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儿茶素治疗口腔溃疡30例

中药儿茶素治疗口腔溃疡30例

一、中药儿茶含服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30例(论文文献综述)

国文文[1](2021)在《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对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反应临床文献中的方剂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探究现代临床化疗后消化道反应中药治疗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诊疗用药及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方 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0-12-31收录的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及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呃逆、口腔黏膜炎、便秘、腹泻等单一症状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文献中涉及的方剂及药物组成等信息,建立相应的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自身集成的数据挖掘技术,从用药频次、性味归经频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面,分别挖掘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及各单一症状的组方用药规律,发掘新处方;并对挖掘出的用药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 果:1.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的用药研究共纳入283篇文献,涉及300首中医处方,171味中药。高频使用的中药有半夏、甘草、茯苓、白术、陈皮;以性温、味甘、归属脾胃经的药物使用最多;关联规则得出84个常用药物组合,应用频次最多的3组依次为“半夏,甘草”、“白术,茯苓”、“甘草,茯苓”;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22个新方核心组合,总结出11首新方。2.中药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用药研究共纳入295篇文献,包括325首方剂,163味中药。高频常用药物有半夏、甘草、茯苓、生姜、陈皮;使用最多的为温性、甘味、脾胃经的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组76个,以“半夏,甘草”、“半夏,茯苓”、“生姜,半夏”最常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新方核心组合22个,进一步提取出新方11首。3.中药治疗化疗后食欲减退的用药研究共纳入文献14篇,有处方14首,中药44味。高频常用药为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砂仁;性味归经以温性、甘味、脾胃经的药物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以“白术,甘草”、“白术,茯苓”使用最多;基于系统熵聚类得到10个新方核心组合,演化出5首新方。4.中药治疗化疗后呃逆的用药研究纳入14篇文献,含14条方剂,54味中药。常用中药包括柿蒂、半夏、旋覆花、代赭石、党参、甘草;使用最多的为寒性、甘味、胃肺经的药物;得到中药关联规则72条,“旋覆花,代赭石”使用频次最高;熵聚类分析的新方核心组合有2个,提取到新方1首。5.中药治疗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用药研究共纳入57篇文献,包括68首中医处方,134味中药。高频用药有甘草、黄连、生地、白术、黄芪;以温性、甘味、脾经的药物使用最多;关联规则得出常用药物组合22个,使用频次最高的是“黄连,甘草”、“黄连,生地”、“生地,甘草”;熵聚类得到12个新方核心组合,总结出6首新方。6.中药治疗化疗后便秘的用药研究共纳入文献31篇,有方剂32首,中药62味。高频常用中药包括白术、枳实、当归、大黄、火麻仁、厚朴;性味归经以温性、苦味、脾胃经的药物为主;关联规则得出39个常用药组,以“大黄,枳实”、“白术,枳实”最常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新方核心组合12个,提取出新方6首。7.中药治疗化疗后腹泻的用药研究共纳入66篇文献,涉及73首处方,91味中药。高频中药为甘草、白术、茯苓、党参、白芍;使用最多的为温性、甘味、脾胃经的药物;分析得出60条药物关联规则,“白术,茯苓”、“白术,甘草”、“甘草,茯苓”应用最多;熵聚类得到12个新方核心组合,演化出6首新处方。结 论:1.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多使用化痰止呕、健脾补虚、理气除湿的药物,兼顾祛邪扶正;但从药物的性味归经及常用高频药物组合可以看出治疗上更注重扶正,多用甘温益气之品以健运脾胃、培中补虚。2.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各单一症状的用药上存在共性,均以健脾扶正为本,符合恶性肿瘤及化疗后消化道副反应本虚标实的发病特点。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及各单一症状均可使用白术和甘草治疗。除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多使用寒性药物外,其他消化道症状均以温性药物治疗为主;化疗后呃逆与便秘使用苦味药物最多,其他症状均以甘味药物最多;化疗后呃逆与口腔炎以归胃经的中药治疗为主,其他均以归脾经的药物为主。高频中药组合方面,不同的消化道症状亦共有相同的常用药物组合。因此临床中对多个消化道症状可同时用药干预,作为症状群整体管理,具有临床指导意义。3.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组方用药规律具有重要价值,挖掘出的用药规律及新处方可为临床选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为癌症患者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的防治与管理提供思路和借鉴,但新方的有效性和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验证。

程淼[2](2021)在《三草愈疡汤防治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口腔黏膜炎临床观察及基于氧化应激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三草愈疡汤防治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后口腔黏膜炎(OM)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并从氧化应激角度分析三草愈疡汤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及临床推广奠定基础。方法①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76例确诊为原发性骨肉瘤(O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对照组37例,两组均行含HD-MTX的MAP方案化疗,在两组均给予口腔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三草愈疡汤含漱治疗,对照组予康复新液含漱治疗。②将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口腔黏膜炎分级、口腔情况评估进行组间比较,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③在研究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情况,评估药物安全性。④两组患者分别于行MAP方案化疗的前1天和第3天抽取全血,经离心取上清后检测氧化应激指标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还原型谷胱甘肽)、LP0(脂质过氧化物)及MDA(丙二醛)的表达,比较干预前后组内及组间之间的差异,探讨三草愈疡汤的氧化应激机制。结果①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吸烟、饮酒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OM发生率43.6%;对照组OM发生率67.6%,两组OM发生率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③既往有吸烟史患者OM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OR=5.000,95%CI 1.014-24.649,P=0.048);既往饮酒史患者OM的发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OR=2.667,95%CI 0.502-14.161,P=0.250)。④基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疗效,试验组中完全缓解10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完全缓解5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4例,Z值为-2.235,P<0.05,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⑤两组口腔黏膜炎NCI分级比较,Z值为-1.060,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出现Ⅲ-Ⅳ度口腔黏膜炎毒性的发生率为29.5%,对照组出现Ⅲ-Ⅳ度口腔黏膜炎毒性的发生率为48%。⑥基于OAG(Oral Assessment Guideline)量表,两组口腔情况比较,两组第3、5、7、9、11天的积分,P<0.05,两组积分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第0、15天积分,P>0.05,两组积分无统计学差异。⑦对照组中,治疗前后MDA含量P<0.05,GSH-PX、GSH、SOD及LPO含量P>0.05,MDA表达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GSH-PX、GSH、SOD及LPO表达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⑧试验组中抗氧化因子GSH-PX、GSH及SOD的表达较治疗前升高,氧化损伤因子LPO及MDA的表达较治疗前减低,P<0.05,各氧化应激指标治疗前后表达有统计学差异。⑨两组用药后试验组GSH-PX、GSH、SOD表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LPO、MD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各氧化应激指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①三草愈疡汤与康复新液比较可显着降低HD-MTX化疗后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改善口腔整体情况,降低重度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②三草愈疡汤可提高抗氧化因子SOD、GSH-PX及GSH的表达,降低氧化损伤因子LPO及MDA的表达,从而减轻氧化应激损伤。③三草愈疡汤疗效肯定,未见明显副反应,患者接受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张楚楚[3](2020)在《半夏泻心汤方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半夏泻心汤首载于《伤寒杂病论》,本方寒热并用,虚实同调,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者。现代临床将其运用于治疗诸多疾病。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以及现代统计和数据挖掘方法对半夏泻心汤方证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以明晰理法方药,阐述辨证要点,探究古今临床规律演变。方法:全文共分为以下部分:第一是文献综述部分,对半夏泻心汤现代临床研究的诸多文献以搜索与总结,并对现代药理研究方面的临床实验提取总结归纳。洞悉半夏泻心汤文献以及现代药理方面的成果。第二是方证理论部分,一是明晰半夏泻心汤历代演变规律,整合北宋以前部分提及半夏泻心汤的条文进行源流考证;二是对仲景所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关于半夏泻心汤的条文进行探讨,探析半夏泻心汤的煎服方法之去滓再煎其深层内涵;三是通过剖析后世医家之注,对半夏泻心汤证之理法方药、辨证论治进行归纳与总结;四是结合半夏泻心汤类方对后世医家运用半夏泻心汤之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揭示其临床运用规律。第三,总结筛选现代临床医案,运用数据挖掘之现代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通过搜索CNKI、万方、VIP中从1950年至2020年3月的有关半夏泻心汤的医案,设定标准后将符合标准的医案录入EXCEL文档,运用SPSS22.0软件帮助统计数据。其四,对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进行系统评价,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截止至2019年6月,将符合标准的文献纳入范围,运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使用Revman5.3软件对其数据Meta分析。结果:(1)在临床杂病的辨治过程中,半夏泻心汤的运用颇为广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有调节胃肠动力、抑制HP活性、保护胃黏膜、提高免疫力、提高耐氧气能力以及调节中枢递质等作用;(2)通过方证理论研究,认为半夏泻心汤基本病理为寒热错杂;主要病机为升降失司,虚实夹杂;辨证要点为心下痞满;(3)纳入的581例医案中,常见中医疾病有痞证、泄泻、胃痛,西医疾病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口腔溃疡;应用指征为:胃痞、纳差、便溏,舌红苔白、脉弦滑;常用加味药为白术,茯苓,枳壳,陈皮;(4)Meta分析中,录入19篇RCT文献,共记1757名患者。结果表示:半夏泻心汤加减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比,大幅提高临床的总有效率(OR=4.56,95%CI[3.22,6.48]。Z=9.73,P<0.00001)和 治 愈 率(OR=1.99,95%CI[1.53,2.58]。Z=5.82,P<0.00001);以及症状积分的变化(SMD=2.81,95%CI[2.44,3.19]。Z=6.32,P<0.00001)。半夏泻心汤对治疗浅表性胃炎疗效显着。结论:通过对半夏泻心汤进行文献综述、方证理论研究、现代医案统计以及循证医学四方面整合归纳,从而使半夏泻心汤现代研究、方证理论、理法方药、辨证论治方面具有横向以及纵向理解,对古代与现代运用异同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丁晨曦[4](2020)在《沙麦喷剂治疗抗肿瘤药物所致阴虚毒热型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徐荷芬教授是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国医名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徐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近50年,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擅长运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病人抗肿瘤治疗后相关并发症。徐老认为心脾积热、阴虚毒热是导致抗肿瘤药物使用后所致口腔黏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清热泻火、养阴解毒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本项目研究团队在徐老辨证论治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自制新方沙麦喷剂,本方脱胎于清代郑梅涧的喉科专着《重楼玉钥》养阴清肺汤(生地、麦冬、甘草、元参、贝母、丹皮、薄荷、炒白芍),清·吴通鞠《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化裁而来,处方:沙棘、麦冬、丹皮等,旨在观察其临床疗效的同时,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进行传承与创新。[目的]对沙麦喷剂治疗抗肿瘤药物所致阴虚毒热型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阴虚毒热型口腔黏膜炎患者60例,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疼痛明显者嘱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黏膜破损溃疡严重者嘱增加蛋白、维生素等摄取;嘱患者增加饮水量,可致3000ml及以上,每餐结束后予温开水漱口,漱口结束后将沙麦喷剂局部喷涂口腔黏膜损伤处,每次2-3喷,每日三次,含咽于口中约15min后吐出,喷药后禁水禁食1h。对照组:常规使用西瓜霜喷剂治疗:将西瓜霜喷剂于黏膜损伤部位局部喷涂,每日三次,每次2-3喷,余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同治疗组。疗程:两组疗程均为1周,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溃疡严重程度和疼痛反应程度,每3天进行疗效评价一次。[结果]根据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同时口腔黏膜炎分级采用CTCAE 5.0的分级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研究。将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分级为0-IV级,两组治疗前后口腔粘膜分度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均可降低患者口腔黏膜炎分度等级,且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口腔黏膜病学》第四版,将口腔黏膜炎分为充血水肿区,溃疡区、糜烂区三个典型口腔体征,分别记录及评价治疗前后试验组及对照组三种典型体征面积的变化,由此计算得出口腔体征积分,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口腔体征积分均有明显下降,其中试验组经治疗后口腔体征评分下降约5.7分,对照组治疗后体征评分下降约3.3分,两组均有治疗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三种口腔黏膜炎典型临床体征经过治疗后的改变的观察中显示,两组经过治疗后,充血水肿区域面积与等级均有显着减少与降低,并且运用沙麦喷剂的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溃疡及糜烂区域与等级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溃疡比率及糜烂比率有降低,两组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伴有疼痛的口腔黏膜炎患者,根据VAS积分进行比较,试验组治疗前VAS平均计分5.1分,对照组治疗前VAS平均计分同样是5.1分;治疗后试验组VAS平均计分1.5分;,治疗后对照组VAS平均计分3.6分,结果表明沙麦喷剂和西瓜霜喷剂均能较少疼痛,且沙麦喷剂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麦喷剂能减轻抗肿瘤药物所致证属阴虚毒热型口腔黏膜炎患者的症状,并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马维莎[5](2020)在《穴位按摩联合冰茶灵洗剂对预防大肠癌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护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客观评价应用穴位按摩联合冰茶灵洗剂进行口腔护理对预防大肠癌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明确穴位按摩技术在口腔护理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大肠癌化疗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服务及规范有效的中医口腔护理策略。方法:本研究选取昆明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住院部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的80例大肠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冰茶灵洗剂行常规口腔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摩地仓穴、大迎穴和颊车穴,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并将两组口腔黏膜炎分级、口腔评估指南评分、口腔异味评分、口腔感染真菌情况、口腔PH值变化、口腔舒适度、临床疗效判定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方法的干预效果。结果:1.两组大肠癌化疗患者癌症分期、病种、性别、职业、婚姻、民族、年龄、身高、体重、KP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护理干预后,试验组口腔黏膜炎:0级占26例(65%),I级12例(30%),II级2例(5%),对照组口腔黏膜炎:0级占17例(42.5%),I级18例(45%),II级5例(12.5%),试验组的口腔黏膜炎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护理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OAG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改善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护理干预后,试验组疗效评价:显效占29例(72.5%),有效占9例(22.5%),无效占2例(5%);对照组疗效评价:显效占18例(45%),有效占17例(42.5%),无效占5例(12.5%),试验组的临床疗效评定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自身前后比较,口腔异味均得到有效的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干预后进行比较,试验组的口腔异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护理干预后,试验组的口腔真菌感染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护理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口腔PH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改善口腔PH值的效果并不能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护理干预后,试验组的口腔舒适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穴位按摩联合冰茶灵洗剂对降低大肠癌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改善口腔异味、降低口腔真菌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方面优于冰茶灵洗剂。2.穴位按摩可泻火解毒,益气养阴,预防大肠癌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发生。3.穴位按摩可助冰茶灵洗剂发挥口腔护理的作用。

陈彦冰[6](2019)在《回顾性分析加味龙甲膏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材料与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检索辽宁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的医疗信息系统,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接受加味龙甲膏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未接受加味龙甲膏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通过检索电子病历系统填写观察表,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患者入院病情信息、患者出院病情信息、患者出入院病情对比的治疗效果综合评价。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实体瘤的变化情况、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情况等。结果:1.纳入患者以女性居多,年龄多分布在61-70岁之间,中医病种以肺癌、乳癌病、胃癌等较为多见,共诊断有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与气血两虚证四种证型。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病情资料等方面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均无显着性差异。2.在实体瘤疗效评价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3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6.3%;经统计学分析,P>0.05,未见显着性差异。观察组稳定率为84.8%,对照组稳定率为68.8%;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3.观察组生活质量总改善率为76.2%,对照组生活质量总改善率为60.0%,二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4.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EA、CA-125、CA-153、CA-199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分析发现,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5.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自身治疗前后比较,P>0.05,未见显着性差异。6.观察组与对照组1年后随访结果经PFS比较后发现,P>0.05,无统计学意义。7.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在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与肝肾功能损害方面经统计学分析,P>0.05,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加味龙甲膏可有效稳定瘤体,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抗肿瘤作用。2.加味龙甲膏无毒副作用。

翟向阳[7](2019)在《慈济化癌保生Ⅱ号方对荷瘤小鼠化疗后胃肠道毒副反应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慈济化癌保生Ⅱ号方(Ciji-Hua’ai-Baosheng Ⅱ Formula,简称CHB-Ⅱ-F),是针对肿瘤患者经化学药物治疗后导致的多种毒副反应而创立的中药方剂。临床治疗表明CHB-Ⅱ-F能够显着缓解化疗所导致的胃肠道毒副反应,减轻患者呕吐情况,刺激患者食欲,增加患者饮食量和体重,使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及化疗后的生活状态得到显着改善;但CHB-Ⅱ-F能够改善化疗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作用机制尚不够明确。目的:探究在荷瘤小鼠化疗模型中CHB-Ⅱ-F对肿瘤化疗所致胃肠道毒副反应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采购SPF级健康昆明小鼠共72只,于小鼠右前腋窝部位将H22肝癌细胞进行皮下接种,待饲养一周后长出肉眼可见的瘤块,按200 mg/kg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5-FU)建立肿瘤化疗模型。将化疗成功后的小鼠以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西药对照组(5-FU)、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中成药对照组(YZXJC)、CHB-Ⅱ-F高剂量组(65g/kg)、CHB-Ⅱ-F中剂量组(32.5g/kg)以及CHB-Ⅱ-F低剂量组(16.25g/kg)。于造模结束后第二天开始给小鼠用药治疗,连续用药14天,每日需定时称量并记录小鼠体重及摄食量;在第7天与第14天分别测量并记录小鼠瘤块的长径(1d)和短径(sd);于最后一次用药结束后,禁食不禁水12小时;在第15天,给予小鼠适量麻醉药物,待麻醉成功后,摘除小鼠眼球取血;将小鼠瘤块完整剥离下来,记录肿瘤重量,根据公式计算药物抑瘤率;将肿瘤组织脱水、包埋和切片,经HE染色后,用光镜观察并拍摄下肿瘤组织病理结构变化;取十二指肠及胃组织脱水、包埋和切片,并进行HE染色后,用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瘦素(Leptin)、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胃动素(Motilin,MTL)、食欲素A((Orexin A,OXA)、胃泌素(Gastrin,GAS)、胃饥饿素(Ghrelin)、前列腺素E2(PGE2)以及空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下丘脑组织中的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食欲素受体1(Orexin Receptor 1,OX1R)、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可卡因-安他非明转录调节肽(Cocaine and amphetamine regulated transcript peptide,CART)、饥饿素受体(GHSR)、刺鼠基因相关蛋白(Agouti gene-related protein,AgRP)以及瘦素受体(Leptin Recepror,Ob-R)等蛋白的表达水平。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的方法检测下丘脑组织中NPY、AgRP、POMC、CART、OX1R、Ob-R及GHSR等基因的表达情况;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检测十二指肠组织中的P物质(SP)及5-羟色胺(5-H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化疗后荷瘤小鼠出现食量减少,经CHB-Ⅱ-F治疗后小鼠摄食量、体重、胃肠粘膜病理变化方面均较5-FU组及阴性对照组有明显改善。2.CHB-Ⅱ与5-FU联合使用可以增强5-FU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相较于阴性对照组小鼠的肿瘤状况,其他各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均有一定的减小,肿瘤细胞的密度也均有所下降,其中以5-FU组及CHB-Ⅱ-F高剂量组抑制肿瘤的作用最为明显;5-FU组、YZXJC组及CHB-Ⅱ-F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58.88%、28.08%、54.96%、3 7.69%、28.61%。3.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相较于5-FU组及阴性对照组,CHB-Ⅱ-F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NPY、OrexinA、Ghrelin、GAS、MTL、EGF及PGE2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中Leptin的含量也有均有不同程度降低;CHB-Ⅱ-F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相较于阴性对照组与5-FU组,空肠组织中的SOD活性明显增加,而其MDA的含量则明显下降。4.蛋白印迹检测及RTFQ-PCR检测结果显示,CHB-Ⅱ-F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下丘脑组织中OX1R、GHSR、NPY、AgRP等蛋白表达及基因表达明显增加,而三组小鼠Ob-R、POMC、CART等蛋白表达及基因表达则明显降低,基因表达显示与蛋白表达基本一致,且与阴性对照组及5-FU组相比较差异明显;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显示,CHB-Ⅱ-F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十二指肠中5-HT及SP蛋白表达均有显着降低。结论:CHB-Ⅱ-F除了能够明显增强5-FU对肝癌移植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还能显着改善化疗所导致的胃肠黏膜的病理损伤状况,减轻氧自由基对胃肠道的攻击,调节胃肠道激素分泌,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中枢神经系统摄食区域的食欲调节因子及外周食欲调节因子来缓解化疗后的胃肠道毒副反应,从而缓解肿瘤化疗所导致的胃肠道毒副反应。

吴钱生[8](2019)在《80例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证治特点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的证治特点;分析明确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的病机特点、治法及其方药,为临床治疗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提供诊治思路与方法。方法:制作本病临床数据采集表,收集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患者的中医证型、治疗方剂与药物等应用频数和构成比统计方法总结归纳。对患者中医证型与一般信息、临床特征等相关影响因素,应用卡方检验分析其统计学差异。最后归纳本病证治特点。结果:1.本病的发病在性别、年龄、饮酒史分布上无差异(P>0.05);本病的发病与吸烟史、口腔清洁度、体重指数、化疗含氟尿嘧啶类药物具有密切关系(P<0.05);在常见肿瘤患者类型中,淋巴瘤口腔黏膜炎发病率最高(29.8%),其次为结直肠癌(28.4%),肺癌(22.9%),胃癌(21.7%),乳腺癌(18.3%)等。2.本病发病部位规律为颊粘膜(43.8%)>软腭(36.3%)>舌侧面(30.0%)>齿龈(25.0%)>舌中部(16.3%);本病患者疼痛多为轻度(12度),占比达75%,而重度(34度)则较少,仅占25%。3.本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心脾积热证(35.0%)>胃火炽盛证(23.7%)>脾虚湿热证(21.3%)>心脾两虚证(15.0%)>阴虚火旺证(5.0%)。4.本病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烟酒史、既往史、口腔黏膜炎临床分度及临床疼痛评分等情况无显着相关性(P>0.05);与体重指数、发病部位、化疗方案具有相关性(P<0.05)。5.本病方剂使用频次较高的为清热类方剂,如泻黄散、导赤散、清胃散等,其次为祛湿类方剂,如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解表药、清热类、祛湿类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结论:1.本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心脾积热证>胃火炽盛证>脾虚湿热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在病性上属实,属火热、湿热者多,病位主要在心、脾、胃。2.患者体重指数、发病部位、化疗方案是影响本病证型分布的关键因素,临床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应注重患者临床特点。3.“阳热怫郁”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临床治疗本病应重视火郁发之,“透法”是本病的关键治法,宣透法、清透法、养透法贯穿本病治疗始终。

袁振江[9](2018)在《火针为主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观察并评价火针为主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显着、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且复发率低的中医药疗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口腔科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符合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断及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依次编号为166号,按单、双号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火针辅以体针治疗,火针选取局部阿是穴快速点刺入溃疡基底部,体针选取双合谷、劳宫、内庭、足三里,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按要求行相应捻转手法,捻转时间约1分钟,共捻转2-3次。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一共治疗1周。对照组选用复发氯己定含漱液外用漱口,每日早晚刷牙后漱口1次,每次约2分钟,疗程为1周。嘱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周复诊,治疗前后均采用视觉类比量表、症状体征评分量表进行评分,记录溃疡疼痛指数、平均溃疡期等疗效指标变化,随访了解其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运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对比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治疗前的溃疡分型、溃疡面积、大小、疼痛等局部病损情况以及中医症状体积评分,经统计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评价均有改善,特别是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总有效率75.8%,两组间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候体征积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症候体征积分均减少,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在单项症状体征评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在各项证候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减少(P<0.05),对照组部分症候体征积分较前减少(P<0.05),且治疗组疗疗效更优于对照组,尤其在全身症状方面。3、西医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溃疡疼痛指数较前降低,平均溃疡期较前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局部病损疗效对比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81.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为主疗法与复方氯己定含嗽液均可有效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复方氯己定含嗽液相比,在减轻溃疡疼痛,促进愈合,缩短平均溃疡期,减少复发率以及改善中医症候方面,以火针为主疗法疗效更为显着。

钱伟华,刘莲芳,潘迎英[10](2016)在《甘草泻心汤加味含服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64例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加味含服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127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味含漱、口服,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含漱,疗程均为7d。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溃疡愈合时间及细胞免疫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P<0.05);治疗组口腔溃疡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亦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含服可有效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缩短溃疡愈合时间,调节被肿瘤及化疗抑制的机体免疫功能。

二、中药儿茶含服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3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儿茶含服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1.1 发病机制
        1.2 治疗进展
        2. 化疗相关性食欲减退
        2.1 发病机制
        2.2 治疗进展
        3. 化疗相关性呃逆
        3.1 发病机制
        3.2 治疗进展
        4. 化疗性口腔黏膜炎
        4.1 发病机制
        4.2 治疗进展
        5. 化疗相关性便秘
        5.1 发病机制
        5.2 治疗进展
        6. 化疗相关性腹泻
        6.1 发病机制
        6.2 治疗进展
        7. 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的管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中医研究进展
        1. 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整体治疗
        1.1 中医认知
        1.2 中医药治疗概况
        2.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2.1 中医认知
        2.2 中医药治疗概况
        3. 化疗相关性食欲减退
        3.1 中医认知
        3.2 中医药治疗概况
        4. 化疗相关性呃逆
        4.1 中医认知
        4.2 中医药治疗概况
        5. 化疗性口腔黏膜炎
        5.1 中医认知
        5.2 中医药治疗概况
        6. 化疗相关性便秘
        6.1 中医认知
        6.2 中医药治疗概况
        7. 化疗相关性腹泻
        7.1 中医认知
        7.2 中医药治疗概况
        8. 数据挖掘用药规律对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群管理的意义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研究
    1.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的用药规律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2.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用药规律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3.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食欲减退的用药规律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4.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呃逆的用药规律
        4.1 资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5.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用药规律
        5.1 资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6.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便秘的用药规律
        6.1 资料与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7.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用药规律
        7.1 资料与方法
        7.2 结果
        7.3 讨论
    8. 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的用药规律对比
    9. 总结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三草愈疡汤防治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口腔黏膜炎临床观察及基于氧化应激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一、研究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病例选择
        1. 诊断标准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脱落和剔除标准
    (三) 样本量估计
    (四) 伦理原则
    (五) 实验资料
        1. 实验试剂
        2. 实验器材
二、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案
        1. 化疗方案
        2. 常规口腔护理
        3. 试验组治疗方案
        4. 对照组治疗方案
    (二) 临床观察指标
        1 一般指标
        2.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的临床疗效评价
        3. 口腔黏膜炎分级标准
        4. 口腔情况评估
        5. 药物安全性评估
    (三) 氧化应激指标测定
        1. 血标本留取及存储
        2. 试剂配制
        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测定
        4.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测定
        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
        6. 脂质过氧化物(LPO)测定
        7. 丙二醛(MDA)测定
    (四) 统计学方法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一般资料
        1. 两组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比较
        2. 两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比较
        3. 烟酒史与化疗性口腔黏膜炎发生关系
        4. 药物安全性
    (二) 临床观察比较
        1. 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的临床疗效评价比较
        2. 两组口腔黏膜炎NCI分级比较
        3. 两组口腔情况评估比较
    (三) 氧化应激比较
        1. 两组用药前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2. 两组用药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3. 两组用药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四、讨论
    (一) 现代医学对于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认识
        1. 现代医学对于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研究
        2. 现代医学对于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
    (二) 祖国传统医学对于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认识
        1. 祖国传统医学对于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研究
        2.祖国传统医学对于化疗性口腔黏膜炎治疗
    (三) 三草愈疡汤研究
        1. 三草愈疡汤临床疗效研究
        2. 三草愈疡汤网络药理学研究
        3. 三草愈疡汤抗氧化应激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半夏泻心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半夏泻心汤的现代研究
    1 半夏泻心汤现代临床运用
        1.1 脾胃系统疾病
        1.2 肺系疾病
        1.3 肝胆系疾病
        1.4 内分泌系统疾病
        1.5 肿瘤系疾病
        1.6 儿科疾病
        1.7 口腔系疾病
        1.8 皮肤系疾病
        1.9 神经系疾病
        1.10 肾系疾病
        1.11 妇科疾病
        小结
    2 半夏泻心汤的现代实验研究
        2.1 调节胃肠动力
        2.2 抑制HP活性
        2.3 保护胃肠道粘膜
        2.4 提高免疫力
        2.5 提高耐缺氧能力
        2.6 调节中枢递质
        2.7 抑制肿瘤细胞活性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半夏泻心汤方证理论研究
    1 半夏泻心汤的源流考
        1.1 《脉经》引半夏泻心汤条
        1.2 《外台秘要》引半夏泻心汤条文
        1.3 《备急千金要方》中半夏泻心汤条文
    2 半夏泻心汤相关条文辨析
        2.1 《伤寒论》第149条分析
        2.2 《金匮要略》中半夏泻心汤相关条文分析
    3 方证理论探讨
        3.1 半夏泻心汤证机理分析
        3.2 半夏泻心汤症状分析
        3.3 半夏泻心汤方药分析
    4 半夏泻心汤“方后注”
        4.1 病机
        4.2 临床表现
        4.3 方药
        4.4 药性药量
    5 半夏泻心汤类方、治疗痞证及治疗寒热错杂证之应用
        5.1 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5.2 旋覆代赭石汤
        5.3 黄连汤
        5.4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5.5 大黄黄连泻心汤
        5.6 附子泻心汤
        5.7 五苓散
        5.8 大柴胡汤
        5.9 桂枝人参汤
        5.10 瓜蒂散
        5.11 柴胡桂枝干姜汤
        5.12 乌梅丸
        5.13 十枣汤、甘遂半夏汤、桂枝生姜枳实汤
    6 后世医家对半夏泻心汤的应用
        6.1 《温病条辨》
        6.2 《临证指南医案》
        6.3 《普济方》
        6.4 《证治准绳》
        6.5 《景岳全书》
        6.6 《医学原理》
第三章 基于现代医案探讨半夏泻心汤证治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资料收集标准
        1.3 资料提取
        1.4 资料规范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病名统计
        2.3 症状统计
        2.4 舌象统计
        2.5 脉象统计
        2.6 半夏泻心汤医案用药统计
    3 讨论
        3.1 半夏泻心汤汤临床应用范围
        3.2 半夏泻心汤之应用指征
        3.3 半夏泻心汤之化裁用药规律
    4 小结
第四章 半夏泻心汤治疗浅表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1.5 研究方案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基本特征
        2.2 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半夏泻心汤的疗效评价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沙麦喷剂治疗抗肿瘤药物所致阴虚毒热型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抗肿瘤药物所致口腔黏膜疾病中医研究进展
        1.1 中医对口腔黏膜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对口腔黏膜疾病诊治原则的认识
        1.3 古今医家对口腔黏膜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2. 抗肿瘤药物所致口腔黏膜疾病西医研究进展
        2.1 抗肿瘤药物所致口腔黏膜疾病流行病学
        2.2 西医对抗肿瘤药物所致口腔黏膜炎症及溃疡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2.3 西医对抗肿瘤药物所致口腔黏膜炎的诊断及分级
        2.4 西医对抗肿瘤药物所致口腔黏膜炎治疗的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方法
        2.1.1 观察项目
        2.1.1.1 一般情况观察
        2.1.1.2 安全性观察项目
        2.1.1.3 疗效性观察项目
        2.1.2 观察方法
        2.1.3 具体方案
        2.1.4 疗效观察
        2.2 知情同意
    3. 质量监控
    4. 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3.1 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
    3.2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口腔黏膜分度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口腔体征计分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充血水肿等级比较
    3.6 两组治疗前后溃疡比率比较
    3.7 两组治疗前后糜烂比率比较
    3.8 两组治疗前后VAS计分比较
    3.9 两组间溃疡病例疗效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4.1 入院时两组患者各变量情况及分析
    4.2 两种方法对口腔黏膜炎症及溃疡表现的干预
    4.3 两组方法对疼痛缓解的比较
    4.4 两组方法在口腔黏膜炎具体体征中的发生率的比
    4.5 两组方法在溃疡表现的疗效上的比较
    4.6 抗肿瘤药物所致口腔黏膜炎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第五部分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致谢

(5)穴位按摩联合冰茶灵洗剂对预防大肠癌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护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大肠癌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发病机制
    2 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3 中药口腔护理液的优势
    4 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案
    2 研究工具
    3 质量控制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伦理原则
    6 技术路线
    7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1 试验结果分析
    2 冰茶灵洗剂的功效与作用
    3 穴位按摩联合冰茶灵洗剂可更加有效预防大肠癌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1 研究创新性
    2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KPS评分表
    附录3 口腔评估指南评分表
    附录4 穴位按摩联合冰茶灵洗剂进行口腔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
    附录5 口腔健康手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着作情况
致谢

(6)回顾性分析加味龙甲膏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慈济化癌保生Ⅱ号方对荷瘤小鼠化疗后胃肠道毒副反应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药效
    3.2 作用机制
第四章 讨论
    4.1 中医对肿瘤化疗所致胃肠道毒副反应的认识
    4.2 慈济化癌保生II号方的方剂分析
    4.3 实验结果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8)80例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证治特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收集方法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研究目的
        4.研究方法
        4.1 研究设计
        4.2 研究内容
    5 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相关影响分布
    2 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临床特征分布
    3 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证型分布
    4 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证型分布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5 舌脉分布特点
    6 方药使用结果与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 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中医学认识
    2 口腔黏膜炎与“瘦人多火、肥人多湿”相关性探讨
    3 口腔黏膜炎发病部位与脏腑辨证关系
    4 “阳热怫郁”是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的基本病机
    5 “火郁发之”是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的关键治法
        5.1 “宣透、清透、养透”贯穿治疗始终
        5.2 清胃散是体现“宣、清、养、透”配伍的基础方剂
结论
本课题的创新性
本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火针为主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一、定义、临床表现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分型
        四、治疗进展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一、定义、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
        二、病因病机
        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现代医学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二、疗效指标观察
        三、安全性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火针疗法的选择依据
        一、火针疗法源流
        二、火针疗法的作用
    第二节 治疗穴位及其选择依据
    第三节 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一、即时止痛效果评价
        二、复发性口疮症状体征评价
    第四节 火针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10)甘草泻心汤加味含服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64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2 对照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
    3.2观察指标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2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比较
        3.4.2 2组患者口腔溃疡疗效比较
        3.4.3 2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4 讨论

四、中药儿茶含服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3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用药规律研究[D]. 国文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三草愈疡汤防治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口腔黏膜炎临床观察及基于氧化应激作用机制研究[D]. 程淼.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半夏泻心汤方证研究[D]. 张楚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沙麦喷剂治疗抗肿瘤药物所致阴虚毒热型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D]. 丁晨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穴位按摩联合冰茶灵洗剂对预防大肠癌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护理研究[D]. 马维莎.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回顾性分析加味龙甲膏的临床应用[D]. 陈彦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慈济化癌保生Ⅱ号方对荷瘤小鼠化疗后胃肠道毒副反应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 翟向阳. 厦门大学, 2019(09)
  • [8]80例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证治特点的临床研究[D]. 吴钱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火针为主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D]. 袁振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10]甘草泻心汤加味含服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64例临床研究[J]. 钱伟华,刘莲芳,潘迎英. 江苏中医药, 2016(09)

标签:;  ;  ;  ;  ;  

中药儿茶素治疗口腔溃疡3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