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数字电视集成接收和解码器

家庭数字电视集成接收和解码器

一、家用数字电视综合接收解码器(论文文献综述)

赵毅强[1](2010)在《一种基于DMB-TH的车载数字电视接收机的硬件实现》文中提出数字电视发展至今,技术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在全球范围内数字电视将毋庸置疑的取代模拟电视。在国内,数字电视更是在未来数年内将要完成全面覆盖。数字电视将成为信息产业最庞大的支柱之一。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是应用最广也是最复杂的数字电视节目传输方式。现阶段国际上主要有四种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美国的ATSC,欧洲的DVB-T,日本的IDSB-T以及中国的DMB-TH。面向市场,基于合适的标准,研发符合消费市场需求的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是行业企业追求市场占有率的重要依托。本文基于国内市场调研,分析市场需求,选定基于DMB-TH的车载数字电视接收机的硬件设计与实现为题撰写论文。首先介绍了数字电视的概况以及数字电视优势和特点。接着介绍了四种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并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了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DMB-TH应用的创新技术和性能表现。然后就数字电视接收机的原理和市场概况做了介绍,并基于数字电视接收机原理设计了一种车载数字电视接收机方案。重点对方案的各个模块,如高频头模块,解调模块和解码模块等进行了原理,模块设计及部分硬件电路设计做了阐述。另外就I2C总线和一些其他模块做了简要的功能和设计的描述。然后就该方案数字电视接收机的香港部分硬件测试报告作了分析,根据硬件测试结果得出结论:本方案性能达到香港电讯管理局的要求。但是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方案不足之处,比如在弱信号区域不能够稳定接收的问题以及有马赛克现象出现的问题。最后,通过对方案性能改进方向的分析和数字电视行业的发展趋势的预测,就车载数字电视接收机优化方案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总结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比较分析四种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技术优势和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DMB-TH的车载数字电视接收机的硬件实现方案,并分模块做了原理介绍和硬件设计描述;基于硬件测试结果分析,得出方案总体性能的结论和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朱政[2](2010)在《信源解码系统设计与多视点视频编码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二十年来,数字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今世界。在其中,数字电视的迅速推广和普及尤为引人注目。在其取代模拟电视的转型过程中,一个成熟而庞大的产业链正逐步形成,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新型的三维立体视频也已初展魅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热忱。本文一方面立足于数字电视产业化实践,对信源解码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包括传输流解复用和视频解码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另一方面面向未来三维和可交互视频应用,对多视点视频编码预测结构的性能建模与优化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算法。本文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高性能的双路传输流解复用设计方案和结构。采用面向对象的通道配置方法,以及分拍分时和分段分时机制,支持双路传输流和多路音视频同时解析,最大限度地复用了系统资源。2.提出一种多标准视频解码体系结构。支持的标准包括MPEG-2,MPEG-4, H.264/AVC,AVS以及RealVideo 8/9/10。权衡实时性与灵活性,进行了清晰的软硬件划分和流水线设计。针对视频解码系统中处理速度的瓶颈,对其关键模块包括AVS算术熵解码器和多标准运动补偿子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高速的实现结构。3.以有向树分析为工具,对分层B预测结构的建模分析与性能优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案。并提出一种基于参考间隔的线性模型,用于B图和分层B结构的压缩性能量化评估。该模型复杂度低,在具体应用中可进一步省略参数,具有简单实用的价值。将压缩性能评估模型应用于有向树,提出使用动态规划来构造最优树的方法。最优树可调节压缩性能与随机访问性能的平衡。通过最优压缩树构造的分层B结构配置简单,且与现有结构相比,在各个图像组长度下具有更好压缩性能。4.提出一种多视点视频视点间预测结构的最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将预测结构的配置问题转换为最优编码顺序的安排。而后在模型中引入模拟退火算法实施快速搜索。实验表明模拟退火算法在本问题中能够迅速收敛至全局最优。该方法能够充分发掘视点间相关性,与多视点视频编码参考结构相比,可获得0.1-0.8dB的增益,且适用于任意相机阵列。

杜庆[3](2008)在《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化革命是一场全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电视的发展也不例外。电视技术的数字化是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电视网络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它与传统的模拟电视技术相比产生了质的飞跃。数字电视是一个从节目摄制、编辑、发射、传输到信号接收、处理、显示完全数字化的电视系统。数字电视机顶盒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利用有线电视网的现有网络资源和宽频特性而设计出的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终端接收设备。论文着重研究了数字机顶盒的相关技术以及重庆有线根据重庆市场特点对数字机顶盒的加入私有信息和功能。论文主要工作有:1.研究了数字视频技术、HFC(光纤/电缆混合网)原理与和特点、数字视频压缩及编解码技术,对数字视频信号的网络传输解决方案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述传统的同轴有线电视网络和混合光纤同轴(HFC)有线电视系统区别。2.研究了数字电视的两大核心标准MPEG-2和DVB,重点研究了MPEG-2和DVB的复用机制和节目专用信息PSI/SI,详细分析了PSI各个表的功能和数据结构,对整个MPEG-2和DVB标准体系有了详细的理解。并且结合了重庆有线实际码流中的参数设置对TS码流进行了分析。3.研究了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相关概念和原理,结合对数字电视两大标准的研究对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对嵌入式DVB-C数字机顶盒进行了总体规划和描述。并研究了软件分层模型结合重庆有线实际使用的QAMi5516芯片对整个机顶盒平台设计进行了研究。4.研究了重庆有线电视网目前的数字电视机顶盒所使用的几大核心功能包括条件接收系统、Loader、EPG等三大核心功能的设计原理,并根据重庆网络状况提出了各大核心功能的解决方案。还对重庆有线的私有业务如节目分类、排序和隐藏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该方案所涉及的相关子系统进行说明。论文最后部分对未来多媒体终端的设计方案是笔者为重庆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对未来智能型家庭多媒体终端设计构想所作参考设计,设计充分考虑了重庆有线电视网络的需求以及未来家用多媒体终端德发展前景等相关特点。

祖东攀[4](2008)在《基于PVR技术的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规模不断的扩大,数字电视的普及必然成为今后电视产业的发展趋势。所谓数字电视技术,是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转换成用二进制数代表的数字式信号,然后进行各种功能的处理、传输、存储和记录的技术。最近几年,随着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机顶盒的基本构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先进技术不断融入机顶盒中,推出了功能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的机顶盒产品。PVR机顶盒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产生的。PVR机顶盒在数字电视网络中的应用带来了电视生活的新概念,能够极大地促进数字电视业务的开展。PVR技术与机顶盒的结合将成为数字电视机顶盒的一种发展方向。本论文根据作者参加PVR数字电视机顶盒开发的经验与研究成果,以NEC公司的数字机顶盒方案为基础,研究了数字电视相关理论以及数字电视机顶盒所涉及到的软件技术和软件系统开发,并对PVR技术的特点以及与机顶盒的结合做了深入的研究。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基于NEC的EMMA2主芯片的硬件架构和软件模块结构,简要阐述MPEG-Ⅱ标准以及DVB标准的内容以及在机顶盒上的应用。通过对现有市场推出的PVR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调研考察,提出一整套PVR数字机顶盒的实现方案,并对PVR技术实现难点和解决方案做出详细的阐述。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实现双路音视频同时播放的技术难点以及解决方案,同时对NEC芯片软件开发环境,即Green Hill公司的Multi 2000进行了简要介绍。

葛建新[5](2008)在《数字电视系统复用器中节目时钟参考(PCR)校正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变,数字电视已经成为未来必然的趋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将成为一个数字信号传输平台,不仅使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得到了显着改善,而且信道资源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了。数字电视系统是一个实时传输系统,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必须要求接收前端与发送后端的频率和相位一致,但在实际系统中,接收后端的解码器时钟不可能与发送前端的编码器时钟完全同步,为此建立了PCR(Program Clock Reference)节目时钟参考,在数字电视接收前端,由于多路传输流(TS)中的节目时钟参考(PCR)在复用器中复用成一路传输流后,节目时钟参考(PCR)已经不准确,所以,在复用完成后需要对节目时钟参考(PCR)进行校正。本文结合两路传输流在复用器中的实现,进行了节目时钟参考(PCR)校正的研究,得出解决方案,完成了PCR校正的RTL级硬件设计。本文首先介绍了MPEG—2标准协议,分析了数据传输流(TransmissionStream)的帧格式,并且介绍了数字电视前端设备中复用器的功能和作用。本文着重研究了两路传输流在复用器中重新整合成一路传输流(TS)后对节目时钟参考(PCR)的校正,对实现PCR校正进行了功能模块的划分。设计的PCR校正处理单元由接收模块、节目时钟参考处理单元模块、缓冲区模块、流量控制模块、发送模块、串口协议模块6部分组成。对接收模块、缓冲区模块、PCR处理单元模块、流量控制模块、发送模块和串口协议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结构设计和功能描述,最后完成RTL级硬件实现,用VHDL语言对各模块进行了硬件描述。最后,通过建立测试平台和测试用例,完成了设计各模块的功能仿真和验证,给出了仿真验证结果。系统设计下载到FPGA测试电路板上进行了验证。将校正后的传输流(TS)中的PCR通过串口传到PC机,得到PCR的抖动值,同时用码流分析仪从校正前和校正后的传输流中获取PCR抖动值。测试比较结果表明,硬件实现符合数字电视节目在复用器中对PCR抖动值的范围要求。

陈赟[6](2007)在《数字电视解调芯片若干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相互之间的信息和数据交换日益增加。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OFDM)作为一种高频谱利用率的数字调制方式,在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增强型3G技术(Enhanced 3G,E3G)、高清晰度电视(HDTV)广播、还有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等无线宽带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包括IEEE802.11、TD-SCDMA、ETSI提出的DVB-T、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DTMB等。近年来,集成电路和数字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使高速数字通信系统集成于单芯片的实现成为可能。OFDM主要有时域同步OFDM(Time Domain SynchronousOFDM,TDS-OFDM)、编码OFDM(Coded OFDM,COFDM)、零填充OFDM(ZeroPadding OFDM,ZP-OFDM)三类。其中TDS-OFDM具有快速准确同步,频谱利用率高,实现复杂度低等优点,是OFDM传输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鉴于TDS-OFDM调制/解调器芯片在宽带数据通信中的重要性,研究高性能TDS-OFDM解调器的设计方法及其VLSI体系结构已成为当前通信、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热点和难点之一。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宽带TDS-OFDM通信系统对解调器的结构/性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本文的研究重点不在于设计某一具体的解调器芯片,而是解决数字电视解调器芯片设计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其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符合DVB-T、DVB-H标准的数字电视接收机、符合中国电视DTMB标准的解调器、Wireless modem、HDTV接收机、等大多数基于OFDM的宽带通信领域。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在研究现有多种宽带OFDM通信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数字电视解调器的性能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数字电视解调器的基本体系结构,讨论了解调器芯片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2.深入研究了数字电视系统中的同步问题,包括载波同步、定时恢复和帧同步三方面的关键技术。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同步偏差对OFDM系统的影响。在充分研究了近年来国际上OFDM系统所采用的同步算法的基础上,借鉴数字通信技术方面的经验,分析PN序列的特性,提出了一系列适用于TDS-OFDM传输系统的同步算法及结构。上述方案相对传统方法,在显着提高了同步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芯片设计复杂度。3.结合无线传播信道的特性,阐明了信道估计和均衡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COFDM系统的时频二维插值的方法并改进了维纳滤波器的硬件结构,有效的降低了信道估计的复杂度。研究了适用于COFDM系统的基于EM算法的导频和数据联合估计的信道估计算法降低了迭代次数。并针对TDS-OFDM系统的特点,比较了不同情况下在频域和时域进行PN序列相关的信道估计的优缺点,改进了现有的TDS-OFDM信道估计与均衡硬件结构。分析了相位噪声对OFDM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TPS的既能消除CPE又能去除ICI的5点消除相位噪声算法。4.研究了多码率非规则的LDPC解码器的VLSI结构。首先从LDPC的原理入手,分析了现有的LDPC算法的硬件实现性,选择min-sum算法作为VLSI结构的基本算法。接着提出单码率的LDPC的VLSI结构,说明在非规则情况下的实现难度。最后以DTMB中的LDPC码为例提出了基于存储器控制策略的多码率非规则LDPC的VLSI结构,并完成了FPGA验证。5.在详细分析了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DTMB之后,给出了符合DTMB的数字电视解调器的性能指标。然后将本文研究的部分成果应用到DTMB芯片的算法和VLSI设计中,并成功进行了FPGA和MPW的芯片验证工作。最后给出了实验室和外场测试的结果。

陈晨[7](2007)在《综合业务终端视频模块软件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娱乐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运营商推出各种新业务,以满足这些需求。其中,数字电视以其不可比拟的优点,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针对现有的HFC网络存在的“漏斗效应”及“汇集均衡”等问题,提出的新型HFC接入方式,即在服务区引入“集中器”这一新型网络设备,服务区采用“集中器+综合业务终端”的新型接入网络,使得数字电视等新业务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论文首先对我国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采用DVB-C协议,MPEG-2等数字电视采用的信源编解码标准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对论文涉及的协议细节进行了研究。然后,分析了视频模块的网络环境、集中器的作用、综合业务终端的功能和结构,讨论了HI2016芯片的内部结构、解码流程,并以此对视频模块进行了需求分析,在对比一般的有线电视机顶盒后作出了总体方案设计,使视频模块部分不但完成数字电视的接收,而且还能作为网络数据业务的显示终端,同时提供丰富的用户接口来完成VOD显示、WEB浏览等增值业务。论文的主体部分进行了软件模块化设计。对综合业务终端与视频模块数据交流的三种数据流进行分析,设计出了IIC模块,完成了综合业务终端对视频模块的控制功能,如:设置解复用通道的PID值,设置系统设置寄存器,传送解密信息使HI2016分别实现解码显示功能、VOD、WEB功能和解扰功能;在分流模块中完成了对TS流的分流功能,使视频模块在收到综合业务终端主控模块控制信息(设置寄存器)之后,要将各种信息分别放到内存的不同地址中进行不同的操作;在DEMUX模块中,完成了节目级解复用的功能,并对通道进行了有效管理;分析了在解码端恢复系统时钟的重要性和一般方法,提出了用排队论的方法设计缓存。由于时间限制和相关硬件条件不具备,没有真正在整个硬件平台上运行,综合业务终端视频模块的软件编译通过,正确烧写。论文还给出并分析了视频解码显示模块的节目级解复用中部分关键代码,这些代码都编译通过。

刘艳红[8](2007)在《综合业务用户终端中间件条件接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作者的导师提出的一种新型HFC网络,解决了原HFC网络固有的“漏斗效应”,充分利用了HFC网络的优势,提高了上下行信道的容量,适合提供宽带综合业务。用户使用一种综合业务终端与新型HFC网络连接,实现数字电视的接收、拨打IP电话和实现Internet业务。新型HFC网络和这种综合业务终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作者重点研究这种综合业务终端的条件接收系统。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对用户的授权控制和管理,实现数字广播系统的有偿服务,在为运营商带来经济上回报的同时,也能为用户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服务内容。论文首先对数字电视的运行方式、条件接收系统的功能需求、组成及相关协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对综合业务终端的网络环境和软件、硬件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合国内外CAS系统的技术状况,并借鉴了目前机顶盒的CAS技术,提出了适合于综合业务终端的条件接收方案。这个方案不仅能实现条件接收系统所要求的全部功能,而且在终端,一个CAS可以同时收看多个数字电视节目,有效地降低了设备费用。本文提出的方案将CA系统划分为CA处理、智能卡接口以及用户界面三个模块。在CA处理模块中,利用多任务处理的优势,设计了四个任务流程来过滤、解析前端发送的加密信息,及时完成了终端的授权和解密。通过智能卡接口将处理过后的加密信息送往智能卡进行解密处理,并根据智能卡的解密结果设置解扰器,最终实现对节目流的解扰,从而使终端能够正常显示节目。依据智能卡接口的通信协议以及软件平台中与该协议相关的软件模块,设计了智能卡接口模块应用层的相关函数,实现了智能卡接口应用层的命令交互功能,完成了综合业务终端与智能卡的通信。用户界面模块通过调用智能卡接口以及OSD函数,实现了CA系统与用户的交互。论文对所设计的软件进行了功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论文设计的综合业务终端的条件接收系统,可以从TS流中正确的提取出解密所需的信息流,实现了预期的功能。CA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综合业务终端又是一个新型设备,许多技术标准尚不完善,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参与研究。论文在最后提出了对CA后续研究工作的建议。

王进华[9](2007)在《基于VxWorks的综合业务机顶盒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数字电视、宽带网络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有线电视综合业务网显示出强大的资源优势。机顶盒作为综合业务推广入户的平台,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运用不同的终端设备,用户目前可以分别享受IP数据接入和数字电视业务;但是人们对家居的信息化程度,家用设备控制的灵活性及其外部信息获取的方便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利用HFC的网络资源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VxWorks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综合业务机顶盒,能够同时支持传统的Cable Modem和普通机顶盒STB的功能。以数字电视综合业务的发展和机顶盒应用的网络模型为背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在双向HFC网络上进行数据传输的MPEG-2和DOCSIS协议以及综合业务机顶盒的交互规范和功能需求;然后在分析综合业务机顶盒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以科胜讯公司的交互式线缆机顶盒单芯片CX24430为核心芯片,搭建了综合业务机顶盒的硬件平台,对主要的硬件模块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完成了硬件模块的研究和设计后,本文对综合业务机顶盒软件系统的架构和需求进行了分析,选定以性能好、可靠性高的VxWorks作为本课题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在分析了VxWorks的组成及其开发环境Tornado后,重点研究以下软件系统的主要模块,并给出设计的程序流程图和关键定义代码。(1)Cable Modem子系统,包括底层驱动END的设计及其装载和启动,CM与CMTS的连接。(2)STB子系统解复用模块软件实现,PAT和PMT信息的软件解析。(3)用户交互模块的软件实现,主要包括遥控器的键值表示及其初始化、中断处理和键值信号处理的软件实现。(4)机顶盒系统初始化和应用建立的软件实现。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设计实现一个集Cable Modem和STB与一身的综合业务机顶盒。实现了硬件和软件的研究、设计和调试后,我们在广州有线电视网对综合业务机顶盒进行了应用测试,IP数据传输和数字电视应用的测试结果均满足设计的技术指标,并且系统工作稳定,性能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赵季伟[10](2007)在《一种新型复式组合解码器/编码器原理及其系统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一款适合我国国情的专利产品,它是以DVB-ASI接口的MPEG-2解码器与编码器复式组合应用的多功能工程专用机,广泛应用于DVB-C、DVB-S和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新国标的前端发送平台,以及以SDH为远程传送的传输平台,并为AVS第二代信源编码国标的普及预留了充分的应用空间。它的主要特点是技术指标高,应用灵活,系统简化,经济适用,将为投资捉襟见肘的广电数字电视基本建设提供一条高效率、低成本的可行方案。

二、家用数字电视综合接收解码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用数字电视综合接收解码器(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基于DMB-TH的车载数字电视接收机的硬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数字电视的国内外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与技术分析
    2.1 数字电视系统分类
    2.2 国际主要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介绍及技术分析
        2.2.1 美国ATSC-T标准
        2.2.2 欧洲DVB-T标准
        2.2.3 日本ISDB-T标准
    2.3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DMB-TH技术分析
        2.3.1 DMB-TH的提出
        2.3.2 DMB-TH标准原理
        2.3.3 DMB-TH技术优势和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字电视接收机原理及关键技术
    3.1 数字电视接收机概述
    3.2 数字电视接收机的应用
    3.3 数字电视接收机技术展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车载数字电视接收机方案硬件实现
    4.1 数字电视接收机硬件设计方案
    4.2 高频头设计
        4.2.1 高频头原理
        4.2.2 高频头模块设计
        4.2.3 高频头硬件电路设计
    4.3 TDS-OFDM解调器设计
        4.3.1 解调器原理
        4.3.2 解调器模块设计
        4.3.3 解调器硬件电路设计
    4.4 MPEG-2解码器设计
        4.4.1 MPEG-2概述
        4.4.2 解码器原理
        4.4.3 解码器设计
    4.5 I~2C总线
        4.5.1 I~2C总线原理
        4.5.2 I~2C总线运作
    4.6 其他功能模块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结果与分析
    5.1 方案的硬件测试
    5.2 硬件测试报告分析与结论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工作

(2)信源解码系统设计与多视点视频编码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数字电视系统概述
        1.1.1 数字电视的概念和优势
        1.1.2 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
        1.1.3 数字电视标准
        1.1.4 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
    1.2 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简介
        1.2.1 视频混合编码框架
        1.2.2 H.261和H.263
        1.2.3 MPEG-1/2/4
        1.2.4 H.264/AVC
        1.2.5 AVS
    1.3 多视点视频编码简介
        1.3.1 MVC的背景及应用
        1.3.2 MVC编码技术及标准
        1.3.3 MVC的性能指标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1.4.1 工作和贡献
        1.4.2 论文结构
第2章 数字电视信源解码SoC系统介绍
    2.1 信源解码SoC系统概述
    2.2 设计流程
    2.3 软硬件划分
    2.4 CPU和总线结构
    2.5 数据流
    2.6 存储系统
        2.6.1 容量需求
        2.6.2 带宽需求
        2.6.3 控制器和仲裁策略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字电视解复用系统的设计
    3.1 MPEG-2系统层分析
        3.1.1 从基本流到传输流
        3.1.2 节目专用信息
        3.1.3 多路复用及解复用
    3.2 传统的解复用系统设计
        3.2.1 研究现状
        3.2.2 单路解复用系统设计
    3.3 双路解复用系统设计
        3.3.1 方案分析
        3.3.2 面向对象的通道配置
        3.3.3 分拍分时机制
        3.3.4 分段分时机制
    3.4 实现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标准视频解码系统的设计
    4.1 视频解码系统概述
    4.2 多标准视频解码系统结构
        4.2.1 现有方案
        4.2.2 系统分析和软硬件划分
        4.2.3 流水线设计
        4.2.4 帧存结构设计
    4.3 AVS CBAC解码器设计
        4.3.1 算法简介
        4.3.2 方案分析
        4.3.3 结构设计
        4.3.4 实现结果
    4.4 运动补偿子系统设计
        4.4.1 MV计算模块设计
        4.4.2 参考数据搬运模块设计
        4.4.3 插值模块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分层B预测结构的性能建模与优化
    5.1 分层B预测结构介绍
    5.2 压缩性能评估模型
        5.2.1 B图的评估
        5.2.2 分层B预测结构的评估
    5.3 有向树分析
        5.3.1 有向树分解
        5.3.2 压缩性能评估
        5.3.3 随机访问性能评估
    5.4 最优树构造
        5.4.1 最优平衡树
        5.4.2 最优压缩树
        5.4.3 最优压缩分层B E置方法
    5.5 实验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MVC视点间预测结构最优化设计
    6.1 MVC预测结构研究现状
    6.2 最优结构设计方案
        6.2.1 正交结构
        6.2.2 问题转换
    6.3 模拟退火算法应用
        6.3.1 模拟退火算法简介
        6.3.2 模拟退火算法实施
        6.3.3 代价查询
    6.4 实验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3)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数字电视的产生
        1.1.2 数字电视的分类
        1.1.3 数字电视的优点
    1.2 目前数字电视的发展概况
        1.2.1 目前国际上各国数字电视发展概况
        1.2.2 目前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现状
        1.2.3 目前我市数字电视发展现状
    1.3 数字电视机顶盒
        1.3.1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概念
        1.3.2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分类
        1.3.3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功能
    1.4 本文研究的重点及内容安排
2 有线电视HFC 网络基础
    2.1 数字视频基础
        2.1.1 数字电视概述
        2.1.2 数字视频的优点
        2.1.3 数字视频的压缩
        2.1.4 数字视频信号的传输
        2.1.5 我国数字电视状况
    2.2 CATV 网络的结构与特点
        2.2.1 传统的同轴有线电视网络
        2.2.2 混合光纤同轴(HFC)有线电视系统
        2.2.3 CATV 网络的特点
    2.3 本章小结
3 数字电视技术标准
    3.1 数字视频MPEG-2 标准
        3.1.1 MPEG-2 标准简介
        3.1.2 MPEG-2 的编码方式
        3.1.3 MPEG-2 传送流
    3.2 数字视频广播DVB 标准
        3.2.1 DVB 标准体系结构
        3.2.2 DVB 标与MPEG-2 的逻辑关系
    3.3 数字电视节目及业务信息
        3.3.1 节目特定信息(PSI)
        3.3.2 数字电视业务信息(SI)
    3.4 本章小结
4 DVB-C 机顶盒的原理及软硬件构架
    4.1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相关概念
        4.1.1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概念
        4.1.2 数字电视机顶盒提供的业务
    4.2 有线电视数字机顶盒的基本原理
    4.3 机顶盒设备硬件结构
    4.4 机顶盒的软件系统
        4.4.1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软件层次
        4.4.2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软件模块
    4.5 重庆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平台简述
        4.5.1 目前重庆有线网络的状况
        4.5.2 重庆有线机顶盒平台介绍
        4.5.3 重庆有线机顶盒平台芯片介绍
    4.6 本章小结
5 重庆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应用设计实现
    5.1 条件接收
        5.1.1 条件接收原理
        5.1.2 DVB 标准对条件接收的支持
        5.1.3 加密节目的基本处理过程
        5.1.4 多个条件接收系统的协同工作模式
        5.1.5 重庆有线采用的条件接收系统
    5.2 LOADER
        5.2.1 Loader 系统的设计原则
        5.2.2 Loader 系统的下载协议设计
        5.2.3 重庆有线STB Loader 过程
    5.3 重庆有线EPG 实现方式
        5.3.1 EPG 数据接收分析
        5.3.2 EPG 数据接收流程
        5.3.3 EPG 数据
    5.4 重庆有线私有业务实现方式
        5.4.1 重庆有线节目分类实现方式
        5.4.2 重庆有线节目排序及隐藏的实现方式
        5.4.3 重庆有线节目列表及广告位更新的实现方式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未来的智能型家庭多媒体终端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基于PVR技术的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选题背景
    1.2.课题依据及意义
    1.3.数字电视及其发展状况
        1.3.1.什么是数字电视
        1.3.2.数字电视在国外的发展
        1.3.3.数字电视在国内的发展
        1.3.4.PVR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发展
    1.4.论文主要工作
    1.5.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数字电视系统概论
    2.1.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
        2.1.1.数字电视前端
        2.1.2.数字电视终端
    2.2.数字电视标准综述
        2.2.1.MPEG-2标准简介
        2.2.2.基于MPEG-2的数字电视标准分类
    2.3.M PEG-2部分规范简介及应用理解
        2.3.1.ES流、PES流、PS流、TS流简介
    2.4.DVB标准简介
    2.5.节目专用信息(PSI)和业务信息(IS)
        2.5.1.PSI概述
        2.5.2.IS概述
        2.5.3.PSI信息的作用
        2.5.4.SI信息的作用
        2.5.5.PSI/SI的数据封装
    2.6.数字电视机顶盒
        2.6.1.机项盒的定义及分类
        2.6.2.机顶盒的基本功能
        2.6.3.机顶盒的组成及工作过程简介
        2.6.4.机顶盒的关键技术
        2.6.5.PVR机顶盒介绍
第三章 基于PVR技术的数字电视机顶盒系统平台搭建
    3.1.基于NCE的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硬件平台
    3.2.基于NEC的数字电视机项盒的软件平台
    3.3.软件编译环境介绍
    3.4.软件产品生成
    3.5.整体开发环境
第四章 PVR数字电视机顶盒部分模块开发设计
    4.1.PVR机顶盒的结构和功能
    4.2.PVR机顶盒的硬件模块设计与实现
    4.3.PVR机顶盒的软件模块设计与实现
        4.3.1.基于双Tuner的Demux的实现
        4.3.2.画中画功能的实现
        4.3.3.录制功能的实现
        4.3.4.快进快退功能的实现
        4.3.5.预定录制功能的实现
        4.3.6.MP3功能的实现
        4.3.7.硬盘控制功能的实现
第五章 PVR机顶盒升级程序设计与实现
    5.1.机顶盒升级的重要性
    5.2.机顶盒升级原理
        5.2.1.机项盒升级方式
        5.2.2.升级基本原理
    5.3.升级程序的实现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5)数字电视系统复用器中节目时钟参考(PCR)校正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数字电视系统组成
    1.3 复用器概述及体系结构
    1.4 节目时钟参考(PCR)校正在复用器中的作用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工作
    1.6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数字电视MPEG-2标准
    2.1 MPEG—2标准概述
    2.2 MPEG—2标准的编码方式
    2.3 MPEG—2传输流系统层概述
    2.4 MPEG—2系统层协议规范
    2.5 PCR在数字电视发送和接收系统中的作用
第三章 数字前端复用器的系统结构
    3.1 复用器的结构设计
        3.1.1 节目复用器的硬件系统
        3.1.2 信道复用器的硬件系统
        3.1.3 空包的定义与填充机制
        3.1.4 输入传输流的监视
        3.1.5 复用的几个基本要求
    3.2 节目时钟参考(PCR)在复用器中的作用
        3.2.1 时间标记与PTS、DTS
        3.2.2 音频/视频同步、节目时钟参考(PCR)及其抖动影响
        3.2.3 节目时钟参考(PCR)校正
    3.3 复用器系统功能与特点概述
        3.3.1 复用器系统的主要功能
        3.3.2 复用器的技术参数
第四章 PCR校正的硬件实现
    4.1 PCR校正系统整体结构硬件设计
    4.2 接收模块的设计
        4.2.1 控制串并转换芯片CY78933接口设计
        4.2.2 接收状态机模块
    4.3 PCR校正处理单元模块的设计
    4.4 缓冲区模块的设计
    4.5 发送模块设计
        4.5.1 发送模块的结构设计
        4.5.2 SPI接口模块
        4.5.3 发送状态机模块
    4.6 UART接口的设计
    4.7 其他模块的设计
        4.7.1 寄存器模块
        4.7.2 传输流流量控制模块设计
    4.8 综合与布局布线
第五章 PCR校正的仿真与验证
    5.1 验证平台的建立
    5.2 仿真结果
    5.3 整体系统在FPGA电路测试板上验证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数字电视解调芯片若干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数字电视及其发展状况
        1.1.1 数字电视的优点
        1.1.2 数字电视发展状况
        1.1.3 项目背景和任务
    1.2 OFDM及其应用
        1.2.1 COFDM及其特点
        1.2.2 TDS-OFDM及其特点
    1.3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的信道模型特点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数字电视解调器体系结构
    2.1 影响解调性能的关键因素
        2.1.1 载波偏移的影响
        2.1.2 采样时钟偏移的影响
        2.1.3 帧同步偏移的影响
        2.1.4 多径的影响
        2.1.5 相位噪声的影响
    2.2 数字电视解调器的体系结构
    2.3 本文主要研究的关键模块
        2.3.1 同步
        2.3.2 信道估计
        2.3.3 FEC解码
    2.4 数字电视解调器中的其他模块
    2.5 小结
第三章 数字电视解调器的同步
    3.1 OFDM系统中同步的问题
    3.2 数字电视解调器的载波同步
        3.2.1 基于变D技术的D-Spaced和ML联合频偏估计
        3.2.2 基于变D技术的D-Spaced和ML联合载波频偏粗估计
        3.2.3 数字电视解调器的载波细同步
    3.3 数字电视解调器的定时恢复
        3.3.1 改进的早—迟门的鉴相器
        3.3.2 变环路带宽的环路滤波器及锁定判断器
        3.3.3 数控振荡器及插值器
    3.4 数字电视解调系统中的帧同步
        3.4.1 基于滑动相关的帧同步技术
        3.4.2 基于动态范围调整的帧同步技术
    3.5 其它模块的设计
        3.5.1 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优化设计
        3.5.2 SRRC滤波器的优化和参数化设计
    3.4 小结
第四章 数字电视解调器的信道估计与均衡
    4.1 信道估计与均衡的系统模型
    4.2 COFDM中的信道估计
        4.2.1 时频二维插值和维纳滤波器的结构优化
        4.2.2 基于导频的联合数据的EM算法研究
    4.3 TDS-OFDM系统中的信道估计与均衡算法
        4.3.1 改进的PN序列相关的信道估计
        4.3.2 基于PN序列的均衡算法
        4.3.3 信道估计与均衡算法性能分析
    4.4 基于TPS的五点消除相位噪声的算法
        4.4.1 相位噪声的建模
        4.4.2 相位噪声的影响
        4.4.3 基于TPS的五点消除相位噪声的算法
        4.4.4 相位噪声的消除仿真结果
    4.5 小结
第五章 多码率非规则LDPC解码器VLSI设计
    5.1 LDPC编解码技术介绍
    5.2 LDPC译码算法介绍
        5.2.1 比特翻转算法
        5.2.2 软判决译码算法
    5.3 多码率非规则LDPC解码器设计
        5.3.1 DTMB中的LDPC解码算法
        5.3.2 多码率非规则LDPC解码器结构
    5.4 小结
第六章 DTMB解调器芯片的设计和测试
    6.1 解调器芯片的主要性能指标
    6.2 解调器芯片的VLSI实现
    6.3 解调器芯片的FPGA验证
    6.4 解调器芯片MPW流片验证
    6.5 解调器芯片测试方案
        6.5.1 芯片验证平台
        6.5.2 芯片功能验证
        6.5.3 性能测试对系统的要求
    6.6 测试结果及分析
        6.6.1 载波频偏与采样频偏的测试
        6.6.2 静态回波测试
        6.6.3 多普勒频移的测试
        6.6.4 载噪比门限测试
        6.6.5 外场测试
    6.7 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致谢

(7)综合业务终端视频模块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综合业务
        1.1.2 数字电视技术
        1.1.3 世界各国数字电视状况
    1.2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5 论文内容安排
2 数字电视中的应用标准
    2.1 MPEG-2 标准简介
    2.2 DVB 标准
    2.3 TS 流的构成
    2.4 PSI 信息
    2.5 业务信息DVB-SI
        2.5.1 业务信息(SI)概述
        2.5.2 业务信息(SI)表结构
    2.6 本章小结
3 综合业务终端视频模块的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综合业务终端的网络环境
    3.2 集中器的作用
    3.3 综合业务终端的结构
    3.4 综合业务终端的视频模块
        3.4.1 解压芯片Hi2016
        3.4.2 HI2016 解码流程
    3.5 综合业务终端视频模块软件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综合业务终端视频模块软件设计与实验结果
    4.1 系统结构
    4.2 模块划分
    4.3 IIC 总线
    4.4 分流模块
    4.5 DEMUX 模块
        4.5.1 硬件配置层设计
        4.5.2 管理层设计
    4.6 系统时钟信息缓存设计
        4.6.1 PCR 抖动分析
        4.6.2 排队论应用于缓存设计
    4.7 调试及实验结果
        4.7.1 联机调试平台
        4.7.2 调试方法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综合业务用户终端中间件条件接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综合业务终端中间件概述
    1.3 条件接收系统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主要价值
    1.5 本论文的内容安排
2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及其相关技术规范
    2.1 引言
    2.2 条件接收系统
        2.2.1 条件接收系统组成
        2.2.2 条件接收系统功能
    2.3 条件接收系统的总体规范
        2.3.1 MPEG-2 标准的规定
        2.3.2 与CA 相关的信息表
        2.3.3 CA 描述符
        2.3.4 ECM、EMM 简介
    2.4 条件接收系统的工作原理
        2.4.1 加扰与加密
        2.4.2 条件接收系统原理
    2.5 本章小结
3 CAS 需求分析与总体方案设计
    3.1 引言
    3.2 运行环境
        3.2.1 网络环境
        3.2.2 硬件环境
        3.2.3 软件环境
    3.3 条件接收系统的关键技术
        3.3.1 同密和多密技术
        3.3.2 智能卡技术
    3.4 DVB 对条件接收的要求
    3.5 CAS 需求分析
    3.6 具体方案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条件接收系统的具体实现
    4.1 CAS 整体实现流程
    4.2 CA 处理模块实现
        4.2.1 CAT 的处理
        4.2.2 EMM 的处理
        4.2.3 PMT 的处理
        4.2.4 ECM 的处理
    4.3 智能卡接口模块实现
        4.3.1 智能卡的结构及功能
        4.3.2 智能卡通信协议
        4.3.3 智能卡协议应用层的实现
    4.4 CA 系统用户界面模块
        4.4.1 CA Menu 的实现
        4.4.2 智能卡状态提示
        4.4.3 解扰状态显示
    4.5 购买(I)PPV 节目
    4.6 实验测试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基于VxWorks的综合业务机顶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本课题的背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电视综合业务的推广
        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综合业务机顶盒的功能概述和协议规范
    2.1 综合业务机顶盒的功能概述
    2.2 综合业务机顶盒工作的协议
        2.2.1 STB子系统的解码协议——MPEG-2系统层
        2.2.2 CM子系统的交互通信协议——DOCSIS
        2.2.3 VxWorks中基于MUX层的网络通信模型
    2.3 综合业务机顶盒CM的初始化及其与CMTS交互的规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综合业务机顶盒的工作原理和硬件设计
    3.1 综合业务机顶盒的工作原理
    3.2 综合业务机顶盒主要硬件模块的研究和设计
        3.2.1 主芯片CX24430介绍
        3.2.2 射频信号接收前端的硬件设计和工作原理
        3.2.3 Cable Modem数据传输子系统的硬件设计和工作原理
        3.2.4 数字电视解码STB子系统的硬件设计和工作原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开发和主要模块的实现
    4.1 综合业务机顶盒软件系统及其需求分析
    4.2 VXWORKS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与开发环境TORNADO
        4.2.1 VxWorks系统组成
        4.2.2 开发环境Tronado
    4.3 主要模块的软件实现
        4.3.1 Cable Modem子系统的软件实现
        4.3.2 STB子系统解复用模块的软件实现
        4.3.3 用户交互部分软件实现
    4.4 系统初始化的软件实现和应用的建立
        4.4.1 系统初始化的过程
        4.4.2 应用建立的初始化软件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调试以及在GZTV中的应用测试
    5.1 硬件系统以及开发平台的搭建
    5.2 软件系统的下载调试
    5.3 综合业务机顶盒在GZTV电缆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应用测试
        5.3.1 Cable Modem子系统的测试
        5.3.2 数字电视STB子系统测试
总结与展望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系统有待解决的问题与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一种新型复式组合解码器/编码器原理及其系统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技术产生背景
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各种模式的系统应用原理
    1、模式一 (HST-1001B)
    2、模式二 (HST-1002B)
    3、模式三 (HST-1003B)
    4、模式四 (HST-1004B)
    5、模式五 (HST-1005B)
    6、模式六 (HST-1006B) ,
    7、模式七与模式八 (HST-1007B、1008B)
小结

四、家用数字电视综合接收解码器(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基于DMB-TH的车载数字电视接收机的硬件实现[D]. 赵毅强. 武汉理工大学, 2010(12)
  • [2]信源解码系统设计与多视点视频编码方法研究[D]. 朱政. 浙江大学, 2010(12)
  • [3]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及应用研究[D]. 杜庆. 重庆大学, 2008(06)
  • [4]基于PVR技术的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开发与研究[D]. 祖东攀. 贵州大学, 2008(03)
  • [5]数字电视系统复用器中节目时钟参考(PCR)校正的研究与实现[D]. 葛建新. 贵州大学, 2008(02)
  • [6]数字电视解调芯片若干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陈赟. 复旦大学, 2007(08)
  • [7]综合业务终端视频模块软件设计[D]. 陈晨. 重庆大学, 2007(06)
  • [8]综合业务用户终端中间件条件接收系统的研究[D]. 刘艳红. 重庆大学, 2007(05)
  • [9]基于VxWorks的综合业务机顶盒的研究[D]. 王进华. 广东工业大学, 2007(05)
  • [10]一种新型复式组合解码器/编码器原理及其系统应用[J]. 赵季伟. 中国数字电视, 2007(Z1)

标签:;  ;  ;  ;  ;  

家庭数字电视集成接收和解码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