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分散式村级移民安置发展农业生产的探讨

关于支持分散式村级移民安置发展农业生产的探讨

一、扶持分散插村安置移民发展农业生产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黄邦炜,李波,冯秋生[1](2021)在《湖北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探讨》文中提出"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产业发展规划思路逐渐清晰,产业培植初步成型,让移民群众初步走上了发展致富的道路,但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前序规划的成效和不足,在深入了解库区产业扶持背景、分析"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大中型水库后扶实施成效、剖析产业后续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要不断优化产业开发环境和发展方向,探讨了农业、旅游业、新型服务业及飞地经济和物业经济等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并提出后扶工作在资金、资源、信息化等方面的扶持方式及移民产业利益分配方式和机制,以期对"十四五"期间产业扶持方向有所参考。

杜春林,程莉祺[2](2021)在《从强制性到诱致性:水库移民政策演进与创新路径——以湖南省水库移民政策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水库移民权益的保障力度,移民安置状况逐步得到改善。本研究以湖南省70年水库移民政策变迁为例,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对湖南省水库移民政策的历史演进特征及逻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水库移民政策从强制性制度变迁逐步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变,水库移民政策的安置模式、补偿方式、政策形式都呈现出新的特征;水库移民政策历史演进遵循制度形成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运行机制从激进型到渐进型以及制度效用从生存导向到发展导向的逻辑转变。研究认为应从主体协作、行为选择、利益整合三个方面提出水库移民政策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周双磊[3](2021)在《基于CiteSpace的水库移民研究轨迹与趋势》文中提出利用CiteSpace5.6.R2对785篇水库移民样本文献进行了作者/机构合作共现、关键词共现与聚类、时区演进以及突变检测等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自1992年以来的发文量呈波动上扬趋势,但在2015年后下滑;一批有影响力的学者与机构业已形成,但学术共同体间结构较松散;研究热点涵盖水库移民迁移与安置、遗留问题及其解决、补偿政策及其效果和后期扶持政策及其监测评估等内容;研究趋势大致分为早期探索(1992-2007年)、深化提升(2008-2012年)以及可持续发展(2013年至今)三个阶段,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评价指标体系、政策衔接等或将成为新一轮的研究热点。未来,后期扶持政策设计需立足农村社会与农民的特征,做好与"后扶贫时代"各项宏观政策的衔接,以实现移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双重可持续目标。

杨智[4](2021)在《城乡融合视阈下社区教育赋能安置移民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的机理与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成果之一,其后续的稳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基本条件。安置社区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搬迁移民的内生发展能力,社区教育与移民内生发展能力存在内在的推拉关系。当前移民内生发展能力与社区教育之间存在需求脱节、社区教育体系尚未有效建立、社区教育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弱、社区教育对接城乡融合的程度不够等问题。建立健全与移民内生能力提升融合的社区教育体系、通识+专业+特色的融合型社区课程体系、党政主导的"1+X"移民社区教育资源供给保障体系、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学习资源体系、有效的社区学习成果转化和运用体系,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在安置社区的转化与落实乃是当务之急。

胡江霞,文传浩[5](2021)在《生计资本、风险治理能力与农村移民的可持续生计——基于三峡库区的调研数据》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移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开始进入贫困治理决策者的视野。本文利用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的调研数据,首先探讨了生计资本不同维度对农村移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其次探讨了风险治理能力在生计资本与农村移民可持续生计之间的中介作用,最后对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生计资本、风险治理能力是影响农村移民的可持续生计的关键,风险治理能力提高了农村移民的可持续生计水平;风险治理能力在生计资本与农村移民可持续生计之间产生中介作用。因此,提高农村移民的可持续生计水平,需要重视生计资本、风险治理能力的作用,建立基于风险治理能力的生计资本培育模式。

黄征学,潘彪[6](2021)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演进与“后扶贫时代”政策创新》文中研究表明进入"后扶贫时代",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系统梳理回顾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演进历程可以发现,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先后经历了初步探索、试点实施、全面推进、脱贫攻坚4个阶段,在搬迁对象选择、搬迁和安置方式、资金和配套政策、搬迁后的融入和迁出地发展等方面日渐成熟,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搬迁之路。针对"后扶贫时代"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突出问题,应通过设置过渡期保持帮扶政策的稳定性,建立贴合搬迁群体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推动后续帮扶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推动搬迁群体融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衔接,全面提升迁出和迁入地区发展水平,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王勇[7](2021)在《自贡市小井沟水库移民安置问题研究》文中提出

马仲林[8](2021)在《广河康家村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生计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对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建档立卡户实施的搬迁政策,是在实践基础上探索出来的扶贫模式,让长期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饮水困难、交通不便、上学难、基础设施差、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山区农民搬迁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居住,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化,使搬迁移民的生计方式也随之改变。本文以广河康家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民族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对康家村搬迁移民的生计方式变迁进行整理与分析。通过搬迁前后的对比分析得出移民搬迁的原因,影响移民搬迁的因素是什么,搬迁后移民的生计方式、社会关系、消费方式、思想观念等有何变化,是否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搬迁后还存在哪些问题,同时给出理性的对策建议。本文第一章介绍了田野点概况,对搬迁对象、搬迁范围及搬迁距离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介绍了康家村的基本情况,同时分析了移民搬迁的原因。第二章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收入、消费结构等方面反映了移民搬迁前的生计方式。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搬迁后移民的生计方式变化,包括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的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第四章通过移民搬迁前后的对比分析,描述了搬迁后移民对于现状的满意程度,搬迁给移民带来的负担及搬迁后的思想变化。第五章介绍了影响移民生计变迁的因素,同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及康家村的实际情况,对于康家村移民面临的困境通过笔者的一些观点给予合理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对康家村移民的生计变迁研究,更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后续扶持措施,移民生计可持续有所保障,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良好的基础。

朱秋婷[9](2021)在《流动性治理视角下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稳定脱贫研究 ——以广西T县为例》文中提出

张森[10](2021)在《共同体的形成 ——对一个陇西移民村庄的社会学考察》文中研究指明

二、扶持分散插村安置移民发展农业生产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扶持分散插村安置移民发展农业生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湖北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产业扶持背景
    1.1 政策背景
    1.2 资源禀赋优势
    1.3 前序规划的环境土壤
    1.4 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思路变化
2 “十三五”实施成效
    (1) 改变了移民农业生产条件。
    (2) 发展了一大批产业。
    (3) 提高了移民收入水平。
3 产业后续发展需求
    (1) 特色种植、养殖及加工业。
    (2) 乡村旅游业。
    (3) 现代服务业。
    (4) 空间拓展。
4 产业转型升级方向
    4.1 特色种植、养殖及加工业
    4.2 乡村旅游业
    4.3 新型服务业
    4.4 飞地经济和物业经济
5 创新产业扶持方式
    5.1 跨时空的资金项目包装
    5.2 资源整合
    5.3 提升信息化监测水平
6 移民产业利益分配
    6.1 明确资产经营方式
        (1) 股份合作经营。
        (2) 集体自主经营。
        (3) 租赁托管经营。
    6.2 完善收益分配机制
7 结 语

(2)从强制性到诱致性:水库移民政策演进与创新路径——以湖南省水库移民政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1. 文献综述
    2. 理论分析框架
三、湖南水库移民政策历史演进及特征分析
    1. 从补偿性到开发性:移民安置模式转变
    2. 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移民补偿方式转变
    3. 从行政命令到制度规范:政策形式转变
四、从强制性到诱致性:湖南水库移民政策历史演进逻辑分析
    1.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制度形成逻辑转变
    2.从激进型到渐进型的运行机制转变
    3.从生存导向到发展导向的制度效用变迁
五、强制性与诱致性有效融合——水库移民政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1.政府与社会互惠共生的主体协作机制
    2.强制与诱导共同作用的行为选择机制
    3.短期与长远兼容并包的利益整合机制

(3)基于CiteSpace的水库移民研究轨迹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三、水库移民研究的总体脉络
    1.近年来的发文量统计
    2.作者与机构合作分析
        (1)核心作者
        (2)机构合作分析
四、研究热点分布与趋势
    1.研究热点
        (1)关键词共现分析
        (2)关键词聚类
        (1)水库移民迁移与安置
        (2)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及其解决
        (3)水库移民补偿政策及其效果
        (4)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及其监测评估
    2.研究趋势
        (1)早期探索阶段(1992-2007年)
        (2)深化提升阶段(2008-2012年)
        (3)可持续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
五、结论

(4)城乡融合视阈下社区教育赋能安置移民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的机理与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城乡融合理论与移民内生发展能力的内涵
    (一)城乡融合理论
    (二)移民内生发展能力与社区教育
二、安置移民内生发展能力提升与社区教育赋能的耦合机理
    (一)移民内生发展能力提升与社区教育赋能的耦合框架
    (二)社区教育有助于移民内生发展能力的提升
    (三)移民内生发展能力提升需求引导社区教育健康发展
三、社区教育赋能安置移民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的困境
    (一)社区教育与移民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的需求脱节
    (二)安置移民的社区教育体系尚未有效建立
    (三)移民社区教育的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偏弱
    (四)社区教育对接城乡融合的程度仍不够
四、城乡融合视阈下社区教育赋能安置移民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构建与移民内生发展能力提升融合的社区教育体系
    (二)构建通识+专业+特色的融合型社区课程体系
    (三)构建党政主导的“1+X”安置移民社区教育资源保障体系
    (四)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安置移民社区学习资源体系
    (五)完善安置移民社区学习成果转化与运用体系

(5)生计资本、风险治理能力与农村移民的可持续生计——基于三峡库区的调研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概念和定义
    2.2 生计资本与农村移民的可持续生计
    2.3 生计资本与农村移民可持续生计的中介机制
3. 数据来源、变量选择、模型构建
    3.1 数据来源
    3.2 变量选择及测量
        3.2.1 因变量:可持续生计
        3.2.2 自变量:生计资本
        3.2.3 中介变量:风险治理能力
        3.2.4 控制变量
        3.2.5 稳健性检验变量
    3.3 模型构建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直接效应的检验
    4.2 中介效应检验
    4.3 稳健性检验
        4.3.1 加入潜在遗漏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4.3.2 限定样本的稳健性检验
5 结论及启示
    5.1 结论
    5.2 启示

(6)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演进与“后扶贫时代”政策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演进及阶段性特征
    (一)初步探索阶段(1983—2000年):地方自行探索扶贫开发移民
        1.迁出区域和搬迁对象选择。
        2.搬迁方式和安置方式。
        3.搬迁资金和配套政策。
        4.搬迁后的融入和迁出地的发展。
    (二)试点实施阶段(2001—2010年):上升至国家层面有计划、有组织开展
        1.迁出区域和搬迁对象选择。
        2.搬迁方式和安置方式。
        3.搬迁资金和配套政策。
        4.搬迁后的融入和迁出地的发展。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1—2015年):中国特色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1.迁出区域和搬迁对象选择。
        2.搬迁方式和安置方式。
        3.搬迁资金和配套政策。
        4.搬迁后的融入和迁出地的发展。
    (四)脱贫攻坚阶段(2016—2020年):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
        1.迁出区域和搬迁对象选择。
        2.搬迁方式和安置方式。
        3.搬迁资金和配套政策。
        4.搬迁后的融入和迁出地的发展。
二、“后扶贫时代”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问题
    (一)扶持政策“退坡”后搬迁群体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强化
    (二)搬迁后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贫困边缘人口的监测帮扶需要改进
    (三)城镇安置点搬迁群体融入和发展问题需要持续关注
    (四)迁出地和农村安置点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统筹谋划
    (五)迁出和迁入地区的区域发展问题需要加快破题
三、“后扶贫时代”完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思考
    (一)设置过渡期保持帮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建立贴合搬迁群体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
    (三)推动后续帮扶与乡村振兴相衔接
    (四)推动搬迁群体社会融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衔接
    (五)全面提升迁出和迁入地区发展水平

(8)广河康家村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生计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梳理
        一、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梳理
        (一)易地搬迁移民的研究综述
        (二)对生态移民的研究综述
        (三)甘肃少数民族易地扶贫搬迁及广河的研究综述
        二、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梳理
        (一)对生计变迁的研究
        (二)关于文化变迁的研究
        (三)对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生计理论
        (二)文化变迁理论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比较分析法
第一章 田野点概况
    第一节 迁出地
        一、生态环境
        二、搬迁对象
        三、搬迁距离
        四、搬迁范围
    第二节 迁入地康家村
        一、康家村的地理位置
        二、康家村的民族构成及人口
        三、对移民的安置模式
        四、移民的入住情况
第二章 搬迁前康家村移民传统的生计方式
    第一节 传统的生产方式
        一、“种植+打工”的生产模式
        二、农畜结合的生产模式
        三、粗放型的农业生产
        四、典型的靠天吃饭
    第二节 传统的生活方式
        一、居住条件差
        二、传统的风俗习惯
        三、交通、医疗、教育条件差
    第三节 经济收入及消费结构
        一、经济收入来源
        (一)农业收入
        (二)畜牧业收入
        (三)打工收入
        二、消费结构
        (一)生活消费
        (二)节日消费
        (三)教育消费
第三章 搬迁后康家村居民的生计方式的变迁
    第一节 生产方式的变迁
        一、产业模式转变
        二、以打工为主、农牧业生产为辅
        三、就业机会多
    第二节 生活方式的变迁
        一、居住环境的变化
        二、消费方式的转变
        三、休闲娱乐多
        四、基础设施健全
    第三节 搬迁后康家村居民的社会适应
        一、居住环境的适应
        二、社会关系的适应
        三、自我心理的适应
    第四节 移民搬迁原因
        一、政府搬迁政策的支持
        二、贫困是移民搬迁的主要原因
        三、迁出地的基础条件差
        四、移民自愿搬迁
第四章 康家村居民搬迁前后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搬迁后对现状的满意程度
        一、对新的生活环境的满意度
        二、对新的生产方式的满意度
        三、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第二节 搬迁后康家村居民的乡愁
        一、传统的劳动工具别无用处
        二、原有的生活用品成废弃物
        三、需重新购置家用设备
    第三节 搬迁后康家村居民的思想变化
        一、对国家政策的不了解
        二、等、靠、要的习惯依然存在
        三、缺乏提高生计能力的积极性
        四、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差
    第四节 影响康家村居民生计方式变迁的因素
        一、国家政策的影响
        二、搬迁后失去可耕种的土地
        三、传统生计方式的约束
        四、新的生活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康家村居民生计方式变迁后的困境及再思考
    第一节 困境
        一、移民社会关系问题
        二、移民的社会适应性问题
        三、移民对故居家乡的怀念
        四、心理上自我归属感的缺失
        五、搬迁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节 再思考
        一、发挥民族地区优势,改善移民人际关系
        二、强化培训,倡导移民自力更生
        三、加大政策扶持,提高生活水平
        四、完善社区治理制度,培养移民法制意识
        五、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完整“产业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康家村移民的生计变迁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在校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四、扶持分散插村安置移民发展农业生产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北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探讨[J]. 黄邦炜,李波,冯秋生. 人民长江, 2021(S2)
  • [2]从强制性到诱致性:水库移民政策演进与创新路径——以湖南省水库移民政策为例[J]. 杜春林,程莉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3]基于CiteSpace的水库移民研究轨迹与趋势[J]. 周双磊.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6)
  • [4]城乡融合视阈下社区教育赋能安置移民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的机理与路径[J]. 杨智. 贵州社会科学, 2021(10)
  • [5]生计资本、风险治理能力与农村移民的可持续生计——基于三峡库区的调研数据[J]. 胡江霞,文传浩. 南方人口, 2021(05)
  • [6]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演进与“后扶贫时代”政策创新[J]. 黄征学,潘彪. 宏观经济管理, 2021(09)
  • [7]自贡市小井沟水库移民安置问题研究[D]. 王勇.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8]广河康家村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的生计变迁研究[D]. 马仲林.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9]流动性治理视角下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稳定脱贫研究 ——以广西T县为例[D]. 朱秋婷. 广西大学, 2021
  • [10]共同体的形成 ——对一个陇西移民村庄的社会学考察[D]. 张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标签:;  ;  ;  ;  ;  

关于支持分散式村级移民安置发展农业生产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