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光还快:幻想还是现实

比光还快:幻想还是现实

一、超光速:幻想还是现实(论文文献综述)

萧星寒,Lukaneas[1](2021)在《科幻写作三十六计之生活加一加 下》文中研究表明在上期栏目中,我们借助未来科技产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实现愿望。这种写作思路,我们称为"正",也就是顺其自然,让故事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那么,写作思路还有"反"吗?有请萧星寒老师出场解答!"可可豆"们平时喜欢看科幻电影吗?在不少科幻电影中,未来科技产品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魔盒"一样,一旦被人类使用,

何钧辉[2](2021)在《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流浪书写》文中提出科幻小说由西方进入中国已过百年,但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十分坎坷。一直到1990年代,中国科幻小说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呈现出作家群体逐渐扩大、写作风格多样和表现内容扩大等趋势。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科幻小说不仅表现出想象力的恢宏美感,还有着对人在未来的时间维度下的生存状态的描写和思考,这是与主流文学所不同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流浪书写”作为切入点,选取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家及作品,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背景以及时代环境,对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科幻小说中“流浪书写”的流浪呈现、叙事特征、文化意蕴和发生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对研究对象以及“流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目前学界有关中国科幻小说与“流浪”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进而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共五章内容:第一章是梳理和探讨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作品中的身体流浪呈现。身体流浪是小说中的流浪者主动或被动离开原本居所而去往他处的一种物理状态的离移,依据流浪的物理方式不同可分为空间的流浪和时间的流浪。第二章是梳理和探讨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作品中的精神流浪呈现。精神流浪是相对于身体流浪而存在于流浪者精神层面的一种内在体验方式,是内在感受对外在环境的游离,且在身体流浪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精神流浪感受,主要有身体流浪之前的精神隔阂、身体流浪途中的自我焦虑和身体流浪后对家园的疏离。第三章是分析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流浪书写的叙事特征。与主流文学相比,新时期中国科幻小说的流浪书写在叙事特征上既有相同,也有其独特的方面。小说中流浪人物的塑造往往由行为个体上升到人类种群形象而表现出来,流浪时空的宏大设定又与渺小的流浪者群体相冲突,流浪情节是流浪的现实性和超越性平衡的结果,流浪叙述风格悲剧的同时又凸显了人的崇高。第四章是分析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流浪书写的文化意蕴。这一时期的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流浪书写体现出了对人类起源、目的和最终命运的探寻。在流浪过程中,流浪者的遭遇展现出了人物坚韧的生命意识。在踏上流浪之途后,他们抑制不住对家园故土的思念,家园是支撑他们继续生存的精神归属。同时,流浪是人生存的常态表现,是不可回避的必然命运。第五章是分析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流浪书写的发生原因。流浪是人类史前的一种深刻记忆,也是一种文学母题,这一时期的中国科幻小说的流浪书写是对中国文学流浪传统基因的延续。新时期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人在科技的激流中失了根,这种失根感进一步转化成了流浪情绪。而科技的进步让人们望向了未来,对未来人类将走向何方的思考常常是科幻作家和研究者探讨的问题,小说中的流浪书写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这种思考的产物。结语部分是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新时期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流浪书写作出评价和总结。

牛健[3](2020)在《时空旅行科幻电影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科幻电影以其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达,预见未来和反思当下的主题内涵,受到了全球影迷的关注与追捧。时空旅行作为科幻电影的亚类型,因为其时空转换和时空构建的自由性,又结合了相关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给创作者提供了极大的创作空间,打破了传统叙事的固定模式,让电影在叙事上展现出新的魅力。第一章通过对“时空旅行科幻电影”进行界定与分类,依托此范畴内的多部科幻电影,总结时空旅行科幻电影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二章从时空的构建与时空的变换两方面对该类电影的叙事时空进行了分类与总结;第三章从情节和人物两方面分析了该类电影的叙事模式;第四章分析了近年来受科学技术的影响时空旅行科幻电影出现的叙事新变化。通过对时空旅行科幻电影叙事的研究,表明作为近年来科幻电影市场最流行的亚类型之一,时空旅行科幻电影不像其他电影那样采用传统的单一叙事策略,在叙事时空上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特征,在叙事模式上有其独特的个性,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影响呈现出了新的变化。

王锐[4](2020)在《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1902年梅里爱导演一部14分钟的《太空旅行记》,科幻电影正式拉开了序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电影技术的不断更新,科幻电影利用视听语言塑造着一场又一场视听盛宴。电影是一门时空结合的艺术,但早期电影研究中,学者们将叙事学的研究视角聚焦在时间维度,忽略了空间在叙事上的作用。20世纪末,“空间转向”开始受到各个领域学者的重视,叙事学领域以及电影叙事也开始了对于电影空间的研究。科幻电影作为一种成熟的类型电影,空间所呈现的视觉化效果直接影响着电影的成功与否。科幻电影需要想象力与技术合力塑造出具有真实感的虚拟空间。空间对科幻电影叙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空间始终在场,并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聚焦于好莱坞科幻电影,研究其电影空间的意义和功能。笔者对好莱坞科幻电影空间进行研究,对好莱坞科幻电影空间的呈现类型进行归类总结,对空间叙事特征进行探讨,首先活化对于时间的掌控,增强叙事的自由想象,其次空间始终在场,营造真实的虚拟空间,最后在时空变换中寻找影片叙事结构。不同空间的呈现能够推动故事情节进展,增强空间叙事张力,在空间呈现中表达影片制作者对当下世界的哲学思考。并以经典电影案例分析其空间叙事在影片情节发展、叙事张力中的作用,探讨电影空间所传达出的文化意蕴,为中国本土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蒋丽丽[5](2020)在《《电影中的翻译》(第五章)翻译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是一篇英译汉的翻译实践报告。项目来源于导师的推荐,选自爱尔兰翻译学家迈克尔·克罗宁的一部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学术着作Translation goes to the Movies(《电影中的翻译》)中的第五章。作者主要通过《星球大战》三部曲电影,围绕译者的任务、字幕翻译、语言多样性、翻译效果和变化性、克隆人以及从翻译中撤退等方面展开了详细地论述与分析。本报告将从文本为学术着作的特点出发,着重介绍学术翻译研究的最新状况,学术意义以及学术翻译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从而据此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报告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任务描述,主要介绍了原文本背景和文本的类型与特点;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着重介绍了学术翻译研究现状、学术翻译意义和学术翻译遵循的原则;第三部分是有关翻译任务具体完成的过程,主要包括译前准备和翻译过程;第四部分是整个实践报告最为核心与关键的部分,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词汇、句子和语篇等方面的翻译难点与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根据学术翻译需要遵循的原则,并利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策略,采取了相应的翻译方法,例如音译法、词义选择法、引申法、顺译法、拆译法等一系列翻译方法;第五部分是翻译实践总结,笔者从本次翻译实践中获得了许多启发和宝贵经验,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翻译方面的各种不足之处。如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译者,高质量地完成翻译任务,就需要译者具备各方面的能力,这其中就包括源语和目的语的双重驾驭水平、相关的文化和专业知识水平,以及需要不断地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总结,才能真正提高翻译水准。

武小景[6](2019)在《中国“时间旅行”科幻小说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与之相关的科幻文学在当今的文坛也愈加火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科幻甚至在影视改编中也占据了一方天地。科幻文学的日益繁荣,使得科幻题材也拓展到更新的层次,“时间旅行”就是其中的一类。“时间旅行”通过幻想的时空穿梭技术,打破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局限,触碰到了时间的神秘角落。本论题围绕“时间旅行”科幻小说,系统研究了中国“时间旅行”科幻小说的概念范畴、文本艺术,并通过分析中国大陆与香港的两位科幻大家此类型的科幻创作,探讨了时间旅行题材的重要意义,在对时间旅行题材做全面认识之后,寻找如何实现科幻小说整体繁荣的途径。论文除绪论和结语以外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是解释“科幻小说”与“时间旅行”的概念,从科幻小说特点及题材分类说起,对论文涉及的对象做一界定,并梳理出中国“时间旅行”题材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是论文的重点,着重分析这一题材的特点,其中就主题意蕴来看,包含着宿命、伦理、时空观的深刻思考:时间旅行使得人类穿梭不同时空成为可能,但这种看似带来无限选择的旅行最终仍是导向宿命般的结局;时间旅行将人类的命运急速展现出来,时间看似是一系列伦理危机的根源;时间旅行打破传统观念中关于时间的一维性与不可复返性,提出比时间更重要的是个体应该如何在时空中生存的问题。就场景与环境描写而言,注重时空转换过程中的场景切换,以及转换至不同时空下具体的环境描写,这都要求小说具备极大的真实性。就情节模式来看,在时间旅行题材中,作家们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情节模式:在时间中往返、时间是循环的、平行宇宙,这三种情节模式基本上囊括了时间旅行中所有类型,小说中时空转换成为故事进展的动因,并根据不同的情节模式寄寓了作家关于时间的不同看法。论文第三章列举了一些此类型作家的创作成果,并从“时空书写的独特性”、“重新质疑科幻小说在目前的定位”阐述了这一题材的重要价值,后又通过中西科幻的对比反思,希望借鉴西方经验,寻求中国科幻小说应走之路。

朱莹洁[7](2019)在《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 ——以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作品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科幻小说影视化的愈演愈烈,科幻小说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科学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也成为亟需引起重视并得以研讨的问题。二十世纪末,叙事作品研究出现伦理学转向,新生代科幻小说作家也凭借丰富优秀的创作崭露文坛,其作品对“人应该怎样生活”等关切伦理价值观念的问题进行论述,并通过独特的叙事策略予以展现。本文以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跨学科的叙事伦理研究方法,就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代表作家刘慈欣、王晋康、韩松的作品作具体的文本分析,探究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开拓的伦理向度,以及为更好地表现伦理问题所运用的叙事策略。第一章主要分析新生代科幻小说对叙事作品伦理向度的拓展,集中论述其所呈现的“人类干预”的科技伦理与“人类共同体”的全球伦理。重点分析人类因素介入为生命科学、神经科学领域带来突破的同时所引起的伦理困境,并揭露新生代科幻小说家对构建人类共同体的全球伦理的向往,以及尚存在难度的伦理前提。第二章重点挖掘新生代科幻小说在表现伦理问题时所运用的叙事策略,结合伦理相对主义的概念指导,观察小说在叙事态度、立场、视角等方面的转换;关注特色鲜明、多元变换的叙事时空表现,探索时空的跨越式叙事与失真性变形对伦理问题呈现的正向作用,思考新生代科幻小说对历史、真实等固有观念的颠覆革新。第三章以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三位新生代科幻小说代表作家的作品为直观的观察对象,结合具体文本对主要作家作品的叙事伦理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其小说中叙事因素与伦理思维的相互成就,从而有针对性地了解新生代科幻小说的多元色彩。

黄志洵[8](2018)在《试论量子通信的物理基础》文中研究指明众所周知,W. Heisenberg荣获1932年Nobel物理学奖是由于他提出了矩阵力学和不确定性原理,这对量子力学(QM)的建立非常重要。但是,A. Einstein对QM持反对态度;这在1926年开始显露,而在1935年达到顶点,其时他与B. Podolsky,N. Rosen发表了EPR论文。此文中的局域性原则与他的狭义相对论(SR)对应;对于一个分离系统(Ⅰ和Ⅱ)而言,二者之间不可能存在超距效应。N. Bohr对EPR论文作了反驳,指出不确定性原理对Ⅰ和Ⅱ的影响——当测量Ⅰ时Ⅱ会有反应,这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无关。当然,上述讨论均是针对微观粒子的。1951年D. Bohm把EPR思维实验作现代意义的陈述,称为Bohm自旋相关方案或自旋双值粒子系统。实际上Bohm启动了量子纠缠态研究。在此基础上,1965年J. Bell提出考虑了隐变量问题的不等式;而在1982年,A. Aspect用高精度实验证明,结果与Bell不等式不符却与QM一致;这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1985年,物理学家J.Brown和P. Davies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组织了一次对着名科学家的访谈。在采访J. Bell时他说,该不等式是分析EPR思维所产生的,这个思维说在EPR论文条件下不应存在超距作用,但那些条件却导致了QM所预期的奇特的相关性。Aspect实验结果是在预料之中的——QM从未错过,即使条件苛刻也不会错。这些实验无疑证明了Einstein的观念站不住脚。……特别是在2008年,D. Salart等用处于纠缠态的相距18km的2个光子完成的实验证明其相互作用的速度比光速大一万倍以上,为104c—107c;可以说此实验对有关EPR的长期争论作了结论。在后来数十年中,Bell型实验常盛不衰,互相纠缠的光子间隔由Aspect时的15m逐步加大到2007年时的144km,而在2017年由中国量子卫星扩展到1200km,十分惊人。作为QM的一种应用,量子通信(QC)是量子信息学(QIT)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光纤为基础提出了若干QC实施方案,例如量子密钥分配(QKD),诱骗态(DS),量子安全直接通信(QSDC),以及超级纠缠态(HES),等等;信息传播可依靠单光子和纠缠。然而问题是QC并非绝对安全,故QC的重要性和意义尚需在实用中进一步求证。现在,以量子纠缠态为基础的QIT研究是有优势的;所有研究工作都建基于与QM非局域性一致而与EPR论文不符的基础上。EPR论文发表83年了,但它仍吸引人们注意并从反面促进了科学发展。无论QM的Copenhagen诠释有无问题,QM都是QC的可信的物理基础。

王博[9](2018)在《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审美构成》文中提出好莱坞电影自诞生以来,作为美国大众文化及美国精神的传播方式,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及审美理念。科幻电影是好莱坞最重要的类型片之一,它诞生并发起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科幻电影之所以存在的客观基础,尽管真正具有技术含量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历史并不算悠久,但早期部分好莱坞电影就具备了一定的科幻思维,其发展速度的迅猛也令全世界震撼。从内容的角度来说,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故事是建立在可能性基础上的虚拟真实或未来真实,因此,展开想象力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内容同其他类型电影相比,更为丰富。从视听角度上来说,好莱坞科幻电影的视听要素建立在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不论是化妆、特效、剪辑、声音、还是场面,都体现出强烈的震撼性。尤其是近年来3D、4D、IMAX等技术的兴起及飞速发展,好莱坞科幻电影又进一步突出了传统技术带来的叙事囹圄,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虚拟未来真实。从审美思辨角度来说,上述内容及技术均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对于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技术带来的视听影像奇观来说,它的商业性特征十分明显,甚至形成了自有的一套制作、宣传及营销模式,这种模式带来了间接的科技思潮批判,一些受众及电影理论家开始思辨技术、科幻以及一味刺激受众感官体验的好莱坞科幻电影是不是需要更深层次的精神审美。其次,对于好莱坞科幻电影本身所具备的审美价值理念来说,其审美价值理念中的意识形态是隐蔽的,必须通过大量的画面及声音元素对受众进行渗透,而受众本身却在观影的过程中沉浸于技术带来的表象视听盛宴,往往失去了对深层次审美价值理念的解读空间。最后,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审美构成思考往往建立在技术批判的范畴之中,存在技术体验带来的引导,也存在技术体验带来的桎梏,这导致好莱坞科幻电影审美构成元素中,必须植入美国文化政治逻辑,不管这种植入的方式是显性还是隐性,也只有如此,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精神内核才能存在于大量夺目的视听氛围之中。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审美架构,内容、技术、视听、商业、传播等元素均是本文研究的不同视域,同时本文还将树立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探寻在这一历史发展脉络过程中,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审美架构出现怎样的嬗变。本文一共被划分为绪论、好莱坞科幻电影概述、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审美特质呈现、好莱坞科幻电影审美特质的形成因素、好莱坞科幻电影带来的艺术反思、结论等几个部分,具体架构如下:在绪论部分中,主要包括好莱坞科幻电影审美研究的缘起、前人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研究的重点、难点、可行性、必要性。在第一部分中,本文主要从概念入手,探讨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一些相关概念内涵、外延以及同审美构成相关的概念理论。这一部分所对应的章节是论文的第一章。在第二部分中,本文所阐述的是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审美特质呈现。其中包括真实与虚构中呈现的叙事审美、科学与艺术中呈现的视听审美、意识形态与娱乐化中呈现的精神美学。在真实与虚构部分,又包括发自电影本体特性的真实与虚构,电影文本创造出的真实与虚构,时空表现中的真实与虚构,真实与虚构的审美接受。在科学与艺术部分,包括的内容有:科幻情节与艺术审美范畴,由科技带动的艺术审美效果,由艺术审美带动的科技反思。在意识形态与娱乐化部分,本文论述的要点有简化版角色所展现的大众文化价值观所体现的意识形态与娱乐化内部策略、通俗化科幻情节承载的国家形象所体现的意识形态与娱乐化的外部策略、科幻保守主义叙事带来的政治隐喻蕴含的意识形态与娱乐化的电影文本策略,而在意识形态与娱乐化的电影文本策略中,本文还将借鉴一些传播学的理论对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意识形态传播效果进行有体系的分析归纳,不论是好莱坞科幻电影对美国政体意识形态的建构还是作者自身意识形态在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体现,都使得好莱坞科幻电影成为美国精神对外传播的载体,进而提升了好莱坞科幻电影作为美国国家形象宣传工具的重要性。这一部分对应的是论文的第二章、第三章及第四章。在第三部分中,本文论述的内容是好莱坞科幻电影审美特质的形成因素及作用,在这一部分的形成因素及作用里,本文的论述视角主要从社会及政治的制约作用、市场商业的促进作用、文化观念的内核作用、独到艺术特性的审美效果四个方面入手。社会及政治的制约作用包括意识形态及作为美国国家机器的意识形态、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政治意识形态体现、政治审查对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制约三个方面;市场商业的促进作用包括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商业元素历史成因、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商业元素体现模式、商业因素对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深远影响三个方面;文化观念的内核作用包括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文化观念转变、好莱坞科幻电影文化元素中的历史、好莱坞科幻电影文化元素中的理性与梦幻三个方面;独到艺术特性的审美效果包括经由科技彰显的艺术创作魅力、经由传统叙事彰显的艺术审美反思、经由平行、穿越叙事时空建构的艺术审美新空间、视听语言带来的艺术审美感官体验四个方面。这一部分中,本文还选取了一部分影片作为个案研究,适当运用电影内容分析方法和电影视听语言分析方法,对上述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和发掘。这一部分对应的是论文的第五章。在第四部分中,本文总结并分析了好莱坞科幻电影为人们带来的艺术反思:首先是强化对本土文化的开发利用,这包括好莱坞科幻电影对中国元素的利用、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科幻电影中呈现方式带来的思考两个宏观理念;其次是加强商业化运作的研究和实施,这包括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商业化运作启示、中式科幻电影艺术的商业出口两个部分;再次是担负社会人文——审美的使命,具体包括对自然环境生态体系的重建、对历史战争价值观的重构、对生化危机物种变异的审视、对人工智能科技的合理利用四个理论观点;最后是对全球视域下文化霸权的突围,详细论述了科技军事实力的绝对彰显、积极应对文化霸权的全面覆盖和美国价值观的强行输出三方面内容。也就是说,在这一部分,本文将总结上述几个章节的论点,对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审美架构进行归纳总结,探寻好莱坞科幻电影未来发展的趋势及审美理念,并结合我国电影发展现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科幻题材电影发展、同时又能够传承中国科学精神的国际化科幻电影审美道路。

黄志洵[10](2016)在《再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科学》文中提出在基础性自然科学发展中,国内缺乏杰出的新科学思想,因而缺少世界级科学大师。究其原因,首先是中国科学家习惯于紧跟西方同行,相信他们的理论和实验工作都是最先进的,并产生自卑心理。其次,认为如果某个科学理论已被大众认同,想必不会有什么问题。在科学研究中欧美国家确有优秀传统,有众多杰出的科学家及了不起的科学思想。但在近年来,为认识自然界本性的研究面临很大困难,西方科学家呈现出焦虑感,也出现了胡乱猜测甚至不诚实的现象。因而他们让我们觉得困扰,并感到其理论常与实际相悖。有时候他们用数学取代物理。为了获得研究经费,一些欧美科学家诱导本国政府出巨资上大项目。在这些情况下,中国科学家不能再紧跟西方,应当敢于提出新思想,勇于对原有知识的某些方面提出质疑。最重要的是走自己的路,不再用别人的昨天装扮自己的明天。我们必须敢于标新立异,不再受权威的约束。物理学研究需要数学的帮助,但数学形式主义并不可取,因为有时候一个方程式过不去不等于无法成就整个工程。中国科学家具有自信,可以完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科学的任务。

二、超光速:幻想还是现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光速:幻想还是现实(论文提纲范文)

(1)科幻写作三十六计之生活加一加 下(论文提纲范文)

拷贝神奇的“知识机”
妈妈失忆啦!
穿越时间的代价

(2)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流浪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流浪概念的界定
    2 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及其意义
    4 研究方法
1 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作品中的身体流浪书写
    1.1 空间的流浪
    1.2 时间的流浪
2 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作品中的精神流浪书写
    2.1 身体流浪之前的精神隔阂
    2.2 身体流浪途中的自我焦虑
    2.3 身体流浪后对家园的疏离
3 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流浪书写的叙事特征
    3.1 流浪个体到流浪群体的升华
    3.2 宏大时空与流浪人物的冲突
    3.3 流浪情节现实与超越的平衡
    3.4 流浪叙事风格的悲剧与崇高
4 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流浪书写的文化意蕴
    4.1 坚韧的生命意识
    4.2 永恒的文化乡愁
    4.3 流浪的存在之思
5 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流浪书写的发生原因
    5.1 中国文学流浪传统延续
    5.2 科技发展的无根感转化
    5.3 对未来人类走向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990年代以来关于“流浪”的中国科幻小说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3)时空旅行科幻电影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性
第一章 时空旅行科幻电影概述
    第一节 时空旅行科幻电影的概念
        一、时空旅行与科幻电影
        二、时空旅行科幻电影的界定
        1.时空旅行科幻电影的定义
        2.时空旅行科幻电影的种类
    第二节 时空旅行科幻电影的发展
        一、先锋探索时期(20世纪初-60年代末)
        二、类型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2010年)
        三、新时期(2010年-至今)
第二章 时空旅行科幻电影的叙事时空
    第一节 时空的构建
        一、展现奇观的宇宙空间
        二、贴近生活的日常空间
        三、文化交融的未来空间
        四、流动变化的赛博空间
        五、现实镜像的意识空间
    第二节 时空的变换
        一、时空穿越
        二、时空循环
        三、时空平行
第三章 时空旅行科幻电影中的叙事模式
    第一节 情节模式
        一、末日恐惧下的“逆转未来”
        二、时间困境下的“循环宿命”
        三、空间旅行下的“游戏任务”
    第二节 人物模式
        一、“拯救世界”的英雄人物
        二、“循环宿命”下的悲剧人物
        三、“悬赏任务”下的冒险人物
第四章 科学技术影响下的叙事新变化
    第一节 科技理性下的“超真实”
        一、科学理论的诠释增强逻辑性
        二、科技设备的展示增加可信度
    第二节 叙事空间的边界模糊
        一、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互融
        二、梦境空间与现实空间交织
    第三节 时空旅行的主题隐喻
        一、“时间”和“生命”的奥义
        二、“轮回”与“选择”的意义
        三、“科技”与“伦理”的反思
        四、“人性”与“现实”的回归
结语
致谢
案例影片清单
参考文献

(4)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好莱坞科幻电影与空间叙事
    第一节 好莱坞科幻电影概述
        一、科幻电影的概念界定
        二、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
        三、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叙事空间与空间叙事
        一、电影的叙事特性
        二、叙事空间与空间叙事的关系
第二章 好莱坞科幻电影空间叙事的类型
    第一节 奇景: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地志空间叙事
        一、城市:熟悉的地理坐标
        二、太空:奇观化的想象
        三、未知天体空间:叙事活力源泉
    第二节 奇人: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心理空间叙事
        一、记忆:潜意识的精神支柱
        二、神话:英雄主义的救世心理
        三、私欲:重利轻义的反派
第三章 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空间叙事特征
    第一节 时间与空间的非现实化
        一、时间的设定和组合
        二、空间的设定与幻觉
    第二节 技术支撑视听语言的真实与虚幻
        一、CG技术与虚拟幻想元素的绘画感
        二、3D摄影技术与视觉化叙事的真实感
    第三节 类型化的空间叙事结构
        一、空间并置完成“非线性空间叙事”
        二、循环结构下的空间叙事
第四章 好莱坞科幻电影空间叙事的功能
    第一节 创作层:空间叙事作为情节发展的动因
    第二节 文化意蕴:空间叙事的情感隐喻功能
        一、空间隐喻:眷恋回归的地球家园
        二、末世神话:全球化的集体认同
    第三节 审美之维:陌生化奇观与哲学思辨
        一、真实与幻想中的想象式满足
        二、担负社会人文使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5)《电影中的翻译》(第五章)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 Introduction to Author and Source Text
        1.1.1 Introduction to Author
        1.1.2 About the Source Text
    1.2 Text Types and Feature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Research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of Academic Translation
    2.2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cademic Works
    2.3 Principles of Academic Translation
    2.4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Chapter Three Process Description
    3.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3.2 Translation Process
    3.3 Proofreading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4.1 Lexical Analysis
        4.1.1 Transliteration
        4.1.2 Conversion
        4.1.3 Extension
    4.2 Syntactic Level
        4.2.1 Sequencing
        4.2.2 Division
        4.2.3 The translation of passive voice
    4.3 Passage Level
        4.3.1 Logical Cohesion
        4.3.2 Reference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Findings of Translation Project
    5.2 Inadequacies
Works Cited
Appendix : Alignment of the Original and the Translation

(6)中国“时间旅行”科幻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科幻小说与时间旅行题材概述
    第一节 西方科幻小说与时间旅行题材
        一、科幻小说及其分类概述
        二、关于时间旅行题材科幻小说
    第二节 中国“时间旅行”科幻小说的发展
        一、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
        二、时间旅行题材在中国
第二章 中国“时间旅行”科幻小说特点
    第一节 主题意蕴
        一、宿命难逃
        二、伦理危机
        三、时空本质
    第二节 场景与环境
        一、真实可感的场景切换
        二、异时空中的环境冲突
    第三节 情节模式
        一、在时间中往返
        二、时间是循环的
        三、平行宇宙
第三章 中国“时间旅行”科幻小说创作成果及意义
    第一节 中国“时间旅行”科幻小说代表性作家及创作成果
        一、中国大陆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刘慈欣
        二、香港科幻“怪人”——倪匡
    第二节 写作意义及反思
        一、时空书写的独特性
        二、重新质疑科幻小说在目前的定位
        三、对比反思中外科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科研成果

(7)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 ——以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理论
第一章 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伦理向度拓展
    第一节 “人类干预”的科技伦理
        一、重新审视生命的生命科技伦理
        二、守护精神自由的神经科学伦理
    第二节 “人类共同体”的全球伦理
        一、否定霸权对抗式的价值观念
        二、构建未来共同体式的全球伦理
第二章 新生代科幻小说的叙事策略
    第一节 相对主义的叙事态度
        一、伦理相对主义概念
        二、叙事呈现的相对主义态度
    第二节 陌生化的叙事时间与空间
        一、时空的跨越式叙事
        二、时空的失真性变形
        三、叙事时空对叙事对象的重构
第三章 主要作家作品的叙事伦理特征
    第一节 刘慈欣:直面困境的挑战者
        一、闯关式的叙事结构
        二、张扬科技的审美风格
        三、英雄主义的人物塑造
    第二节 王晋康:恐惧且乐观的开导者
        一、科技与伦理的两难
        二、圆满光明的结尾
        三、作者视点强介入
    第三节 韩松:逃避未来的悲观者
        一、人类异化的鬼魅奇观
        二、梦呓式的叙述语言
        三、逃离与虚妄的叙事基调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8)试论量子通信的物理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Bohr对量子理论创立的贡献和学术观点[2, 3]
3 Born波函数几率诠释和Heisen-berg测不准关系式[2, 4-8]
4 量子力学的Copenhagen诠释品评[2-9]
5 讨论
6 量子纠缠态存在性问题[17]
7 关于Wootters定理
8 结束语

(9)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审美构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同本文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国内外研究的一般状况
        二、现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论点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的重点、难点、可行性分析
        一、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本文研究的难点
        三、本文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价值和意义
第一章 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主要类型和一般审美特征
    第一节 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主要类型表现
        一、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概念界定
        二、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好莱坞科幻电影元素的主要表现及审美特征
        一、模式化的叙事方式
        二、典型化的人物形象
        三、感官化的视听语言
        四、人文化的内涵呈现
第二章 真实与虚构的多维度交融
    第一节 发自电影本体特性的真实与虚构
        一、技术支撑虚幻想象的真实
        二、科学常理遵循视听语言规则
        三、想象蒙太奇的现实隐喻功能
    第二节 电影文本创造出的真实与虚构
        一、理论细节深化叙事真实
        二、虚幻情节烘托真实情感
        三、客观与隐喻的拼贴——电影美学维度的虚构和真实
    第三节 时空表现中的真实与虚构
        一、有限时间的伸缩与延展
        二、替代空间折射现世矛盾
        三、基于现实描述可能的真实
    第四节 真实与虚构的审美接受
        一、幻想在银幕中的镜像式投射
        二、虚拟奇观带来的认知式感知
        三、做梦与释梦中的想象式满足
第三章 科学与艺术的互补
    第一节 科幻情节与艺术审美范畴
        一、未知世界的崇高美
        二、末日降临的悲剧美
        三、超级英雄的刚性美
    第二节 由科技带动的艺术审美效果
        一、CG技术与虚拟幻想元素的绘画感
        二、解剖学原理与形象塑造的雕塑感
        三、3D摄影技术与视觉化叙事的真实感
    第三节 由艺术审美带动的科技反思
        一、科技反思批判的思想背景
        二、好莱坞的电影类型运作机制
        三、电影类型的形式结构与主题内容的关系
第四章 意识形态与娱乐化的和解
    第一节 意识形态及作为美国国家机器的意识形态
        一、作为政治概念的意识形态发展历程
        二、作为美国国家机器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娱乐化的内部策略——简化版角色展现大众文化价值观
        一、基督教救世的耶稣式形象
        二、回归主流家庭的父亲形象
        三、反科学主义中的科学家形象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与娱乐化的外部策略——通俗化科幻情节承载美国国家形象
        一、入侵模式与国家形象
        二、硬汉牺牲与个人英雄主义情怀
        三、探险者回归与国家伦常的重建
        四、中国援救与电影文化霸权的传播
        五、回到悲观未来世界与反乌托邦
    第四节 意识形态与娱乐化的电影文本策略——科幻保守主义叙事的政治隐喻
        一、以童稚手法隐喻逃避主义——从斯皮尔伯格到卢卡斯
        二、以恐怖叙事隐喻意识形态对抗
        三、女权运动与《异形》中的男性焦虑
第五章 好莱坞科幻片审美特质的形成因素及作用
    第一节 社会及政治的制约作用
        一、好莱坞科幻电影中政治意识形态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
        二、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政治意识形态体现
        三、政治审查对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制约
    第二节 市场商业的促进作用
        一、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商业元素历史成因
        二、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商业元素体现模式
        三、商业因素对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深远影响
    第三节 文化观念的内核作用
        一、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文化观念转变
        二、好莱坞科幻电影文化元素中的历史
        三、好莱坞科幻电影文化元素中的理性与梦幻
    第四节 独到艺术特性的审美效果
        一、经由科技彰显的艺术创作魅力
        二、经由传统叙事彰显的艺术审美反思
        三、经由平行、穿越叙事时空建构的艺术审美新空间
        四、视听语言带来的艺术审美感官体验
结论 好莱坞科幻电影带来的艺术反思
    第一节 强化对本土文化的开发利用
        一、好莱坞科幻电影对中国元素的利用
        二、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科幻电影中呈现方式带来的思考
    第二节 加强商业化运作的研究和实施
        一、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商业化运作启示
        二、中式科幻电影艺术的商业出口
    第三节 担负社会人文——审美的使命
        一、对自然环境生态体系的重建
        二、对历史战争价值观的重构
        三、对生化危机物种变异的审视
        四、对人工智能科技的合理利用
    第四节 对全球视域下文化霸权的突围
        一、科技军事实力的绝对彰显
        二、积极应对文化霸权的全面覆盖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再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科学(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专家学者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科学”文章的反映
3 今天的西方基础科学界或已乱象丛生
    ①对基本的物质构成丧失信心,沉迷于寻找所谓“暗物质”
    ②荒唐的“西方宇宙学”
    ③连黑洞是否确实存在都不完全确定的“黑洞物理学”
    ④寻找“引力波”陷入盲目性
    ⑤沉迷于寻找“超对称粒子”但毫无结果
4 要科学的数学化,不要“数学形式主义”
5 走创新之路是中国科学工作者不再对西方盲从的关键
6 必须大力培育中国杰出的科学大师
7 新科学思想从哪里来
8 做科学研究需要有一种精神
9 结束语

四、超光速:幻想还是现实(论文参考文献)

  • [1]科幻写作三十六计之生活加一加 下[J]. 萧星寒,Lukaneas.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21(12)
  • [2]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流浪书写[D]. 何钧辉.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时空旅行科幻电影的叙事研究[D]. 牛健.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4]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D]. 王锐.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5]《电影中的翻译》(第五章)翻译报告[D]. 蒋丽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6]中国“时间旅行”科幻小说研究[D]. 武小景.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7]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 ——以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作品为例[D]. 朱莹洁. 东南大学, 2019(06)
  • [8]试论量子通信的物理基础[J]. 黄志洵.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 [9]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审美构成[D]. 王博. 吉林大学, 2018(12)
  • [10]再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科学[J]. 黄志洵.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标签:;  ;  ;  ;  ;  

比光还快:幻想还是现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