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魔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白魔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白魔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邹强[1](2021)在《不同栽培措施对低海拔地区花魔芋生长和土传病害发生的影响》文中认为花魔芋土传性病害高发且无有效防治手段,极大影响了魔芋产业的发展。而低海拔地区种植魔芋会加重魔芋病害的发生。研究适应低海拔地区花魔芋种植技术,探讨不同栽培措施对低海拔地区花魔芋生长和病害发生的影响,对促进魔芋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了三种栽培措施,即低海拔地区常规栽培方式(遮阳网进行魔芋净作)、避雨栽培(塑料膜搭建避雨环境+遮阳网)、荫蔽栽培(通过加厚遮阳网制造荫蔽环境)。通过分析田间出苗率、植株形态大小、叶片光合参数、病害发病率以及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指标,评价了不同栽培措施对花魔芋土传病害发生以及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不仅能有效降低魔芋软腐病等病害的发生(相比常规栽培,发病率降低60%以上),且能有效降低杂草对魔芋土传性病害的影响,这与魔芋田间表层土壤的水分含量降低有关;避雨栽培有利于魔芋出苗但植株发育受阻,表现为植株矮小,这与避雨后田间土壤温度升高以及含水率降低有关;避雨栽培对田间环境(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杂草生物量)的改变对魔芋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影响显着,尤其是根际细菌,导致其多样性降低,但对病原菌同样如此。

王红岩[2](2020)在《魔芋与玉米间作下覆盖作物对魔芋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魔芋是一种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魔芋主要种植在我国秦巴、云贵等区域,是该区域的种植特色,种植魔芋能使山区农民增收,从而带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由于优良良种缺乏,种植水平不高,魔芋病害重,产量低,效益并不理想。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基地为试验地点,采取玉米间作下套种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模式进行对魔芋植株光合作用、生长、产量、和对土壤理化等多个方面影响的研究,分析不同的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期形成一套魔芋绿色防病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提高魔芋的产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覆盖作物种植下魔芋-玉米间作的魔芋土壤的pH值整体差异不显着。这表明不同的种植模式对土壤pH变化无较大影响。魔芋土壤表层吸湿水含量变化较大,前茬作物为毛苕子,无套种作物的种植模式下土壤吸湿水含量最高,为35.03%,前茬作物为黑麦草,套种作物为绿豆的种植模式下土壤吸湿水含量最低,为19.09%。综合来看,各处理间植株对于土壤养分的吸收与消耗并无明显规律可循。2.不同覆盖作物种植下魔芋-玉米间作的魔芋的叶绿素SPAD值,各处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魔芋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的为前茬作物为毛苕子无套种种植,该模式下魔芋叶片氮素含量仅低于前茬作物为黑麦草无套种处理,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该种植模式有利于魔芋植株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3.不同覆盖作物种植下魔芋-玉米间作的魔芋的叶柄直径、叶盘直径、顶裂叶长等生长指标均大于魔芋单种。综合来看,玉米间作下前茬作物为黑麦草套种绿豆的种植模式魔芋植株长势要比其他处理要好。4.不同覆盖作物种植下魔芋-玉米间作的魔芋的产量明显高于魔芋单种,其中前茬为毛苕子套种苦荞麦这一处理模式下魔芋总重量最高。说明在此种植模式下一定限度的增加了魔芋的产量。5.不同覆盖作物种植下魔芋-玉米间作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显着高于魔芋单作。其中前茬作物为毛苕子套种紫花苜蓿的处理下土壤细菌数量最高,前茬作物为毛苕子套种苦荞麦的处理下土壤中真菌数量最高,前茬作物为黑麦草套种马齿苋的处理下土壤中放线菌数量最高。

刘毅[3](2020)在《汉阴县丘区魔芋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魔芋种植是汉阴县农村传统的种植项目,栽培历史悠久。本文介绍了魔芋的生长习性和不同品系特点,并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播种、因地栽培、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毛俊君[4](2019)在《四川省金阳县白魔芋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策略选择》文中研究说明白魔芋是我国特有魔芋属种,只生长在我国金沙江大峡谷区域,区位优势明显;金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属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探究其以白魔芋这种优质绿色农产品作为县内支柱产业的发展,不仅符合当前消费者高品质健康饮食的追求,更是契合当前国家利用产业扶贫以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金阳县白魔芋产业现状调查,结合对白魔芋产业发展环境及发展势态进行分析,最终选择出适宜于金阳白魔芋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策略。本文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整理已有研究,将文献从农业产业发展、魔芋产业研究现状、产业策略选择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2)通过实地调研,对金阳白魔芋产业现状从生产、加工、销售、政策扶持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后文产业发展策略选择打好基础;(3)利用PEST模型分析法对金阳白魔芋产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进行宏观环境的综合分析;(4)利用SWOT分析法,从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和外部挑战四个角度,梳理、分析了前文微观现状与宏观环境对白魔芋产业发展的影响;(5)综合上述分析作出SWOT分析矩阵,得出金阳白魔芋产业发展策略方向;总结前文分析,选择出在当前环境与资源下,最适宜金阳白魔芋产业发展的策略,并提出具体策略实施要点。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金阳白魔芋产业发展的策略应该采用增长型策略(SO)与开拓型策略(WO)相结合的方向,并且应该有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应以WO策略为主,SO策略为辅,利用外部优势,重点改善亟需解决的内部劣势,这是保障白魔芋产业发展健康优质可持续的发展前置条件;(2)第二阶段应以SO策略为主,WO策略为辅,在内部劣势改善后,再采取争取外部机遇,进一步提升金阳白魔芋产业在行业中的地位的策略,实现产业优质高效发展、达成发展愿景。最后,本文结合实际为金阳白魔芋产业设计出分三个步骤进行的策略,第一步是稳定发展(WO为主,SO为辅);第二步是多元提升(SO为主,WO为辅);第三步是跨越突破(SO为主,WO为辅)。并为三个步骤分别提出了策略实施建议,包括:扩大良种繁育基地,实现种芋自给;扩大白魔芋种植规模,提高规范化种植水平;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制定品牌培育方向;发展县内龙头企业,带动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加强合作社联社影响力,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加大农产品科研力度,解决白魔芋产业顽固病害问题;引进高精尖新产品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李晓旭[5](2019)在《珠芽魔芋在四川不同地区的栽培适应性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魔芋(Amorphophallus)是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a)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内含物质,如魔芋葡甘聚糖(KGM)在食品、保健医药和工业上具有广泛运用。近年来,国内外正大力发展魔芋产业,扩大生产栽培面积,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魔芋软腐病问题。四川地区所栽培的魔芋品种80%以上是花魔芋,抗软腐病能力差,易导致减产甚至绝收。魔芋软腐病极大的限制了四川魔芋产业的发展,亟待通过引进产量高、品质高、抗软腐病能力强的魔芋品种提高魔芋产量和品质。与花魔芋相比,珠芽魔芋具有植株高大(因其特有的三倍体基因结构)、耐病力强、繁殖系数高的优势。目前,四川地区没有关于珠芽魔芋的栽培适应性报道,无法确定珠芽魔芋在四川地区的栽培条件。因此,本试验选择四川省4个不同海拔地区,以2年生200g珠芽魔芋地下球茎、1年生10g珠芽魔芋气生珠芽、2年生200g?楚花一号?花魔芋地下球茎为芋种试材,分别设置海拔、遮光度、掺沙量、施肥类型4个试验因素,测算在每个因素影响下的珠芽魔芋产量和品质,并对不同海拔下珠芽魔芋株高茎粗及生育期进行测定,旨在筛选出珠芽魔芋在四川地区的最适栽培条件。结果表明:海拔对珠芽魔芋的植物学特征有很大影响。珠芽魔芋的株高和茎粗均与海拔呈反比,即海拔越高,植株越矮小。在海拔300m处,珠芽魔芋的株高达到最高水平,为106.9cm,在海拔500m处,珠芽魔芋的茎粗达到最高水平,为2.86cm。海拔对2年生珠芽魔芋种子的叶片数影响不明显,当海拔上升到700m后,1年生种子的叶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在海拔900m,1年生气生珠芽种子能达到3.06片叶。海拔不同,珠芽魔芋出苗期和倒苗期均不相同。在海拔300m-900m进行试验,珠芽魔芋出苗期比花魔芋平均晚7天,倒苗比花魔芋早10天,珠芽魔芋整个生育期比花魔芋少17天。珠芽魔芋在本次试验范围内任一海拔的出芽率都很高,最高可达到96.3%。花魔芋几乎患上了软腐病,其软腐病发病率达到了95.06%,而珠芽魔芋仅发现2例。折合亩产量珠芽魔芋最高可达到1680.06kg/亩,与花魔芋相比,珠芽魔芋各处理均有增产,最大可增加3696.33%。本试验中,海拔对魔芋葡甘聚糖和蛋白质含量有影响,魔芋葡甘聚糖含量与海拔成正比。海拔对珠芽魔芋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在低海拔地区,遮荫度对珠芽魔芋植株的病毁率影响不明显,对珠芽魔芋球茎的膨大倍数有影响,在遮荫度为60%时,膨大倍数达到最大值,最大可达10.93倍。同时,在遮荫度60%时,小区产量达到最大值,A2为48.90g/小区,B2为22.41g/小区。不同遮荫度对珠芽魔芋内在品质的影响也不同,都表现为在遮荫度60%时,各指标达到最大值,其中葡甘聚糖含量可高达39.35%、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5.68%、淀粉含量最高达到了18.97%、蛋白质含量能达到4.14%。在低海拔地区,掺沙量对珠芽魔芋植株的病毁率有一定影响。在本试验掺沙范围内,珠芽魔芋球茎的膨大倍数随壤土掺沙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水平3时,膨大倍数达到最大值,其中A处理最大可膨大6.92倍,B处理最大可达11.35倍。掺沙对珠芽魔芋小区产量的影响显着,其中3水平,即掺沙量为200m3/亩时,小区产量达到最大值,A3为46.13g/小区,B3为22.33g/小区。本试验结果表明,掺沙处理有效减少了球茎浸水腐烂的概率,减少珠芽魔芋的病毁率,有利于地下球茎的膨大,达到增产效果。在掺沙200m3/亩时,各指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葡甘聚糖含量32.21%、可溶性糖含量指5.65%、淀粉含量19.95%、蛋白质含量4.05%。低海拔地区施用有机肥最有利于降低珠芽魔芋的病毁率,能有效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珠芽魔芋球茎的膨大倍数都有积极影响,其中,化肥和有机肥的混合施用对珠芽魔芋球茎的膨大最有利,2年生种子可膨大6.93倍,1年生种子可达11.42倍,导致小区产量在此施肥水平上达到最大值,A3为54.42g/小区,B3为23.99g/小区。施肥处理后的珠芽魔芋地下球茎亩产量比不施肥有明显的增加,2年生种子能增产55.07%,1年生种子增产35.10%。施用不同类型的肥料对珠芽魔芋地下球茎的各内在指标都有影响,施用有机肥最有利于珠芽魔芋葡甘聚糖含量的增加,最高可达20.19%和32.98%,施用化肥对珠芽魔芋球茎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最有益。

李莎莎,廖子杰,孙晓鹏,刘海利,牛义,张盛林[6](2019)在《魔芋种芋的机械损伤敏感性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不同种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球茎的机械损伤敏感性因素,为魔芋种芋调种运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花魔芋(A. konjac)、白魔芋(A. albus)、珠芽魔芋(A. bulbifer)、西盟魔芋(A. krausei)、疣柄魔芋(A. paeoniifolius)及红薯(Sweet potato)、马铃薯(Potato)和芋(Taro)等8种薯芋类作物球茎的耐撞击性、水含量、硬度及观察其表皮细胞形态,比较分析不同种魔芋种芋与马铃薯、红薯和芋的机械损伤敏感性因素差异。【结果】各薯芋类作物的球茎撞击损伤后27℃培养3 d,其中,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和西盟魔芋球茎发病腐烂,而疣柄魔芋、红薯、马铃薯和芋的球茎无任何发病特征。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和西盟魔芋球茎的水含量分别为86.73%、82.34%、80.01%和80.32%,均不同程度高于疣柄魔芋、马铃薯、红薯和芋;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和西盟魔芋球茎的硬度较接近,相互间差异不显着(P>0.05),其中花魔芋球茎的硬度最低,为14.40 kg/cm2,显着低于红薯(37.70 kg/cm2)和芋(34.17 kg/cm2);花魔芋、白魔芋和珠芽魔芋球茎的细胞壁较薄,容易破裂,细胞排列不规则;西盟魔芋球茎的细胞较小,但细胞壁松弛,边缘间隙不明显,支持力较弱;疣柄魔芋和芋的细胞壁较松弛且粗糙,细胞排列不规则但相对密集;红薯和马铃薯的细胞壁平滑坚挺,支持力较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薯芋类作物球茎的机械损伤差异与其水含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下同),与细胞大小呈正相关,与硬度呈显着负相关;水含量分别与硬度和细胞大小呈负相关和正相关;硬度与细胞大小呈负相关。【结论】水含量高、硬度小、表皮细胞壁薄且体积大是不同种魔芋球茎机械伤敏感性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调种环节应采用有效的缓冲包装材料对种芋进行包装后再运输,以减轻魔芋种芋的机械损伤。

李莎莎[7](2019)在《不同包装模拟运输对魔芋种芋采后生理及栽培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魔芋是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总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能够大量合成葡甘露聚糖(glucomannan)的重要经济作物,而葡甘露聚糖是目前发现最优质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且具有多种特殊的理化性质,使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化工等领域。花魔芋(A.konjac)遍布于中国产区,是最重要的栽培种,占中国魔芋栽培面积的90%以上。花魔芋适应性强,适生范围广,能适应中国所有适生魔芋的山区,特别是纬度偏北,海拔较高、温度较低、日照较弱、湿度较大的地方。随着魔芋价值的不断开发,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魔芋成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新区种芋的缺乏严重限制种植业发展,因此调种也就成为发展魔芋的重要工作环节。多年的调种结果表明,简单粗放的包装和运输会使魔芋种芋受到严重的机械损伤,造成魔芋软腐病流行,导致产量大幅下降。本论文针对花魔芋调种过程造成的种芋大量腐烂和种植后严重的发病问题,通过对花魔芋与其它薯芋类种芋自身特性的比较,找出影响花魔芋机械伤敏感性的关键因素,比较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包装方式模拟运输后,魔芋种芋损伤情况及栽种后的发病率,旨在为后期魔芋的调种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薯芋类种芋机械伤敏感性因素探究实验以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西盟魔芋、疣柄魔芋、马铃薯、红薯、芋8种薯芋类种芋为材料,通过对各试材耐撞击性、含水量、硬度测定比较和表皮细胞形态的电镜观察,比较分析各试材机械损伤敏感因素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撞击损伤,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和西盟魔芋均已明显发病腐烂,而疣柄魔芋、红薯、马铃薯和芋无任何发病特征,表明前四种试材机械伤敏感性强于后者。含水量测定中,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和西盟魔芋球茎的含水量均高于80%,疣柄魔芋、马铃薯、红薯和芋含水量均低于80%,表明含水量与机械伤敏感性正相关。硬度测定中,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西盟魔芋的硬度明显低于疣柄魔芋、马铃薯、红薯和芋的硬度,表明硬度越小,机械伤敏感性越强。通过表皮细胞的电镜观察可知,花魔芋、白魔芋和珠芽魔芋的细胞壁单薄,容易破裂,细胞排列不规则;西盟魔芋、疣柄魔芋和芋的细胞壁较松弛且粗糙,细胞排列不规则但相对密集;红薯和马铃薯的细胞壁平滑坚挺,支持力较强,敏感性最弱。综上,含水量,硬度和表皮细胞形态是影响薯芋类种芋机械伤敏感性的重要因素,其中花魔芋球茎含水量高、硬度小、表皮细胞壁薄且体积大是其不耐机械损伤的关键因素。2机械损伤对花魔芋球茎贮藏期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一年生花魔芋球茎为供试材料,分别用处理1网袋装、处理2塑料筐装、处理3筐装木屑填充和处理4泡沫网袋套袋后筐装于180r/min条件下进行3h模拟运输,测定花魔芋球茎贮藏期间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各处理组花魔芋球茎中的POD、SOD、PPO、PAL活性和MDA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花魔芋球茎中的相应指标。酶活性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对照,处理4和处理3酶活性变化与对照的较为接近,即花魔芋球茎机械损伤程度越严重,抗氧化酶活性越高。综上,良好的包装可以明显地减小魔芋球茎的损伤程度,更利于魔芋种芋的调种运输。3机械损伤对花魔芋球茎贮藏期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同包装的花魔芋经过模拟运输机械振动处理后,对球茎中激素ABA、GA3、ZR和IA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振动处理对ABA含量影响较大,在处理初期,经过振动处理的花魔芋ABA的含量迅速升高,显着高于对照,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处理1花魔芋球茎ABA的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处理及对照,说明相同处理对处理1影响最大。机械损伤对GA3和ZR含量变化趋势的影响较为相似,均呈现出前期小幅增长后趋于稳定,后期快速增长的变化的趋势;对IAA含量的影响较小,处理组与对照间差异不明显,IAA变化趋势与ZR和GA3的相似,说明IAA与ZR、GA3起协同作用。贮藏后期时,机械损伤越大,ABA含量越低,GA3、ZR和IAA含量越高,说明机械损伤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花魔芋球茎解除休眠。4机械损伤对魔芋球茎贮藏期腐烂率的影响四种不同方式包装的花魔芋球茎分别在12月、1月、2月、3月和4月于180r/min条件下进行3h模拟运输,处理后置于塑料大棚内贮藏,播种前统计整个贮藏期间腐烂率。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包装模拟运输处理的花魔芋球茎在整个贮藏期间腐烂率差异显着。同一时期不同包装处理的花魔芋腐烂率处理1和处理2明显高于处理3和处理4的,表明良好的包装可以有效的减小种芋的受伤程度;不同时期同一包装处理的花魔芋腐烂率12月的腐烂率最高,12月处理1魔芋的发病率高达12%,而1月、2月、3月、4月发病率为9%、7%、5%、3%,表明挖收的新鲜种芋含水量高,对机械损伤的敏感性更强,所以不宜在采收初期进行调种运输。5机械损伤对魔芋种植后植株生长及发病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包装模拟运输处理的花魔芋球茎于次年进行栽种,统计生长期间植株的发病率并测量不同处理植株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2月不同包装处理的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的发病率分别为29%、20%、18%、12%,处理1和处理2显着高于处理3和处理4,其它各组也得到相同的结果。从种植后植株生长情况可以得出,12月和1月处理的花魔芋种芋,处理1和处理2植株的株高和叶柄长均显着高于处理3和处理4,且出苗率较早,表明机械振动对处理1和处理2的解除休眠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而对处理3和处理4的促进效果则不明显。提前解除休眠使得魔芋的生长周期延长,植株长势高,但处理1和处理2软腐病也较高,且通过对花魔芋植株的叶柄直径、叶盘直径、顶裂叶长和宽指标的测定可以发现处理3和处理4的整体长势均优于处理1和处理2。表明处理3和处理4的包装运输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小魔芋种芋的损伤,有利于植株健康生长。

刘晓婷,程海刚,李翎,董雪婷[8](2017)在《白魔芋研究进展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主要分析了白魔芋的生物学特性、栽培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当前植物学研究的热点方向和先进技术,展望了白魔芋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对白魔芋基础生物学研究的完善,有利于提高白魔芋育种的质量,标准化栽培模式的建立也需要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白魔芋是我国独特的种质资源,各界要提高对白魔芋价值的重视,通过白魔芋良种选育技术的提高及配套栽培措施的研发,促进白魔芋的推广和开发。

王迪[9](2017)在《云南主要魔芋品种栽培适宜度分析及种植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文中研究指明魔芋为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的唯一天然来源,在医药、石油、化工、环保、及航天航空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近年来,伴随着保健、环保等产业的迅速兴起与快速发展,对魔芋初级加工产品魔芋精粉的需求持续增长,生产企业原料始终供不应求,作为产业链的源头,魔芋作物的规模化、专业化栽培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云南地处世界魔芋种质资源多样性的核心区域,具有发展魔芋产业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与资源优势,在我国魔芋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魔芋产业一直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区、半山区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云南的魔芋产业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云南山地众多、丘陵起伏、海拔差异显着、立体气候明显,农地条件差别很大,加之种苗类型、种类种质等问题,各地魔芋种植所反映出来的品质产量效益等问题较为突出。实践证明,局地分块化、区域规模化是符合云南高原山地环境的魔芋栽培管理模式,是未来云南魔芋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种特殊的栽培管理模式也对云南魔芋的栽培决策与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面向云南魔芋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工作,以高原特色农业规模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为切入点,选取7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魔芋品种作为研究对象,以地理信息系统和生态位模型为基础,对云南高原山地环境下魔芋的适生范围、生产潜能进行全面评价,在此基础上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和ArcGIS Engine开展了云南魔芋栽培信息监测与速报平台研发与构建。通过上述工作主要获得以下成果:1.首次对7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魔芋品种,弥勒魔芋(A.muelleri)、白魔芋(A.albus)、花魔芋(A.rivieri)、南蛇棒(A.dunnii)滇魔芋(A.yunnanensis)、西盟魔芋(A.ximengensi)、疣柄魔芋(A.paeoniifoliu)在我国及东南亚的的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整理,构建了资源空间分布数据库。2.基于生态位因子分析(Ecological Niche Factor Analysis,ENFA)对上述魔芋的生长环境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温度的变化范围是影响魔芋种植区域的重要因素。大多数的魔芋品种适宜种植在温差较小的区域,昼夜温差月均值(Bio 2)、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Bio 3)是影响魔芋种植区域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的魔芋品种对于温度与湿度的要求表现出明显差异:白魔芋与花魔芋偏向于分布在年降雨量较小的区域,而南蛇棒、滇魔芋、西盟魔芋、疣柄魔芋则偏向于生长在年降雨较高,湿度条件较好的区域;除白魔芋和花魔芋外,高温条件是大多数魔芋生长的必要环境因素,最冷月最低温(Bio 6)是决定弥勒魔芋、白魔芋、南蛇棒、滇魔芋适宜种植区域划分的重要环境因子。3.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环境气候大数据首次对云南魔芋栽培适宜区进行了精细化、量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7种魔芋在云南的栽培适宜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弥勒魔芋适生区主要集中于滇西南、滇南河谷地区,在金沙江河谷地区也表现出一定的适生性;白魔芋是7种魔芋中唯一适宜栽培在滇东北金沙江河谷地带的种类;花魔芋的适生区集中在滇中高原地区;南蛇棒的适生区位于以文山为核心的滇东南地区;滇魔芋在云南的适生区较为宽泛,滇中地区、滇西南地区均存在较大面积的适生区域;西盟魔芋适生区集中于滇南地区;疣柄魔芋的适生区分布于滇南及滇东南部。云南魔芋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南部、西南部的低海拔河谷地区,滇中地区与滇西北地区适宜种植的魔芋品种较少,其中龙陵、施甸、昌宁、江城、景谷、双江等地自然环境适宜4种以上魔芋生长,产业基础优越。4.运用C#编程语言结合ArcgisEngine进行二次开发,以VS2010作为开发平台,利用组件式GIS的技术构建了云南魔芋种植管理系统。完成了魔芋栽培系统中整体功能的设计以及系统数据库设计,实现魔芋长势与产量、气候条件、水旱灾害、病虫草害等关键信息管理的综合化、全程化监测与速报,为高原山地环境条件下魔芋产业规模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信息保障。研究结果不仅为后续魔芋种植区域的研究提供资料,而且还对于无法集中种植的品种提出了一种集约管理的方法,可作为实现魔芋种植产业化的一个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唐繁[10](2015)在《魔芋源库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魔芋是目前唯一能大量提供葡甘聚糖的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魔芋干物质产量不高是魔芋种植业发展的瓶颈。源库理论认为,作物产量既取决于源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又取决于库的大小和库容能力,并且较大的库容能力可以促进光合物质源的生产与运转,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形成实质上是源-库互作的过程。因此,研究魔芋源库协调关系对提高魔芋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论文在前期获得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以白魔芋与花魔芋为材料,通过人工改变源库比,测定两种魔芋不同生育时期源、库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魔芋群体源的形成、光合产物的分配以及群体库的形成特性,探讨魔芋高产所具备的源库特征及其源、库形成的生理基础,为实现魔芋高产和科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花魔芋和白魔芋叶片干物质积累量与其LA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9和0.840,呈显着正相关;与其LA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和0.929,呈极显着正相关。明确了LAI和LAD是衡量魔芋源大小的重要指标,增大魔芋叶面积和延长光合时间,对提高魔芋源的干物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随着魔芋生长期的推移,光合形成的干物质向叶的分配率呈下降趋势,而向球茎的分配率呈上升趋势。魔芋生长中心的转移时间与叶片LAI峰值出现时间一致。进而确定了光合产物的分配量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魔芋源库形态的建成和充实。2、魔芋球茎体积和干物质积累量随生长时间的推移,逐渐呈上升趋势。其中9月是球茎体积增速和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的时期,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时期。9月7日后,白魔芋球茎干物质积累速率和体积增速的比值为0.20,花魔芋球茎干物质积累速率和体积增速的比值为0.16;相较于白魔芋,花魔芋后期干物质积累速率跟不上球茎体积增长速度,不利于库容的充实。3、经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魔芋球茎产量和关键性指标,得到回归方程Y=-0.871+5.135 X1+0.370 X2+0.142 X3(其中Y为球茎产量,X1为球茎干物质含量,X2球茎干物质积累速率,X3为光合势),说明球茎干物质积累量和速率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具有较高光合源能力是魔芋产量形成的基础;明确了影响魔芋球茎产量的关键指标是球茎干物质积累量、积累速率和光合势。4、不同的栽培措施对魔芋源库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不同密度处理的白魔芋和花魔芋群体,经济总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即在一定的种植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处理9<处理6<处理3=处理8<处理5),魔芋产量也随之增加(处理9<处理6<处理3<处理8<处理5);超过一定的种植密度后(处理5),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处理5<处理2<处理7<处理4<处理1),魔芋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处理5>处理2>处理7>处理4>处理1)。栽培密度通过影响LAI、LAD的大小及其达到峰值的时间,进而影响魔芋源的形态建成;同时不同密度栽培对魔芋球茎和根状茎的重量比产生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密度越大比值越低,这对生产中调整魔芋目标库的形态建成具有重要意义。5、不同的施肥处理主要影响的是LAI及LAD的大小,同时对魔芋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高氮处理下的白魔芋和花魔芋光合干物质积累量较大,氮肥能促进植株光合源的生产能力。魔芋叶片形态建成时对磷素的需求量较小,过多施用磷肥对魔芋叶片形成会起抑制作用,使魔芋叶片对光能的利用率降低。在生长期前期不同施钾量群体LAD变化差异不大,在生长后期高施钾群体仍具有较高的光合势;充足的钾素营养可以维持旺盛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从而促进植株代谢过程和光合强度,并延迟叶片衰老,使群体保持较高的光合势。

二、白魔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魔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栽培措施对低海拔地区花魔芋生长和土传病害发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中国魔芋产业介绍
        1.2.2 魔芋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2.3 魔芋病害研究进展
        1.2.4 魔芋草害研究进展
        1.2.5 土壤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试验设计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栽培措施对花魔芋田间环境的影响
    2.1 材料方法
    2.2 结果分析
        2.2.1 田间空气温湿度
        2.2.2 田间土壤容重及土壤温湿度
        2.2.3 田间杂草生物量
第三章 不同栽培措施对花魔芋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出苗率
        3.2.2 不同栽培措施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第四章 不同栽培措施对花魔芋土传性病害的影响
    4.1 材料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土传性病害及占比
        4.2.2 发病率及发病部位
第五章 不同栽培措施对花魔芋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5.1 材料方法
        5.1.1 样品采集
        5.1.2 总DNA提取和检测
        5.1.3 PCR扩增
        5.1.4 PCR产物鉴定、纯化及定量
        5.1.5 构建PE文库及Illumina测序
        5.1.6 分析方法
    5.2 结果分析
        5.2.1 细菌样本比较分析
        5.2.2 细菌群落组成分析
        5.2.3 真菌样本比较分析
        5.2.4 真菌群落组成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魔芋与玉米间作下覆盖作物对魔芋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魔芋生长环境的要求以及种植方式
        1.2.2 魔芋生产重大病害以及主要防治方法
        1.2.3 不同种植模式下对土壤理化性状和魔芋生长发育的影响
        1.2.4 魔芋产业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魔芋耕种方式调查
        2.2.2 试验材料
    2.3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2.3.1 土壤理化性状的测定
        2.3.2 魔芋植株病原菌的分离
        2.3.3 魔芋农艺性状指标的测定
        2.3.4 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3.1.1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吸湿水含量的影响
        3.1.2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pH的影响
        3.1.3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3.1.4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3.1.5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氨态氮的影响
        3.1.6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3.1.7 讨论
    3.2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3.2.1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叶片叶绿素SPAD的影响
        3.2.2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叶片氮素含量的影响
        3.2.3 讨论
    3.3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农艺生长性状的影响
        3.3.1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株高的影响
        3.3.2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叶柄长度的影响
        3.3.3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叶柄直径的影响
        3.3.4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叶盘直径的影响
        3.3.5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顶裂叶长的影响
        3.3.6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顶裂叶宽的影响
        3.3.7 讨论
    3.4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产量的影响
    3.5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6 不同间套作体系对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影响
        3.6.1 不同间套作体系的生态效益分析
        3.6.2 不同种植模式的社会效益分析
    3.7 调查访问结果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3)汉阴县丘区魔芋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魔芋生长习性
2 魔芋品系
    2.1 葡甘聚糖型
    2.2 淀粉型
    2.3 中间型
3 魔芋高产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3.2 选地整地
    3.3 适时播种
    3.4 因地栽培
        3.4.1 庭院平地栽种法。
        3.4.2 高杆作物间种法。
        3.4.3 林下间套种植法。
    3.5 田间管理
        3.5.1 调配施肥。
        3.5.2 除草覆盖。
    3.6 病虫草害防治

(4)四川省金阳县白魔芋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策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存在的不足
2.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简介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及产业扶贫
        2.1.2 白魔芋产业及产业链
    2.2 相关研究现状
        2.2.1 关于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
        2.2.2 关于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2.2.3 关于魔芋产业研究
        2.2.4 关于产业策略选择研究
        2.2.5 文献评述
    2.3 相关理论简介
        2.3.1 农业产业化理论
        2.3.2 策略管理理论
3.金阳县白魔芋产业现状分析
    3.1 金阳县白魔芋基本情况说明
        3.1.1 金阳白魔芋开发价值
        3.1.2 金阳白魔芋地理优势
        3.1.3 白魔芋产业对当地发展的重要性
    3.2 白魔芋生产现状分析
        3.2.1 金阳白魔芋种植分布
        3.2.2 金阳白魔芋种植规模变化情况
        3.2.3 金阳白魔芋选种情况
        3.2.4 金阳白魔芋选地情况
    3.3 白魔芋加工现状分析
        3.3.1 白魔芋加工技术情况
        3.3.2 白魔芋产品附加值情况
    3.4 白魔芋销售现状分析
        3.4.1 白魔芋销售收入
        3.4.2 金阳白魔芋销售的三种渠道
    3.5 白魔芋产业政策扶持情况分析
        3.5.1 规范种植技术
        3.5.2 创新惠农政策
        3.5.3 成立合作社联社
        3.5.4 保障资金来源
    3.6 本章小结
4.金阳县白魔芋产业发展环境及势态分析
    4.1 白魔芋产业发展环境(PEST模型)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1.5 PEST模型分析小结
    4.2 白魔芋产业发展势态(SWOT)分析
        4.2.1 内部优势
        4.2.2 内部劣势
        4.2.3 外部机遇
        4.2.4 外部挑战
        4.2.5 SWOT分析小结
5.金阳白魔芋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策略选择及实施建议
    5.1 金阳白魔芋产业策略选择及方案制定
        5.1.1 策略愿景与目标
        5.1.2 金阳白魔芋产业SWOT策略综合分析矩阵
        5.1.3 策略方向设计及策略选择
        5.1.4 策略方案
    5.2 金阳白魔芋产业发展策略具体实施建议
        5.2.1 稳定发展阶段
        5.2.2 多元提升阶段
        5.2.3 跨越突破阶段
    5.3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珠芽魔芋在四川不同地区的栽培适应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文献综述
    1.1 立题依据
    1.2 珠芽魔芋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珠芽魔芋国外栽培现状
        1.2.2 珠芽魔芋国内栽培现状
        1.2.3 珠芽魔芋的组织培养研究
        1.2.4 珠芽魔芋精粉的加工现状
    1.3 魔芋的引种栽培趋势
        1.3.1 优化栽培品种(引进优良的魔芋品种)
        1.3.2 科学的种植模式
        1.3.3 科学的病害防治
        1.3.4 魔芋产业发展
    1.4 四川地区对珠芽魔芋的引种趋势
二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技术路线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地区基本情况
        2.2.2 试验材料
        2.2.3 实验方案
    2.3 试验方法
        2.3.1 不同海拔区域植株的生育期
        2.3.2 不同海拔对魔芋生长发育影响状况的测定
        2.3.3 各试验因素对魔芋软腐病发病情况及植株病毁率的影响
        2.3.4 各试验因素对魔芋产量的影响
        2.3.5 各试验因素对魔芋球茎内在品质的影响
        2.3.6 试验方案的制定
    2.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5 实验数据处理
三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海拔区域珠芽魔芋的栽培适应性
        3.1.1 不同海拔对珠芽魔芋出苗率的影响
        3.1.2 不同海拔对珠芽魔芋生育期的影响
        3.1.3 不同海拔对珠芽魔芋生长指标的影响
        3.1.4 不同海拔对珠芽魔芋软腐病发病率的影响
        3.1.5 不同海拔对珠芽魔芋软腐病发病时间的影响
        3.1.6 不同海拔对珠芽魔芋产量的影响
        3.1.7 不同海拔对珠芽魔芋内在品质的影响
    3.2 低海拔地区不同遮荫情况下珠芽魔芋的栽培适应性
        3.2.1 低海拔地区不同遮荫情况对珠芽魔芋产量的影响
        3.2.2 低海拔地区不同遮荫情况对珠芽魔芋内在品质的影响
    3.3 对于珠芽魔芋在低海拔地区壤土不同掺沙量的栽培适应性
        3.3.1 低海拔地区壤土不同掺沙量对珠芽魔芋产量的影响
        3.3.2 低海拔地区壤土不同掺沙量对珠芽魔芋内在品质的影响
    3.4 低海拔地区不同施肥类型下珠芽魔芋的栽培适应性
        3.4.1 低海拔地区不同施肥类型下珠芽魔芋产量的影响
        3.4.2 低海拔地区不同施肥类型下珠芽魔芋内在品质的影响
四 结论与讨论
    4.1 珠芽魔芋在不同海拔地区的栽培适应性
    4.2 低海拔地区珠芽魔芋在不同遮荫情况下栽培适应性
    4.3 对于珠芽魔芋在低海拔地区壤土不同掺沙量的栽培适应性
    4.4 低海拔地区不同施肥类型下珠芽魔芋的栽培适应性
    4.5 讨论
五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魔芋种芋的机械损伤敏感性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1.2.1 不同材料耐机械伤敏感性差异比较
        1.2.2 水含量测定
        1.2.3 硬度测定
        1.2.4球茎表皮电镜观察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薯芋类作物球茎的机械损伤差异性比较
    2.2 薯芋类作物球茎机械损伤敏感性与水含量的关系
    2.3 薯芋类作物球茎机械损伤敏感性与硬度的关系
    2.4 薯芋类作物球茎表皮细胞的电镜观察结果
    2.5 薯芋类作物球茎主要机械损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7)不同包装模拟运输对魔芋种芋采后生理及栽培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果蔬主要的机械伤类型及形成
        1.1.1 果蔬的静压损伤及形成
        1.1.2 果蔬的振动损伤及形成
        1.1.3 果蔬的冲击损伤及形成
    1.2 机械损伤缓冲包装材料
    1.3 果蔬机械伤敏感性因素
    1.4 果蔬模拟机械损伤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机械损伤对果蔬生理生化的影响
        1.5.1 机械损伤对果蔬呼吸强度的影响
        1.5.2 机械损伤对植物膜透性的影响
        1.5.3 机械损伤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5.4 机械损伤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1.5.5 机械损伤对激素含量的影响
    1.6 魔芋发展与运输
        1.6.1 魔芋的发展
        1.6.2 魔芋的运输
    1.7 魔芋的贮藏与管理
        1.7.1 魔芋的贮藏方式
        1.7.2 魔芋的贮藏管理
    1.8 魔芋休眠生理研究
        1.8.1 魔芋休眠生理过程
        1.8.2 影响魔芋休眠长短因素
    1.9 魔芋软腐病研究
        1.9.1 魔芋软腐病的现状及危害
        1.9.2 软腐病侵染路径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技术路线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仪器及药品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药品
    3.3 实验方法
        3.3.1 薯芋类种芋机械伤敏感性因素探究
        3.3.2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3.3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激素变化的影响
        3.3.4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种植后病害率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3.4 数据处理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薯芋类种芋机械伤敏感性因素探究
        4.1.1 薯芋类种芋耐撞击性比较
        4.1.2 薯芋类种芋机械伤敏感性与含水量的关系
        4.1.3 薯芋类种芋机械伤敏感性与硬度的关系
        4.1.4 薯芋类种芋表皮细胞的电镜观察
        4.1.5 薯芋类种芋耐机械损伤主要指标相关性分析
    4.2 模拟运输机械损伤对花魔芋球茎贮藏期抗氧化酶活性影响
        4.2.1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POD活性的影响
        4.2.2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SOD活性的影响
        4.2.3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PPO活性的影响
        4.2.4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PAL活性的影响
        4.2.5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MDA含量的影响
        4.2.6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电导率的影响
    4.3 模拟运输机械损伤对花魔芋球茎贮藏期激素含量的影响
        4.3.1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ABA含量的影响
        4.3.2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GA3含量的影响
        4.3.3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ZR含量的影响
        4.3.4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IAA含量的影响
    4.4 模拟运输机械损伤对花魔芋贮藏期腐烂率的影响研究
        4.4.1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球茎贮藏期腐烂率的影响
    4.5 模拟运输机械损伤对花魔芋栽培的影响研究
        4.5.1 机械损伤对花魔芋出苗、倒苗及生长周期的影响
        4.5.2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生长期病害的影响
        4.5.3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种植后产量的影响
        4.5.4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株高的影响
        4.5.5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叶柄长的影响
        4.5.6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叶柄直径的影响
        4.5.7 机械损伤对不同包装花魔芋叶盘直径的影响
        4.5.8 振动胁迫对不同包装花魔芋顶裂叶长和宽的影响
第5章 讨论
    5.1 果蔬机械伤敏感性因素
    5.2 机械损伤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3 机械损伤对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5.4 机械损伤对魔芋植株生长和发病的影响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魔芋种芋调种技术规程
附图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缩写表

(8)白魔芋研究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白魔芋种植资源分析
2 白魔芋生物学特性研究
    2.1 白魔芋生理学研究
    2.2 细胞生物学研究
    2.3 分子生物学研究
3 白魔芋栽培及育种技术
    3.1 栽培技术
    3.2 白魔芋育种技术
4 白魔芋发展展望
    4.1 白魔芋基础生物学研究的完善
    4.2 白魔芋标准化的栽培模式
    4.3 利用生物技术选育白魔芋良种
5 结语

(9)云南主要魔芋品种栽培适宜度分析及种植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魔芋及其经济价值
    1.2 魔芋的分布与种类
    1.3 云南的魔芋产业及其存在的问题
    1.4 本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研究的技术背景及方法
    2.1 本研究的技术背景
        2.1.1 生态位理论潜在分布区
        2.1.2 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包
        2.1.3 ArcObject组件GIS平台
        2.1.4 Arcgis Engine
        2.1.5 C#相关技术
    2.2 研究范例
    2.3 研究方法
        2.3.1 数据的收集
        2.3.2 气候变量的选取
        2.3.3 模型的选择
        2.3.4 MaxEnt模型运行
        2.3.5 ROC曲线比较模型的预测精度
        2.3.6 适生区的综合分析及方法
        2.3.7 系统开发环境
        2.3.8 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
第三章 主要魔芋品种在云南的栽培适宜度分析
    3.1 七种魔芋的适生区分析
        3.1.1 弥勒魔芋(Amorphophallus muelleri)
        3.1.2 白魔芋(Amorphophallus albus)
        3.1.3 花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3.1.4 南蛇棒(Amorphophallus dunnii)
        3.1.5 滇魔芋(Amorphophallusyunnanensis)
        3.1.6 西盟魔芋(Amorphophallus ximengensis)
        3.1.7 疣柄魔芋(Amorphophallus paeoniifoliu)
    3.2 适生区综合分析
        3.2.1 当前气候下七种魔芋的潜在种植分布格局
        3.2.2 七种魔芋的潜在种植区综合分析
第四章 魔芋栽培系统的构建
    4.1 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4.1.1 系统设计目标
        4.1.2 系统设计原则
        4.1.3 系统总体设计
    4.2 数据库设计
        4.2.1 属性数据库设计
        4.2.2 空间数据库设计
        4.2.3 栅格数据
        4.2.4 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
        4.2.5 SQL语句
    4.3 系统功能的设计
        4.3.1 功能结构图
        4.3.2 查询模块
        4.3.3 标注模块
        4.3.4 制图模块
        4.3.5 种植信息模块
        4.3.6 用户管理模块
        4.3.7 基本功能模块
        4.3.8 计算模块
    4.4 系统实现
        4.4.1 系统主界面
        4.4.2 系统代码举例
    4.5 系统应用举例
    4.6 系统应用人群
    4.7 系统展望
第五章 讨论及结论
    5.1 讨论
        5.1.1 研究方法探讨
        5.1.2 研究结果探讨
    5.2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魔芋源库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魔芋
    1.2 作物产量
    1.3 作物源库关系研究进展
        1.3.1 源-库-流
        1.3.2 源库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3.3 源库调节措施
        1.3.4 源库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
    1.4 魔芋源库关系研究展望
第2章 引言
    2.1 选题依据及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2.1 两种魔芋的源库关系
        2.2.2 不同栽培措施对魔芋源库关系的影响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试验材料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主要药品
    3.2 试验设计
        3.2.1 两种魔芋的源库关系
        3.2.2 不同栽培措施对魔芋源库关系的影响
    3.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3.1 田间取样及材料处理
        3.3.2 方法及计算
    3.4 数据处理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两种魔芋的源库关系
        4.1.1 魔芋群体源形成及其特性分析
        4.1.2 魔芋光合产物的分配
        4.1.3 魔芋群体库形成及其特性分析
        4.1.4 魔芋群体源库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2 不同栽培处理对魔芋源库的影响
        4.2.1 不同栽培处理对魔芋群体源形成的影响
        4.2.2 不同栽培处理对魔芋群体库形成的影响
第5章 讨论
    5.1 两种魔芋的源库关系
        5.1.1 魔芋群体源形成及其特性分析
        5.1.2 魔芋光合产物的分配
        5.1.3 魔芋群体库形成及其特性分析
        5.1.4 魔芋群体源库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5.2 不同栽培处理对魔芋源库的影响
        5.2.1 不同栽培处理对魔芋群体源形成的影响
        5.2.2 不同栽培处理对魔芋群体库形成的影响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写词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白魔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栽培措施对低海拔地区花魔芋生长和土传病害发生的影响[D]. 邹强.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2]魔芋与玉米间作下覆盖作物对魔芋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结构的影响[D]. 王红岩.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3]汉阴县丘区魔芋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刘毅.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2)
  • [4]四川省金阳县白魔芋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策略选择[D]. 毛俊君.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5]珠芽魔芋在四川不同地区的栽培适应性试验[D]. 李晓旭.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
  • [6]魔芋种芋的机械损伤敏感性因素分析[J]. 李莎莎,廖子杰,孙晓鹏,刘海利,牛义,张盛林. 南方农业学报, 2019(04)
  • [7]不同包装模拟运输对魔芋种芋采后生理及栽培的影响研究[D]. 李莎莎. 西南大学, 2019(01)
  • [8]白魔芋研究进展及展望[J]. 刘晓婷,程海刚,李翎,董雪婷. 南方农业, 2017(33)
  • [9]云南主要魔芋品种栽培适宜度分析及种植管理信息系统构建[D]. 王迪. 云南大学, 2017(07)
  • [10]魔芋源库关系研究[D]. 唐繁. 西南大学, 2015(01)

标签:;  ;  ;  ;  ;  

白魔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