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五宝山(式)钴矿成矿模式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江西五宝山(式)钴矿成矿模式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一、江西五宝山(式)钴矿床成矿模型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王旺[1](2021)在《甘肃省西和县喜集钴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文中研究表明钴作为稀贵金属,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矿种之一。西秦岭地区是我国钴矿集中发育地区,钴主要作为伴生矿产,产于铜多金属矿床中。近年来在矿产勘查过程中,发现喜集、张坪等具有工业价值的钴矿床,表明研究区具有钴矿找矿潜力。作者通过参加“甘肃西秦岭钴金综合信息预测及大桥金锑矿田构造解析”及“钴矿成矿规律总结与典型矿床研究”课题研究,以喜集钴多金属矿为重点,总结了成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开展区域及矿区钴多金属找矿预测研究,以期为提高研究区钴多金属成矿理论研究水平,为指导找矿勘查提供依据。论文研究取得如下进展及成果:钴矿体均出露于泥盆系西汉水群黄家沟组第二岩性段浅灰色泥钙质板岩夹中层状粉砂质灰岩、深灰色厚层含炭灰岩、灰色厚层细晶灰岩中;北东东向断裂为主要的导矿、容矿构造,矿体与断裂展布方向几乎一致;岩石类型可分为构造蚀变岩型钴矿石和石英脉型钴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与辉钴矿,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及环带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稠密浸染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赤铁矿化、黄(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喜集钴多金属矿的形成可划分为三期,分别为沉积期、热液改造成矿期及表生期。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Py1黄铁矿Co/Ni值远小于1,这表明此类黄铁矿为沉积成因;Py2黄铁矿Co/Ni值在0.93~2.2之间,说明Py2黄铁矿是沉积期黄铁矿受到后期热液改造形成的;离散的δ34S值表明矿石中的既有岩浆硫也有海相围岩地层硫;不同阶段、形态碳酸盐岩矿物C-O同位素值处于花岗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表明碳酸盐矿物都经历了碳酸盐溶解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喜集钴多金属矿为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沉积作用形成的矿源层组分主要来源自围岩地层中的海相硫酸盐,随着西秦岭地区剧烈的岩浆侵入、构造变形活动,深源岩浆裹挟大量成矿元素与化学性质活泼的碳酸盐岩接触发生了岩溶与交代作用,后期随着系统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成矿物质沉淀富集成矿。通过对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特征的分析得出:Co元素异常及成矿元素因子组合异常是钴矿找矿的直接地球化学标志。航磁解译区域所有矿床矿点均分布于成矿地质体(环构造)内部或边部,产出位置受成矿地质体形态产状的变化控制;重力异常解译环性构造产状变化部位及线性构造交汇部位可以作为钴、金、铜及铅锌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遥感解译线性构造发育部位及遥感解译蚀变异常类型丰富、套和好、强度高的部位是重要的遥感解译标志,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找矿模型并开展综合信息找矿预测,圈定了成矿预测区4处。通过对矿区成矿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Co、Cd、Ag、As、Cu、Ni、Pb、Sb、Zn的高值区规模较大,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因子分析显示成矿元素归为Cd Zn Pb-Hg、Co Cu Ni-As Sb、Au As Sb Mn-Co Hg、Ag Sn Hg-Sb、WBi Cr-Ni Ba Sn、及Mo六个元素组合,显示出多阶段成矿特征。已发现矿体赋存在Ht-1以及Ht-5组合异常中。Ht-3及Ht-4组合异常区域重力异常解译结果良好,找矿潜力巨大。根据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元素共生组合特征、成矿元素异常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圈定靶区5处。

赵俊兴,李光明,秦克章,唐冬梅[2](2019)在《富含钴矿床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钴是各主要工业国家政府定义的重要战略金属.全球钴矿可分为大陆钴矿和现代海底钴矿两大类.大陆钴矿主要为沉积岩赋矿层控型、风化型和岩浆铜镍硫化物伴生矿,其余类型也有独立/共/伴生钴矿产出.在海底富钴的铁锰结壳和结核中虽有大量资源却无法开采.不同构造背景和岩浆含水量下钴的配分系数较稳定,其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过程中更容易进入橄榄石中.在热液环境下,钴的溶解度与流体温度和盐度密切相关,流体冷却和流体稀释过程均能造成钴金属沉淀.研究发现富钴矿床成因争论表现同生成因与后期叠加之争.除了少数脉状、黑色页岩型、密西西比河谷型和铁氧化物铜金矿床,钴富集过程均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岩浆演化、后期热液过程和风化作用均有利于富集钴元素.而钴的超常富集则往往与多期次成矿作用相关.在今后研究工作中,应尽快研究我国各类钴矿其形成在造山带和克拉通演化中所代表的地球动力学意义,确定我国各类型矿床中钴富集的关键控制因素,厘定钴在高-中-低温热液环境的迁移机制,关注地球系统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与钴矿的形成关系,重视现代海底铁-锰-钴结核分布控制因素研究.

李晓彬,李芬[3](2016)在《萍乡拗陷带金属矿成矿潜力与找矿方向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萍乡坳陷位于九岭和武功山两大复式花岗岩岩基之间,经历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等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作用。具备成矿"热、运、储"及矿源层等多方面条件,成矿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陈伟[4](2016)在《乳化液膜法分离富集硫酸盐溶液中钴镍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业废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因其本身的污染特性给环境所带来的巨大危害而受到社会与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关注。但是,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花费高,过程繁杂且废水较难地得到有效的治理,因此,开发出一种经济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的废水处理技术势在必行。液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富集技术,由于其分离效果好、传质速率快、选择性强以及试剂用量少等优点从而被广泛的运用在工业废水重金属离子的处理研究。本文采用乳化液膜法对硫酸盐溶液中的钴离子和镍离子进行分离研究。乳状液膜主要由溶剂(正庚烷)、表面活性剂(Span80)、载体(Cyanex272,P272)、膜添加剂(液体石蜡)和内水相(硫酸)组成。由于钴、镍在理化性质上的相似性,将其进行分离的工艺是湿法冶金中较困难的工艺操作之一。目前,钴镍分离主要采用的分离方法包括有化学沉淀法和溶剂萃取法。化学沉淀法主要适用于钴镍化合物存在溶度积差异的情况,但化学沉淀法的主要问题是:钴产品(钴渣)中的镍含量较高,产品纯度低,常需进一步的深度处理和提纯。相比较来说,溶剂萃取比化学沉淀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能够满足工业需求。本文采用乳化液膜法对钴镍进行分离处理,同时研究了乳化液膜的成分体积比、搅拌速度、载体浓度以及内外相体积比对钴镍萃取分离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深入地解释了乳化液膜的传质机理,同时也能够通过数学模型轻松地了解硫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钴镍分离的最佳分离条件:φ(P272)=5.0%(V/V),φ(Span80)=5.0%(V/V),转速为400转/分,外水相与内水相体积比为20(V/V),搅拌时间1200s。在此工艺条件下,钴离子的迁移率达到98.0%,而镍离子的迁移率只有9.0%,钴、镍的分离度达到11倍左右,从而实现了钴离子和镍离子的有效分离。在对镍采用乳化液膜法单独萃取时,其最佳的分离条件:φ(PC88A)=6%(V/V),φ(Span80)=5.0%(V/V),转速为400转/分,外水相与内水相体积比为16(V/V),搅拌时间为900s。在此工艺条件下,镍离子的迁移率达到99.98%,满足工业废水的排放要求。本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各个工艺参数望今后能够成为工业试验的依据和参考。

张福良,崔笛,胡永达,彭杰,雷晓力,马骋,杜轶伦[5](2014)在《钴矿资源形势分析及管理对策建议》文中提出钴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金属资源,主要应用于军事、航空、冶金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成为充电电池的必要材料,在新能源行业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自2007年起中国钴的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长期以来中国钴矿资源缺乏,95%的钴矿原料需要进口,国内钴市场严重受制于国外的钴矿资源。尽管世界经济情况未有明显起色,但是下游行业对钴的需求依然保持旺盛。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提高钴战略金属对新兴产业的资源保障能力至关重要。针对以上情况,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钴资源分布、钴资源供需形势与开发利用现状,报道了我国钴矿勘查开发的新进展,并对我国钴资源管理提出加大钴矿勘查力度,建立钴战略性资源储备体系,提高钴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效率和加强境外开发等建议。

陈随海[6](2014)在《云南昭通铅锌矿床蚀变岩相研究与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昭通铅锌矿床是滇东北富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的一个典型矿床,论文基于昭通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研究,运用"构造-’流体贯入’"矿床模型+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填图+构造地球化学填图"技术思路,开展蚀变岩相以及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获得如下主要认识:1)通过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填图和蚀变岩相分带研究,查清了热液蚀变类型、矿物组合、蚀变强度及分带特征,以及与成矿的关系,认为矿床蚀变岩相分带明显,以矿体为中心向外依次为近矿带、过渡带和远矿带,其中均发育了强弱不同的黄铁矿化、方解石化、硅化和中粗晶白云石化,铅锌矿化与蚀变强度呈正比关系。2)抓住热液蚀变分带研究的微弱环节,应用元素质量迁移法研究构造驱动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的水-岩相互作用,得到各蚀变岩相带的元素迁移规律为:由细晶白云岩化带→远矿带→过渡带→近矿带,元素主体迁入,主要以Zn、Pb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Ge、Ag、Cd等迁入;早期成矿流体较富集,说明黄铁矿化、铁白云石化与成矿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重要的指示找矿标志。确定了蚀变指数(AI)公式及其合理性,主量元素的AI值变化规律:AI值高,矿化强,反之则矿化弱。以蚀变岩相分带研究为基础,建立了蚀变岩相分带模式。3)通过构造地球化学精细解剖技术方法,结合构造期次厘定认为矿床构造经过早NS构造带→近NW构造带→NE构造带→晚NS构造带→EW构造带的演化,矿床的形成是印支期造山事件成矿响应的产物;通过构造地球化学聚类和R型因子分析,获得当R=0.45~0.5的复合元素组合,汇聚了 80%以上的元素,根据这组元素在成岩成矿过程中地球化学特征,可分解成三个组①具岩浆型元素特点组合(Cr、Ni、Co、V、T1、Nb、Ta、Zr、Hf、U、Th、∑REE等);②具高温气成-热液型元素特点组合(Li、Rb、Cs、Sc、Be、W、Mo、Sn、Bi等);③具中低温热液型成矿元素特点组合(Pb、Zn、Cu及伴生元素Ag、Sb、Hg、Ge、Ga、In、Cd等),这表明构造岩遭受深源岩浆热液的"污染",说明含矿流体与其它元素具同源性,岩浆水可能参与成矿作用。4)引入C.B.格里格良原生晕分带指数,确定矿体元素的轴向分带序列以及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等元素组合;由于前缘晕、近矿晕及尾晕在空间位置上具有叠加的特点,表明Ⅰ-6号矿体成矿过程的多阶段性。5)结合蚀变岩相分带特征和构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建立了昭通铅锌矿区蚀变岩相-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利用该模式,并结合构造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异常,在760中段圈定了深部定位找矿靶区。6)蚀变带类型、强度、组合与矿化的密切相关,不仅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而且构造岩元素组合分析,可以指示成矿流体来源和性质,即成矿流体具有混合流体的特征,即岩浆水、变质水和建造水。

张阳[7](2010)在《粗铜精炼废渣中钴的回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非洲铜钴矿经火法冶炼产生的炉渣中含有一定量的钴、铜、锌等有价成分,回收炉渣中的这些有价金属将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环保效益。本文从炉渣的矿物学、热力学等方面对铜冶废渣中有价金属的溶出、分离、回收等工艺与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选择性浸出、高效分离”的综合回收铜冶炉渣中钴、锌、铜的方案。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分析表明实验矿渣含钴4.087%、铜1.349%、锌1.700%、铁28.430%、硅15.380%和铝3.220%,这种炉渣为非洲产出的粗铜精炼渣,具有高硅、高铁的特性。本文采用常压氧化酸浸—中和调浆的方法选择性浸出回收铜冶炉废渣中的钴、锌、铜等有价金属。论文考察并优化了影响选择性浸出的相关参数(如温度、酸度等),对有关理论进行研究,得到的最优浸出条件为:在添加剂TC1存在的条件下,温度为95℃,浸出剂硫酸用量为17.6g/20g渣,氧化剂氯酸钠用量为2.5g/20g渣,浸出时间3小时,以氢氧化钙乳液为调浆剂中和调节浸出矿浆,并保持一小时内不变为反应终点,调浆过程促成硅、铁的聚沉,过滤洗涤后得到含铁和硅极少的滤液。本研究突破了在高硅铜冶渣湿法浸出回收有价金属过程中容易形成硅胶所造成难过滤的瓶颈;同时在这一调浆过程中能有效地去除铁和大部分硅,得到含锌、铜和钴极少的滤饼及富含锌、铜和钴的滤液,钴、锌和铜的浸出率分别达97.7%、97.3%、89.1%,而硅、铁的浸出率仅为3.2%和0.02%,实现了浸出—调浆过程的选择性。分析表明滤饼的主要成分为黄钠铁矾、硫酸钙和二氧化硅,其浸出—调浆过程实现了铁橄榄石结构的转变,得到的固相渣容易过滤并有效抑制了溶液中硅胶的出现。(2)采用碳酸氢铵中和水解深度除铝,溶液中铝的脱除率接近100%,钴的损失率小于0.33%,锌、铜损失率小于1.1%。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5水解共沉铜、锌、钴使之与钙、镁分离,将共沉淀渣用酸反溶后,使用萃取剂X1萃取分离铜,X2萃取分离锌,草酸铵沉钴,钴、锌、铜的总回收率分别达94.7%,92.6%,85.7%.该法简单、经济、能耗低,矿渣不需焙烧预处理,其浸出调浆过程具有选择性,有价金属(尤其是钴)回收率较高。该方法可推广应用从铜冶炼废渣中回收钴、锌和铜等有价金属。

朱华平[8](2005)在《青海省驼路沟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驼路沟钴矿床是近年来在东昆仑南带中新发现的独立钴矿床。本文在分析区域成矿动力学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有关,矿床后期强烈的变形改造作用对矿体有明显的改造,使矿体呈现出“似层非层,似脉非脉”的特点,但并没有导致新的成矿作用发生。此外,对矿区东北部驼路沟镜铁矿点的研究,认为该矿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和花岗斑岩有关的热液脉型钴矿,得出在驼路沟矿区存在两种钴矿化类型,一种是同生的热水喷流沉积型钴矿化类型,另一类是热液脉型钴矿化类型。最后,依据控矿条件的分析,建立了成矿模式,提出驼路沟钴矿床的找矿标志,并对找矿潜力进行了评价。

丰成友,张德全,党兴彦[9](2004)在《中国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文中研究指明文章概述了中国钴矿床的类型、时空分布、最新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现状 ,指出世界上共 (伴 )生主要钴矿床类型在中国均已发现 ,可归纳为 4大类 ,其中以岩浆型NiCuCo硫化物矿床、热液及火山成因钴多金属矿床最为重要 ;中国钴矿的形成可分为 6个重要成矿期 ,划分出 7个重要成矿带 ;尽管钴多以伴生组分产在镍、铜、铁等矿床中 ,但近年来中国先后发现了一些不同元素组合、不同成因类型的独立钴矿床。鉴于中国当前钴资源比较紧缺和钴消费快速增长 ,建议既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外资源 ,又要加大钴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力度 ,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周辉,曾书明[10](2000)在《江西五宝山(式)钴矿床成矿模型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文中指出五宝山钴矿床是江西省新类型钴矿床。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该矿床地质特征 ,并初步总结出“五宝山式”层控热液蚀变钴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型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其特征可概括为5个方面 :陆块边缘接合过渡带 ;深、大断裂与裂谷多期次活动带 ;超铁镁质岩浆强烈活动与大规模喷溢 ;有利的赋矿地层及岩性 ;地质界面控矿。

二、江西五宝山(式)钴矿床成矿模型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五宝山(式)钴矿床成矿模型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省西和县喜集钴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钴资源现状
        1.3.2 中国钴矿空间分布规律
        1.3.3 中国钴矿时间分布规律
    1.4 以往工作程度及存在问题
        1.4.1 以往工作程度
        1.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 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3.1 构造演化
        2.3.2 区域断裂
        2.3.3 区域褶皱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5.1 成矿元素统计参数及特征
        2.5.2 成矿元素分布特征
        2.5.3 成矿元素共生组合特征
    2.6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6.1 航磁物理特征
        2.6.2 重力物理特征
    2.7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体特征
    3.4 矿石特征
        3.4.1 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分
        3.4.2 矿石结构构造
    3.5 围岩蚀变
    3.6 成矿期次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4.1 样品采集与测试
    4.2 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特征
    4.3 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示踪
    4.4 碳酸岩矿物C、O同位素特征
    4.5 矿床成因讨论
第5章 钴多金属矿找矿预测
    5.1 成矿地质条件
        5.1.1 地层条件
        5.1.2 构造条件
    5.2 找矿标志
        5.2.1 地质标志
        5.2.2 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5.2.3 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5.3 成矿预测区圈定
        5.3.1 成矿预测区划分准则
        5.3.2 成矿预测区圈定
    5.4 喜集钴多金属矿矿区找矿方向
        5.4.1 成矿元素统计参数及特征
        5.4.2 成矿元素分布特征
        5.4.3 成矿元素共生组合特征
        5.4.4 成矿元素异常特征
        5.4.5 找矿靶区圈定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富含钴矿床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富钴矿床的地质特征
2 钴元素的富集机理及钴矿床的成因争论
    2.1 钴元素的迁移-富集-沉淀机理
    2.2 富含钴矿床的成因争论
3 研究展望

(4)乳化液膜法分离富集硫酸盐溶液中钴镍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钴的概述
        1.1.1 钴的性质
        1.1.2 钴的用途
        1.1.3 钴的资源
        1.1.4 钴的生产与消费
    1.2 镍的概述
        1.2.1 镍的性质
        1.2.2 镍的用途
        1.2.3 镍的资源
        1.2.4 镍的生产与消费
    1.3 钴镍分离技术现状
        1.3.1 化学沉淀法
        1.3.2 溶剂萃取法
    1.4 液膜分离技术概述
        1.4.1 液膜分离技术的发展
        1.4.2 液膜的组成
        1.4.3 液膜的分类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5.1 本文的研究目的
        1.5.2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操作步骤
    2.3 分析测试与计算(数据处理)方法
        2.3.1 钴镍成分分析方法
        2.3.2 萃取率的计算
第3章 乳化液膜分离钴镍的研究
    3.1 乳化液膜分离钴镍的数学模型方法
        3.1.1 数学模型的表达式
        3.1.2 参数估计
    3.2 实验操作方法
    3.3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搅拌速度对乳化液膜分离效果的影响
        3.3.2 外水相与内水相体积比对迁移率的影响
        3.3.3 载体体积分数对迁移率的影响
        3.3.4 Span80体积分数对迁移率的影响
    3.4 实验小结
第4章 乳化液膜法分离富集镍
    4.1 实验操作方法
    4.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搅拌速度对乳化液膜分离镍的影响
        4.2.2 外水相与内水相体积比对迁移率的影响
        4.2.3 载体体积分数对迁移率的影响
        4.2.4 Span80体积分数对迁移率的影响
    4.3 实验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数学模型公式中各参数含义
科研成果

(5)钴矿资源形势分析及管理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钴资源基本情况
    1.1 全球钴资源分布情况
    1.2 我国钴矿资源特点
        1.2.1 钴矿资源缺乏,分布较为集中
        1.2.2 钴矿资源品位低,以伴生矿居多
2 国内外钴资源供需形势
    2.1 国内外精炼钴产量
    2.2 国内外钴市场消费情况
        2.2.1 国内外钴消费结构分析
        2.2.2 钴的消费趋势
        2.2.3 钴价的走势
    2.3 供需形势分析
3 我国钴矿勘查开发的新进展
    3.1 我国新发现的独立钴矿
    3.2 我国获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矿勘探权
    3.3 青海夏日哈木镍钴矿产资源启动开发
4 对我国钴资源开发现状的思考

(6)云南昭通铅锌矿床蚀变岩相研究与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交通位置
    1.2 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
    1.3 国外以碳酸盐岩为主岩的铅锌矿床的研究现状
    1.4 国内以碳酸盐岩为主岩铅锌矿床的研究现状
        1.4.1 川滇黔成矿域铅锌矿床研究状况
        1.4.2 滇东北地区铅锌矿床研究概况
    1.5 蚀变岩相研究现状
    1.6 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1.7 存在问题
    1.8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8.1. 选题依据
        1.8.2. 研究内容
    1.9 研究技术路线图
    1.10 完成的工作量
    1.11 论文创新与特色
    1.12 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2.1 变质基底
        2.2.2 沉积盖层
    2.3 区域构造
        2.3.1 区域构造
        2.3.2 区域构造演化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矿体特征
        3.4.1 矿体形态特征
        3.4.2 矿石特征
    3.5 围岩蚀变
    3.6 成矿阶段的划分及矿物生成顺序
    3.7 矿床成因
        3.7.1 稳定同位素特征
        3.7.2 矿床成因模式
第四章 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填图
    4.1 蚀变岩相填图方法
        4.1.1 野外考察和采样
        4.1.2 送样
        4.1.3 室内综合分析
    4.2 围岩蚀变类型及特征
        4.2.1 蚀变类型
        4.2.2 蚀变与构造关系
        4.2.3 形成蚀变矿物的化学反应
        4.2.4 热液蚀变与矿化的关系
        4.2.5 蚀变期次的划分
        4.2.6 蚀变指数
    4.3 蚀变-岩相分带特征
        4.3.1 760中段蚀变岩相分带总体特征
        4.3.2 河东814中段蚀变岩相分带特征
        4.3.3 河西龙翔939m平坑蚀变岩相填图
        4.3.4 河西九龙一号井一平台蚀变岩相分带
        4.3.5 昭通铅锌矿区蚀变岩相分带总体特征
    4.4 不同蚀变岩相带的地球化学特征
        4.4.1 主量元素
        4.4.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4.4.3 蚀变岩带元素的带入带出量的计算
    4.5 蚀变分带模式
    4.6 小结
第五章 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5.1 前言
    5.2 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5.2.1 褶皱结构面力学性质分析
        5.2.2 断裂结构面力学性质分析
    5.3 构造期次划分
    5.4 断裂构造岩成矿元素组合分析
        5.4.1 微量元素R型聚类分析
        5.4.2 构造岩中微量元素因子分析
    5.5 昭通铅锌矿构造地球化学平面异常-以760中段为例
    5.6 构造地球化学轴向解析
        5.6.1 采样
        5.6.2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
        5.6.3 C·B·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的基本原理
        5.6.4 矿床地球化学轴向分带序列的确定
        5.6.5 主要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性质
        5.6.6 构造地球化学轴向分带的地质解释
        5.6.7 地球化学参数的轴向变化规律
        5.6.8 断裂构造地球化学模型
    5.7 小结
第六章 隐伏矿定位预测
    6.1 蚀变岩相-构造地球化学模式
    6.2 隐伏矿预测的依据
    6.3 成矿预测—以760中段为例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C 图版及其说明

(7)粗铜精炼废渣中钴的回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钴资源的分布与生产现状
    1.2 钴的应用
        1.2.1 电池行业
        1.2.2 硬质合金
        1.2.3 超级合金
        1.2.4 磁性合金
        1.2.5 化工行业用钴
        1.2.6 其他行业用钴
    1.3 金属钴提炼技术研究现状
        1.3.1 火法冶炼
        1.3.2 湿法提取
    1.4 国外高硅低品位矿的处理方法
        1.4.1 斯特文斯法
        1.4.2 瑞底诺法
        1.4.3 老山法
        1.4.4 邦克·希尔法
        1.4.5 铜冶炉渣有价金属回收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选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选择性浸出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3 铜冶炼渣浸出热力学分析
        2.3.1 钴的浸出热力学
        2.3.2 锌的浸出热力学
    2.4 浸出过程中黄钠铁矾法除铁
        2.4.1 黄铁矾沉淀结构及热力学稳定性
        2.4.2 亚铁离子的氧化
        2.4.3 溶液酸度对沉淀的影响
        2.4.4 晶体沉淀的影响
    2.5 浸出条件的优化与讨论
        2.5.1 硫酸用量影响
        2.5.2 氧化剂氯酸钠用量影响
        2.5.3 浸出温度、时间影响
    2.6 中和调浆过程的优化
第三章 浸出液的分离与净化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 实验方法与步骤
    3.3 除铝
        3.3.1 水解沉淀原理
        3.3.2 碳铵沉铝影响因素
        3.3.2.1 温度对沉铝的影响
        3.3.2.2 中和剂浓度对沉铝的影响
        3.3.2.3 终点pH对沉铝的影响
        3.3.3 沉铝优化实验结果
    3.4 水解共沉与反溶
    3.5 X1萃取铜
        3.5.1 溶剂萃取基本原理
        3.5.2 X1的基本性质
        3.5.3 X1对铜的萃取与反萃
    3.6 X2萃取锌
        3.6.1 X2的基本性质
        3.6.2 X2对锌的萃取及反萃
    3.7 草酸铵沉钴
        3.7.1 草酸铵沉钴基本原理
        3.7.2 草酸铵沉钴的影响因素
        3.7.3 草酸铵沉钴优化实验结果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青海省驼路沟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依托项目及论文选题
    二、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条件
    三、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四、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一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第一节 东昆仑造山带构造分区
    第二节 区域地层
    第三节 区域岩浆岩
    第四节 区域构造
        一、昆中断裂带
        二、昆南断裂带
    第五节 区域动力学演化
第二章 驼路沟矿区地质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节 矿区地质概况
        一、矿区地层
        二、矿区构造
        三、变质作用
    第二节 矿区含矿建造特征
        一、含矿主岩
        1. 主岩类型及岩石学特征
        2. 热水沉积岩
        二、含矿岩系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节 矿床地质特征
        一、矿体特征
        二、矿石特征
        1. 矿石类型
        2. 矿石物质组成
        3. 矿石中钴的赋存状态
        4. 矿石组构
        三、围岩蚀变特征
        四、驼路沟镜铁矿点
第三章 驼路沟钴矿床控矿条件及找矿潜力评价
    第一节 控矿地质条件
        一、成矿的构造控制
        二、成矿的地层控制
        三、成矿的岩浆岩控制
    第二节 控矿物理化学条件
        一、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组合及成分分析
        1. 流体包裹体类型
        2.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
        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1. 均一温度和盐度
        2. 流体R值及成矿压力
    第三节 矿床成因类型和模式探讨
        一、钴矿床成因类型
        二、驼路沟钴矿床成因类型
        三、成矿模式探讨
        1. 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模式
        2. 驼路沟钴矿床成矿模式
    第四节 找矿标志及找矿潜力评价
        一、找矿标志
        二、找矿潜力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9)中国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钴的基本属性
2 中国钴资源概况
    2.1 中国钴矿主要类型
        (1) 岩浆型Ni_Cu_Co硫化物矿床
        (2) 热液及火山成因钴多金属矿床
        (3) 沉积岩容矿型层控Cu_Co矿床
        (4) 风化型红土Ni_Co矿床
    2.2 中国钴矿的时空分布
    2.3 中国钴矿勘查的最新进展
3 钴的开发利用
    3.1 钴的提取方法
    3.2 钴的开发利用现状
4 结 语

(10)江西五宝山(式)钴矿床成矿模型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及Co异常特征
    2.1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2.2 Co元素组合异常特征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4 钴矿床成矿模型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5 找矿标志

四、江西五宝山(式)钴矿床成矿模型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省西和县喜集钴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D]. 王旺. 吉林大学, 2021(01)
  • [2]富含钴矿床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J]. 赵俊兴,李光明,秦克章,唐冬梅. 科学通报, 2019(24)
  • [3]萍乡拗陷带金属矿成矿潜力与找矿方向分析[J]. 李晓彬,李芬. 西部资源, 2016(03)
  • [4]乳化液膜法分离富集硫酸盐溶液中钴镍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 陈伟. 湘潭大学, 2016(02)
  • [5]钴矿资源形势分析及管理对策建议[J]. 张福良,崔笛,胡永达,彭杰,雷晓力,马骋,杜轶伦. 中国矿业, 2014(07)
  • [6]云南昭通铅锌矿床蚀变岩相研究与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预测[D]. 陈随海.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6)
  • [7]粗铜精炼废渣中钴的回收研究[D]. 张阳. 中南大学, 2010(02)
  • [8]青海省驼路沟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D]. 朱华平. 吉林大学, 2005(06)
  • [9]中国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J]. 丰成友,张德全,党兴彦. 矿床地质, 2004(01)
  • [10]江西五宝山(式)钴矿床成矿模型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J]. 周辉,曾书明. 江西地质, 2000(04)

标签:;  ;  ;  ;  ;  

江西五宝山(式)钴矿成矿模式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