三大常规检查、凝血功能、生化检查,以及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胸部x线检查等入院常规辅助检查;出院时行三大常规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检查;随时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种麻醉方式、同一组医师,同一种手术方式完成。观察比较各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再植指存活率、术后第1、2、7天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改变等综合评价疗效;检测血液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的变化,评价血栓的形成风险;检测患指一般资料、安全性分级,评价安全性。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α=0.05为检验标准,当P值小于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断指数、断指平面、断指时间;血常规:血白细胞计数(WBC)、嗜中性粒细胞比例(N%)、血小板计数(PLT);肝功能:血浆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脂: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术后患指发生血管危象的概率和再植指成活概率的比较各组患者断指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比较,A组18%,B组16%,C组2%,D组2%;各组患者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成活率,A组83.05%,B组84.13%,C组96.72%,D组98.33%。表明,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可降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在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成活率,其中低剂量疗效不显着(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疗效显着(P<0.05),且二者疗效相当(P>0.05)。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凝血功能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s)、纤维蛋白原FIB(g/L)测定结果示,各组术前凝血功能各指标测定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术后经抗凝,各组PT、APTT时间均有延长,INR增大,Fbg增高,各组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显着(P>0.05);B组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与A组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分别与A组和B组比较,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D组之间比较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显示,各组患者术前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测定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术后经抗凝治疗后,各组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均可降低血液粘度(P<0.05);蛭龙组活血通瘀胶囊具有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且低剂量时其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当在中剂量和高剂量时其降低血液粘度分别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与中剂量降低血液粘度作用相当(P>0.05)。5.P-选择素和v WF的含量的测定术前各组患者血液中P-选择素和v WF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各期与术前比较,各组患者血液中P-选择素和v WF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蛭龙组活血通瘀胶囊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血液中P-选择素和v WF含量作用显着(P<0.05),可防止血栓形成,且存在剂量依赖,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作用更显着(P<0.05),且二者比较作用相当(P>0.05)。6.安全性评价各组患者受试7天后,查WBC、N%、PLT、ALB、GLB、ALT、AST、TG、TC、FPG、BUN、Scr均正常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查尿、大便常规均正常。安全性分级比较结果示,各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A组13.8%,B组13.8%,C组18%,D组20.6%;各组优良率分别为A组94%,B组94%,C组92%,D组84%,且有各组不良反应率、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剂量和中剂量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组安全级别优良率均在90%以上,高剂量组优良率为90%以下,低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结论:1.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可降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再植指存活率,发挥血管保护作用,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防治疗效确切。2.蛭龙活血通瘀胶囊中剂量(3粒tid)时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防治、血管保护作用显着,且安全性较好。

蔡正强,彭兰林,陈政,郑仲谋,刘兆伦,王庆波[8](2015)在《末节断指再植92例临床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总结末节断指再植92例132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对末节断指Ⅰ型、Ⅱ型、Ⅲ型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清创,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修复断裂肌腱、血管或神经顺序进行。血管缺损6例,于患肢同侧前臂掌侧远端按缺损长度切取5~10 mm皮下静脉桥接,关节面大部分缺损者进行远指间关节融合;对于缺乏静脉吻合3例术后予放血、肝素钠抗凝、必要时冬眠等治疗。结果术后成活128指,成活率97.0%,术后随访0.5~3年,见再植指外形饱满,痛、温觉恢复,指腹两点分辨觉为6~8 mm,患指远指间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近似正常(远指间关节融合除外)。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断指再植,临床效果良好。

梁运海,董明,刘东,闻梓钧[9](2015)在《包埋皮瓣修复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末节毁损性离断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包埋皮瓣修复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末节毁损性离断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手指末节毁损性离断患者156例175指[男89例(95指),女67例(80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5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二组,观察组78例(87指),行包埋皮瓣修复联合湿润烧伤膏法;对照组78例(88指),行包埋皮瓣修复法。观察术后4周二组患者离断指皮瓣优良率;术后6个月二组患者关节总主动活动度、指甲再生、钩甲畸形、感染等指标。结果术后4周二组患者离断指皮瓣优良率及优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为理想;术后6个月观察组手指功能及指甲再生总优良率分别为89.7%(78/87)、95.4%(83/8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7.0%(59/88)、75.0%(66/88)(P<0.05),此外观察组感染率及钩甲畸形分别为3.4%(3/87)、3.4%(3/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17/88)、22.7%(20/88)(P<0.05)。结论包埋皮瓣修复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末节毁损性离断与传统手段相似,方法简单,安全,临床效果明显,术后皮瓣存活、手指活动功能、指甲再生等方面均较为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张文龙,董乐乐,柳茂林,刘宇[10](2013)在《吻合血管再植Ⅲ型末节断指临床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吻合血管再植17例Ⅲ型末节断指的临床体会。方法:对17例Ⅲ型末节断指采用5 mL注射器针头行指骨固定,而后吻合神经、动脉及静脉。结果:成活15例,2例失活,再植成活率88.2%。术后随访618个月,指甲生长良好,指腹饱满,长度、外观、功能与健侧指相似,无痛觉过敏,两点辨别觉46 mm,患指活动自如。结论: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末节手指解剖的深入研究,Ⅲ型末节断指再植的成功率很高,而且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二、末节断指再植41例59指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末节断指再植41例59指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接创面修复无缩短断指再植术治疗断指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2.3 两组手功能主观状态比较
    2.4 两组患者手指2PD距离比较
3 讨论

(2)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目标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假设
    1.4 关键词定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断指再植
        2.1.1 断指再植术的概述
        2.1.2 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现状
    2.2 自我效能的概述
        2.2.1 自我效能的定义
        2.2.2 自我效能的测量工具
        2.2.3 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
    2.3 社会支持的概述
        2.3.1 社会支持的定义
        2.3.2 社会支持的测量工具
        2.3.3 社会支持的研究进展
    2.4 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样本量估算
    3.3 研究工具
        3.3.1 一般资料问卷
        3.3.2 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
        3.3.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3.3.4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3.4 资料收集
    3.5 统计学方法
    3.6 质量控制
    3.7 技术路线图
第四章 结果
    4.1 断指再植术后1 周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
        4.1.1 人口学资料
        4.1.2 疾病相关资料
    4.2 断指再植术后1 周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4.3 断指再植术后1 周患者社会支持现状
    4.4 断指再植术后1 周患者一般资料与自我效能的单因素分析
        4.4.1 断指再植术后1周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与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4.4.2 断指再植术后1 周患者疾病相关资料与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4.5 断指再植术后1 周患者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4.6 断指再植术后1 周患者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断指再植术后1 周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
        5.1.1 人口学资料
        5.1.2 疾病相关资料
    5.2 断指再植术后1 周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5.3 断指再植术后1 周患者社会支持现状
    5.4 断指再植术后1 周患者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5.4.1 婚姻状况
        5.4.2 家庭人均月收入
        5.4.3 疼痛程度
        5.4.4 手指离断程度
    5.5 断指再植术后1 周患者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5.6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启示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不足及改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3)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与处理方法
    2 治疗方案
        2.1 病例分组
        2.2 术前准备
        2.3 麻醉及手术方式
        2.4 两组术后常规治疗
    3 指标测定
        3.1 安全性指标
        3.2 中医证候评分
        3.3 临床疗效指标
        3.4 外周血CRP、PT及 D-Dimer
        3.5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3.6 伦理学要求
        3.7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分析
    2 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
        2.1 年龄
        2.2 性别
        2.3 受伤手指
    3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4 评估及分析两组受试者治疗后各项指标
        4.1 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分析
        4.2 两组治疗后肿胀程度分析
        4.3 静脉危象发生情况
        4.4 两组患者治疗各时间CRP指标比较
        4.5 两组患者各时间PT、D-Dimer指标比较
    5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第三部分 典型病例分析
    1 典型病例(1)
    2 典型病例(2)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皮瓣修复术后常见问题
        1.1 常见问题和影响因素
        1.2 解决方案
    2 对皮瓣移植术临床疗效的认识
    3 加味四妙勇安汤的组方依据及药理分析
        3.1 加味四妙勇安汤的来源及组方依据
        3.2 四妙勇安汤的研究进展
        3.3 加味四妙勇安汤的临床应用
        3.4 加味四妙勇安汤的药理分析
    4 研究结果及机理分析
        4.1 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4.2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
        4.3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4.4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肿胀程度的影响
        4.5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静脉危象发生情况的影响
        4.6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CRP、PT、D-Dimer的影响
    5 安全性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药在皮瓣修复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二) 方法
        1. 手术方法
        2. 术后处理
        3. 疗效评定标准
三、结果
    (一) 皮瓣成活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二) 功能评定结果
四、典型病例
    (一) 典型病例1
    (二) 典型病例2
    (三) 典型病例3
五、讨论
    (一) 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的成活机制
    (二) 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修复方法及分型
    (三) 静脉皮瓣的分型
    (四) 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的分型
    (五) 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修复原则
    (六) 关于术后并发症方面
    (七) 关于术后功能评价问题
    (八) 前臂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的优点和缺点
    (九) 注意事项
六、总结
七、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修复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综合护理干预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评价
        1.4.1 焦虑评价
        1.4.2 抑郁评价
        1.4.3 生活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二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2.2 二组患者干预6周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2.3 二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2.4 二组患者干预6周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3 讨论

(6)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临床应用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模型建立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褥式缝合与单纯间断缝合在小、微血管的显微外科端端吻合中缝合速度与吻合质量的对比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文章Ⅰ
英文文章Ⅱ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防治的剂量及安全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防治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9)包埋皮瓣修复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末节毁损性离断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二组皮瓣优良情况比较
    2.2 二组手指功能评定比较
    2.3 二组指甲再生、感染、钩甲畸形比较
3 讨论

(10)吻合血管再植Ⅲ型末节断指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末节断指再植41例59指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接创面修复无缩短断指再植术治疗断指患者的疗效分析[J]. 仝朋飞,赵华飞,崔硕,陈煜华,卢飞. 临床研究, 2021(12)
  • [2]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彭琴. 延安大学, 2021(09)
  • [3]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梅香.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D]. 吕文涛. 苏州大学, 2020(02)
  • [5]综合护理干预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高飞,张文静,王卓.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8(02)
  • [6]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D]. 仇申强. 山东大学, 2017(08)
  • [7]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防治的剂量及安全性临床研究[D]. 唐龙. 西南医科大学, 2016(05)
  • [8]末节断指再植92例临床体会[J]. 蔡正强,彭兰林,陈政,郑仲谋,刘兆伦,王庆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5(06)
  • [9]包埋皮瓣修复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末节毁损性离断的效果观察[J]. 梁运海,董明,刘东,闻梓钧.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05)
  • [10]吻合血管再植Ⅲ型末节断指临床体会[J]. 张文龙,董乐乐,柳茂林,刘宇.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3(06)

标签:;  ;  ;  ;  

41例远端截肢59指再植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