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6 例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检查的安全性

906 例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检查的安全性

一、90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检查的安全性(论文文献综述)

康利锐[1](2021)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患者冠脉微循环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及芪参益气滴丸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患者冠脉微循环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估芪参益气滴丸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患者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以胸闷、胸痛为主诉就诊于我院,且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显示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INOCA)患者133例,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根据定量分析冠脉微血管功能参数即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将CFR<2.0分为冠脉微循环障碍组(CMD组,n=60例),CFR≥2.0为冠脉微循环正常组(非CMD组,n=73例);将冠脉微循环障碍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别进入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2、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吸烟史等情况;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收集尿酸、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检验指标;收集患者心脏超声心动图中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功能E/E’等检查指标。分析INOCA患者发生冠脉微循环障碍影响因素。3、试验组给予芪参益气滴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30139,批号:171202,规格:每袋0.5g)联合常规冠心病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与其外表相似,气味相同的芪参益气滴丸模拟剂(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71201),其主要成分为聚二乙醇6000和纯化水联合常规冠心病西药治疗,治疗3个月。4、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症状、冠脉微循环功能变化及皮疹、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5、采用SPSS 20.0版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士标准差((?)士s)表示,两组间比较选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选用X2检验,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INOCA患者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INOCA患者中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生率为45%。2、CMD组患者女性、吸烟、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比例高于非CMD组(P<0.05);CMD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非CMD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CMD组(P<0.0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3.269)及左室舒张功能障碍(OR=3.657)是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发生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OR=0.024)是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患者发生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保护性因素。4、试验组有8例患者胸痛症状完全消失,17例较前改善,表现为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活动耐量增加,5例患者胸痛症状较前无改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有2例患者胸痛症状完全消失,8例较前改善,20例无效,症状改善总有效率33.3%。试验组和对照组间临床症状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及其他原因,试验组有4例患者未完成复查,对照组有7例患者未完成复查。(1)CFR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CFR均较前改善,且试验组患者CFR改善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FR定性结果显示,试验组有9例患者各心肌节段图像及CFR完全恢复正常,有11例患者较前改善,有6例患者无明显改善,CFR改善总有效率为79.9%。对照组有1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9例患者较前改善,13例患者无效,CFR改善总有效率为43.5%。两组冠脉微循环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试验组和对照组中皮疹、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患者中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比例较高(45%)。2、INOCA发生CMD患者中女性、吸烟、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及LDL-C升高的比例较高。3、高血压病史、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是INOCA患者发生CMD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早期给予针对性防控。4、芪参益气滴丸对INOCA合并CMD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5、芪参益气滴丸对INOCA合并CMD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功能及冠脉血流储备(CFR)有改善作用。6、芪参益气滴丸对INOCA合并CMD患者治疗的安全性良好。

王鹤儒[2](2021)在《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冠脉内靶向应用rhPro-UK对无复流/慢血流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方法,然而术后无复流/慢血流(NR/CSF)现象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临床获益。近年来研究发现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rh Pro-UK)具有出血风险小、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成功率高的特点,但探究冠脉内靶向应用rh Pro-UK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有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急诊PCI时冠脉内靶向应用rh Pro-UK对NR/CSF的影响,以期为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相对客观的临床依据。研究方法:入选2018年12月至2020年06月期间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行急诊PCI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66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及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三组,单纯血栓抽吸组96例;PUK10mg组(血栓抽吸后冠脉内靶向应用10 mg rh Pro-UK)82例;PUK20mg组(血栓抽吸后冠脉内靶向应用20 mg rh Pro-UK)88例;收集记录并分析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基线资料,主要包括(1)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入院血压、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实验室血液生化检查、入院后48小时内的心脏彩超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介入治疗情况以及冠脉造影图像等;(2)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心肌灌注情况,包括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以及校正的TIMI帧数;(3)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及血红蛋白(Hb)水平的变化;(4)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及出院后6个月的MACE事件发生率;(5)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发生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因素。研究结果:1、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266例,三组均以男性患者占多数,单纯血栓抽吸组73例(76.04%),PUK10mg组65例(79.27%),PUK20mg组66例(75%);对比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计量资料,三组之间左心室内径(LV)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3),三组之间两两比较,PUK10mg组与单纯血栓抽吸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UK20mg组与单纯血栓抽吸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术中穿刺路径、心肌桥、冠脉病变数目、罪犯血管、植入支架数目等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使用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辅助装置三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之间术后TIMI血流比较,单纯血栓抽吸组TIMI血流3级82例(85.42%),TIMI血流0-2级14例(14.58%);PUK10mg组中TIMI血流3级77例(93.9%),TIMI血流0-2级5例(6.1%);PUK20mg组中TIMI血流3级84例(95.45%),TIMI血流0-2级4例(4.55%),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TIMI血流0-2级组间比较,PUK20mg组与单纯血栓抽吸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UK20mg组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发生率更低;PUK10mg组与单纯血栓抽吸组之间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PUK10mg组发生无复流/慢血流的患者低于单纯血栓抽吸组;PUK10mg组与PUK20mg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三组患者CTFC计数比较:单纯血栓抽吸组(27.23±3.13)帧,PUK10mg组(25.25±3.01)帧,PUK20mg组(22.59±2.83)帧,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其中PUK10mg组与单纯血栓抽吸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UK20mg组与单纯血栓抽吸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PUK20mg组与PUK10mg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UK10mg组与PUK20mg组的CTFC计数均小于单纯血栓抽吸组。5、三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事件、住院期间以及6个月的MACE事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三组患者BUN、UA、Cr、eGFR及Hb水平相对比:单纯血栓抽吸组、PUK10mg组及PUK20mg组之间术后的eGFR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2),两两比较,PUK10mg组与单纯血栓抽吸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UA、Hb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PUK10mg组及PUK20mg组术后BUN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内靶向应用20mg剂量的rh Pro-UK为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独立保护因素,卒中是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1、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冠脉内靶向应用rh Pro-UK与单纯血栓抽吸术相比能够明显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降低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风险,提高心肌的灌注水平,20mg剂量的rh Pro-UK具有更好的效果。2、急诊PCI时冠脉内靶向应用rh Pro-UK 10mg及rh Pro-UK 20mg均不增加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对术后肾功能影响较小,对于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再灌注治疗方法。3、冠脉内靶向应用20mg剂量的rh Pro-UK是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独立保护因素,卒中史是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

郑大为[3](2020)在《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前静脉及术中冠脉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

籍庆余[4](2020)在《CT心肌灌注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CT心肌灌注成像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目的:利用动态CT心肌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CT-MPI)成像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模型心肌缺血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同时定量获得心肌灌注指标参数的变化。方法:实验中华小型猪10只,利用介入手段通过导丝使用相同浓度微球注入前降支中远段,建立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模型,分别于建模前60min及建模后10min行CTP静息态和负荷态扫描,将扫描数据存至影像PACS系统通过图像后处理软件测得左室心肌17个节段的灌注量化指标,包括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MBF)、心肌血容量(Myocardial Blood Volume,MBV)等。以实验猪建模前后心肌灌注指标的变化为自身参照标准,将心肌节段分为建模后静息态心肌灌注组、建模后负荷态心肌灌注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间MBF、MBV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最后处死动物并行病理检查。结果:2只猪于建模时死亡,8只完成实验,得到心肌缺血区静息态MBF、MBV分别为98.61±50.91 ml/(100ml·min)、9.01±2.82 ml/100ml;负荷态MBF、MBV分别为87.6±54.57 ml/(100ml·min)、7.99±3.75 ml/100ml。非缺血区静息态MBF、MBV分别为214.21±72.14 ml/(100ml·min)、16.48±6.53 ml/100ml;负荷态MBF、MBV分别为287.13±133.62 ml/(100ml·min)、21.62±8.37 ml/100ml。缺血区静息态和负荷态MBF及MBV与非缺血区减低比较后均减低。结论:动态CTP能够检测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时的心肌缺血,并定量测得心肌灌注指标参数,供临床参考。第二部分基于双能量CT心肌血池成像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研究目的:通过双能量CT心肌血池成像(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Myocardial Blood Pool Imaging,DE-MBPI),探讨心肌血池内碘含量判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心肌活性的能力,验证无创性影像学评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入选87例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筛选最终选择其中59例临床提示发生MIRI的患者,于病情相对稳定后一周内行DE-MBPI首过(First-Arterial-Pass scan,FP)及延迟(Delayed scan,DS)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静息心肌灌注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res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SPECT/CT rest MP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心肌代谢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Myocardial metabolic imaging,PET/CT MMI)。分析左心室共1003个心肌节段,心肌血池内碘含量通过碘图和碘量化值表示,以核医学心肌联合成像(Nuclear Medicine Combined Myocardial Imaging,NMCMI)(SPECT/CT rest MPI和PET/CT MMI)作为参考标准,进行目测和碘量化值分析。按心肌节段分别比较DE-MBPI首过扫描与SPECT rest MPI、DE-MBPI延迟扫描与PET/CT MMI的心肌碘含量。利用目测碘图和测量心肌内碘量化值评价DE-MBPI判别心肌活性的可靠性。同时获得又DE-MBPI FP衍生出的CCTA图像。通过ROC曲线分析,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得到59例患者共1003个左心室心肌节段的分析结果,ROC曲线显示DE-MBPI FP+DS可识别MIRI患者的正常、缺血和梗死心肌[目测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4、0.863和0.855,P<0.001;碘量化值分析的AUC分别为0.957、0.900和0.906,P<0.001]。得到DE-MBPI FP+DS时正常心肌中的碘量化值分别为3.9 mg/ml和1.8 mg/ml(P<0.001)。DE-MBPI FP时受损心肌(包括缺血和梗死心肌)碘量化值为0.4 mg/ml(P=0.776)。DE-MBPI DS时缺血和梗死心肌中的碘量化值分别为0.3 mg/ml和2.3 mg/ml。DE-MBPI FP区分受损与正常心肌的截断值(cut-off值)为0.7 mg/ml。DE-MBPI DS区分缺血与正常心肌的cut-off值为0.8 mg/ml,区分梗死与正常心肌的cut-off值为2.0 mg/ml。结论:DE-MBPI首过和延迟成像可以得到心肌碘含量信息,利用目测碘图和碘量化值两种分析方式,对CMD及MIRI进行无创性的影像学评价,同时“一站式”获得可以观察冠状动脉情况的CCTA图像。

赖德超[5](2020)在《地尔硫(?)在血流储备分数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背景: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是评判冠状动脉缺血的金标准,而FFR测值准确的前提是使用药物诱发微循环出现最大充血状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诱发充血方案是静脉使用ATP或冠脉内使用硝普钠,但硝普钠对血压影响较大,而ATP需要重新穿刺大静脉而显着增加手术时间,部分限制了临床使用。既往在处理冠脉内无复流现象的大量研究显示冠脉内注射地尔硫(?)可显着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是否能用于FFR检查尚不清楚。目的:通过比较冠脉内注射地尔硫(?)与静脉泵入ATP或冠脉内注射硝普钠对FFR测值的影响,明确地尔硫(?)应用于FFR检查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探讨其最佳剂量。方法:选取32名患者的37处冠脉造影证实狭窄程度在50-90%之间的病变血管作为研究对象,每处病变进行自身对照,均按固定顺序先后给予A组、B组、C组、D组共四组药物用于FFR检查,每组给药间隔时间5分钟,待平均动脉压、心率和FFR值完全恢复至基线水平再给下一组药物。其中A组、B组和C组的给药方案分别为:地尔硫(?)800μg、硝普钠150μg和地尔硫(?)1000μg,每组均弹丸式注入冠脉,且给药后均冠脉内快速注射6ml生理盐水以保障药物完全进入冠脉内;而D组则以肘正中静脉泵入ATP(约167μg/(kg·min))。记录药物起效时间,药物作用维持时间,药物作用期间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心律的变化,有效的最低FFR值以及术中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1、有效的最低FFR值:A组、B组、C组、D组有效的最低FFR值分别为(0.86±0.06)、(0.81±0.08)、(0.81±0.10)、(0.82±0.09),四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A组最低FFR值大于B组、C组和D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而B组、C组和D组三组间最低FFR值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08)。2、药物起效时间:A组、B组、C组、D组药物起效时间分别为(6.2±0.5)s、(6.1±0.7)s、(6.0±0.6)s、(36.3±1.6)s,四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D组大于A组、B组和C组,而A组、B组及C组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08)。3、药物作用维持时间:A组、B组、C组药物作用维持时间分别为(83.2±14.3)s、(88.6±14.8)s、(96.8±19.6)s,三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C组药物作用维持时间长于A组和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而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4、药物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影响:四组间给药前平均动脉压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药物组给药前后平均动脉压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各组平均动脉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给药前后平均动脉压变化值四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B组和D组均大于A组、C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B组和D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08)。四组间给药前心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药物组给药前后心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给药后均出现心率减慢,而B组和D组给药后心率升高。给药前后心率变化绝对值四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D组心率变化绝对值高于A组、B组、C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而B组和C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08)。5、地尔硫(?)800μg经左冠、右冠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后心率变化值分别为(3.6±0.9)次/分(左冠途径给药)、(6.0±5.9)次/分(右冠途径给药),心率变化值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尔硫(?)1000μg经左冠、右冠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后心率变化值分别为(6.6±1.3)次/分、(8.1±2.1)次/分,心率变化值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右冠状动脉使用地尔硫(?)1000μg心率下降较左冠状动脉明显。6、术中药物相关不良反应:ATP组共15例出现不良反应:7例出现胸闷,5例出现气紧,1例出现心悸,1例出现面部潮红,1例患者术中泵入ATP后迅速出现4:1下传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骤降至20次/分,血压骤跌至65/38mmHg,立即停止药物泵入,予以阿托品等药物抢救后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因无法使用ATP完成FFR测定,故最终将该患者移出本研究。1例心率一过性骤降出现在地尔硫(?)800μg组:该患者右冠给予800μg地尔硫(?)后心室率由70次/分骤降至50次/分,心律无变化(给药前后均为窦性心律),持续数秒后心率自行迅速上升并稳定在72-76次/分(未予以特殊处理),期间患者未诉特殊不适。结论:与目前公认的诱发微循环最大充血状态方案(冠脉内使用硝普钠及静脉使用ATP)相比,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1000μg地尔硫(?)安全可行,得到的FFR数值准确可信,同时地尔硫(?)起效迅速,作用时间满意,对血压及心率影响小,对于冠状动脉同一血管内单处临界病变拟行FFR检查的患者,地尔硫(?)有望成为新的替代药物。

杨怀鲁[6](2020)在《PET心肌血流定量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疑诊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的患者进行13N-NH3 PET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检查,并对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 MBF)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心肌血流灌注评估冠脉微循环情况并明确诊断。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住院的有心肌缺血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后明确没有阻塞性冠状动脉血管疾病的患者20例,行静息+药物负荷13N-NH3 PET MPI,通过西门子自带的MBF程序计算PET的绝对定量指标(MBF和CFR)。结合获得的信息,参考COVADIS制定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相关的微血管性心绞痛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将患者分为CMVD组和非CMVD组,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对CMVD组进行分型,同时对患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检测。对患者一般资料和易患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对hs-CRP、Hcy与静息MBF、负荷MBF及CFR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易发冠脉微血管病变因素。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入组的20例患者中,CMVD组患者16人(1型CMVD患者8人,2型CMVD患者3人,3型CMVD患者5人),非CMVD组患者4人。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TC)水平、甘油三酯(TG)水平、hs-CRP及Hcy水平在CMVD组与非CMVD组间、CMVD组各亚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定量数据(静息、负荷左室整体MBF平均值,左室整体CFR平均值)在CMVD组(静息MBF平均值:0.83±0.17;负荷MBF平均值:1.67±0.38;CFR平均值:2.06±0.17)和非CMVD组(静息MBF平均值:1.10±0.15;负荷MBF平均值:2.26±0.29;CFR平均值:2.56±0.09)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型CMVD患者间比较,1型CMVD患者的血流定量数据(静息MBF平均值:0.94±0.09;负荷MBF平均值:1.94±0.20;CFR平均值:2.16±0.17)均高于2型CMVD患者(静息MBF平均值:0.67±0.15;负荷MBF平均值:1.29±0.35;CFR平均值:1.95±0.08)和3型CMVD患者(静息MBF平均值:0.75±0.17;负荷MBF平均值:1.49±0.35;CFR平均值:1.96±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和3型CMVD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定量数据与hs-CRP、Hcy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在CMVD组静息MBF(r=-0.626,P=0.010)、负荷MBF(r=-0.566,P=0.022)、CFR(r=-0.525,P=0.037)与hs-CRP呈负相关,静息MBF(r=-0.660,P=0.003)、负荷MBF(r=-0.556,P=0.028)与Hcy呈负相关。在非CMVD组中仅发现静息MBF(r=-0.952,P=0.048)与Hcy呈负相关。结论:PET MPI心肌血流定量技术可以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进行评估,为CMVD的诊断提供依据,同时验证了这项技术在CMVD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准确性。

张琪周[7](2020)在《血管内超声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滋养血管特点》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病变血管中滋养血管的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70例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行VH-IVUS分析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0例为ACS患者,40例为SAP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斑块VH-IVUS特点及滋养血管特点。结果:滋养血管在最小管腔截面的出现率无明显差异(96%比92%,P=0.852)。但是在ACS组中滋养血管在近、远端参考截面处的出现率显着高于SAP组(近端:91%比77%,p=0.018,远端:89%比63%,p<0.001)。ACS组中,最小管腔处和近、远端参考截面处滋养血管的平均数量均显着高于SAP组(最小管腔处:2.9±1.2比1.7±1.1,p<0.001,近端参考截面:1.8±1.2比1.2±1.0,p=0.003,远端参考截面:1.6±1.1比1.0±0.9,p=0.002)。结论:ACS患者斑块滋养血管的数量较SAP患者多,提示斑块内滋养血管的数量与其易损性相关。通过IVUS分析滋养血管特点是评估斑块易损性的另一种可行方法。

曹晔萱[8](2020)在《中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系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作为最常见的单基因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患者以极度升高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为特征,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发病风险较高,发病年龄提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lipoprotein receptor,LDLR)、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可馨 9 型(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是目前已知最为常见的致病性基因。尽管FH增加了全球性健康负担,但FH的诊断率在世界范围内不足1%。FH国际专家共识指出基因检测是FH诊断的金标准,扩大的基因检测可能提高FH的诊断率,对于FH患者应该早期诊断和干预。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关于FH患者基因研究的文章较多,但尚未有关于极早发CAD患者FH相关基因检测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拟评估中国极早发CAD(≤35岁)人群中FH患者的比例、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105例极早发CAD(≤35岁)且血浆LDL-C≥3.4 mmol/L的患者,采用下一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对9个FH相关基因(LDLR,APOB,PCSK9,APOE,STAP1,LIPA,LDLRAP1,ABCG5/8)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对突变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预测,确定突变位点的致病性,并对未报道过的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同时还对入选的患者采用荷兰临床血脂网络标准(Dutch Lipid Clinc Network,DLCN)和西蒙标准(Simon Broom,SB)进行诊断。结果:(1)在105例极早发CAD(≤35岁)的患者中,经遗传学分析确认的FH相关基因致病性突变的比例为38.1%(N=40),其中LDLR基因突变位点为15个,APOB基因突变位点为7个,PCSK9基因突变位点为2个,STAP1基因突变位点为1个,LDLR纯合子4名,复合型杂合子11名;(2)根据不同基因突变情况对血浆LDL-C水平进行分析,发现携带FH相关基因致病性突变的患者,尤其是纯合子患者,具有显着升高的血浆LDL-C水平;(3)根据DLCN诊断标准,有28(26.7%)例患者被诊断为可能性大和确诊的FH,而根据SB标准仅有将18(17.1%)例患者被诊断为可能和确诊的FH;(4)在40例携带FH相关基因致病性突变的患者中,根据DLCN标准有17(42.5%)例患者诊断为非FH,根据SB标准有25例患者诊断为非FH;(5)在本研究中,用于预测FH相关基因致病性突变的最佳LDL-C阈值为 4.56 mmol/L。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中国极早发CAD(≤35岁)人群的研究,发现FH是极早发CAD患者的常见致病原因,其中有38.1%的患者携带FH相关基因致病性突变,预测FH基因致病性突变的最佳LDL-C阈值为4.56 mmol/L。临床诊断标准的漏诊率约为42.5%-62.5%,这表明扩大的基因检测可以促进极早发CAD人群FH的诊断。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是目前危险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学基础为血脂沉积导致全身动脉血管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斑块形成,根据累及部位的不同分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和周围血管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order,PAD)。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可馨9型(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s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已被证实为参与胆固醇代谢调节的重要蛋白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在一般人群中它与CAD的发生发展有关。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一种类似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特殊大分子脂蛋白,有促进冠状动脉AS斑块形成的作用,随着对Lp(a)认识的加深其已成为心血管与血脂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常见的遗传性高脂血症之一,其主要的特点是极度升高的血浆LDL-C和早发CAD。研究发现FH患者血浆PCSK9和Lp(a)远高于普通人群,且二者与血浆LDL-C水平关系密切。在一般人群中,PCSK9和Lp(a)血浆水平与ASCVD的关系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在FH患者中这两者与ASCVD的存在,以及不同部位AS病变的关系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拟分析在FH患者中,血浆PCSK9和Lp(a)水平是否可作为ASCVD的危险因子,以及二者与不同部位AS斑块的关系。方法:使用荷兰临床脂质网络(Dutch Lipid Clinc Network,DLCN)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经下一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9个FH相关基因(LDLR,APOB,PCSK9,APOE,STAP1,LIPA,LDLRAP1,ABCG5/8)进行检测分析,纳入DLCN总分大于6分的杂合型FH(heterozygous FH,HeFH)患者。使用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血管AS斑块进行检查。使用Gensini评分和Crouse评分评估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的AS斑块的严重程度。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浆PCSK9浓度,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Lp(a)浓度,评价二者与FH患者ASCVD的存在以及不同部位AS病变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1例HeFH患者,其中男性88名(58.3%),平均年龄为47.2岁。血浆PCSK9和Lp(a)呈现偏态分布,并且发现它们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有151人,其中有55人接受了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无AS斑块组相比,检测出冠状动脉和颈动脉AS斑块的HeFH患者血浆PCSK9水平明显更高,而PCSK9在是否检测出股动脉AS斑块的两组中没有发现差异。检测出冠状动脉AS斑块的HeFH患者血浆Lp(a)水平显着升高,而在是否检测出颈动脉或股动脉AS斑块的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PCSK9和Lp(a)浓度升高的HeFH患者中,ASCVD的患病率和AS斑块的严重程度也显着升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血浆PCSK9与CAD和PAD独立相关,而Lp(a)仅与CAD相关。结论:HeFH患者中血浆PCSK9浓度的升高可作为CAD和PAD的风险预测因子,而血浆Lp(a)仅是HeFH患者CAD的风险标志物,这一结果强调了不同部位动脉AS斑块的形成机制有差异,提示PCSK9和Lp(a)水平在不同ASCVD中起到的作用不同,PCSK9相比于Lp(a)可能是更好的ASCVD预测因子。背景:作为最常见的单基因常染色体家系遗传性疾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患者以极度升高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为特征,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发病风险较高。相比于一般人群,未经治疗的FH患者经历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cardiovascularevents,MACEs)的风险显着增加。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可馨 9 型(proproteinconvertase substilisin/kexintype 9,PCSK9)已被证实为参与胆固醇代谢调节的重要蛋白之一,且PCSK9基因突变是造成FH的原因之一。在普通人群中,PCSK9血浆水平与CAD的关系已得到广泛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它与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有关且可作为CAD治疗的靶标之一。此外,血浆PCSK9水平也被发现可以作为普通人群MACEs的预测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FH患者血浆PCSK9水平远高于普通人群,且血浆PCSK9水平与FH的临床表型严重程度有关。考虑到FH患者MACEs的风险更高、程度更严重,因此寻找风险预测因子、早期识别MACEs高风险人群以启动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改善FH患者预后是十分关键的。血浆PCSK9水平是否与FH患者MACEs相关目前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拟分析在FH患者中,血浆PCSK9是否可作为FH患者未来MACEs的风险预测因子。方法:使用荷兰临床脂质网络(Dutch Lipid Clinc Network,DLCN)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经下一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对9个FH 相关基因(LDLR,APOB,PCSK9,APOE,STAP1,LIPA,LDLRAP1,ABCG5/8)进行检测分析,纳入DLCN总分大于6分的杂合型FH(heterozygous FH,HeFH)患者。使用冠状动脉增强CT和冠状动脉造影对患者冠状动脉血管进行检查。使用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和 Gensini 评分来评估冠状动脉钙化和狭窄的严重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浆PCSK9浓度。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用于计算血浆PCSK9水平与CACS和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用于计算血浆PCSK9水平与MACEs的相关性,并计算风险比值(hazard ratios,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8例HeFH患者,其中男性198名(58.6%),平均年龄为49.4±11.4岁。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血浆PCSK9水平与CACS呈独立的正相关(β=0.449,p<0.001),与 Gensini 评分也呈正相关(β=0.435,p=0.014)。平均随访期长为3年,这期间记录到33例(9.8%)MACEs。发生MACEs的HeFH患者相比于未发生MACEs的患者血浆PCSK9水平显着升高[332.47(294.74-448.96)vs.311.89(246.73-386.61),p=0.038]。将血浆PCSK9水平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分为三分位,Kaplan-Meier曲线分析观察到,PCSK9最高分位的患者无事件生存期相比于最低分位的患者较低(Log-Rank p=0.0017)。在校正了多种混杂因素后,PCSK9水平与MACEs独立正相关,PCSK9水平的最高分位比最低分位的HR为3.70,95%CI为1.16-11.82。当以连续性变量分析PCSK9水平时,PCSK9水平仍与MACEs独立正相关,PCSK9每升高一标准差时,MACEs风险升高86%(HR:1.86,95%CI:1.31-2.65)。根据常见的MACEs风险预测因子建立Cox预测模型,当将PCSK9加入到这一模型中时,显着提升了重分类改善指标(net reclassification)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结论:HeFH患者中血浆PCSK9浓度与冠状动脉CACS和Gensini评分呈独立的正相关,且无论以连续性变量或分类变量分析,PCSK9水平均可作为HeFH患者未来MACEs的风险预测因子,这一结果提示PCSK9浓度的测量可能有助于HeFH患者心血管事件的识别和风险分层。

李欣竹[9](2020)在《抗栓1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抗栓1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PCI术后患者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STEMI并进行直接PCI手术的患者48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22例,试验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抗栓]号,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入组后分别记录患者基线指标、病史资料、造影术中资料、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肝肾功能等指标,本研究以4周为观察周期,治疗1周后复查ADP抑制率、AA抑制率、肝肾功能、血尿粪常规;治疗4周后进行肝肾功能指标的复查,完成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及中医症候积分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观察抗栓1号对出现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PCI术后患者的影响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一般临床基本资料及既往病史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血小板高反应性情况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入组24h、入组7(±2)天ADP抑制率分别为 75.51 ±25.71、82.53±16.81、77.82±15.35,AA 抑制率分别为 71.38±29.91、87.56±12.63、90.14±8.91,对照组治疗前、入组24h、入组7(±2)天ADP抑制率分别为 63.39±34.87、66.71±24.57、66.51±24.21,AA 抑制率分别为 65.75±32.08、89.93±12.31、88.26± 13.84。两组内比较,入组24h及入组7(±2)天的ADP抑制率较入组当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组24h及入组7(±2)天的AA抑制率较入组当天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入组7(±2)天的AA抑制率较入组当天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试验组入组24h的ADP抑制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入组7(±2)天的ADP抑制率、入组24h及入组7(±2)天的AA抑制率较对照组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血流情况比较: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初始及术后TIMI帧数(TFC)、血流速度进行比较,对照组初始TFC为7.4±12.5帧,术后TFC为20.1±8.4帧,初始流速21.780±38.262mm/s,术后流速 123.764±73.527mm/s,试验组初始 TFC 为 7.4±12.0 帧,术后 TFC 为 18.1±6.9 帧,初始流速 35.725±57.573mm/s,术后流速 159.998±71.290mm/s,两组初始及术后的TFC、血流速度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西雅图心绞痛(SAQ)量表及中医症候积分疗效:试验组治疗后28天SAQ量表情况分别为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38.75±3.06、心绞痛稳定状态(AS)90.0±14.1、心绞痛发作情况(AF)89.3±10.8、治疗满意程度(TS)74.3±5.7、疾病认知程度(DP)71.95±8.87,对照组分别为 PL36.90±3.28、AS80.0±20.1、A 84.7±11.1、TS74.3±5.4、DP71.39±9.94,试验组PL及AS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28天中医症候积分为3.1±1.4,对照组为4.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尿潜血阳性4例,粪便潜血阳性0例,对照组尿潜血阳性2例,粪便潜血阳性1例,急性心力衰竭各1例,试验组死亡0例,对照组死亡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恶性心律失常、支架内再狭窄等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西医标准化治疗联合“抗栓1号”干预PCI术后的STEMI患者,可通过加强AA抑制率,进一步产生抗血小板作用,改善血小板高反应性现象,并可改善冠脉血流情况,术后可提高SAQ量表评分,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肝肾功能损伤,不增加主要MACE事件发生的风险。

秦伟彬[10](2019)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评估中药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状态的影响,为心血管疾病介入术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抽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瓜蒌薤白半夏汤结合前列地尔组(GQZ组)、瓜蒌薤白半夏汤组(GLZ组)、前列地尔组(QLZ组)。三组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营养心肌、抑制心肌重塑等常规治疗,GQZ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前列地尔注射液20ug+生理盐水100ml静脉内缓慢静注,2次/日,术前30min开始应用至术后第7天,并于术前30min开始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瓜蒌实20g、薤白10g、半夏10g、茯苓10g、丹参15g、党参15g、川芎15g、赤芍10g、桃仁10g、炙甘草10g,剂型均为免煎颗粒),每日一剂,水冲100ml,术后坚持服用3个月;QLZ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前列地尔注射液20ug+生理盐水100ml静脉内缓慢静注,2次/日,术前30min开始应用至术后第7天;GLZ组患者术前30min开始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每日一剂,水冲100ml,术后坚持服用3个月。分别记录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疗效观察指标有心脏功能、术后3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中医证候评定、心电图ST段回落评估、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后TIMI帧计数、心肌灌注评价、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等心肌微循环状态评估指标。最后汇总资料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共计纳入研究对象90例,其中终止试验1例,试验脱落2例,最终纳入完成试验者共计87例,分别为GQZ组29例、QLZ组28例、GLZ组30例。结果显示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术后三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三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93±3.68VS 55.03±4.48 VS 56.29±5.07)%,P<0.05,而GLZ组与QLZ组两组组间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48,P=0.91);术后3个月SF36量表评估结果显示三组研究对象在躯体疼痛、生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活力、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七个方面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显示除了QLZ组在心悸方面(P=0.06),其它各组在胸闷方面、胸痛、心悸、身体困重感、舌苔方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心电图ST段回落方面,GQZ组术后ST段回落明显较好,ST段回落>70%的患者较其它两组多(P=0.048),QLZ组、GLZ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6);心肌灌注评价,GQZ组术后的MBG分级达到MBG 3级的患者所占比例比QLZ组、GLZ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7),QLZ组、GLZ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2);心脏标志物方面,三组患者cTnI、CK-MB达到峰值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QLZ组、GLZ组患者两两比较在cTnI、CK-MB达到峰值时间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85 VS P=0.21),且从各组患者cTnI水平变化趋势来看,GQZ组患者在到达峰值后下降趋势明显快于其它两组;TIMI血流分级评估,GQZ组术后的TIMI3级获得率比其它两组高(P=0.048),而QLZ组、GLZ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CTFC评估,GQZ组效果优于其它两组,且GLZ组疗效同样优于QLZ组;试验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结合前列地尔对于改善痰瘀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状态有显着疗效。

二、90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检查的安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90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检查的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患者冠脉微循环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及芪参益气滴丸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词汇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2.1 病理生理特点及发病机制
        2.1.1 冠状动脉系统正常的结构与功能
        2.1.2 冠状动脉微血管的功能异常
        2.1.3 冠状动脉微血管的结构异常
    2.2 辅助检查
        2.2.1 无创性检查
        2.2.2 有创性检查
    2.3 诊断标准与临床分型
        2.3.1 诊断标准
        2.3.2 临床分型
    2.4 治疗
        2.4.1 控制危险因素
        2.4.2 药物治疗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一般资料收集
        3.2.2 各项生物化学指标检测
        3.2.3 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
        3.2.4 超声检查
        3.2.5 研究用药方案
        3.2.6 药物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INOCA患者CMD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4.2 INOCA患者CMD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4.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冠脉微循环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4.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INOCA患者发生CMD的影响因素
    5.2 芪参益气滴丸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及机制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件

(2)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冠脉内靶向应用rhPro-UK对无复流/慢血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无复流/慢血流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2.2 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机制
    2.3 高血栓负荷病变
    2.4 无复流/慢血流的诊断方法
    2.5 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的临床治疗
        2.5.1 血栓抽吸技术
        2.5.2 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
        2.5.3 抗凝药物
        2.5.4 溶栓药物
    2.6 小结与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高血栓负荷病变的诊断标准
        3.1.4 分组及手术方法
    3.2 研究方法
        3.2.1 一般资料收集
        3.2.2 血液生化指标
        3.2.3 超声心动图
    3.3 评价指标
        3.3.1 冠状动脉造影
        3.3.2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 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infarction trial,TIMI)
        3.3.3 校正的TIMI 血流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
        3.3.4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E)及出血事件
        3.3.5 随访
    3.4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临床计量资料比较
    4.2 一般临床计数资料比较
    4.3 介入治疗评价
        4.3.1 三组患者CAG及 PCI结果对比
        4.3.2 三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比较
        4.3.3 三组患者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比较
    4.4 三组患者术前与术后 BUN、Cr、UA、eGFR 及 Hb 水平比较
    4.5 三组患者MACE及出血事件对比
        4.5.1 住院期间出血事件
        4.5.2 住院期间MACE
        4.5.3 出院后6 个月的MACE
    4.6 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发生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影响因素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CT心肌灌注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腺苷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定量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基于双能量CT心肌血池成像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地尔硫(?)在血流储备分数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研究方法
        1.3.1 完善冠脉造影检查
        1.3.2 FFR检查
        1.3.3 观察指标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入组患者基本情况
    2.2 4组药物组对应的有效的最低FFR值结果
    2.3 药物起效时间及药物作用维持时间
    2.4 给药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
    2.5 地尔硫?经左冠、右冠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后心率变化值
    2.6 术中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地尔硫?应用于FFR检查的必要性
    3.2 地尔硫?应用于FFR检查的有效性
    3.3 地尔硫?应用于FFR检查的安全性
    3.4 局限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PET心肌血流定量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7)血管内超声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滋养血管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简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对象、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IVUS检查方法
        2.2.2 研究分组
        2.2.3 研究观察指标
    2.3 术后处理
    2.4 住院期间术后主要不良事件
    2.5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3.2 ACS组患者与SAP组的两组患者滋养血管特点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局限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极早发冠心病患者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基因检测与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PCSK9和Lp(a)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不同关系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血浆PCSK9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心血管事件关系的探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CSK9抑制剂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简历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
致谢

(9)抗栓1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研究一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西医研究进展
        一、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流行病学
        二、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发生机制
        1.冠脉远端微循环栓塞
        2.微血管痉挛
        3.炎症反应
        4.外源性凝血途径
        5.其他相关影响因素
        三、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诊断方法
        四、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治疗进展
    研究二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中医研究进展
        一、病名认识
        二、病因认识
        三、病机认识
        四、辨证分型研究
        五、治法研究
        六、临床研究
    研究三 血小板功能检测技术进展
        一、透光率聚集测定(LTA)
        二、流式细胞仪
        三、血管扩张刺激磷酸蛋白测定
        四、血小板功能分析仪
        五、血栓弹力图(TEG)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三、研究方法
        1.用药方案
        2.观察指标
    四、统计学方法
        1.统计分析软件
        2.显着性检验
        3.统计方法选择
    五、结果
        1.基线数据分布情况
        2.血小板高反应性情况比较
        3.术中血流情况比较
        4.心绞痛疗效比较
        5.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6.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第三部分 讨论
    一、中医药改善PCI术后患者冠脉血流理论分析
    二、抗栓1号对PCI术后的STEMI患者冠脉血流的作用
    三、抗栓1号改善PCI术后患者冠脉血流可能机制探讨
    四、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1、中医病理产物在冠心病中研究进展
        1.1 中医“痰邪”在冠心病的病理内涵
        1.2 中医“瘀邪”在冠心病的病理内涵
        1.3 痰瘀型胸痹的现代研究
    2、中医对冠心病心肌微循环的研究
    3、冠心病心肌微循环的治疗
        3.1 中医治疗
        3.2 西医治疗
    4、基于循证医学对“化瘀祛痰”类中药改善胸痹PCI术后微循环的研究
        4.1 资料与方法
        4.2 文献检索结果
        4.3 Meta分析结果
        4.4 讨论
第二部分:临床实验
    1、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5 试验方法
        1.6 观察项目
        1.7 统计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3.1 立法思想
        3.2 组方解析
        3.3 前列地尔在改善微循环的研究
        3.4 “瓜蒌-薤白”与前列地尔在心肌缺血预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3.5 心肌微循环的现代研究与中医“痰瘀”相关性
        3.6 “化瘀祛痰”在改善心肌微循环的研究
        3.7 心肌微循环的评估
    4、不足与展望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痰瘀型胸痹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量表
    附表2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冠心病心肌微循环障碍诊疗新进展概述
    1、发生机制
    2、主要评估方法
        2.1 冠脉造影
        2.2 血管内多普勒超声技术
        2.3 微循环阻力指数
        2.4 心脏磁共振显像
        2.5 心脏核磁灌注成像
    3、心肌微循环障碍的主要改善方法
        3.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3.2 中医药治疗
        3.3 其他
    4、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90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检查的安全性(论文参考文献)

  • [1]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疾病患者冠脉微循环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及芪参益气滴丸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评估[D]. 康利锐. 吉林大学, 2021(01)
  • [2]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冠脉内靶向应用rhPro-UK对无复流/慢血流的影响[D]. 王鹤儒. 吉林大学, 2021(01)
  • [3]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前静脉及术中冠脉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D]. 郑大为. 滨州医学院, 2020
  • [4]CT心肌灌注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 籍庆余.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5]地尔硫(?)在血流储备分数检查中的应用价值[D]. 赖德超.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6]PET心肌血流定量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的临床研究[D]. 杨怀鲁.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7]血管内超声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滋养血管特点[D]. 张琪周. 南华大学, 2020(01)
  • [8]中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系列研究[D]. 曹晔萱.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9]抗栓1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的影响[D]. 李欣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的研究[D]. 秦伟彬.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906 例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检查的安全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