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旅游专业特色的体育教育

具有旅游专业特色的体育教育

一、具有旅游专业特点的形体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洁[1](2020)在《旅游高职院校深化形体课教学改革初探》文中指出详细分析了旅游高职院校开设形体训练课的必要性,指出目前旅游类高职院校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符合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的较高综合素质的旅游人才出发,对旅游高职院校的形体训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提出改革与创新的相关措施。

李晓宇[2](2020)在《韩国留学生汉语求职信写作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留学生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中,求职信曾被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即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的当下甚至后疫情时期,求职信对于求职者成功应聘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外汉语求职信教学对于留学生求职来说,依然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单词、语法、阅读等的教学来说,求职信写作教学有一定难度,如何进行求职信的写作,也是大部分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薄弱点。因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求职信写作教学。本文借助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综合运用数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韩国留学生求职信写作中的偏误进行全面的分类、统计和分析,讨论偏误类型与偏误原因,并针对偏误原因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交代选题缘由、研究综述以及研究对象和方法等;第二章借助语篇分析和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汉语求职信的语篇网络结构和言语行为,并重点分析了韩国留学生求职信在称呼语、寒暄语、结束语、敬祝语、署名和日期等六项基本语篇结构要素的完整性、位置和内容上的偏误;第三章主要是对韩国留学生求职信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两个方面的偏误进行分析。其中的语言文字偏误主要包括词汇语法偏误、汉字书写偏误、语篇衔接偏误和语体偏误四方面。标点符号偏误包括形式偏误和功能偏误,形式偏误又分为形体和位置错误,功能偏误又分为标点混用、标点空缺和标点多余等方面;第四章针对偏误类型总结出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提出教学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偏误原因主要包括母语负迁移、目的语干扰、教学和学习策略以及教材编写等四个方面。教学和教材编写建议包括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写作教学、探索基于基本语篇结构要素的正文内容填充教学法,以及完善对外汉语求职信写作教材的编写;第五章是根据前文分析的韩国留学生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产生偏误的原因和我们的教学建议,进行求职信写作的教学设计。

宋哲琦[3](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指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张娜芳[5](2020)在《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旅游需求品质化日益凸显,旅游人才的素质要求相应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简称“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旅游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实践教学体系难以与旅游市场需求相对接。本文旨在对现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优化,以期提高旅游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真正满足旅游行业人才需求,不断推动旅游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围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开发并合理安排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实训、实习等活动,由目标、内容、保障、评价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分别对旅游技术技能人才质量需求情况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进行调查,从而分析旅游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之处,发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以系统论、能力本位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等为指导,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旅游技术技能人才质量需求和5所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行业需求尚不适应,旅游行业发展形势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复合性、发展性和创新性要求日益明显;旅游人才供需错位主要表现在:旅游企业需求针对性与实践教学目标模糊性的矛盾,旅游行业综合性与实习领域局限性的矛盾,以及需求能力专项性与培养能力基础性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内容不完整、实践指导教师力量薄弱、实践教学基地结构失调、实践教学评价不规范等。针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强化行业标准与规范。二是深化与优质企业的合作,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三是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四是注重内外联动,加强科学规划管理,提升实训基地水平。五是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完善教学评价指标,强化反馈功能。

龙玉冰[6](2020)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的构建研究》文中认为《形体训练》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职业院校中,选择适宜的形体训练课程是满足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旅游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障。形体训练课程日益突出的重要地位不仅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形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推动了形体训练课程建设的研究发展。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通过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对形体训练课程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对我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我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形体训练课程的目标重新审视与定位,明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的目标,从“五育”的角度论述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运用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的内容、方法与评价进行了重新构建,构建出了一套以形体为主线,与舞蹈、礼仪、职业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在建构主义基本理念下重新构建出来的形体训练课程体系框架明晰、整体协调,包含了系统、完整的课程内容,创新、独特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使之成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发展的重要途经,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形体训练教学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上的指导。

陈效[7](2020)在《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民航业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推动下,行业规模、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安全水平等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民航业起到重要作用。2005年,我国航空运输周转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正式进入民航大国行列。预计到2029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航空大国,航空业对航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要求也将大大提升,而目前我国民航业服务人员普遍学历水平较低,多为高职、高中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较少。2019年,为满足航空企业对高素质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教育部批准了2018年备案的“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规范了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的体系。此专业的单独设置不仅仅是航空服务专业高等教育的提升,也满足了我国未来对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的全面性与综合性要求。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目前的培养呈现出多元化的学科归属,没有统一的培养标准,如何满足航空企业对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立足于此,通过文献法、座谈法、对比法等调研方法,对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在培养规模、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师资力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宏观层面上来说,我国尚未出台有关政策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从微观层面,高层次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规模跟不上企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内容与市场脱节、培养方式存在局限性、师资力量薄弱、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强化政府建立完善的培养政策,实施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等对策,培养适应于航空业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秦新[8](2020)在《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改善,以前对于温饱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思想观念在时间的长河中经历着不断地变化,体育强国政策带动了全国人民对体育的重视,全民健身高潮逐渐兴起,使得体育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社会化,学校体育教育也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后环节,承担着为国家输送健康人才的重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非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系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主要途径,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学生体育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决定着其培养出的人才是否能够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从啦啦操选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评价四个维度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与学的主体、教学方法、教学场地设备、考核评价方法及内容标准六个方面对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的实施现状展开了调查,查找啦啦操课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为促进高校啦啦操课程的科学健康开展及深化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的四个维度六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完善措施。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当前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开设时间偏短,属于新融入的课程,特色和价值不突出,受传统类似项目的影响开设不稳定。(2)课程目标的表述较为笼统,领域划分不清晰,标准也不够明确。注重身体素质目标和运动技术学习,对于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的重视度不够。(3)课程内容的编制上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够。在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现象严重。(4)云南省高校啦啦操教师队伍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优势,但啦啦操教师总人数太少,供给与需求不对称,在教学中教师兼任教学项目的现象严重,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5)啦啦操课程的教学方法趋于保守主要以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为主,教师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多媒辅助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不足,趋同于传统运动项目。(6)当前各校啦啦操教学场地设施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该项目受到学生的喜爱选课率高,生师比例普遍偏高。场地设施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课后场馆不开放,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课后的自主学习。(7)啦啦操课程的考核内容及标准均有待进一度的完善。实践中注重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的考核。部分学校没有将理论知识纳入考核中,直接影响到理论课程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8)啦啦操课程考核评价主体及方式太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总结性评价,对诊断性评价及形成性评价运用很少,不能对学生学习啦啦操课程的过程进行考核。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建议:(1)各校提高对新项目的认识和了解,重视其融入体育课程,稳定其开展。(2)立足于自身办学特色结合《纲要》的指导,制定具体、细化的课程目标,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啦啦操课程。(3)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内容纳入其中,保证其体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4)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聘请高资历的教师入校,改善教师队伍。(5)鼓励教师尝试新教法,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6)合理设置开可时间,和场馆开放时间,充分利用场馆资源,改善教学环境。(7)优化设置课程考核内容板块及比例,关注理论学习,注重过程考核。(8)优化可程考核评价方式及主体多元化,将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纳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郑瑶[9](2019)在《浅谈全域旅游大背景下旅游服务礼仪实训教学尝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服务礼仪是旅游服务人员对礼仪修养内在理解和对礼仪美学外在表现互相作用的结果,旅游服务业作为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对服务礼仪形象要求十分严格,地方政府提出实现"全域旅游"政策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也对输送人才的中职学校旅游教学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分析礼仪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的方法途径,建立评价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礼仪实操能力。

谢凌峰[10](2019)在《岭南与马来半岛地区现代建筑创作比较研究(1950s-1970s)》文中认为岭南与马来半岛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重要支点,自古以来文化互动频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0-1970年代,虽然受到经济拮据、社会因素复杂多变和建筑技术还不发达等条件的限制,两地建筑师仍然创作了大量诚实朴素、感人至深的建筑作品,凸显了现代主义建筑地域化的探索,对其重新审视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立足于大量的实地调研,从文化商贸交往、华侨族群关联、气候地理相近等多层面,论析了岭南建筑和马来半岛建筑在1950-1970年代推进现代主义建筑地域化进程中的可比性,从而建立起共时性比较的研究框架,并在空间上分别以中国和东南亚作为宏观背景,同时聚焦在广州、新加坡与吉隆坡这三个现代建筑实践丰富的城市。本文研究目标在于通过比较研究,总结1950-1970年代两地现代建筑发展的历史经验,形成对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支持,归纳两地建筑创作真实朴素的价值观与设计策略,形成对当代岭南建筑发展的启示。研究的核心内容在于借鉴建筑适应性理论,将岭南与马来半岛地区1950-1970年代现代建筑创作的比较从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人文适应性这三个维度展开。在自然适应性维度,运用比较和归纳等研究方法,对两地在适应湿热气候、回应地理环境和运用本土资源这三方面的创作策略进行比较。总结了岭南建筑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环境理念,表现为重视平面布局的疏导通风、以借景使建筑内外环境紧密相联、自然元素与建筑环境融洽。马来半岛侧重于建筑空间主导自然环境,表现为塑造多层次空间,探索建筑外遮阳的艺术表现,利用阳光、植物等自然元素强化建筑的表现力。在社会适应性维度,比较研究从建筑类型发展、成本控制和创作机制三方面展开:在社会变革促进下,两地的文化建筑、集体住宅和宾馆建筑基于社会需求的满足体现各自的发展特色;在适应拮据经济方面,岭南建筑师从微观角度通过单体创作最大化控制造价,而马来半岛建筑师则从宏观层面采取模块化的类型设计来控制建设成本;在国家政策调控下,两地的国有设计机构都发挥了主导作用,岭南地区特色在于集体设计组长期持续的创作体制,而马来半岛的特色在于私人建筑师事务所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人文适应性维度,两地建筑创作基于文化多元的共性表现出各自特色:岭南地区强调生活尺度的人本主义理念,以岭南庭园空间表达民族文化意境,体现根植于世俗生活的文化和谐;马来半岛建筑则着重彰显新兴国家的独立自主精神,借助抽象提取符号形式来回应传统,并兼容表达多民族和多宗教的文化碰撞。综合前述,论文归纳了两地建筑创作的共同特征:以适应自然气候环境彰显建筑的地域特征,通过尊重现实需求的来表达社会的时代精神,并以多元文化价值的融合来体现对人文艺术的追求。同时,两地创作的共性和差异对当代岭南建筑发展在价值取向,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三方面都形成丰富的启示。

二、具有旅游专业特点的形体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具有旅游专业特点的形体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旅游高职院校深化形体课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前旅游类高职院校形体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过于笼统
    (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陈旧枯燥
    (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四)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二、旅游高职院校深化形体课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一)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增强学生意识
    (二)形体训练与现代礼仪知识有机结合教学
    (三)重视音乐的选择,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审美能力
    (四)引入瑜伽和普拉提等教学手段,提升形体训练的效果
    (五)开展职业特色教学
    (六)情景模拟训练法的运用
    (七)加强课外监督力度,保持课堂的延续性
三、结语

(2)韩国留学生汉语求职信写作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中国人汉语求职信写作研究现状
        1.2.2 留学生汉语求职信写作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2.韩国留学生求职信各语篇结构要素的偏误分析
    2.1 求职信的语篇结构和留学生偏误概况
    2.2 求职信称呼语偏误分析
        2.2.1 称呼语缺失偏误
        2.2.2 称呼语位置偏误
        2.2.3 称呼语内容偏误
    2.3 求职信寒暄语偏误分析
        2.3.1 寒暄语缺失偏误
        2.3.2 寒暄语位置偏误
        2.3.3 寒暄语内容偏误
    2.4 求职信结束语偏误分析
        2.4.1 结束语缺失偏误
        2.4.2 结束语位置偏误
        2.4.3 结束语内容偏误
    2.5 求职信敬祝语偏误分析
        2.5.1 敬祝语缺失偏误
        2.5.2 敬祝语位置偏误
        2.5.3 敬祝语内容偏误
    2.6 求职信署名偏误分析
        2.6.1 署名缺失偏误
        2.6.2 署名位置偏误
        2.6.3 署名内容偏误
    2.7 求职信日期偏误分析
        2.7.1 日期缺失偏误
        2.7.2 日期位置偏误
        2.7.3 日期内容偏误
    2.8 求职信个案的语篇结构和各要素偏误分析
3.韩国留学生求职信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偏误分析
    3.1 求职信语言文字偏误分析
        3.1.1 词汇语法偏误
        3.1.2 汉字书写偏误
        3.1.3 语篇衔接偏误
        3.1.4 语体偏误
    3.2 求职信标点符号偏误分析
        3.2.1 标点符号形式偏误分析
        3.2.2 标点符号功能偏误分析
    3.3 求职信个案的语言文字及标点符号偏误分析
4.偏误原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4.1 偏误原因分析
        4.1.1 母语负迁移
        4.1.2 目的语干扰
        4.1.3 教学和学习策略
        4.1.4 教材编写
    4.2 教学和教材编写建议
        4.2.1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写作教学
        4.2.2 探索基于基本语篇结构要素的正文内容填充教学法
        4.2.3 完善对外汉语求职信写作教材的编写
5.求职信写作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5)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高等职业院校
        (二)旅游管理专业
        (三)实践教学体系
    四、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理论依据
    一、系统论
        (一)基本观点
        (二)启示
    二、能力本位理论
        (一)基本观点
        (二)启示
    三、建构主义理论
        (一)基本观点
        (二)启示
    四、行动导向教学理论
        (一)基本观点
        (二)启示
第二章 旅游技术技能人才质量需求与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一、旅游技术技能人才质量需求基本现状
        (一)调查情况说明
        (二)调查结果分析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基本现状
        (一)调查情况说明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章 旅游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实践教学体系供给的矛盾分析
    一、旅游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特征
        (一)复合性
        (二)发展性
        (三)创新性
    二、旅游技术技能人才质量需求与实践教学体系供给的矛盾点
        (一)企业需求针对性与教学目标模糊性的矛盾
        (二)旅游行业综合性与实习领域局限性的矛盾
        (三)需求能力专项性与培养能力基础性的矛盾
第四章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分析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实践教学目标缺失
        (二)实践教学目标表述片面
    二、实践教学内容不完整
        (一)实践教学内容松散、机械
        (二)顶岗实习轮岗困难
    三、实践指导教师力量薄弱
        (一)实践指导教师经验不足
        (二)校企指导教师合作不畅
    四、实践教学基地结构失调
        (一)实训基地类型结构不合理
        (二)实训基地质量结构不协调
    五、实践教学评价不规范
        (一)评价方式单一
        (二)评价内容片面
第五章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
    一、修订实践教学计划,细化实践教学目标
        (一)以行业需求为指导,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二、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对接机制
        (一)与优质企业合作,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二)调动多方资源,促进校企对接
    三、打造“双师”教师队伍,强化实践教学能力
        (一)定期入企锻炼,培养双师能力
        (二)注重结对互助,改革准入制度
    四、注重内外联动,提升实训基地水平
        (一)发挥校企联动作用,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
        (二)加强科学规划管理,完善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五、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完善教学评价指标
        (一)扩大评价主体,提高评价质量
        (二)完善评价指标,强化反馈功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国家的高度重视
        1.1.2 日渐凸显的问题
        1.1.3 个人的教学思考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研究动态及综述
    1.4 研究目标与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方法
2 课程构建的理论基础
    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2.1.1 我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2 形体训练课程的目标
        2.2.1 对课程目标的重新审视与定位
        2.2.2 从“五育”的角度论述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2.3 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2.3.1 建构主义的概述
        2.3.2 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
        2.3.3 建构主义理论对构建形体训练课程的启示
3 课程内容的构建
    3.1 建构主义视角下课程内容选择和构建的基本思路
        3.1.1 内容构建的基本理念
        3.1.2 内容的整合
    3.2 课程内容的构架
        3.2.1 内容的选择
        3.2.2 内容的构建
    3.3 课程内容构建前后对比
4 方法与评价的构建
    4.1 形体训练课程的教学方法及结合运用
        4.1.1 常用的教法
        4.1.2 以建构主义教学方式为主体结合常用教法
        4.1.3 学生的学法
        4.1.4 教师教学法与学生学习法的有机结合
    4.2 形体训练课程的评价
        4.2.1 评价的内容
        4.2.2 评价的方法
        4.2.3 评价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形体训练课程授课计划
致谢

(7)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民航强国急需专业素养的航空服务人才
        1.1.2 民航业的发展急需大批量航空服务人才
        1.1.3 航空企业急需具备创新性航空服务人才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航空服务与管理
        2.1.2 人才培养
        2.1.3 航空企业需求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2.2.2 服务管理理论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3 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质
    3.1 端正的职业道德素养
    3.2 牢固的安全理念
    3.3 精湛的服务技能
    3.4 良好的管理能力
    3.5 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3.6 熟练的语言应用能力
    3.7 强健的身心素质
4 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4.1 发展历史
    4.2 专业现状
    4.3 课程设置现状
5 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培养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5.2 培养规模满足不了需求
    5.3 培养目标与定位不准确
    5.4 培养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5.4.1 课程设置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5.4.2 实习实践与社会需求脱节
    5.5 培养方式存在较大局限性
        5.5.1 航空培训公司联合培养,不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5.5.2 航空企业联合培养,停留于表面的合作
        5.5.3 高校独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市场脱节
    5.6 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5.7 培养评价机制不科学
6 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6.1 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指导政策
    6.2 学科发展受传统培养模式的制约
    6.3 人才培养没有形成科学体系
    6.4 课程设置不注重行业需求
    6.5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需求不够强烈
    6.6 专业教师的引进机制不灵活
    6.7 评价机制缺乏多元化评价主体
7 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7.1 建立完善的培养政策
        7.1.1 制定相应标准,明确非专业类院校扶持政策
        7.1.2 出台准入政策,推动人才培养创新发展
    7.2 高校按需自主调整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
    7.3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
    7.4 加强课程改革力度,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7.4.1 通识课程模块
        7.4.2 专业技能课程模块
        7.4.3 职业技能拓展课程模块
        7.4.4 管理能力课程模块
        7.4.5 艺术素养课程模块
        7.4.6 专业外语能力课程模块
        7.4.7 民航信息化课程模块
        7.4.8 实习实践课程模块
    7.5 积极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
    7.6 制定相应标准,实施教师职称置换
    7.7 建立“点、线、面、体”立体型人才评价机制
8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
        8.3.1 航空企业的调研样本太少
        8.3.2 能力培养的效果达成实证研究缺乏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8)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是课程改革的时代需求
        1.1.2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存在一定问题
        1.1.3 研究啦啦操选修课程对于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1.4 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关于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
        1.3.3 关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
        1.3.4 关于高校啦啦操课程的相关研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基本思路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3 实地考察法
        2.3.4 数理统计法
        2.3.5 逻辑分析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修课程开设基本情况分析
        3.1.1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修课程开设的现状
        3.1.2 云南省普通高校啦啦操课程教学文件配备现状
    3.2 云南省普通高校啦啦操选修课程编制的解读
        3.2.1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目标设定分析
        3.2.2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内容分析
        3.2.3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教学实施情况分析
        3.2.4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教学考核评价分析
    3.3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实践反思
        3.3.1 啦啦操课程进入云南省高校的时间普遍偏短,课程开设不稳定
        3.3.2 啦啦操课程目标表述过于笼统,领域划分不清晰
        3.3.3 啦啦操课程内容相对空泛,教材的理论指导性不足
        3.3.4 啦啦操课程实施方法相对保守
        3.3.5 啦啦操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和标准不够合理
    3.4 云南省普通高校啦啦操课程实践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3.4.1 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开设和定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2 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目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3 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内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4 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教学主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5 云南省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教学法方法存在问题与对策
        3.4.6 当前啦啦操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7 部分高校啦啦操课程教学场地设施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3.4.8 高校啦啦操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浅谈全域旅游大背景下旅游服务礼仪实训教学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一、旅游教学所处的现状解析
二、旅游服务礼仪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 课程目标不明确, 课程实训比重较小
    (二) 礼仪实训专业水准高, 师资力量匹配程度低
    (三) 实训设施设备无法满足礼仪实训需求
三、针对问题, 解决方法的实施
    (一) 解决的原则
        1. 针对性原则
        2. 主动性原则
        3. 实践性原则
    (二) 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法施行
        1. 接洽企业需求, 重视礼仪实训, 增加实训比重
        2. 积极组织礼仪培训, 改善师资水平, 匹配教学要求
        3. 克服条件困难,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灵活安排课程
        4. 积极鼓励学生, 针对形体缺陷, 设计矫正方法

(10)岭南与马来半岛地区现代建筑创作比较研究(1950s-1970s)(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评析
        1.2.1 关于岭南地区现代建筑创作的研究
        1.2.2 关于马来半岛现代建筑创作的研究
        1.2.3 相关研究评析
    1.3 相关基础理论与研究维度
        1.3.1 建筑的适应性理论
        1.3.2 建筑的地域性理论
        1.3.3 比较研究的维度
    1.4 研究范畴与对象
        1.4.1 地理范畴
        1.4.2 时间范畴
        1.4.3 研究对象
    1.5 研究目标与方法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两地现代建筑创作的可比性分析
    2.1 两地现代建筑创作的自然地理条件相似
        2.1.1 气候环境炎热和潮湿
        2.1.2 自然地貌以起伏丘陵为主
        2.1.3 水系资源丰富且滨海岸线长
        2.1.4 繁茂的生态植被四季常绿
    2.2 两地现代建筑创作的社会发展动因比较
        2.2.1 海上丝绸之路带动两地经贸互动
        2.2.2 两次大战期间的两地现代建筑发展
        2.2.3 自主独立后逐步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2.3 两地现代建筑创作的文化背景要素分析
        2.3.1 海洋文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交汇融合
        2.3.2 华人华侨联系形成共同的文化基因
        2.3.3 两地建筑文化互有深厚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自然适应性的两地现代建筑创作比较
    3.1 适应湿热气候的两地设计策略比较
        3.1.1 两地建筑气候适应性探索的理论渊源
        3.1.2 两地现代建筑创作适应气候的共同方法
        3.1.3 岭南地区:重视空间布局的通透畅通
        3.1.4 马来半岛:探索立体遮阳的多样变化
    3.2 回应地理环境的两地创作策略比较
        3.2.1 两地建筑创作对地形与地貌的尊重
        3.2.2 岭南地区:以借景统筹室内外环境
        3.2.3 马来半岛:塑造多层次的环境空间
        3.2.4 两地建筑与场地环境的空间关系比较
    3.3 本土自然资源在两地创作中的运用比较
        3.3.1 组合地方材料:融入室外环境与室内点缀装饰
        3.3.2 利用强烈阳光:活跃室内空间与塑造建筑形体
        3.3.3 两地水景的运用:静水映衬建筑与动水活跃氛围
        3.3.4 繁茂植物的运用:绿植衬托建筑与立体绿化融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社会适应性的两地现代建筑创作比较
    4.1 社会变革促进下两地建筑重点类型发展比较
        4.1.1 新兴国家的自强意识促成文化建筑的兴起
        4.1.2 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推进集体住宅的发展
        4.1.3 经济增长与对外交流使宾馆建筑初现繁荣
    4.2 特定经济条件下两地建筑成本控制策略比较
        4.2.1 两地建筑师共同的理性实用主义精神
        4.2.2 岭南地区:最大化节省单体造价以适应短缺经济
        4.2.3 马来半岛:采用标准化类型设计以降低建设成本
        4.2.4 两地建筑成本控制策略的差异分析
    4.3 国家政策调控下两地建筑创作机制比较
        4.3.1 两地国有设计机构发挥主导作用
        4.3.2 岭南地区:集体设计组为特定项目而持续创作
        4.3.3 马来半岛:私人建筑师事务所逐步扩大影响力
        4.3.4 两地创作机制比较的启发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人文适应性的两地现代建筑创作比较
    5.1 建筑创作中对现代主义和城市精神的发扬
        5.1.1 两地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共同表现
        5.1.2 岭南地区:基于生活尺度的人本主义理念
        5.1.3 马来半岛:追求纪念空间的英雄主义情怀
        5.1.4 两地现代建筑新地域特色的差异分析
    5.2 建筑创作中对民族风格与族群意识的表达
        5.2.1 在建筑创作中表达民族性的共同趋势
        5.2.2 岭南地区:以庭园空间表达民族文化意境
        5.2.3 马来半岛:借助符号象征表达民族独立性
    5.3 建筑创作中对特定价值与信仰文化的融合
        5.3.1 两地创作对多元文化价值的融合
        5.3.2 岭南地区:根植于世俗生活的文化和谐
        5.3.3 马来半岛:多民族和多宗教的文化兼容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适应自然气候环境的地域特征彰显
        6.1.2 尊重社会现实需求的时代精神表达
        6.1.3 融合多元文化价值的人文艺术追求
    6.2 启示
        6.2.1 回归真实朴素的现代主义价值取向
        6.2.2 构建根植于岭南本土的创作理论体系
        6.2.3 理性回应环境的创作实践方法
    6.3 创新点
    6.4 研究展望
附录1 马来半岛1950-1970年代表建筑作品概录
附录2 岭南地区1950-1970年代表建筑作品概录
附录3 马来半岛1950-1970年代建筑典型遮阳做法
附录4 岭南地区1950-1970年代建筑典型遮阳做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具有旅游专业特点的形体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旅游高职院校深化形体课教学改革初探[J]. 王洁.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11)
  • [2]韩国留学生汉语求职信写作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研究[D]. 李晓宇.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 张娜芳.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的构建研究[D]. 龙玉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 陈效.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 秦新.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9]浅谈全域旅游大背景下旅游服务礼仪实训教学尝试[J]. 郑瑶. 当代旅游, 2019(07)
  • [10]岭南与马来半岛地区现代建筑创作比较研究(1950s-1970s)[D]. 谢凌峰.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具有旅游专业特色的体育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