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回阳注射液工艺改进及二酯生物碱限量检测

益气回阳注射液工艺改进及二酯生物碱限量检测

一、益气回阳注射液工艺改进及双酯型生物碱的限量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魏旭雅[1](2021)在《参附方的质量标志物研究》文中指出附子是毛茛科植物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风湿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但是,该药材因其相对较窄的治疗窗经常引发乌头碱中毒事件,造成区域性重大的财产和生命损失。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在处方中常与附子一同出现,称为参附药对,可对附子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参附配伍的药理活性、含量测定、药动学行为、质量标志物等均有一定研究基础,但对于对标药效/毒性的等效成分群仍处于空白阶段。相比参附注射制剂,参附口服药物用药简便、易被患者接受,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口服药物(如参附强心丸)的安全剂量窗口普遍相对狭窄,无法有效兼顾强心药效和心脏毒性,存在安全风险,导致领域内市场份额低下,也影响参附滴丸等新药申请上市。本课题拟通过参附方的含量及比例、体内药动学特点两个方面指导强心优效/等效成分群的筛选,助力安全、有效的口服新药研发。本课题对参附类中药的关键成分含量和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建立了中成药中的12种乌头碱类成分(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宋果灵、印乌头碱、滇乌头碱)和26种人参皂苷类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F5、人参皂苷F3、人参皂苷Rh1、原人参三醇、人参三醇、人参皂苷CK、人参皂苷Rh2、原人参二醇、人参二醇、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o、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b1、拟人参皂苷F11、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b2、5,6-脱氢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d2、人参皂苷Rg6、人参皂苷F4、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k1、人参皂苷Rg5)的HPLC-MS定量方法。经检验,该方法在线性、精密度、准确度方面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分析方法要求。2.用该方法测定了10种参附类中成药(心宝丸、人参再造丸、乌梅丸、女宝胶囊、屏风生脉胶囊、参附强心丸、健步强身丸、参桂理中丸、芪苈强心胶囊、男宝胶囊)中的38种关键成分的含量,对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药物间的乌头碱类成分(生物碱总含量1.09—267.07μg/g)和人参皂苷类成分含量(皂苷总含量167.1—126404.55μg/g)存在较大差异。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在0.10–3.94μg/g,单酯型生物碱和醇胺型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为0.82–225.90μg/g和0.09–22.55μg/g。此外,心宝丸(皂苷总含量为126404.55μg/g)、屏风生脉胶囊(皂苷总含量为11305.05μg/g)、芪苈强心胶囊(皂苷总含量为3256.91μg/g)中人参皂苷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参附类中成药(皂苷总含量167.1—2109.24μg/g)。3.建立了大鼠血浆中的12种乌头碱类成分的HPLC-MS定量方法。经检验,该方法在线性、精密度、准确度方面均符合药动学分析方法要求。4.对口服等量附子汤和参附汤(以附子生药量计)的SD大鼠24 h内血浆中12种乌头碱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发现12种乌头类生物碱在SD大鼠体内吸收和代谢都较快(T1/2为3.42—124.13 h,Tmax为0.50—1.50 h),双酯型生物碱消除速率(T1/2为3.42—5.20 h)高于单酯型生物碱(T1/2为4.65—9.28 h)。以AT、MAT为例的部分双酯型生物碱,参附组(T1/2为6.62—89.71 h,AUC0-t为0.46—0.63 ng/m L·min)在代谢消除相上明显慢于附子组(T1/2为5.20—21.74 h,AUC0-t为0.31—0.33 ng/m L·min);对于BAC、BHA、BMA为例的单酯型生物碱,参附组(T1/2为32.55—80.39 h,AUC0-t为4.42—14.55 ng/m L·min)的代谢也同样比附子组(T1/2为4.65—9.28 h,AUC0-t为3.11—7.56 ng/m L·min)慢。这预示着配伍人参后,动物体内也存在增强药效的现象。5.筛选出5种可作为参附类中药的潜在药效标志物:双酯型生物碱AT、MAT与单酯型生物碱BAC、BMA、BHA。综上,本课题结合体外含量测定和体内对比药动学研究,对参附类中成药进行基于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并对口服附子和参附的大鼠进行基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对比研究,综合分析两项实验结果并筛选得到5种参附类中药的潜在质量标志物,以期达到临床增强药效的目的,为后续参附类口服药物的处方组成、剂量和控制的药效物质群的科学设计奠定基础。

肖柳君[2](2020)在《复方黄甘颗粒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复方黄甘颗粒(FHG)由6味中药(大黄、黄芪、炙甘草、干姜、北柴胡、附子)组成,拟开发为《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中药6类新药,旨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药复方新药作为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乃至今后中药新药研发的重点。面对很多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流感病毒性疾病等,西医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毒副作用严重,而中医药在各方面具有独特的治疗价值。中药复方新药则极大地体现中医中药的特色,依托中医的辨证施治和整体观思想的融合,中药复方新药必将取得更大的突破。本文以复方黄甘颗粒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方中六味中药进行质量研究,建立复方黄甘颗粒质量标准,最后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得复方黄甘颗粒有效活性成分,为使复方黄甘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更具合理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复方黄甘颗粒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对各批次的六味饮片照2015版一部药典要求进行检测,鉴于方中君药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低、重复性差等问题,通过对不同洗脱体积的40%乙醇进行考察、D101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流速、10种D101大孔吸附树脂泄漏曲线进行考察,以及对索氏回流后药材残渣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发现在供试品的制备过程中洗脱流速、D101大孔树脂的选择、提取方式等问题值得商榷。另外,通过借鉴黄芪薄层鉴别方法,对比D101大孔吸附树脂与中性氧化铝柱层析两种不同制样方法对黄芪样品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为往后更合理地控制黄芪饮片的质量奠定基础。(2)复方黄甘颗粒中间体质量标准研究:对复方黄甘颗粒中间体中大黄、炙甘草、黄芪进行薄层摸索,建立大黄、炙甘草鉴别方法,对中间体中活性成分黄芪甲苷进行方法学研究,为复方黄甘颗粒成品的质量奠定基础。同时,以总蒽醌为研究对象,对五种蒽醌类成分在煎煮液、浓缩液、喷干粉中量质传递情况进行考察,为复方黄甘颗粒制剂工艺稳定性提供支撑。(3)复方黄甘颗粒成品质量标准研究:建立复方黄甘颗粒成品中大黄、炙甘草、干姜薄层鉴别方法,对其中的双酯型乌头碱进行了限量检查,采用液相色谱建立复方黄甘颗粒成品中主要活性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黄芪甲苷、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复方黄甘颗粒指纹图谱,以控制颗粒剂的质量。明确从饮片源头到成品制剂有效成分群量质传递规律,进一步说明该制剂工艺稳定、可靠。同时,也为中药复方新药的量质传递规律研究提供研究思路与方法。(4)网络药理学研究:以复方黄甘颗粒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建立复方黄甘颗粒“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为复方黄甘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预测黄芪甲苷、大黄素等活性成分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紧密相关,为复方黄甘颗粒指标成分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验证分析。结论:本文通过对六味饮片进行研究,并建立复方黄甘颗粒质量标准草案,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得复方黄甘颗粒发挥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进一步验证复方黄甘颗粒指标成分选择合理性,同时为中药复方新药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刘兰庆[3](2020)在《海棠茶对乌头中毒的解救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海棠茶对乌头中毒的解救作用,以期为海棠茶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乌头类中毒的防治提供方法。方法:1.观察海棠茶对乌头急性毒性的影响:测定乌头水提物的LD50;预先给予海棠茶水提物,分组给药,观察记录中毒行为及死亡率,探究海棠水提物对乌头急性中毒小鼠行为、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以及对代谢的影响。2.探究湖北海棠对乌头中毒的心脏毒性影响:观察海棠茶对乌头急性中毒大鼠心电图的影响。培养H9c2大鼠心肌细胞,观察海棠茶对乌头碱损伤心肌细胞的影响,检测细胞液中乌头碱的含量;MTT法测定湖北海棠对乌头作用的H9c2细胞的增值抑制作用;微板法测定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含量和心肌酶量的变化。结果:1.乌头水提物的LD50=62.10mg/kg,海棠水提物(600 mg/kg)能显着降低乌头水提物(60mg/kg)的毒性作用;预先给予海棠水提物,海棠水提物中剂量组(600mg/kg)能使乌头(60mg/kg)中毒的死亡率从50%降到20%;乌头碱血药浓度降到30.2%。2.海棠水提物能使大鼠心率失常明显改善,能逆转Q波及ST-T等心肌缺血心电图的改变,改善心率失常。实验各细胞液中乌头碱的含量无明显差异,均保持在0.02mg/m L左右;400μg/ml乌头碱对H9c2细胞的抑制率为30.78%,乳酸脱氢酶含量为12.50 U/L,海棠水提物能明显乌头碱对心肌细胞损伤,海棠低、中、高剂量组的抑制率分别降至24.61%、15.88%、15.28%,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分别为8.73 U/L、7.63 U/L、7.56 U/L。体内实验显示海棠水提物能明显降低乌头对内肌的毒性。乌头中毒后致使小鼠肌酸激酶活力升高至2.44 U/m L,海棠低、中、高剂量组肌酸激酶分别降至1.82U/m L、1.73U/m L、1.59 U/m L。结论:1.海棠水提物能缓解乌头中毒。海棠水提物能降低乌头中有毒物质乌头碱的血药浓度,保护乌头中毒的靶器官。可用于防治乌头中毒。2.海棠水提物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海棠水提物能降低乌头中有毒物质乌头碱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改善心率失常等症状。其作用与抗氧化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可用于对心血管保护。

程诚[4](2019)在《乌头碱调节PGE2/COX2通路对荷胃癌小鼠Treg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附子乌头碱调节PGE2/COX2通路对荷胃癌小鼠Treg的干预作用,探究中药克服肿瘤免疫抑制的可能作用靶点,指导临床用药,并为开发靶向调控Treg细胞的中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利用经典超声、蒸馏、脱水等方法提取乌头碱。(2)接种模型鼠分为荷瘤生理盐水组、附子乌头碱高、中、低剂量组、塞来昔布对照组,接种24h后灌胃。正常组不接种、不灌胃。(3)14天后取眼球血,脱颈处死,无菌取脾脏;并取肿瘤组织(带一侧皮肤),称重后计算抑瘤率。ELISA方法检测PGE2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和脾脏单核细胞中Treg细胞比例。(4)剩余接种鼠继续灌胃,观察总生存时间及一般情况。结果:(1)肿瘤抑制率:乌头碱高、中剂量组分别为:55.3%、1.6%,塞来昔布组为:30.2%,乌头碱低剂量无抑瘤作用。(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eg比例:正常组与荷瘤生理盐水组比较极显着差异,与乌头碱中、低剂量组比较有显着差异。与荷瘤生理盐水组相比,正常组、乌头碱高、中剂量组及塞来昔布组单个核细胞Treg比例极显着差异,乌头碱低剂量组有显着差异。乌头碱用药组之间比较,高与低剂量组有显着差异。(3)脾脏单核细胞Treg细胞比例:与正常组相比,各模型组Treg比例均明显升高,荷瘤生理盐水组与乌头碱低剂量组极显着差异。乌头碱中剂量组、塞来昔布组有显着性差异。与荷瘤生理盐水组相比,正常组、乌头碱高剂量组、塞来昔布组有极显着差异,乌头碱中剂量组有显着性差异。乌头碱用药组之间比较:高剂量与低剂量比较极显着差异。中、低剂量组有极显着差异。乌头碱用药组与塞来昔布组比较,乌头碱低剂量组有极显着差异。(4)与正常组相比,各模型组PEG2含量均明显升高,荷瘤生理盐水组、乌头碱中、低剂量组与塞来昔布组极显着差异。与荷瘤生理盐水组相比,正常组、乌头碱高、中剂量组、塞来昔布组有极显着差异。乌头碱用药组之间比较:各组间极具显着差异。乌头碱用药组与塞来昔布组比较,乌头碱高、低剂量组有极显着差异。(5)与荷胃癌生理盐水组相比,乌头碱高剂量组与塞来昔布组荷瘤小鼠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延长显着,生命延长率为144.44%和55.56%,以乌头碱高剂量组效果更佳。乌头碱高、低剂量组比较有显着差异。结论:(1)乌头碱高剂量抑瘤效果最显着,较塞来昔布抑瘤效果明显,低剂量促进肿瘤发展。(2)乌头碱高剂量可显着降低615荷胃癌小鼠外周血及脾脏单个核细胞Treg细胞比例,较塞来昔布效果显着,乌头碱高剂量能延缓肿瘤进展及逆转肿瘤免疫逃逸,低剂量促进Treg表达。(3)附子乌头碱高剂量可介导PGE2/COX2通路调控荷胃癌小鼠Treg调节免疫抑制而发挥抗肿瘤作用。(4)乌头碱抗肿瘤免疫抑制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且较塞来昔布抗瘤效果更佳。(5)乌头碱高剂量能显着延长荷胃癌615小鼠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较塞来昔布效果显着,乌头碱低剂量促进肿瘤发展。

杨千千[5](2018)在《生附子等级标准与泡胆初加工工艺研究》文中指出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加工品,有盐附子、黑顺片和白附片,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且应用广泛的传统中药材。其“回阳救逆”的功效使附子在心血管系统治疗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在药用植物中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本文通过收集附子种植的主产区陕西汉中、云南、四川等产地的生附子样品,对生附子进行等级标准研究。具体通过对其理化指标、有效成分、金属元素含量、性状指标等分析研究,探讨生附子等级划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由于生附子容易腐烂且不易储存,本文对不同产地采收的生附子进行泡胆实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对采集的34批生附子进行大、中、小个头分别挑选,初步分为三个等级,分别对其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生附子中三个等级间所测定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测定结果均无显着差异。综合分析结果,将生附子检查项下规定水分不得过6.0%;总灰分不得过4.0%;按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浸出物不得少于5.0%。对不同产地生附子的大小、形状、重量进行测定,数据统计分析表明云南产地的生附子相对比汉中市生附子个头更大,且曲靖马龙县生附子形状多为细长分支,形状最具特色。2.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对生附子中金属元素进行含量测定。可得出各个产地生附子中Mn、Cu、Cr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不同产地生附子之间的差异较大,会泽县和兰坪县中Cr、Mn、Co、Cu含量可达到其他产地生附子的两倍。相关性分析表明除Pb元素与其他各元素无相关性之外,其他五种元素之间分别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表明生附子中各金属元素的积累存在相互制约或协同关系。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生附子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生附子中酯型生物碱平均含量为0.604±1.33%,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丽江兰坪县,其酯型生物碱含量高达0.846%。通过比对15个产地的生附子样品HPLC指纹图谱可以得到7个共有峰。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其进行分析,可得其相似度在85%以上,表明相似度良好。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其一产地的大个头附子可与其他产地的小个头附子聚为一类,即说明生附子品质与其大小和产地有关。新乌头碱和乌头碱对生附子的成分贡献率较大,可作为生附子中特征性成分。生附子中酯型生物碱含量与Cu含量表现出极强的相关性,与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呈正相关(P<0.01),与苯甲酰新乌头碱和乌头碱含量呈现负相关(P<0.01),表明生附子中Cu含量可能与酯型生物碱含量的积累有关。4.采用Excel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探讨生附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性状指标与其酯型生物碱总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实地考察及经验分级基础,进行外观指标提取,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生附子的分级指标及数据范围。最后,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初步制定以外观性状量化为主要参考依据的生附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胆巴液浓度≥15%时,采挖后的泥附子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浓度越高,下降越明显。整体下降趋势在18天以后趋于平缓,在浸泡第18天后分别下降60-80%、20-50%、75-85%及20-60%。不同浓度的胆巴液浸泡下,附子的质量变化不同。其中,在10%浓度的胆巴液中浸泡得到的附子,其质量较不稳定,在20%及以上浓度的胆巴液中泡胆,附子的质量相对稳定。在胆巴液浸泡过程中附子药材的效/毒比也在发生变化,在18-24天期间,呈现出活性成分较高,而毒性成分较少的状态,有利于实际生产。

方成鑫[6](2018)在《附子水溶性化学成分及其心脏毒性研究》文中认为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MCI柱色谱、C18反相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C18反相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重结晶法等多种色谱分离手段,从附子(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水提液正丁醇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6个化合物,通过NMR、MS等手段进行结构鉴定了13个化合物,鉴定结果分别为Songorine(宋果灵,1)、Hetisine(2)、Neoline(尼奥灵,3)、Karacoline(多根乌头碱,4)、Beiwucine III(5)、N-(2’-β-D-glucopyranosyl-5’-hydroxysalicyl)-4-hydroxyanthranilic acid methyl ester[N-(2’-β-D-吡喃葡萄糖基-5’-羟基水杨基)-4-羟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6]、Adenosine(腺嘌呤核苷,7)、Adenine(腺嘌呤,8)、Carnine(次黄嘌呤核苷,9)、Hypoxanthine(次黄嘌呤,10)、Pennogenin(偏诺皂苷元,11)、2,3-Furandiol(2,3-呋喃二醇,12)、Benzoic acid(苯甲酸,13),14、15、16初步鉴定为2个木脂素苷和1个芳香族苷类成分,目前正在使用2D-NMR谱进行结构确证,可能为3个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附子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类型,化合物12为首次从附子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附子七种炮制品及其水煎液中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从化学成分的角度上,阐释了附子炮制减毒和久煎减毒特性,分析不同炮制工艺对附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炮制和久煎,不同炮制品均可显着降低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破坏率达95%以上。经过胆巴制和漂洗可能会使附子中生物碱类成分大量流失,而未经胆巴制和漂洗的品种则保留了更多生物碱类成分。选用心脏特异表达绿色荧光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进一步对附子不同炮制品的水煎液、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及单一生物碱类成分的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给药剂量(附子生药量80 mg/mL)下,水煎液会造成斑马鱼心律失常和死亡,对斑马鱼躯体和心脏形态无显着影响,与其中生物碱含量无相关性;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对斑马鱼的毒性相对较低,主要造成降心率作用,但会造成斑马鱼轻微躯体弯曲、心包囊肿和充血。单一生物碱中,对斑马鱼胚胎毒性:双酯型>单酯型≈胺醇型,双酯型生物碱毒性: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最高剂量组在给药后24 h,斑马鱼出现濒死状态。此外,还会造成躯体弯曲、心包囊肿、充血、房室不齐和心室停搏。单酯型生物碱和胺醇型生物碱毒性较低,主要为降心率作用,对斑马鱼躯体和心脏形态均无明显毒性。创新点:(1)从附子水煎液正丁醇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鉴定出13,另外3个化合物初步鉴定为2个木脂素苷和1个芳香族苷,推测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1为首次从附子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类型,化合物12为首次从附子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2)从化学的角度,阐明炮制和久煎的减毒特性,提出影响附子不同炮制品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关键工艺为胆巴制和漂洗工艺。(3)首次采用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对附子不同炮制品水煎液及其中总生物碱心脏毒性进行研究。(4)首次采用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对不同给药时间和剂量的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宋果灵、多根乌头碱心脏毒性进行研究。

侯双双,杜武勋,张美玉,阚振棣,鞠静,靳冬慧,庄园[7](2016)在《参附注射液成分及其对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参附注射液现代临床多用于心肾阳虚、阳气欲脱证之心力衰竭。近年来,关于其物质基础和作用于心力衰竭的机制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该文对其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王贝贝[8](2016)在《附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活性与机制探讨及乌头碱类成分的识别》文中研究指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中药附子作为一味广为人知的传统中药材,目前其治疗DPN均以复方形式。为了更好的研究中药附子治疗DPN的作用与机制,本论文主要进行了单味中药附子对DPN的活性物质基础及其机制的研究,为附子单味药治疗DPN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此外,鉴于同类成分质谱裂解一般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本论文还总结了附子所含主要成分乌头碱类生物碱的质谱裂解规律,并基于这一规律及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技术快速分析了同属其他中药及中药炮制品中的乌头碱类成分。所得数据为中药进一步研究的提供帮助。本论文的实验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一、附子水提物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以及高糖刺激雪旺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体内实验: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弥可保阳性药对照组,链脲佐菌素诱导6周后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组以及中、高、低剂量给药组。附子水提物连续治疗2周,监测过程中血糖和体重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运动神经传导速率、热刺激回缩潜伏期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为期2周的治疗后附子水提物与阳性药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体重、血糖均无显着影响,但附子水提物可显着加快模型组大鼠神经传导速率并缩短其热刺激潜伏期,且对神经传导速率的作用效果优于阳性药组。体外实验:将雪旺细胞分为正常组、甘露醇渗透压对照组、高糖刺激的雪旺细胞模型组以及附子水提物3个剂量的治疗组(O.1μg/mL,1.0μg/mL,10.0μg/mL)。以活性氧水平变化和凋亡抑制率为指标,观察了附子水提物对高糖刺激雪旺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高糖刺激可以引起雪旺细胞活性氧水平升高,并诱发细胞凋亡,药物作用48h后,其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凋亡率可显着降低,从而确定其对周围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因此,通过体内外实验可以推断附子单味药具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并且其治疗作用可能与其降低雪旺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抑制雪旺细胞凋亡相关。二、附子水提物中生物碱和多糖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别通过柱色谱,制备色谱技术对附子水提物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和纯化,得到宋果灵、尼奥灵、附子灵、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碱共6个的生物碱。同时,通过水提醇沉及脱蛋白处理得到附子水提物中的多糖组分,经苯酚-浓硫酸法进行多糖含量测定为70.24%,并应用PMP-衍生化对其单糖组成进行HPLC-MSn分析。从中发现9个单糖,其中7个被识别,岩藻糖为首次报道。另外,特征碎片离子峰m/z 215被确定为单糖的诊断离子。三、基于氧化应激机制的体外活性成分筛选与抗氧化机制的初步研究附子水提物分离得到生物碱单体和多糖组分后,利用高糖刺激雪旺细胞ROS清除实验进行附子水提物中活性成分的筛选工作,并对筛选出的成分进一步进行相应的凋亡率检测。结果表明:生物碱单体中尼奥灵可以抑制高糖刺激RSC96细胞引起的活性氧水平但没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而苯甲酰乌头原碱仅在高浓度时才显示出了活性氧抑制作用,其他生物碱则无抗氧化作用显示,提示附子生物碱抗氧化作用较弱,可能不是附子水提液抗氧的主要活性成分;附子多糖显示出显着的抗氧化活性,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在细胞凋亡检测中,三个浓度均能使凋亡率到达正常水平。由此初步推断,附子多糖为附子抗氧化的主要活性物质。为了阐明附子多糖的抗氧化机制,课题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了与活性氧产生直接相关的NADPH氧化酶类Nox1、与抗氧化直接相关的抗氧化酶CAT和SOD、以及促抗氧化酶表达和线粒体生成的信号通路AMPK-PGC-1α中主要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多糖可以降低Nox1的蛋白表达但没有明显剂量依赖;仅在高浓度时显示促进CAT、SOD蛋白的表达且对SOD表达较CAT明显;多糖可以显着激活AMPK,使其磷酸化比例增加,同时PGC-1α的表达也明显增多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因此,附子多糖可以通过增加抗氧化酶的表达和抑制Nox1氧化活性蛋白表达发挥其抗氧化作用,且AMPK-PGC-1α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改善雪旺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状态的重要分子途径。四、乌头碱类成分的快速识别在研究乌头类生物碱的过程中发现,通过质谱分析乌头碱类单体成分呈现出易于逐个或连续丢失CH3COOH、CH3OH、C2H4、CO、H2O等中性分子的质谱裂解规律。基于这一规律和液质联用技术,来源于乌头属植物的藏药藏铁锤中的乌头碱类化学成分在反相色谱柱上被快速分离和识别,从中发现42个生物碱,其中38个被识别,29个生物碱为首次报道。通过类似的方法,草乌炮制(110℃下烘制8小时)前后的乌头类生物碱化学成分变化被识别。在生品中共检测到32个生物碱成分,其中26个成分被识别,而在烘制品中检测到了 24个生物碱成分,20个被识别。比较发现炮制前含有的7个毒性强的双酯型生物碱在炮制后均未出现,而炮制后新出现的11成分多为毒性较低的单酯和胺醇型生物碱。因此,从成分变化的角度分析,草乌烘制法具有良好的炮制减毒作用。

国伟[9](2015)在《基于物质基础研究甘草、黑豆共制附子的科学内涵》文中指出淡附片是盐附子加甘草、黑豆煮制而得,它与黑顺片、白附片、炮附片共同收载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此炮制方法首载于1953年版《中国药典》,其炮制机理研究未见报道。盐附子以防腐为目的经产地加工制备而成,但古文献记载的附子多以生品形式炮制,产地加工所用的胆巴对成品饮片有何影响,是否会影响附子在加辅料炮制过程的物质基础变化,目前没有研究报道。本研究以盐附子和生附片为炮制对象,对甘草、黑豆制附子开展研究,对炮制前后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进行含量测定,以HPLC特征图谱进行定性分析,采用LC-MS方法对炮制前后的成分进行归属指认,从物质基础变化的角度探讨甘草、黑豆双辅料煮制附子的科学内涵,为进一步阐明其炮制机理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对附子的加辅料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和相应炮制品的临床应用进行梳理,分析了黑豆、甘草作为附子辅料的发展脉络,整理了各代医家对于甘草、黑豆炮制附子的论述,确定了加辅料煮制传统炮制工艺的关键点;对附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由于未见辅料炮制附子的研究报道,故对甘草配伍附子时,导致附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改变的文献进行了总结,为开展甘草、黑豆共制附子的炮制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实验研究1.确定评价指标,建立检测方法,用于各附子饮片的物质基础分析本研究分别确定了传统和现代两类质量评价指标。其中,传统质量评价指标即为饮片的外观性状,分别从颜色、质地、气、味等方面观察饮片、记录并比较;现代质量评价指标包括有毒成分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既有毒又有效的成分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和HPLC特征图谱,综合上述指标,确定甘草、黑豆煮制附子炮制方法,分析甘草、黑豆双辅料煮制附子的科学内涵。2.盐附子加甘草、黑豆炮制主要工序的传统炮制经验的科学内涵研究通过对药典收载淡附片的炮制方法和传统辅料煮制方法分析,确定淡附片炮制的关键工序为浸漂和煮制,传统炮制经验分别为“浸漂至无盐分”和“煮至药透汁尽”。淡附片的炮制对象是盐附子,需漂去胆巴;为便于过程控制,采用手持折光型盐度计检测盐分并考察其操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盐度计测量更加客观准确,浸漂工序达到漂尽盐分所需时间与室温有关,温度越高,盐分漂尽的时间越短。采用用盐度计对盐附子浸漂过程进行监控,分别制备浸漂不及、适中、太过品,并加甘草、黑豆煮制相同时间制备相应浸漂程度的加辅料煮制品,制备相应浸漂程度的清水煮制品为对照饮片。结果表明,浸漂程度对炮制品收率、3种双酯型生物碱、3种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酸含量及特征图谱中附子的成分含量均有显着影响,不同浸漂程度的浸漂品和煮制品中各指标的高低顺序均为:浸漂不及>浸漂适中>浸漂太过,表明成分流失量随浸漂时间延长而增加。浸漂适中制备的淡附片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3种单酯型生物碱降低率分别为:74%、57%,相应程度煮制品中的两类成分含量分别为0.0020%和0.011%,符合药典的限量和含量要求,且盐分漂尽,能有效保留成分。根据煮制传统经验,分别制备淡附片适中(药透汁尽)品、不透心品和汁不尽品,并制备相应的清水煮制对照品。结果表明煮制不透心时,部分饮片的中心非角质样,不符合药典对淡附片外观性状的要求。煮制过程对双酯型生物碱的影响差别不大,降低率均在94%以上。煮至适中品的单酯型生物碱和苯甲酸含量较不透心品约高1~3倍;收汁操作使煮制适中品所含的两种成分的含量和HPLC特征图谱中的各成分含量均高于收汁不尽品。表明煮至药透汁尽有助于双酯型生物碱的转化,减少成分流失,且饮片外观质量符合药典规定,煮至药透汁尽的传统经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确定淡附片的炮制工艺为:取盐附子,加水30倍量,每天换水2次,使用手持折光型盐度计进行监控,至盐分为0%,加甘草、黑豆煮至药透汁尽。3.生附片加甘草、黑豆炮制方法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古代附子的加辅料炮制的原料多以生附子为主,为恢复附子传统炮制精髓,以生附片为研究对象,制备甘草、黑豆炮制品,对生附片加辅料炮制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前期盐附子加辅料炮制方法研究和附子炮制历史沿革的整理结果可知,生附片加辅料炮制的关键工序包括浸泡和煮制,传统控制经验为浸泡至无干心和煮至药透汁尽。分别制备浸泡煮制品、浸汁煮制品(浸泡至内无干心)和不浸泡煮制品,以及相应的清水煮制品,研究浸泡与否、浸汁或另加水煮制对生附片的外观性状和物质基础的影响。结果:不浸泡煮制品和浸泡煮制品相比,煮至相同时间,浸泡品易透心,可以节省工时和能源,因此,需要进行浸泡;浸汁煮制品所含的单酯型生物碱比另加水煮制的样品高80%左右,浸泡时成分溶于水中,弃去浸泡液,会导致成分流失,使用浸泡液直接煮制则可以减少药效成分的流失,但是浸汁煮制品中的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在0.0082%~0.012%之间,超过药典中的双酯型生物碱限量要求。因此,确定生附片浸泡过程的工艺为加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弃去浸泡液,另加水煮制。分别制备生附片煮制1h、2h、3h的辅料制品,研究生附片煮至透心的时间,以及煮制不同程度时外观性状、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和HPLC特征图谱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生附片加辅料煮制2h时即可透心,若继续炮制至3h则麻舌感消失;3h以内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逐渐降低,单酯型生物碱、经炮制被带入的辅料成分含量逐渐升高,部分附子其他成分则以透心的时间2h为转折点先降低后升高。确定2h为最佳煮制时间。生附片加辅料制品的质量受到浸泡和煮制时间两因素的影响,浸泡至内无千心后后,弃去浸泡液,另加水加辅料制煮制2h,即可药透汁尽。4.单、双辅料炮制盐附子的化学成分对比研究分别制备了双辅料甘草黑豆制附子、单辅料甘草制附子、单辅料黑豆制附子,清水制附子对照饮片。采用外观性状、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含量、特征图谱共同分析的方法,从化学层次阐释单、双辅料炮制盐附子的科学内涵。结果:不同炮制品所含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单酯型生物碱和苯甲酸含量高低顺序均为:清水制品>甘草黑豆制品>甘草制品≈黑豆制品,两种单辅料制品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且随着辅料的加入有新成分的出现,表明加黑豆、甘草炮制不仅可显着影响双酯型生物碱的转化,还会因辅料炮制产生了新成分。建立了不同炮制品的HPLC特征图谱,结果显示,在270nm检测波长下,淡附片的HPLC特征图谱中共有15个色谱峰,31min以前主要为盐附子中的成分,31min以后,辅料成分居多。15个共有峰中编号为1、2、3、4、5、8、12、14的8个成分来自附子,编号为9、10、13、15的4个成分来自于甘草,编号为6、7、11的3个成分来自于黑豆已有对照品中,甘草苷、甘草酸和大豆苷均得到归属,大豆苷元没有检测到,证实通过加辅料炮制,黑豆、甘草的成分被引入淡附片;进一步采用HPLC-MS的方法对淡附片70%甲醇水溶液进行分析,在正离子模式检测,共检测到116个成分,其中,86个可与附子中碎片离子匹配,37个已经被指认,19个可与甘草碎片离子匹配,11个可与黑豆碎片离子匹配。针对甘草增加负离子模式检测,在淡附片中21个碎片离子可以与甘草匹配。由于双辅料或甘草、黑豆单一辅料炮制的不同,所带入的成分种类和含量也有差异,并且,加辅料炮制与清水煮制之间也具有质的差别。加辅料炮制可以影响附子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及物质组成。5.盐附子和生附片的甘草、黑豆炮制品的对比研究将生附片(无胆)与盐附子(有胆)的加辅料制品进行了系统比较,二者在工时、外观性状、成分组成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生附片加辅料制品的成分含量显着高于淡附片,可能是淡附片在泡胆和漂胆的过程中,成分流失造成的。加辅料炮制后,无论是有胆附片还是无胆附片,所含的双酯型生物碱均逐渐水解,含量逐渐降低,成品附子饮片中的含量均符合药典对淡附片双酯型生物碱总量的限量要求,即低于0.010%;单酯型生物碱和苯甲酸均逐渐生成,含量逐渐增高。炮制后均为辅料制品成分含量低于清水制品,辅料对二者成分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在特征图谱中均可检测到辅料成分,说明辅料成分均可经炮制带入盐附子和生附片的加辅料炮制品中,使辅料制品中的物质组成区别于清水制品。说明辅料炮制的作用不会因是否加入胆巴处理而引起差异,从化学成分的角度看,盐附子和生附片加辅料煮制品的质量是相似的,直接采用生附片进行加辅料炮制即可保证药效成分含量,也可以达到减毒的目的。综上所述,甘草黑豆制附子在化学成分的量变和质变上与清水制品有明显不同,因加辅料炮制带入了所加辅料的化学成分,这些变化对于附子的毒性和药效有何影响尚待结合药理实验深入研究,以便阐明淡附片的炮制机理。

张雯[10](2015)在《基于有效组分的四逆汤成药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四逆汤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附子、干姜、甘草三味药材组成,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为中药复方中的经典方剂。附子生品有剧毒,经炮制后的附子方可应用于临床,附子中毒性最大的成分为双酯型生物碱,在煎煮或炮制的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逐步水解转化为低毒的单酯型生物碱和醇胺型生物碱,从而降低附子的毒性。由于传统汤剂煎煮过程的不确定性,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较难控制等问题,因此对双酯型生物碱的控制在四逆汤有效组分的成药性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中药组分配伍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模式之一,组分中药是指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新型中药,具有成分清楚,机制明确、毒副作用少的特点。本课题对四逆汤的有效组分配伍进行研究,对四逆汤中的多种指标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优化淡附片、干姜、炙甘草中有效组分的提取工艺,评价四逆汤有效组分的强心作用以及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从而为四逆汤有效组分的成药性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1、采用HPLC-MS的方法分别建立附子中的乌头碱(AC)、新乌头碱(MC)、次乌头碱(HC)、苯甲酰乌头原碱(BAC)、苯甲酰新乌头碱(BMC)、苯甲酰次乌头碱(BHC),干姜中的6-姜酚(6-GR)和甘草中的甘草苷(LQ)及甘草酸(GA)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这9种成分在其相应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与准确度均符合分析测定要求,适用于附子、干姜、甘草及四逆汤中相应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通过对6个批次四逆汤水煎液中AC、MC、HC、BAC、BMC、BHC、6-GR、LQ及GA的定量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四逆汤水煎液中9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稳定。2、采用L9(34)正交设计表对淡附片、干姜、炙甘草进行提取工艺优化,考察提取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对淡附片、干姜和甘草中有效组分提取率的影响,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实验,分别以淡附片中的生物碱含量、干姜中的6-姜酚含量、甘草中的甘草苷及甘草酸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淡附片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淡附片以10倍量的75%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干姜的最佳工艺为8倍量的95%乙醇溶液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甘草黄酮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量的75%乙醇溶液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5小时;甘草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以15倍量的95%乙醇溶液回流提取两次,每次3小时为最优。在优化工艺的基础上,扩大化中试生产制备得到淡附片提取物、干姜提取物及甘草黄酮、甘草皂苷提取物。3、通过比较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静脉给药前后对SD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来评价两者的强心作用,结果显示0.01 mg/kg/BW乌头碱静脉给药对SD大鼠有强心作用,而苯甲酰乌头原碱并无强心作用,明确了双酯型生物碱为附子强心作用的物质基础。淡附片提取物、干姜提取物、甘草黄酮提取物与甘草皂苷提取物按1:1:33:100的比例配伍,观察其对SD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灌胃给药7mg/kg/BW,可使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升高,加快心率,左心室收缩压及左心室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明显增大,表明该比例配伍下的四逆汤有效组分对大鼠具有强心作用。4、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对四逆汤组分配伍进行药效学评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四逆汤组和四逆汤组分配伍组,给药21日后评价各组大鼠的心功能。超声心电图结果显示四逆汤组分配伍组与四逆汤组大鼠的射血分数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比较心脏重量指数与心肌梗死率显示四逆汤组分配伍与四逆汤都能有效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恢复心肌部分功能。四逆汤组分配伍的药理学评价说明四逆汤组分配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脏有保护作用。

二、益气回阳注射液工艺改进及双酯型生物碱的限量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气回阳注射液工艺改进及双酯型生物碱的限量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参附方的质量标志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附子、人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1.2 附子、参附的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
    1.3 附子、参附的体内代谢研究
    1.4 附子、参附的质量标准研究
    1.5 附子、参附的毒性控制研究
    1.6 小结
2 参附方质量评价研究
    2.1 概述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试剂及仪器
        2.2.2 方法与结果
        2.2.3 分析与讨论
3 附子配伍人参对其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3.1 概述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动物、试剂及仪器
        3.2.2 方法与结果
        3.2.3 分析与讨论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2)复方黄甘颗粒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黄芪饮片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探讨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1.3 样品信息
    2 方法与结果
        2.1 液相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2.4 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测定
        2.5 对方法1(药典方法)进行考察
        2.5.1 不同洗脱体积的40%乙醇进行考察
        2.5.2 对D101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溶剂洗脱流速单因素考察
        2.5.3 D101大孔吸附树脂泄漏曲线考察
        2.5.4 对索氏提取器中回流完的饮片残渣进行考察
        2.6 方法2方法学考察
        2.7 不同批次黄芪饮片含量测定
        2.8 不同中性氧化铝与填料考察
    3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复方黄甘颗粒饮片质量相关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大黄饮片质量研究
        2.1 样品信息
        2.2 总蒽醌、游离蒽醌含量测定
        2.3 小结
    3 炙甘草饮片质量研究
        3.1 样品信息
        3.2 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测定
        3.3 小结
    4 北柴胡饮片质量研究
        4.1 样品信息
        4.2 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含量测定
        4.3 小结
    5 黑顺片质量研究
        5.1 样品信息
        5.2 黑顺片含量、限量测定结果
        5.3 小结
    6 干姜质量研究
        6.1 样品信息
        6.2 6-姜辣素含量测定
        6.3 小结
    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方黄甘颗粒中间体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样品制法
    3 复方黄甘颗粒中间体薄层鉴别研究
        3.1 大黄薄层鉴别
        3.2 甘草薄层鉴别
        3.3 黄芪薄层鉴别
    4 复方黄甘颗粒中间体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研究
        4.1 液相色谱条件
        4.2 样品溶液制备
        4.3 方法学验证
    5 复方黄甘颗粒制备工艺全过程总蒽醌含量稳定性研究
        5.1 液相色谱条件
        5.2 样品溶液制备
        5.3 总蒽醌含量测定结果与分析
    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方黄甘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性状鉴别
    3 复方黄甘颗粒薄层鉴别
        3.1 大黄薄层鉴别
        3.2 甘草薄层鉴别
        3.3 干姜薄层鉴别
    4 检查
        4.1 乌头碱限量检查
        4.2 一般检查
    5 复方黄甘颗粒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5.1 总蒽醌含量测定
        5.2 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5.3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6 复方黄甘颗粒指纹图谱研究
        6.1 色谱条件
        6.2 对照品溶液制备
        6.3 供试品溶液制备
        6.4 方法学考察
        6.5 分析与讨论
    7 复方黄甘颗粒标志性成分质量传递规律研究
    8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复方黄甘颗粒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工具
        1.2 化学成分的搜集与筛选
        1.3 复方黄甘颗粒治疗CRF作用靶点筛选
        1.4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的构建
        1.5 “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构建
        1.6 靶点生物功能富集分析与作用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2.2 中药有效成分与疾病靶点的Venny分析
        2.3 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2.4 “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构建与分析
        2.5 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
        2.6 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2.7 复方黄甘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的成分与作用机制文献验证
        2.8 靶点通路分析
        2.9 FHG治疗CRF潜在Q-marker预测
    3 本章小结与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附表

(3)海棠茶对乌头中毒的解救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海棠茶对乌头急性毒性的影响
    1.1 乌头的急性毒性实验
    1.2 海棠茶减轻乌头的急性毒性
    1.3 统计学分析
    1.4 实验结果
2 海棠水提物对乌头碱心脏毒性的影响
    2.1 H9C2细胞的培养
    2.2 海棠水提物直接影响乌头碱等有毒物质
    2.3 海棠水提物减轻乌头水提物对H9C2细胞增殖的抑制
    2.4 统计学方法分析
    2.5 实验结果
3 海棠水提物的减毒机制研究
    3.1 海棠水提物减轻乌头碱对H9C2细胞膜的伤害及氧化损伤
    3.2 统计学方法分析
    3.3 实验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5.1 海棠茶有助于乌头类中药的减毒
    5.2 海棠茶有助于乌头类中药的增效
    5.3 海棠茶对乌头类中药减毒增效机制
    5.4 海棠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前景
6 课题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乌头碱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4)乌头碱调节PGE2/COX2通路对荷胃癌小鼠Treg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1 前言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药物
        2.1.2 实验动物
        2.1.3 MFC(小鼠前胃癌)细胞株
        2.1.4 主要实验试剂和材料
        2.1.5 主要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附子乌头碱的提取
        2.2.2 细胞培养技术
        2.2.3 615 小鼠胃癌皮下移植瘤的模型构建
        2.2.5 动物模型观察
        2.2.6 取标本及指标检测
        2.2.7 小鼠外周血和脾脏组织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2.2.8 Elisa检测PGE2 的含量
        2.2.9 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
3 结果
    3.1 附子乌头碱的提取
    3.2 615 小鼠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构建
    3.3 各组肿瘤抑制率的比较
    3.4 流式细胞仪分析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eg比例结果
    3.5 流式细胞仪分析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Treg比例结果
    3.6 ELISA检测615 小鼠外周血PGE2 含量结果
    3.7 荷胃癌615 小鼠生存期观察
4 分析与讨论
    4.1 选用附子乌头碱给药的依据
    4.2 附子乌头碱提取方案的选择
    4.3 附子乌头碱给药方案的设计
    4.4 615 小鼠荷胃癌癌肿瘤模型的构建
    4.5 不同剂量对615 小鼠抑瘤效果的影响
    4.6 不同剂量对615 小鼠外周血及脾脏单个核细胞Treg比例的影响
    4.7 不同剂量对615 小鼠外周血PGE2 含量的影响
    4.8 不同剂量对荷胃癌615 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生附子等级标准与泡胆初加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附子概述
        1.1.1 附子的资源分布与生长环境
        1.1.2 附子质量标准研究
    1.2 附子有效成分研究
    1.3 附子药理作用研究
        1.3.1 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
        1.3.2 附子的抗炎镇痛作
        1.3.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3.4 其他药理作用
    1.4 附子炮制研究
        1.4.1 炮制对附子毒性的影响
        1.4.2 炮制对附子形态和气味的影响
    1.5 中药材质量评控体系研究
        1.5.1 标准及传统药材判别方法
        1.5.2 中药材内在品质研究
    1.6 研究意义及目的
第二章 样品来源与理化指标测定
    2.1 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水分含量测定
        2.2.2 浸出物含量测定
        2.2.3 总灰分测定
    2.3 生附子外观性状的测定
第三章 不同产地生附子中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3.1 仪器、试剂和材料
        3.1.1 仪器
        3.1.2 试剂
        3.1.3 材料
        3.1.4 附子药材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1.5 标准贮备液的制备
    3.2 石墨炉分析方法
        3.2.1 元素灯优化和炉体位置
        3.2.2 分析条件和校正曲线
        3.2.3 标准曲线的制定
        3.2.4 样品含量的测定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产地生附子金属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3.3.2 各金属元素之间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生附子质量分析
    4.1 仪器、试剂、材料与方法
        4.1.1 仪器
        4.1.2 试剂
        4.1.3 材料与方法
    4.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附子酯型生物碱的含量
        4.2.1 色谱条件
        4.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2.3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及标准曲线的制备
        4.2.4 方法学考察
    4.3 生附子特征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4.3.1 生附子的HPLC色谱图
        4.3.2 生附子样品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与相似性分析
    4.4 不同产地生附子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产地生附子中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
        4.4.2 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
    4.5 生附子中生物碱含量与金属元素相关性分析
    4.6 讨论
第五章 生附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科学性探讨
    5.1 样品具体信息与统计学方法
    5.2 生附子外观性状与酯型生物碱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5.3 因子分析
    5.4 聚类分析与等级划分
    5.5 讨论
第六章 不同浓度胆巴液浸泡下附子中生物碱含量变化研究
    6.1 仪器、试剂与材料
        6.1.1 仪器
        6.1.2 试剂
        6.1.3 材料
    6.2 方法
        6.2.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药材泡胆过程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
        6.2.2 附子6种脂型生物碱对照品与样品的HPLC色谱图
    6.3 结果
        6.3.1 生物碱的含量变化
        6.3.2 结果分析
        6.3.3 胆巴液浸泡过程中的效/毒比值
    6.4 讨论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附子水溶性化学成分及其心脏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附子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1.前言
    2.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2 提取与分离
        2.3 实验结果
        2.4 化合物结构鉴定
        2.5 化合物的波谱数据
    3.小结
第二部分 附子不同炮制品化学成分研究
    1.前言
    2.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2 不同炮制品六种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
        2.3 不同炮制品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2.4 不同炮制品水煎液中六种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
    3.小结
第三部分 附子对斑马鱼心脏毒性研究
    1.前言
    2.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3.小结
        3.1 附子不同炮制品水煎液及总生物碱毒性评价
        3.2 附子中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毒性评价
第四部分 讨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参附注射液成分及其对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SFI的成分研究
2 抗心力衰竭的作用及其机制
    2.1 优化血流
    2.2 对神经体液调节
    2.3 增强心肌细胞能量代谢
    2.4 抗炎症反应
    2.5 抗氧化损伤
    2.6 抗细胞凋亡
    2.7 其它
3 小结与展望

(8)附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活性与机制探讨及乌头碱类成分的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概况
        1 DPN的发病机制
        2 DPN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3 小结
    第二章 中药附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1 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2 附子的药理活性
        3 附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现状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附子水提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第一节 附子水提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结论
        4 讨论
    第二节 附子水提物对高糖损伤的雪旺细胞保护作用的探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附子水提液中化学成分的分离
    第一节 附子水提物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分离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附子水提物中多糖成分的富集及其单糖组成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附子水提物中化学成分的体外活性筛选及作用机制探讨
    第一节 基于氧化应激机制对生物碱和多糖组分的体外活性筛选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附子多糖对氧化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乌头碱类生物碱成分的快速识别
    第一节 民族药铁棒锤中乌头碱类成分的识别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草乌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基于物质基础研究甘草、黑豆共制附子的科学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附子加辅料炮制方法研究
        1 附子古今加辅料炮制方法及用法的历史沿革
        1.1 黑豆、甘草辅料在附子炮制中的应用及分析
        1.2 产地加工炮制沿革及分析
        1.3 附子辅料煮制的传统经验分析
        2 历版药典及各地炮制规范中淡附片的炮制方法
        3 现代炮制工艺研究
    第二章 附子化学成分研究及辅料对附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1 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1 生物碱类
        1.2 糖类
        1.3 微量元素
        1.4 其他
        2 甘草、黑豆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1 甘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2 黑豆化学成分研究
        3 甘草配伍对附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第三章 附子的药理作用及辅料对附子药理作用的影响
        1 附子的毒理学研究
        1.1 急性毒性
        1.2 心脏毒性
        1.3 神经毒性
        1.4 生殖毒性
        2 附子的药效学研究进展
        2.1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2.2 抗炎镇痛
        2.3 影响能量代谢
        2.4 其它
        3 甘草配伍对附子药效、毒性的影响
        4 胆巴药效、毒理研究
    总结与讨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章 附子甘草、黑豆制品质量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第一节 附子甘草、黑豆制品的传统质量要求
        第二节 附子甘草、黑豆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第三节 附子甘草、黑豆制品HPLC特征图谱的建立
    第二章 淡附片炮制过程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研究
        第一节 盐附子浸漂工序研究
        1 盐度计测量浸漂液中盐分含量可行性研究
        2 盐附子浸漂至无盐分科学内涵的研究
        第二节 煮至“药透汁尽”科学内涵的研究
        总结与讨论
    第三章 生附片的加辅料炮制工艺研究
        第一节 浸泡工序的研究
        第二节 煮制时间的研究
        总结与讨论
    第四章 单、双辅料炮制盐附子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
        第一节 单、双辅料炮制盐附子生物碱含量的对比分析
        第二节 单、双辅料炮制盐附子HPLC特征图谱的对比研究
        第三节 单、双炮制盐附子的HPLC-MS定性分析研究
        总结与讨论
    第五章 盐附子和生附片加辅料炮制品比较研究
    第六章 附子加甘草、黑豆的炮制科学内涵初步分析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有效组分的四逆汤成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课题背景介绍
        (一)组分中药的研究进展概述
        (二)四逆汤的研究概述
        1、四逆汤的化学物质基础
        2、四逆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3、四逆汤的配伍规律研究
        4、四逆汤各组分提取工艺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与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四逆汤中多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一、引言
    二、仪器与试药
        (一)仪器
        (二)试剂与药材
    三、方法与结果
        (一)分析方法
        1、生物碱类成分
        2、6-姜酚
        3、甘草苷及甘草酸
        (二)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三)四逆汤水煎液的制备
        (四)方法学验证
        1、标准曲线与线性方程
        2、检测限与定量限
        3、精密度试验
        4、稳定性试验
        5、重复性试验
        6、准确度试验
        (五)四逆汤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四、讨论
        (一)色谱柱的选择
        (二)流动相的选择
        (三)流动相梯度的摸索
        (四)质谱条件的优化
        (五)HPLC-MS联用
    五、小结
第二章 四逆汤有效组分的提取制备
    一、引言
    二、仪器与试药
        (一)仪器
        (二)药材与试剂
    三、方法与结果
        (一)正交设计
        (二)淡附片的提取工艺优化
        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淡附片的提取与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3、淡附片提取物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4、正交设计实验结果
        (三)干姜的提取工艺优化
        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干姜提取物与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3、干姜中 6-姜酚含量的测定
        4、正交设计实验结果
        (四)甘草的提取工艺优化
        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甘草提取物与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3、甘草中甘草苷与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4、正交设计实验结果
        (五)四逆汤中有效组分的制备
    四、讨论及小结
第三章 四逆汤组分配伍的药效学初步评价
    第一节 四逆汤组分配伍对SD大鼠强心作用评价
        一、引言
        二、仪器与试药
        (一)仪器
        (二)药材与试剂
        三、实验方法
        (一)乌头碱及苯甲酰乌头原碱溶液的配制
        (二)四逆汤水煎液的制备
        (三)四逆汤组分配伍的配制
        (四)SD大鼠血流动力学测定方法
        (五)乌头碱与苯甲酰乌头原碱对SD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42(六)四逆汤组分配伍对正常SD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
        (一)乌头碱及苯甲酰乌头原碱静脉注射对SD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二)四逆汤组分配伍对SD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五、讨论
        (一)血流动力学评价指标的生理意义
        (二)AC与BAC的强心作用评价
        1、AC与BAC的给药方式
        2、静脉注射AC对SD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静脉注射BAC对SD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三)四逆汤给药剂量的选择
        (四)四逆汤有效组分的配伍
        六、小结
    第二节 四逆汤组分配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
        一、引言
        二、仪器与试药
        (一)仪器
        (二)药材与试剂
        三、实验方法
        (一)四逆汤水煎液的制备
        (二)四逆汤组分配伍的配制
        (三)四逆汤组分配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1、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的建立与给药方案
        2、超声心电图评估心功能
        3、模型大鼠心脏重量指数及心脏梗死面积评价
        四、实验结果
        (一)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
        (二)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量指数及心肌梗死面积评价
        五、讨论及小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1.发表论文
    2.参与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四、益气回阳注射液工艺改进及双酯型生物碱的限量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参附方的质量标志物研究[D]. 魏旭雅.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复方黄甘颗粒质量标准研究[D]. 肖柳君.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3]海棠茶对乌头中毒的解救作用研究[D]. 刘兰庆. 三峡大学, 2020(06)
  • [4]乌头碱调节PGE2/COX2通路对荷胃癌小鼠Treg的干预作用[D]. 程诚.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生附子等级标准与泡胆初加工工艺研究[D]. 杨千千. 浙江理工大学, 2018(12)
  • [6]附子水溶性化学成分及其心脏毒性研究[D]. 方成鑫.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参附注射液成分及其对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侯双双,杜武勋,张美玉,阚振棣,鞠静,靳冬慧,庄园.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10)
  • [8]附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活性与机制探讨及乌头碱类成分的识别[D]. 王贝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4)
  • [9]基于物质基础研究甘草、黑豆共制附子的科学内涵[D]. 国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2)
  • [10]基于有效组分的四逆汤成药性研究[D]. 张雯. 第二军医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益气回阳注射液工艺改进及二酯生物碱限量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