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新乡电力段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新乡电力段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新乡电务段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孟鹤[1](2021)在《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铁路安全智能监测与识别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货运重载”将与“客运高速”共同构成铁路发展的两大趋势。重载列车通常采用大型专用货车编组,主要特点是列车挂载车箱多、载重大和运距长,所以其运行安全保障措施要求更加严格。另一方面,我国铁路运营里程长,周边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十分复杂,沿线环境安全和自然灾害始终是影响铁路安全存在的重点问题,例如:行人非法上道、异物侵限(彩钢瓦和防尘网)等。本文在详细介绍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基本原理和铁路安全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后,开展了基于分布式声波传感器技术的列车运行状态监测和铁路周界入侵防护理论与应用研究,并取得一些重要进展,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如下:(1)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EMD-CIIT的光纤传感信号去噪算法通过计算原始信号与其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后的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确定IMFs中噪声主导模态与有效信号主导模态的分界点;接下来,利用区间迭代不变阈值(Clear Iterative Interval Thresholding,CIIT)对PCC值大于0.1的IMFs去噪处理;最后重构所有的IMFs和冗余项,得到去噪后的信号。与小波阈值、维纳滤波和谱减法去噪算法相比,EMD-CIIT算法处理后的信噪比有明显改善,敲击和破坏信号分别提高至30.9d B和32.82d B。(2)提出了一种基于CEEMDAN-IT的Ф-OTDR系统信噪比增强算法EMD分解过程中会出现“模态混叠”现象,而且自适应噪声完备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后的IMFs分量包含一些残余噪声和“伪模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CEEMDAN和区间阈值的Ф-OTDR系统信噪比增强算法。根据IMF的能量密度与其对应的平均周期的乘积为常数这一性质来确定分界点;然后,利用区间阈值(Interval Thresholding,IT)对噪声主导模态的IMFs阈值化处理,最后重构所有的IMFs和冗余项。与小波阈值和CEEMDAN硬阈值算法相比,CEEMDAN-IT算法能够取得更好的去噪效果,敲击和破坏信号扰动位置处的信噪比分别提高至51.21d B和52.11d B。(3)开展分布式声波传感器技术在重载铁路列车运行状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分布式声波传感器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重载铁路列车运行状态监测方法,该方法利用铁路即有光纤拾取轨道振动信号,对列车进行实时监测和定位。首先,采用小波分解算法对原始信号去噪,实验选取db12、sym8和coif5三种小波基函数,尺度范围[1,4];接下来,对振动信号进行预处理,包括时域特征提取、峰值检测和二次滤波等;最后,利用连通区域标记算法检测图像中的各个连通区域,得到列车行驶轨迹。由于小波分解算法在分解尺度和基函数选取时的不确定性,本文通过分析振动信号的时域波形特征,验证了一种新的去噪方法,即五点三次平滑滤波。对比发现,五点三次平滑滤波的效果与小波分解基本相同,但极大地降低了计算时间。此外,在信号预处理之后,利用改进的Canny算法提取图像中目标位置的边缘,实现对列车的在线监测。在朔黄铁路现场测试后发现,这项应用可以准确地识别正在运行的列车,实时获得列车的长度、速度、位置和行驶方向等运行状态信息,定位误差10m左右。(4)提出了一种基于Ф-OTDR的铁路周界入侵事件识别方法为了降低误报率,提高铁路入侵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XGBoost模型来识别不同的入侵事件。该方法实现了从传感器数据采集到最终结果输出的一体化方法,具体包括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分帧、去噪)、特征提取、模型设计、调优和评估。现场验证的结果显示,对于常见的五种入侵事件,模型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98.5%。混淆矩阵的所有相关性能指标都优于其它主流的分类方法,例如: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多层感知机。

程剑锋,周达天,冯凯,王亚东[2](2021)在《关于卫星导航技术在铁路运输系统中应用分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卫星导航技术在铁路运输系统中的多种应用,本文研究并提出了分级的方法与相应的评价指标。对于促进卫星导航技术在铁路运输系统中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所提出的综合应用的苛求度和应用的人机交互度双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将卫星导航技术在铁路运输系统中应用分为三级,包括:1)一般性应用,无论是因为内部故障或外源性的单一功能缺失,对于运输带来的影响可以忽略;2)高人机交互性苛求性应用,如果出现功能的失去,将对运输带来较大的影响,比如造成运输中断;3)低人机交互性苛求性应用,这类应用是安全苛求应用,如果出现功能的失去,将对运输带来不可接受的影响,比如将造成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并伴随有运输中断。并针对三个等级的应用,提出分级管理的建议,分别是:1)一般性应用的系统,可以使用非定制性卫星导航设备;2)高人机交互性苛求性应用的系统,需要在卫星导航设备的选型之前,完整的提出针对卫星导航设备的功能和性能需求;3)低人机交互性苛求性应用的系统,需要在系统设计阶段,根据系统的安全苛求功能的分配,针对卫星导航设备,提出明确且可验证的安全功能、非安全功能和性能的需求,并且进行完善的验证。

刘晓莹[3](2019)在《电务专用防护无干扰型集中通讯机研制》文中指出随着铁路不断高速发展,对电务检修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室内外防护通讯设备主要采用KD-2B型扩音对讲电话或无线对讲机,使用这两种设备进行通话时都存在弊端。采用KD-2B型扩音对讲电话通话有两个弊端。其一,运转室内行车指挥人员会被KD-2B型扩音对讲电话干扰;其二,KD-2B型扩音对讲电话为有线通话,室内驻站联络员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通话过程中,驻站联络员需频繁往返于控制台与听筒之间,易造成实时防护空档。采用对讲机通讯,也存在两个弊端,一是在大站场或区间作业时很难达到清晰的通话质量,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二是对讲机的通话距离有限,无法在大的站场或区间使用。调研发现现有防护通讯设备存在的不足之后,本文旨在研制稳定性、可靠性均能满足实际电务室内外防护通讯用设备,即电务专用防护无干扰型集中通讯机。为研发该系统对有线耳麦式集中通讯机、蓝牙耳塞式集中通讯机和无线抗干扰集中通讯机三种方案进行论证,通过比较三种方案的优点与不足,最终确定采用无线对讲机替代原KD-2B型扩音对讲电话手持听筒方案,即在KD-2B型扩音对讲电话基础上对其内部结构、通话方式加以改进。主要改进内容包括:(1)运转室内总机的有线通讯方式改为无线通讯方式,消除了原扩音对讲电话对车站(特别是大站场)行车指挥人员的干扰,且实现了室内驻站联络员的实时防护;(2)由“有线”单一的工作模式改为“有线/无线”双模工作方式,“有线/无线”两种模式可方便切换,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3)增加抗干扰、防雷、防高压电入侵等措施。本文研制的电务专用防护无干扰型集中通讯机通过了语音质量,电磁兼容和抗干扰方面的测试,在货线车站和试点客线车站试验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较原KD-2B型扩音对讲电话和无线对讲机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方面均有提高,适合推广到更多的站场使用。

汪美阳[4](2019)在《关于铁路运输站段标准化建设水平评价的研究 ——以机务系统运输站段为例》文中指出运输站段作为铁路运输的基础单元,客观上存在着技术特点各异、人员素质不同、自然环境及其他资源条件千差万别的现实情况,特别是不同运输站段的管理者对于标准化含义、内容、意义及采取措施等认知差异,造成了不同运输站段仅在其内部范围内开展标准化建设,着眼于提高内部效益和效率,却导致铁路行业层面在同类型运输站段的管理方式、提供服务、作业内容上出现了差异性问题,需要铁路总公司从行业统一管理的角度,提出并设计一套对运输站段标准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规范铁路总公司所属各系统运输站段标准化建设的内容和方向,取得站段之间生产协作的最佳秩序和经济效益。本文在对国内外标准化理论、绩效评价理论进行全面综述的基础上,对铁路技术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针对运输站段管理特性与传统生产、服务型企业较大差异,围绕铁路作业环境动态变化,作业内容随时调整,作业范围互相交叉、作业重点各有侧重等现状,进一步点明了运输站段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最终表现出的差异性现象,并以机务系统为范例,将标准化建设核心内容进行关键指标化处理(KPI),构建了机务段标准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2018年1-10月份,全路68个机务段标准化建设水平的模拟评价,检验了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开展行业系统性标准化建设水平评价工作探索了一条可行路线。本文在机务段标准化建设评价指标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原理,对评价指标设计遵循了 SMART原则,组织铁路总公司专家、铁路局集团公司机务处、全路各机务段共同参与的方式,通过鱼骨图确定了各类别指标内容,并按照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权重判断矩阵,配合对具体指标重要性的合理性论证,确定了各类别指标权重,同时通过预评价工作验证了设计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据此在下一步进行完善。本文设计了运输站段标准化建设评价的计算模型,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等不同层面,依托指标体系,设计了计量方式,从而为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可以量化的管理工具,重点推进薄弱站段的标准化建设工作,规范了行业标准化建设方向。本评价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对运输站段工作效果的全面质量管理,解决了铁路运输站段标准化建设内容与标准的不统一、综合评价不全面的问题,促进了行业内部基本生产单元的协调一致,提高了铁路管理的经济性。本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铁路行业主要经营者的角度,顶层设计了标准化建设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在机务系统进行了先行先试,统一了设计原则,规范了评价内容,落实了发展要求,增强了全员标准化意识,顺畅了企业管理流程,已经证明对运输站段安全、经营、管理及综合效益产生了显着的促进作用。全路各机务段通过2018年度预评价工作清楚了自身在全国范围内的排序与专项工作所处位置,并与现实管理现状相印证,从而证明了本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原则、实现路径及具体指标内容和分值确定方法,可以为其他系统开展本系统站段标准化建设评价工作提供有益借鉴,为全路《运输站段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的研究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司盛俊[5](2018)在《铁路运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以郑州局集团为例》文中认为2013年3月的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铁道部改革的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将原来铁道部的行政职能交由交通运输部承担,企业职能则由中国铁路公司承担。至此,争议多年的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尘埃落定。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面临着去行政化下的角色转换以及如何突破政企不分的管理格局,并按照国有企业管理要素要求,完善其对应的职责职能。本文从中国铁路总公司去行政化下的角色转换以及突破政企不分的管理格局过程中,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使用绩效评估理论工具,采用案例分析、平衡记分卡研究方法,对铁路运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创新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实现在去行政化下铁路运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在分析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客运、货运、线路维保、多元企业攫取的样本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铁路运营部门行政痕迹浓厚,回归国有企业本位任重道远,造成当前现状的因素较多,但绩效考核体系没有有效建立及绩效考核手段匮乏是主要原因之一,员工待遇没有与绩效考核挂钩,形成不同程度上的按劳分配形同虚设,员工使命感、积极性较弱,企业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形成瓶颈。通过对2013年之前行政体制下铁路绩效考核体系和2013年至2018年去行政化过程中铁路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存在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找出问题症结,进而对2018年及以后铁路企业化管理状态下绩效考核体系如何创新给出合理化建议,帮助铁路运营部门理顺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绩效考核体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陈涛[6](2018)在《铁路机务企业风险识别与评估研究》文中认为机务企业是铁路运输产业的微观经济形式,是推动中国铁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机务企业是最典型的风险企业,从技术改造到生产运用再到维护管理过程都充斥着诸多的的风险因素,铁路机务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随着运用机车体量的日益扩大,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更加繁重的运输任务和相对复杂的运行环境,迫使机务企业提升风险管理意识,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价指标与评估模型,实行全面风险管理。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进行细致的归纳整理,本文对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展开深入研究;针对机务企业风险管理,采纳了国外铁路风险管理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结合国内机务企业的相关文献研究明确了机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内涵,拓展相关风险识别和评估技术。本文采用访谈调研和问卷调查法,就铁路机务企业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指出了机务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风险管理理念陈旧,风险辨识不充分,风险评估技术水平低等。针对机务企业风险,本文提出了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优化方案。包括结合机务企业历史数据和作业流程分析,以调查问卷的方式确定机务企业风险分类;然后在指标构建原则的指引下,使用更为完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借助模糊层次分析法数学模型进行机务企业风险评估;同时还对打分方法进行优化,减弱了评估专业局限性。最后,在评估结果的基础确定了机务企业风险分布和关键风险,并利用人—机—环—管分析方法探究关键风险的深层原因,针对具体原因提出管控措施。文章结尾在总结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机务企业风险管理的一般启示,包括:改善机务企业内部环境,加强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机务企业信息建设,建立“电子档案”与出勤指导系统;加强风险管控,依据风险偏好建立安全红黄线管理机制,结合实际不断的进行修订和完善。

马得银[7](2017)在《基于决策树算法的电气集中电路故障诊断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由于电气集中联锁发展历史长,其在普速铁路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目前,大部分电气集中联锁设备使用年限较长,电路平均故障率较以前增加不少,虽然铁路部门安装了微机监测设备,但是电气集中电路故障的诊断处理方法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绝大部分是依靠信号工对故障进行人工分析处理。因此,本文针对电务段电气集中电路故障率高、人工处理费时且缺少有经验信号人员的现实问题,通过对故障诊断技术、专家系统结构、决策树算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决策树学习算法的电气集中电路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并对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了分析与研究。其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对电气集中联锁的组成、电路结构特别是网络线和单元电路原理的研究,结合电务段故障实例、故障原因及故障处理处理措施,归纳总结出电气集中电路故障的7种类型,并将7类故障细分为22种现象,为后续研究做好准备。(2)对故障诊断的基础模型、故障诊断的过程及专家系统结构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电气集中电路故障诊断的基础模型,根据特征向量集合Yi查找其相符合的系统故障状态,最终推理出故障关系集合F;依据故障诊断的基础流程,进行了故障特征信号挖掘和故障状态分析以及故障诊断决策。(3)为解决专家系统知识获取困难的问题,通过对决策树算法的属性选择度量分析,选择了C4.5算法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该算法与专家系统结构相结合,构建了基于决策树算法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结合铁路信号设备故障诊断的实际,设计了知识获取规则和知识库,设计了具有冲突消解策略的故障推理机构。其中重点对决策树算法的建立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举例分析电气集中故障诊断决策树的构建过程。(4)最后,结合铁路车站信号设备故障诊断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要求,采用Client/Server系统软件结构,以Java Swing技术作为开发软件,实现了基于决策树算法的电气集中电路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该系统还具有典型故障案例汇总、知识库管理、故障查询等功能。并对系统进行了实例模拟分析,为系统的实际应用开发奠定了基础。

徐宏[8](2017)在《铁路职工工作压力测评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十年来,中国高速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客货运量的持续增长,各类问题也频繁显现。铁路一线职工工作负荷大,安全责任重,都导致了铁路职工工作压力大的现实,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劳动生产效率,催生一系列安全隐患。本研究致力于构建适用于一线铁路职工的工作压力测评方法与标准,对于疏导铁路职工工作压力,提升工作压力应对能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安全行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工作压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访谈调研方法提取铁路职工工作压力结果变量,依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相关维度题项和专家意见,编制《铁路职工工作压力调查问卷》。以823名一线铁路职工为调查对象,对其工作压力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体描述性分析,差异性分析等。另外,由于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依据正态分布中的"经验法则",建立了铁路职工工作压力测评标准。本文研究结果如下:铁路职工工作压力测评模型包括6个结果维度,即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紧张反应、工作家庭冲突。铁路职工工作压力水平普遍高于全国成年人常模。铁路职工工作压力测评标准可分为6个等级,对铁路职工工作压力水平有较好的区分作用。最后本研究依据上述研究成果,结合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和实施步骤,从组织和个体层面提出了疏导铁路职工工作压力,提升工作压力应对能力的建议措施。

王宇嘉[9](2016)在《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天窗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速铁路线路夜间通过能力受天窗维修时间影响较大,夜行列车的大量开行,对维修天窗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情况下,提高综合维修天窗作业效率,保证高铁基础设施的质量状态及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营,是急需研究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于综合维修天窗的研究,大多涉及天窗开设形式、列车开行方案的设计,成果较为理论化,且部分研究仅针对单一专业,未能结合工务、电务、供电多个专业,缺乏综合性。本文以大量实证性调研为基础,采用定量及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综合维修天窗的微观影响因素维修工区设置及作业流程进行分析及优化。通过对维修天窗利用模式、国内外开设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综合维修天窗的优势及影响因素;分析维修工区设置现状,总结其影响因素及优化原则,建立维修工区设置优化模型,并以京广高铁和杭深高铁为实例,对沿线维修工区设置进行优化,提出了合理的设置距离;以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基础,对各专业养护维修作业现状进行分析,诊断其存在的问题,对既有流程的整合、删减、新增、补充提出优化后的综合维修天窗作业流程模式,并以京广高铁为实例,提出符合京广高铁特征的综合维修天窗全周期作业流程模式。

张帅[10](2012)在《铁路车站信号联锁图表的智能化生成方法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铁路车站信号联锁系统是保证铁路运行安全、高效的重要基础设施。在铁路运输系统中,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必须保持信号、道岔与进路之间具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和操作顺序,这种制约关系和操作顺序称为联锁。联锁的本质就是将道岔、进路和信号机使用某种方式实现集中控制和监督。联锁表是车站信号设备联锁关系的信息说明图表,是铁路车站信号控制系统的功能描述,是车站系统功能设计的总依据。对于大中型铁路车站,尤其是枢纽站,由于其站内的列车进路和调车进路繁多,信号设备联锁关系复杂,因此实现联锁表的自动生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升和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的迅速发展及应用,车站联锁关系的信息支持越来越重要,鉴于联锁关系将受到车站站场拓扑结构、行车作业种类及方式、行车安全保障和作业效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实现联锁表信息生成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已成为亟需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参加“铁路信号专家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的科研工作,对铁路车站信号联锁图表的智能化生成方法进行了选题研究。论文在对国内外铁路信号站场图的拓扑结构生成和联锁进路算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图论和铁路信号联锁关系的理论分析,进行了铁路信号联锁图表智能化生成系统开发的模块设计,并以C++Builder为工具实现了MS Visio的二次开发。该系统可通过信号图符连接而成的站场示意图生成站场拓扑结构,根据设备实体信息,运用联锁相关算法完成联锁关系的运算,生成联锁图表,并保存到VSD文件和数据库中。从而解决软件系统间联锁信息的生成、维护、共享问题。本文提出的系统设计实现方法和开发的原型软件,可为实际的系统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二、信息技术在新乡电务段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技术在新乡电务段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铁路安全智能监测与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分布式声波传感器应用研究现状
        1.2.2 列车运行状态监测研究现状
        1.2.3 铁路周界入侵事件识别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2 Ф-OTDR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基本原理
    2.1 光纤瑞利散射原理
    2.2 光时域反射(OTDR)技术简介
    2.3 Ф-OTDR系统的工作原理
    2.4 Ф-OTDR系统的典型结构
        2.4.1 直接探测结构
        2.4.2 相干探测结构
    2.5 Ф-OTDR系统中的噪声及性能参数
        2.5.1 光纤局部双折射变化引起的偏振相关噪声
        2.5.2 激光器频率漂移引起的曲线畸变
        2.5.3 性能参数
    2.6 本章小结
3 信号采集与可视化分析
    3.1 实验信号
    3.2 铁路现场环境信号
        3.2.1 重载铁路列车运行信号
        3.2.2 铁路周界入侵事件信号
    3.3 本章小结
4 Ф-OTDR分布式光纤振动信号去噪方法研究
    4.1 小波阈值去噪
    4.2 谱减法去噪
    4.3 维纳滤波法去噪
    4.4 EMD-CIIT去噪
        4.4.1 经验模态分解
        4.4.2 信噪比
        4.4.3 皮尔逊相关系数
        4.4.4 EMD阈值函数
        4.4.5 实验结果
    4.5 CEEMDAN-IT去噪
        4.5.1 EMD的改进版本
        4.5.2 能量密度与平均周期法确定分界点
        4.5.3 实验结果
    4.6 本章小结
5 DAS技术在重载铁路列车运行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5.1 去噪处理
        5.1.1 小波分解去噪
        5.1.2 五点三次平滑滤波
        5.1.3 评价指标
    5.2 计算差值信号提取时域特征
    5.3 基于动态阈值获取有效信号
    5.4 识别方法
        5.4.1 连通区域标记
        5.4.2 传统Canny边缘检测算法
        5.4.3 改进的Canny算法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Ф-OTDR的铁路周界入侵事件识别方法研究
    6.1 概述
    6.2 信号处理
        6.2.1 分帧
        6.2.2 去噪
    6.3 特征提取
        6.3.1 时域特征
        6.3.2 频域特征
        6.3.3 梅尔频率倒谱系数
        6.3.4 LDA特征降维及可视化
    6.4 分类原理
        6.4.1 集成学习
        6.4.2 XGBoost
        6.4.3 超参数选择
        6.4.4 评价指标
    6.5 实验结果
        6.5.1 XGBoost模型训练
        6.5.2 超参数调整与优化
        6.5.3 识别结果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与结论
    7.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关于卫星导航技术在铁路运输系统中应用分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介绍
    1.1 卫星导航技术在铁路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1.2 问题引出
2 应用的分级方法研究
    2.1 应用的苛求度
    2.2 应用的人机交互度
3 卫星导航技术在铁路运输系统中具体应用分级的研究
    3.1 卫星导航技术在铁路运输系统应用的分级
        3.1.1 基于卫星定位的列尾系统的分级
        3.1.2 基于卫星定位的铁路天窗作业的卡控系统的分级
        3.1.3 基于卫星定位的列车冷藏机组自动群控系统的分级
        3.1.4 基于卫星定位的编组站作业监控管理系统的分级
        3.1.5 ITCS系统的分级
        3.1.6 INTEGRAIL项目的分级
        3.1.7 GADEROS项目的分级
        3.1.8 LOCOPROL项目和LOCOLOC项目的分级
        3.1.9 ECORAIL项目的分级
        3.1.10 RUNE项目的分级
        3.1.12 GRAIL与GRAIL二期项目的分级
        3.1.11 G2LRB项目的分级
    3.2 卫星导航技术在铁路运输系统应用的分级研究结果的汇总
    3.3 卫星导航技术在铁路运输系统应用的分级管理机制
4 结论

(3)电务专用防护无干扰型集中通讯机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防护用通讯设备现状
        1.2.1 便携式单通道对讲机
        1.2.2 老式KD-2B型扩音对讲电话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2 电务专用防护无干扰型集中通讯机理论基础
    2.1 通信原理
    2.2 信道与抗干扰技术
        2.2.1 信道
        2.2.2 干扰源
        2.2.3 抗干扰技术
    2.3 设计原则及需求分析
        2.3.1 设计原则
        2.3.2 需求分析
3 电务专用防护无干扰型集中通讯机方案论证和组成
    3.1 电务专用集中通讯机方案论证
        3.1.1 方案一:有线耳麦式集中通讯机
        3.1.2 方案二:蓝牙耳塞式集中通讯机
        3.1.3 方案三:无线抗干扰集中通讯机
        3.1.4 最佳方案的确定
    3.2 电务专用防护无干扰型集中通讯机的组成
        3.2.1 总机
        3.2.2 分机
        3.2.3 对讲机
        3.2.4 听筒电话
4 电务专用防护无干扰型集中通讯机的改进优化和性能测试
    4.1 电务专用防护无干扰型集中通讯机的改进优化
    4.2 电务专用防护无干扰型集中通讯机改造前后对比
    4.3 电务电务专用防护无干扰型集中通讯机性能分析
        4.3.1 电务专用防护无干扰型集中通讯机可靠性分析
        4.3.2 电务专用防护无干扰型集中通讯机系统失真分析
        4.3.3 电务专用防护无干扰型集中通讯机抗干扰测试
        4.3.4 电务专用防护无干扰型集中通讯机“有线/无线”转换功能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电务专用防护无干扰型集中通讯机总机电路图

(4)关于铁路运输站段标准化建设水平评价的研究 ——以机务系统运输站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研究价值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 文章结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标准化相关理论
        2.1.1 标准化概念与特征
        2.1.2 标准化理论国外研究现状
        2.1.3 铁路标准化理论研究现状
        2.1.4 标准化评价工作现状
        2.1.5 标准化评价工作存在问题
    2.2 企业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2.2.1 绩效评价定义
        2.2.2 国外绩效评价综述
        2.2.3 国内绩效评价综述
    2.3 企业绩效评价相关方法
        2.3.1 关键绩效指标(KPI)
        2.3.2 平衡记分卡(BSC)
        2.3.3 杜邦财务分析
        2.3.4 经济增加值(EVA)
    2.4 绩效评价的要素
3 铁路站段标准化建设现状
    3.1 铁路运输技术经济特征
    3.2 运输站段的定义及其特殊性
    3.3 运输站段标准化建设评价要素分析
4 运输站段标准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机务段为例)构建
    4.1 标准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理论选择
    4.2 运输站段标准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1 全面覆盖原则
        4.2.2 依法合规原则
        4.2.3 体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原则
        4.2.4 关键典型原则
        4.2.5 可量化衡量原则
    4.3 标准化建设评价的主客体分析
        4.3.1 标准化建设评价的主体
        4.3.2 标准化建设评价的客体
    4.4 标准化建设评价目标分析
        4.4.1 实现经营行为的有效管控
        4.4.2 实现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
        4.4.3 实现国有企业有关规定的全面落实
    4.5 评价指标的设计
        4.5.1 评价指标设计规范
        4.5.2 评价指标分析确定方法
        4.5.3 评价指标分类
        4.5.4 运输站段(机务段)标准化建设评价指标的适用范围
    4.6 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模型
        4.6.1 评价指标权重和分值
        4.6.2 铁路局评价结果计算模型
        4.6.3 评价结果层级划分
    4.7 本章小结
5 标准化建设(以机务段为例)评价
    5.1 预评价实施过程
        5.1.1 明确标准化建设及评价的职责分工
        5.1.2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5.1.3 机务段标准化建设评价的主要流程
    5.2 机务段标准化建设预评价结果分析
        5.2.1 机务段标准化建设预评价基本情况
        5.2.2 机务段标准化建设评价的主要特点
        5.2.3 机务段标准化建设预评价排序结果分析
        5.2.4 机务段标准化建设预评价反映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5.3 标准化建设评价结果的运用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成果运用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铁路运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以郑州局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绩效概念的相关研究
        2、关于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的相关研究。
        3、关于铁路绩效考核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平衡记分卡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研究的重点
        2、研究的难点
        3、研究的创新点
        4、研究的预期收益
    (五)研究思路
二、郑州局集团运营部门绩效考核机制的历史沿革
    (一)郑州局集团发展变迁
    (二)郑州局集团运营部门绩效考核机制的发展
        1、行政化下郑州局运营部门绩效考核情况
        2、半行政化下郑州局运营部门绩效考核情况
        3、市场化下郑州局集团运营部门绩效考核情况
三、市场化下郑州局集团运营部门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郑州局集团运营部门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行政化痕迹浓厚
        2、绩效考核科学性缺乏论证
        3、绩效考核背离于企业属性
        4、绩效考核不注重激励约束
        5、绩效考核忽略了环境变化
    (二)郑州局集团运营部门绩效考核产生问题的原因
        1、企业经营定位不准确
        2、企业服务链条不连续
        3、企业考核指标不适用
        4、企业学习创新不到位
四、郑州局集团运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改进与完善
    (一)改进与完善原则
        1、适度激励原则
        2、按劳分配原则
        3、良性互动原则
        4、循环高效原则
    (二)改进与完善方式
        1、构建平衡记分卡绩效考核的科学体系
        2、设置平衡记分卡绩效考核的精确指标
        3、准确把握平衡记分卡绩效考核体系特征
        4、合理确定平衡记分卡绩效考核指标权重
    (三)改进与完善步骤
        1、制定郑州局集团终极目标及发展规划
        2、将发展目标细化为考试指标
        3、考核指标与员工行为挂钩
        4、实施过程中的修正和调整
        5、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四)平衡记分卡绩效考核体系适用性评估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铁路机务企业风险识别与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2.1.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2.1.2 全面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2.1.3 全面风险管理COSO框架
    2.2 铁路行业风险管理研究
        2.2.1 国外铁路风险管理研究与发展
        2.2.2 国内铁路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2.3 机务企业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3. 机务企业及其风险管理概况
    3.1 机务企业概况
        3.1.1 机务企业内涵
        3.1.2 机务企业组织结构
        3.1.3 机务企业人员结构
        3.1.4 机务企业风险特征
    3.2 机务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3.2.1 风险管理理念滞后
        3.2.2 风险管理信息不完善
        3.2.3 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低
4. 机务企业风险识别与指标体系构建
    4.1 风险识别方法
    4.2 机务企业风险类型
        4.2.1 机务企业常见风险环节
        4.2.2 机务企业风险调查结果
    4.3 机务企业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4.3.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4.3.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 风险评估与关键风险原因
    5.1 机务企业全面风险评估模型
        5.1.1 模糊层次分析方法(FAHP)
        5.1.2 评价指标的初始风险值评定
        5.1.3 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
    5.2 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5.2.1 机务企业风险值评定
        5.2.2 关键风险的确定
    5.3 机务企业关键风险分析
        5.3.1 人—机—环—管分析
        5.3.2 关键风险原因分析
6.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管理启示
        6.2.1 改善风险管理内部环境
        6.2.2 完善风险信息系统建设
        6.2.3 加强关键风险管控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机务企业企业风险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机务企业风险识别调查问卷
    附录3: 机务企业风险评估调查问卷
    附录4: 机务企业关键风险分析调查问卷
致谢
附件

(7)基于决策树算法的电气集中电路故障诊断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
2 电气集中及其故障分类
    2.1 电气集中联锁
    2.2 铁路信号设备故障类型分析
        2.2.1 信号设备故障类型
        2.2.2 信号设备故障的原因分析
    2.3 电气集中故障类型分析
3 故障诊断与专家系统的研究
    3.1 故障诊断基本概述
        3.1.1 电气集中故障诊断的基础模型
        3.1.2 电气集中故障诊断的过程
        3.1.3 电气集中故障诊断的评价指标
        3.1.4 故障诊断方法分析
    3.2 专家系统基本概述
        3.2.1 电气集中故障专家系统
        3.2.2 电气集中知识库
        3.2.3 电气集中推理机系统
        3.2.4 电气集中综合数据库
        3.2.5 故障诊断系统人机界面
        3.2.6 解释程序和知识获取程序
    3.3 决策树学习算法
        3.3.1 决策树概述
        3.3.2 决策树算法对比
        3.3.3 决策树C4.5算法实施
    3.4 电气集中故障诊断决策树举例
4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
    4.1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专家系统
    4.2 知识获取和知识库的设计
        4.2.1 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
        4.2.2 知识划分
        4.2.3 知识获取
        4.2.4 知识库的设计
        4.2.5 知识库管理
    4.3 电气集中故障推理机设计
        4.3.1 故障推理方法与推理的方向
        4.3.2 搜索策略的选择
        4.3.3 冲突消解策略
        4.3.4 推理方式
        4.3.5 电气集中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推理机
5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分析
        5.1.1 系统设计目标
        5.1.2 需求分析
    5.2 软硬件开发平台
    5.3 系统功能实现
        5.3.1 故障类型模块
        5.3.2 用户管理模块
        5.3.3 知识库管理模块
    5.4 故障诊断与分析
        5.4.1 故障诊断
        5.4.2 故障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铁路职工工作压力测评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2 工作压力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工作压力基础理论和研究概述
        2.1.1 工作压力的概念和危害
        2.1.2 工作压力的测评和疏导
        2.1.3 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
        2.1.4 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研究
    2.2 铁路职工工作压力研究综述
        2.2.1 铁路职工工作压力现状
        2.2.2 铁路职工工作压力影响因素
        2.2.3 铁路职工工作压力评估
        2.2.4 铁路职工工作压力疏导
    2.3 研究小结
3 铁路职工工作压力测评方案设计
    3.1 研究框架
    3.2 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3.2.1 测评指标选取原则
        3.2.2 测评指标选取方法
        3.2.3 访谈提纲设计
        3.2.4 研究方案实施
    3.3 铁路职工工作压力结果分析
        3.3.1 编码分析方法
        3.3.2 编码分析过程
        3.3.3 编码结果检验
    3.4 测评工具的选择与修订
        3.4.1 测评量表的选择
        3.4.2 测评量表的修订
    3.5 测评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3.5.1 信度检验
        3.5.2 效度检验
        3.5.3 验证性因子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铁路职工工作压力分析及测评标准构建
    4.1 测评对象
        4.1.1 问卷调查样本
        4.1.2 样本基本特征
    4.2 铁路职工工作压力现状分析
        4.2.1 铁路职工工作压力现状
        4.2.2 铁路职工工作压力水平与常模比较
    4.3 个体变量在工作压力结果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4.3.1 年龄组的差异性分析
        4.3.2 婚姻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4.3.3 教育背景的差异性分析
        4.3.4 工作年限的差异性分析
        4.3.5 技术等级的差异性分析
        4.3.6 岗位属性的差异性分析
    4.4 铁路职工工作压力测评标准构建
        4.4.1 测评标准构建原则
        4.4.2 测评标准构建方法
        4.4.3 测评标准构建实施
    4.5 本章小结
5 铁路职工工作压力疏导及管理措施
    5.1 组织层面压力疏导建议
        5.1.1 建立工作压力评估机制
        5.1.2 宣传工作压力相关知识
        5.1.3 开展团体培训和拓展活动
        5.1.4 完善心理咨询服务
        5.1.5 增加疏导效果评估环节
    5.2 个体层面压力疏导建议
        5.2.1 积极调整心态
        5.2.2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5.2.3 辅助性疏导措施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天窗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内容
        1.3.3 论文技术路线
2 高速铁路维修天窗现状分析
    2.1 维修天窗利用模式分析
        2.1.1 专业维修模式
        2.1.2 综合维修模式
    2.2 综合维修天窗开设现状
        2.2.1 国外高铁综合维修天窗开设现状
        2.2.2 国内高铁综合维修天窗开设现状
    2.3 综合维修天窗维修作业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高速铁路维修工区设置优化
    3.1 维修工区设置现状分析
        3.1.1 维修工区概况
        3.1.2 维修工区主要作业内容
        3.1.3 维修工区设置对天窗作业的影响分析
    3.2 维修工区设置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3.2.1 轨道结构类型
        3.2.2 养护维修作业量
        3.2.3 车站分布及维修车辆停放线设置
        3.2.4 经济成本
        3.2.5 外部环境
    3.3 维修工区设置优化原则
        3.3.1 适应高铁维修模式的发展
        3.3.2 满足高铁快速抢修需要
        3.3.3 符合高铁先进设备设施特点
    3.4 维修工区设置优化模型
        3.4.1 满足抢修时间的工区设置距离
        3.4.2 满足主要作业时间需求
        3.4.3 轨道作业车购置及维护成本
        3.4.4 维修工区建设费用
    3.5 本章小结
4 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天窗作业流程优化
    4.1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4.1.1 业务流程再造含义
        4.1.2 业务流程再造步骤
        4.1.3 业务流程再造方法
    4.2 维修作业流程现状
        4.2.1 工务专业作业流程
        4.2.2 电务专业作业流程
        4.2.3 供电专业作业流程
    4.3 维修作业流程诊断
        4.3.1 计划编制与审核
        4.3.2 作业前工作
        4.3.3 天窗内作业流程诊断
        4.3.4 维修作业总结阶段
    4.4 维修作业流程优化
        4.4.1 计划编制与审核优化
        4.4.2 作业前工作优化
        4.4.3 天窗内作业优化
        4.4.4 维修作业总结阶段优化
    4.5 本章小结
5 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天窗优化案例分析
    5.1 高铁维修工区设置优化案例分析
        5.1.1 京广高铁维修工区设置优化
        5.1.2 杭深高铁维修工区设置优化
    5.2 高铁综合维修天窗作业流程优化案例分析
        5.2.1 京广高铁养护维修作业现状
        5.2.2 京广高铁养护维修作业流程诊断
        5.2.3 京广高铁养护维修作业流程优化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及成果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详细摘要

(10)铁路车站信号联锁图表的智能化生成方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1.2 论文的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铁路信号拓扑结构生成和联锁进路算法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铁路信号站场图拓扑结构的生成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铁路信号联锁进路算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1.4 论文的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图论和铁路信号联锁关系理论分析
    2.1 图形理论分析
        2.1.1 图抽象数据类型
        2.1.2 图数据结构
        2.1.3 有向图的遍历
    2.2 铁路信号联锁关系
        2.2.1 联锁表编制的原则
        2.2.2 特殊联锁的处理
    2.3 本章小结
3 铁路信号联锁图表生成系统的分析设计
    3.1 铁路信号联锁图表生成系统的开发方式的选择
        3.1.1 铁路信号联锁图表生成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3.1.2 C++Builder和ActiveX控件的开发
        3.1.3 MS Visio对象分析
    3.2 铁路信号联锁图表生成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3.3 系统内铁路信号设备命名规则分析与设计
    3.4 铁路信号联锁图表生成系统表现层内容的设计
        3.4.1 铁路信号联锁图表生成系统界面的设计
        3.4.2 铁路信号图符分析与设计
    3.5 铁路信号联锁图表业务逻辑层内容的分析与设计
        3.5.1 铁路信号联锁图表系统内类的设计
        3.5.2 铁路信号站场拓扑数据结构设计
    3.6 铁路信号图符和站场类的关系分析
    3.7 铁路车站信号联锁图表生成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
    3.8 本章小结
4 联锁关系相关算法的设计和实现
    4.1 联锁关系的相关算法分析设计
        4.1.1 铁路信号区段算法分析与设计
        4.1.2 铁路信号联锁进路算法分析与设计
    4.2 本章小结
5 铁路联锁图表生成系统功能的演示分析
    5.1 联锁图表自动生成软件功能模块
    5.2 系统基本功能实现及其应用
        5.2.1 绘制段示意图功能演示
        5.2.2 绘制站场示意图功能演示
        5.2.3 数据库维护功能演示
        5.2.4 联锁关系生成功能演示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信息技术在新乡电务段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铁路安全智能监测与识别方法研究[D]. 孟鹤.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关于卫星导航技术在铁路运输系统中应用分级的研究[A]. 程剑锋,周达天,冯凯,王亚东. 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01 卫星导航行业应用, 2021
  • [3]电务专用防护无干扰型集中通讯机研制[D]. 刘晓莹.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4]关于铁路运输站段标准化建设水平评价的研究 ——以机务系统运输站段为例[D]. 汪美阳. 北京交通大学, 2019(12)
  • [5]铁路运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以郑州局集团为例[D]. 司盛俊. 郑州大学, 2018(01)
  • [6]铁路机务企业风险识别与评估研究[D]. 陈涛. 山东大学, 2018(01)
  • [7]基于决策树算法的电气集中电路故障诊断分析与研究[D]. 马得银. 兰州交通大学, 2017(01)
  • [8]铁路职工工作压力测评与应用研究[D]. 徐宏.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6)
  • [9]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天窗优化研究[D]. 王宇嘉.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6(01)
  • [10]铁路车站信号联锁图表的智能化生成方法研究与实现[D]. 张帅.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信息技术在新乡电力段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