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理难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高中生物理难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一、高中学生物理难学原因及教学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玲[1](2021)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良莠不齐的社会信息以及多元文化以一种更加快速的方式传递到人们的生活中,而这些多元文化和社会信息也在“悄然无声”中影响着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根基和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凝结和璀璨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充分挖掘这些教学资源有利于高中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从而改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境,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基于新课改及时代要求,结合笔者实地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展开研究。文章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概述,着重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重义轻利”的人生观思想,“整体主义”的国家观思想,“世界大同”的和谐观思想,“天人合一”的生态观思想。第二部分,从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进和完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以及提升高中学生文化及品德素养出发,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必要性,继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分析其可行性。第三部分,以调查数据为依据,深入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第四部分,是本文最后一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这部分内容基于现状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从落实于教学实践出发并结合案例佐证的方式探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研究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诸如学校尚未充分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形式化;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兴趣不高;评价标准功利化的问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从精选教学内容、提升教师能力与素养、改善学生认知与认同、创设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五要素充实教学准备;从课堂导入、讲授、小结三个流程完善教学实施;从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开展教学评价;以学校、家庭、社会之合力巩固教学效果这四个大环节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

樊运洁[2](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公告,当中提到“教育部将组织探究提出每个学习阶段的学生应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当具备的符合一生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质品质与重要能力”,代表着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首要任务的课程改革新方向正式确定。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整体结构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颁布,形成新的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2018年1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代表着新课改以通过物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关键任务开展,这和以往课程的大体目标有着较大的不同,进而引发国内所有物理老师面临着物理教育转型的艰难挑战。学生盼望的并非局部方面的发展,学习的课堂也应该让每个学生积极的参与、多加合作、喜欢上学科研究,进而让课堂切实达到绝佳效果,让学生的素养切实获得提高。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的探究就一定要进行下去。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根据当前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探究状况,归纳了有关的探究理论和概念,经过学生问卷查访、教师问卷查访,根据现实教学经历,给出了关于核心素养教育的高中阶段物理概念课教学革新对策,本文主体包括如下六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其涵盖了探究课题的背景、目的以及意义,当前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与物理概念课教育的研究状况,以及对本文探究内容、思路与方法加以说明。第二章是课题探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关键内容是对文中探究的认知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加以说明。第三章从三个方面说明物理概念对于物理课程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第四章是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阶段物理概念课教学情况调查及其原因分析。关键是对学生与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与教师进行访谈,归纳出物理核心概念、物理概念课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盼望的高中阶段物理核心概念课教学模式。第五章是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梳理。探究的目的是调查国内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名称)是什么、其内涵又是什么。通过对高中物理教科书的梳理,概括出力、热、光、电、近代物理五个领域的核心概念。第六章是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环境下高中阶段物理核心概念课程设计与改革策略。首先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阶段物理概念课程设计案例,即《弹力》、《自由落体运动》的课程设计,并应用相同层次的两个班级,分别采用基于核心素养与传统的两种教育方式,从他们测试的成绩以及课后调研比较能够看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阶段物理概念课教学的优点。其次是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及第四章的学生、教师问卷调查、访谈结果,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策略。第七章对探究的结果进行了归纳,反思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深入探究的方向。

刘武[3](2020)在《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武威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科书的内容表明了课堂教学需要完成的任务,教科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提升教学效率,对教科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科书中的插图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教科书中的文字内容一样,具有承载信息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开发教科书中的资源,就不能忽略对教科书中插图的研究。对于教科书中的插图,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教科书中插图的设计方法、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方法、编排教科书中插图的方法、对教科书中插图的分类、对教科书中插图的优化应用等。但是,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大多数文献资料中,对教科书中插图的研究主要是理论性的,并且很空泛,很少有针对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情况在特定地区进行的调查研究。本论文在笔者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查研究。本论文由八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前言,主要分析了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现阶段对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总结了文献中对相关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的空白。第二章是研究设计,主要对论文中的相关概念做了界定;分析了该课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即本论文主要调查研究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情况,这里的高中物理教科书就是指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系列中的:物理1必修、物理2必修、物理选修3-1、物理选修3-4、物理选修3-5这五册课本。第三章重点阐述了支撑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即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双重编码理论以及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探究分析本课题研究所依据的理论。第四章对教科书中的插图进行了分类。分类的依据很多,在本论文中主要按照插图出现在教科书中的位置,将其分为了章头图、课文图和习题图。在这个分类的前提下,又从功能上对课文图进行了细化分类,将课文图分为概念工具类、能力提高类和情感深化类三个类型。和现阶段这一方向的研究相比,本论文将物理原理示意类的插图合并到能力提高类当中了,因为这一类插图所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难,比较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第五章是本论文的重点,这一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研究。笔者选择了武威市十三所高中的部分师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针对师生的两套调查问卷,对该地区师生在物理教学中使用插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作了统计分析。另外,笔者还针对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师生进行了访谈调查,并作了访谈总结。第六章主要是各类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笔者结合之前对插图的分类、以及物理教科书中插图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对各类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对应的策略。第七章对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策略提出了总体性的建议。第八章是结论和反思。这一部分对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作了反思。

郑锐[4](2020)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成因调查及应对策略》文中指出物理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2017年国家教育部门发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就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情况来看,国内仍然有不少高中学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物理学习困难问题。物理学习困难问题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如何解决物理学习困难问题是诸多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目标。通过对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情况的调查,了解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针对困难原因提出一些有助于解决该问题的建议和方法,尝试研究如何改善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现状才是本次研究的最终目的。本研究以解读新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以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同时在研究和总结前人物理学习困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阶段高中生存在的物理学习困难问题进行多方位的、深入的调查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到科学结论,并根据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性教学研究,检验该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以期能够为解决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问题提供可行的策略,能够为改善高中生物理学习现状提供些许助力,能够有助于提高物理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水平。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对高中生的个人认知因素、高中生个人的能力因素、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教师的教学因素以及物理学科因素,开展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成因的实践调查研究,全文一共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围绕“物理学习困难”这一主题,阐述该研究的研究意义,介绍现阶段国内外对于物理学习困难的研究状况,以及介绍笔者进行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且从教育改革发展、学生发展两个方面解释说明了本研究的研究意义。第二章理论基础,抓住物理学科特点,应用韦纳的归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对所研究的物理学习困难进行概念界定,并分析高中生出现物理学习困难问题的可能原因。第三章实践调查,对高中各个阶段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数据分析处理。对高中物理教师和学生采用访谈法进行实践研究,综合分析调查结果。为解决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问题提供实践依据。第四章解决策略,根据前文的调查结果,寻找到导致学生出现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然后针对相关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策略。第五章案例实施,首先根据前文提出的解决策略,制定出某一节课程的教学设计,然后开展试验性教学活动,并观察研究学生的上课状况以及课堂收获,最终用以检验前文提出的解决策略是否可行。第六章总结,总结本研究的结论和成果,说明存在的不足和有待继续改进之处,表达对本研究的未来展望。

李建红[5](2020)在《高中物理电磁学学习困难及干预策略研究 ——以贵州省桐梓县县级高中为例》文中认为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训练。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磁学的相关技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及高新技术科技中的应用愈加的广泛和普及,这也使得电磁学的教学成为高中物理中的重要部分,更是每年高考的考点与重点。然而以当前实际的教学实际及调研情况来看,有很多的学生认为电磁学的知识内容非常的抽象,难学难懂难掌握,教师认为该部分知识难教,导致在考试中失分率较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也比较差。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全面地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克服学习电磁学部分知识点的学习困难是当前电磁学教学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研究通过对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电磁学部分(选修3-1、选修3-2)知识结构和知识特点分析,以及对近四年的全国物理高考Ⅲ卷中的电磁学相关题目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对所在地区某县的几所普通高中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再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发现造成学生对于电磁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有:1.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畏难心理以及学习习惯等心理因素是造成学生电磁学学习困难的因素之一;2.电磁学的知识点繁多、概念抽象、规律复杂、相关考查题目综合性强是造成学生电磁学学习困难知识层面的因素;3.教师的教学行为单一陈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少,教学扼制学生思路的发展,教学活动更注重得到结果而忽视教学的过程,忽视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忽视电磁学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和题目解答方法的总结等等是造成学生电磁学学习困难的教师因素。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教材中电磁学部分的整体结构、学生学习电磁学的实际情况、电磁学在高考试题中的重要地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提出学生对于电磁学部分学习困难的干预策略:(1)电磁学相关概念的教学策略;(2)电磁学相关规律的教学策略;(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策略。这些策略主要都是教师在教学中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旨在通过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基础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对于电磁学部分内容的整体知识框架有清晰的了解,从根本上理解这部分知识的本质,拓展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提高学生电磁学章节的学习效益。

马娇娇[6](2020)在《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它是把整个自然界当作研究对象,以基本概念为基石,以基本规律为核心,以基本观念和方法为纽带,构成了物理学的学科结构。因此,学生要学好物理,就必须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观念和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动手实验能力等。所以进入高中以后,很多学生感觉物理学科的学习是比较困难的。正是因为物理现象错综复杂,高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识体系也非常庞大。因此,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的特征,进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理模型,通过模型思维进行推理,化繁为简。这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结合物理核心素养,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对高中生物理模型建立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调查,根据调查问卷结果,运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析高中生物理模型建立能力,并对教师培养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物理模型的研究背景以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探索物理模型教学的意义,同时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并应用策略性知识学习的理论、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在动机理论等对物理建模的培养进一步分析,同时对模型的概念、分类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第三部分是调查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中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用SPS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采取模型教学的案例非常少,学生对模型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对模型的概念和本质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对模型进行分析时效率很低,无法举一反三的灵活应用,不能从问题的本质入手。同时教学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不重视,针对模型的讲解和分析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教授的方式很单一。第四部分是培养策略。根据调查的结果分别从概念课、实验课、习题课和活动方式等多方面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给出培养策略。第五部分是教学案例。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了模型构建和分析的研究,对实际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针对本次论文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且对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黄小萍[7](2020)在《物理练习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建模能力的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建构系统的物理模型,是形成系统的科学研究问题理论方法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内容之一,也是进入大学学习各专业能力的必备基础。物理核心素养中针对模型构建提出了科学思维的五个水平。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高中生在物理建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在练习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对策进行实践研究。本文共有六个章节,其中大致内容设计如下:第一章为课题引言,主要简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并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类,进而得出已有研究中还有待完善之处,其次是对本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意义进行阐述。第二章主要是本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的介绍。相关概念中对练习教学和物理建模能力等进行了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分为教学理论和物理建模能力理论两方面。第三章是对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现状调查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先对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一线物理教师进行访谈,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之后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得出了学生学习物理模型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针对第三章的问题,基于实践的理论分析提出在物理练习题建模教学中的不同教学对策,并进一步地进行实践研究,其中列举了实际教学中的五个案例进行分析。第五章是基于对两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进行物理建模能力的后测,并对学生的前测、后测成绩进行整理、分析。其目的是检测笔者所提出的物理练习题教学对策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第六章是对课题研究的总结,反思本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及对后期的研究期望,以确保论文的后续研究。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建构物理模型方面的要求,本研究在案例中,体现出在练习教学中开阔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维,利用任务驱动策略增强学生建模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解题程序化,引领学生总结归纳所学模型,将冥想方式融合在物理建模练习题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从整体的教学效果来看,较好的培养了实验对象的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本研究的可行性强,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有助于其他教师在物理建模教学中得以应用,对练习教学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韩晓梅[8](2020)在《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脱贫”研究 ——以卢氏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城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物理学困生数量较多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很多经济落后地区,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近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现象引发热议。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今天,落后地区的教育问题应该引起广泛关注。近几年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顺利进行,教育扶贫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高中物理是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学的科目,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数量较多,如何帮助他们摆脱学习上的“贫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为例进行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学困生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对已有的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了已有研究的局限性。接着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学困生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卢氏一高4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10名物理教师的访谈得出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学生主观因素: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客观因素:物理学科内容多学习难度大;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优质教育资源,教学方式单一;家长受教育水平低,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低、投入较少;学习氛围差,受手机及网络的影响较大。针对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形成原因,结合落后地区的教育现状提出以下帮助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脱贫”的策略:(1)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3)智力扶贫,结对帮扶,郑州教育对口帮扶卢氏县;(4)教学改进策略方面: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注重基础,因材施教,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关爱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指导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5)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家校合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最后通过对三个高中物理学困生进行个案研究,根据三个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并结合不同学生特点制定转化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了相关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钱慧玲[9](2020)在《基于三重表征的高中生电磁感应概念理解研究》文中提出在高考“3+3”政策的背景下,物理学科迎来了“弃考”风波,物理学习困难、得分率低是考生们弃考的重要原因。物理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不到位,为此本研究开展了对概念理解的研究工作,发现概念理解重在建立恰当的心理表征。化学教育研究表明,化学学习中由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征组成的三重表征思维,有利于学生化学概念的理解。此外,物理教育研究表明,以恰当的多重表征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物理概念理解。在物理概念学习中,是否存在类似于化学学科的三重表征。厘清多重表征促进物理概念理解的机理,有效摆脱物理难学的困境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建构了物理概念的三重表征模型;其次探讨了学生“电磁感应”概念三重表征能力与其概念理解水平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物理概念三重表征模型,调查了“电磁感应”概念的学习困难和教学对策,并利用可视化的手段设计了“电磁感应”教学策略。全文分为六章,第二章至第四章是研究的主体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的总体设计,界定了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梳理了相关的研究发展历程。通过对国内外概念理解、多重表征、电磁感应教学的研究现状梳理发现,多重表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问题解决和概念理解两个领域,其中多重表征在物理问题解决领域已较为成熟,而有关概念理解的多重表征研究主要集中于化学学科和数学学科。第二章,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整理了目前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多重表征形式,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建构了物理概念的三重表征模型:经验表征、物理表征和符号表征,三种表征形式共同构建了完整的物理概念。本研究详细论述了物理概念三重表征的含义和关系,并认为对某个物理概念充分理解,不仅需要掌握这三种表征,还要能在这三种表征形式之间流畅转换;其次,基于Lemke的科学话语分析框架,详细阐述了“电磁感应”概念三重表征的评价框架。第三章,基于CSEM问卷和历年高考题,编制了电磁感应三重表征转换调查问卷Ⅰ,并对131名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电磁感应”概念三重表征转换能力与其概念理解能力显着相关,相较于物理表征与符号表征间的转换,经验表征与物理表征间的转换和经验表征与符号表征间的转换在概念理解中更重要;学业水平越高的学生,概念三重表征的转换能力越强,具体表现在经验表征与物理表征间的转换和经验表征与符号表征间的转换。通过学生访谈发现:在“电磁感应”概念的三重表征中,访谈学生全都具备符号表征,而具备经验表征和物理表征的学生仅为半数;在“电磁感应”概念三重表征的表征元素中,动态表征元素(如“磁通量的变化”)和隐蔽的表征元素(如“感应电流的磁场”)容易被忽略或是错误表征。第四章,在问卷Ⅰ的基础上,增加学习困难和教学策略问题,对30名一线物理骨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电磁感应”概念学习困难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忽略隐蔽的物理量或将其表征错误,如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等;二是忽略变化的物理量或将其表征错误,如磁通量的变化;三是不能正确应用公式。被调查教师在解决这些学习困难中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四种:画示意图、实验演示、强化练习和数形结合,其中画示意图、实验演示和数形结合都属于可视化的教学手段。第五章,通过文献研究,论述了多重表征与可视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整理了可视化手段促进物理概念三重表征形成的教学策略:经验表征主要以真实情境的可视化手段实现;物理表征主要以手绘图示的可视化手段实现;符号表征主要以手绘视图和信息技术两种可视化手段实现。基于上述教学策略,针对“电磁感应”中的教学困难,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案。第六章,基于前面的研究,总结了多重表征在物理概念理解中的作用及可视化手段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常超[10](2020)在《高中物理磁场部分与数学圆相关知识的衔接问题及教学对策分析》文中指出磁场内容是高中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是集力学、电学、运动学、能量等各方面知识于一体的明珠,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要求比较高,与此同时磁场内容又是后续电磁学的基础,这些因素的共同交叠,使得磁场内容成为高中生学习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从本质上来讲,物理学是研究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而数学研究的则是现实空间和数量关系,虽然他们研究的对象并不相同,思考世界的方式也不一致,但却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帮助人类探索和研究自然界的有关规律,并使之可以在实践中加以应用。随着物理对客观规律了解的更加深刻,引入数学这一工具为自身提供简明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是必须的,没有数学学科作为工具,物理很难从研究生活现象的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本文基于对重庆市育才中学高2018级全体学生在高一阶段4次大型考试的物理成绩和数学成绩相关性的分析发现,学生的物理成绩和数学成绩相关性的皮尔逊指数均在0.700**以上,最大数据甚至高达0.883**,这说明了学好数学是学生提升物理成绩的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关注学科间的知识交融。而通过分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人教版磁场部分的教学要求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性考试大纲:物理》对磁场部分的考试要求,并结合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2018级学生进入到选修3-1“磁场”内容前的问卷调查及部分学生访谈结果,进一步分析可以明确,“磁场”内容对学生而言比较难学的原因之一正是在于学生所掌握的数学工具不能有效地服务于物理学习。具体而言,磁场部分中考查最多的就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而这一考查中会大量涉及对数学“圆”的理解,而且还有很多和“圆”相关的特殊解题方法,比如放缩圆、动态圆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教师的教学对策和针对学生的学习对策,学生层面:(1)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2)夯实数学知识,奠定物理基础;(3)防止出现“纯数学化”错误。教师层面:(1)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适度补充,妥善过渡;(3)教学中加强学科知识的渗透;(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并依据教学对策做了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数学知识系统性复习的尝试,经过教学干预,通过物理成绩和调查问卷的方式配合发现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方式,但主要基于好奇心和新鲜感,对于实际的物理成绩无明显的提升效果。实验说明当物理老师认识到“圆”的知识对于磁场教学重要性时,可适当使用跨学科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但这一方式并不具有长效性,还是要立足物理课堂本身,在平时的教学中贯穿数学思维和方法。

二、高中学生物理难学原因及教学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中学生物理难学原因及教学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内容与不足之处
        1.创新内容
        2.不足之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高中思想政治课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重要传统文化思想
        1.“重义轻利”的人生观思想
        2.“整体主义”的国家观思想
        3.“世界大同”的和谐观思想
        4.“天人合一”的生态观思想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必要性
        1.有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有助于改进和完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3.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人格及品德素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行性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实状况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调查
        1.调查目的与对象
        2.调查方法与数据
        3.调查内容与结果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的成效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作用得到认可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
        3.国家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尚未充分开发传统文化资源
        2.部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兴趣不高
        3.存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化现象
        4.评价标准功利化趋向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1.传统文化自身特征的影响
        2.多元文化入侵
        3.部分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运用能力有限
        4.教育体制的局限性及学生主体意识不足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策探寻
    (一)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准备
        1.精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与教学
        2.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能力与素养
        3.提升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与认同
        4.更新并设置教学目标
        5.优化教学方法
    (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导入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讲授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小结
    (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
        1.以实现核心素养目标为评价标准
        2.以自评、互评、家校共评为评价主体
        3.以定性、定量评价为评价方式
    (四)巩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1.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环境
        2.构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氛围
        3.形成尊重历史、热爱传统的社会共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物理课程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及物理概念课教学的研究背景
    1.2 物理课程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及物理概念课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2.1 认知学习理论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 物理概念对于物理课程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3.1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石
    3.2 物理概念与科技发展相关联
    3.3 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4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4.1 研究目的
    4.2 调查问卷设计
    4.3 调查研究对象
    4.4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4.5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5 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梳理
    5.1 高中物理力学概念的内容分析
    5.2 高中物理电磁学概念的内容分析
    5.3 高中物理光学概念的内容分析
    5.4 高中物理近代物理概念的梳理
    5.5 高中物理热学核心概念的内容分析
6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的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与改革策略
    6.1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的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案例——弹力
    6.2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的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案例——自由落体运动
    6.3 教师应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自身物理概念教学的能力
    6.4 教师掌握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7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高中物理概念及概念课现状学生问卷调查
附录 Ⅱ 高中物理概念及概念课现状教师问卷调查
致谢

(3)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武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该课题研究的空白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双重编码理论
    3.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4 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第4章 教科书中插图的分析与归类
    4.1 教科书中插图的总体分析
    4.2 教科书中插图的分类
第5章 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5.1 针对教师发放的调查问卷分析
    5.2 针对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分析
    5.3 针对教师的访谈调查分析
    5.4 针对学生的访谈调查分析
第6章 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的分类应用策略
    6.1 充分利用章头图激发学生对相应章节的学习热情
    6.2 分类应用课文图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
    6.3 有效利用习题图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7章 关于教科书中插图使用的总体建议
    7.1 创建一线教师和教科书编写者交流的平台
    7.2 提高教师对教科书中插图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
    7.3 要着重培养学生利用教科书中插图的意识
    7.4 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巧妙地使用插图
第8章 结论
    8.1 基本收获
    8.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成因调查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新课程标准界定
        2.1.2 学习困难界定
        2.1.3 物理学习困难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韦纳归因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三层次说”
3 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成因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的准备及开展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3.2 物理学科的因素
        3.2.1 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
    3.3 学生自身因素
        3.3.1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3.3.2 学生学习动机不足
        3.3.3 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习惯不良
        3.3.4 学生知识体系不够完整
    3.4 教师因素
        3.4.1 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3.4.2 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3.4.3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不够
    3.5 学校因素
    3.6 家庭因素
4 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应对策略
    4.1 “磨刀不误砍柴工”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4.1.1 深入研究新课标,改进教育理念
        4.1.2 积累物理知识,改进教学方法
        4.1.3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4.2 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4.3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4.4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4.5 帮助学生改善物理学习方法
5 试验性教学课堂实录与评析
    5.1 教学背景
    5.2 课堂实录
    5.3 实践结果评析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本研究不足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高中物理电磁学学习困难及干预策略研究 ——以贵州省桐梓县县级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理论基础
        1.3.1 物理学习困难的界定
        1.3.2 归因理论
        1.3.3 有意义学习理论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2 教材及高考试题分析
    2.1 基于电磁学的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2.1.1 教材结构分析
        2.1.2 知识结构分析
    2.2 基于电磁学部分的高考试题分析
        2.2.1 电磁学内容所占分值分析
        2.2.2 试卷中涉及电磁学知识点的程度分析
        2.2.3 试题考查的能力分析
3 高中生电磁学学习情况实践调查及分析
    3.1 问卷调查的设计
        3.1.1 调查对象
        3.1.2 问卷的信度分析
        3.1.3 问卷的效度分析
        3.1.4 问卷的维度
        3.1.5 问卷的实施及数据统计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 高中物理电磁学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4.1 学生因素
        4.1.1 缺乏电磁学知识学习兴趣与动机
        4.1.2 消极的学习态度和畏难心理
        4.1.3 缺乏学习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2 电磁学知识点因素
        4.2.1 知识点繁多
        4.2.2 概念抽象、规律复杂
        4.2.3 题目综合性强
    4.3 教师教学因素
5 高中物理电磁学学习困难的干预策略
    5.1 电磁学相关概念的教学策略
        5.1.1 构建以核心概念为基础的电磁学概念图
        5.1.2 注重类比法在电磁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5.2 电磁学相关规律的教学策略
        5.2.1 注重实验教学
        5.2.2 加强学生对于规律探究过程的参与
    5.3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策略
        5.3.1 正确分析和理解物理问题的能力
        5.3.2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5.3.3 电磁学典型问题解法的迁移能力
    5.4 案例分析
        5.4.1 案例一:《楞次定律》
        5.4.2 案例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6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研究不足及本课题的展望
    6.1 本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的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中生电磁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6)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课堂观察法
        (四)案例研究法
        (五)软件分析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物理模型概述
        (一)概念界定
        (二)模型分类
    二、策略性知识学习理论
    三、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一)认知学习观
        (二)结构教学观
        (三)发现学习法
    四、建构主义理论
        (一)知识观
        (二)学生观
        (三)学习观
    五、内在动机理论
        (一)好奇心
        (二)胜任力
        (三)认同作用
        (四)互易性
第三章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信度分析
        (二)描述性分析
        (三)相关性分析
        (四)培养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调查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二)思考
第四章 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在概念课上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二)利用示意图教学,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二、在实验课上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
        (一)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二)通过先建模后实验,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三、在习题课上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
        (一)在习题分析中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二)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三)在典型习题中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四、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
        (一)通过模型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建模能力
        (二)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建模能力
第五章 物理建模教学案例及分析
    一、物理建模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二、建模教学在课堂中的实施过程
        (一)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二)教学过程
        (三)模型巩固
    三、效果分析
        (一)增强了建模意识
        (二)掌握了建模方法
        (三)提高了建模能力
        (四)建立完善的知识系统
结论
    一、研究总结
        (一)物理建模教学应用效果
        (二)物理建模教学应用总结
    二、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物理练习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建模能力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1.1.2 实际学情需要教师重视物理建模教学
        1.1.3 解答练习题需要构建物理模型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已有研究
        1.2.2 国内已有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练习教学
        2.1.2 物理模型
        2.1.3 物理建模能力
    2.2 教育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2.3 费曼技巧——没有独立于输出的输入
    2.3 物理建模能力相关理论基础
        2.3.1 建立模型过程的层级结构
        2.3.2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评价标准
        2.3.3 高中阶段物理模型的分类
        2.3.4 物理必修一物理模型的分类梳理
3.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现状研究
    3.1 调查问卷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问卷的设计依据
        3.1.4 调查问卷维度设计
    3.2 调查问卷数据汇总与结果分析
        3.2.1 高中生对物理模型的认知情况
        3.2.2 高中生对物理模型的构建情况分析
        3.2.3 高中生对于物理模型的应用情况
        3.2.4 问卷分析总结
    3.3 高中物理教师应用建模思想教学的实际情况的访谈与分析
        3.3.1 访谈的目的
        3.3.2 访谈对象
        3.3.3 访谈维度
        3.3.4 访谈记录
        3.3.5 访谈总结
        3.3.6 访谈后对教学对策的启示
    3.4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前测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4.1 前测目的
        3.4.2 前测对象说明
        3.4.3 前测结果的统计
        3.4.4 前测结果的分析
    3.5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所存在的问题
        3.5.1 高中生学习物理模型所存在的问题
        3.5.2 教师在物理建模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4.培养高中生建模能力的实施对策及案例
    4.1 物理练习题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建模能力的实施对策
        4.1.1 从思维发展的角度建立物理建模
        4.1.2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
        4.1.3 注重学生解题过程的程序化训练。
        4.1.4 引领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的主要物理模型及其特点
        4.1.5 利用冥想方式进行物理模型的教学
    4.2 物理练习题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建模能力的案例
        4.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练习题教学片段
        4.2.2 《追及和相遇问题》的专项练习题教学片段
        4.2.3《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一)》的练习题教学片段
        4.2.4 物理必修一期中考试前的复习练习题教学片段
        4.2.5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练习题教学片段
5.物理练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对策实施结果分析
    5.1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后测结果统计
    5.2 后测分析
6.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调查问卷
    附录2 ——有关物理建模教学的现状调查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物理建模前测试卷
    附录4 ——物理练习题建模教学后测附录
    附录5 —实验班与对照班物理练习建模教学的前测、后测成绩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脱贫”研究 ——以卢氏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学困生的研究
        1.2.2 国内对学困生的研究
        1.2.3 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研究
        1.2.4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关于落后地区的界定
        1.4.2 关于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界定
        1.4.3 关于脱贫的界定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访谈法
        1.5.4 个案分析法
    1.6 学困生研究的理论基础
        1.6.1 归因理论
        1.6.2 多元智能理论
        1.6.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2章 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现状调查
    2.1 高中物理学科特点
    2.2 落后地区高中教育现状
    2.3 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现状调查
        2.3.1 调查目的
        2.3.2 调查对象
        2.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2.3.4 问卷调查的实施
        2.3.5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2.4 教师访谈
        2.4.1 访谈目的
        2.4.2 访谈的设计
        2.4.3 访谈对象
        2.4.4 访谈结果
第3章 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
    3.1 学生主观因素
        3.1.1 相关学科的学习基础
        3.1.2 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
        3.1.3 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
    3.2 客观因素
        3.2.1 学科的学习难度
        3.2.2 教育经费及办学条件
        3.2.3 师资力量及教学方式
        3.2.4 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及投入程度
        3.2.5 环境因素
第4章 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脱贫”策略
    4.1 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4.2 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
    4.3 智力扶贫,结对帮扶——郑州教育对口帮扶卢氏县
    4.4 教学改进策略
        4.4.1 教育信息化,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4.4.2 注重基础,因材施教,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4.4.3 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4.4.4 关爱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4.5 指导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5 重视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5章 物理学困生“脱贫”个案分析
    5.1 案例一
        5.1.1 学生基本情况及成因
        5.1.2 转化策略及效果
    5.2 案例二
        5.2.1 学生基本情况及成因
        5.2.2 转化策略及效果
    5.3 案例三
        5.3.1 学生基本情况及成因
        5.3.2 转化策略及效果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6.1 总结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9)基于三重表征的高中生电磁感应概念理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概念
        1.2.2 概念理解
        1.2.3 多重表征
        1.2.4 电磁感应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有关概念理解的研究
        1.3.2 国内外有关多重表征的研究
        1.3.3 国内外有关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总体设计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物理概念三重表征模型建构
    2.1 研究问题
    2.2 物理概念三重表征模型
        2.2.1 物理概念三重表征的含义
        2.2.2 物理概念三重表征间的关系
        2.2.3 物理概念三重表征分析框架
    2.3 电磁感应三重表征模型建构
        2.3.1 电磁感应三重表征内涵
        2.3.2 电磁感应三重表征分析框架
3 高中生电磁感应概念的三重表征测评研究
    3.1 研究假设
    3.2 研究方法
        3.2.1 “电磁感应”概念表征转换和概念理解调查问卷的编制
        3.2.2 “电磁感应”概念三重表征访谈纲要形成
    3.3 高中生“电磁感应”概念三重表征转换调查结果
        3.3.1 “电磁感应”概念三重表征转换能力与概念理解的相关性分析
        3.3.2 “电磁感应”概念三重表征转换能力与学业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3.3.3 “电磁感应”概念三重表征转换中表征元素的统计分析
    3.4 高中生“电磁感应”概念三重表征情况
    3.5 小结
4 三重表征视域下电磁感应理解困难及教学对策调查研究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过程与方法
    4.3 电磁感应概念理解困难
        4.3.1 电磁感应经验表征——物理表征间转换的困难
        4.3.2 电磁感应物理表征——符号表征间转换的困难
        4.3.3 电磁感应经验表征——符号表征间转换的困难
    4.4 电磁感应概念理解教学对策
    4.5 小结
5 基于可视化手段的电磁感应三重表征教学设计
    5.1 研究问题
    5.2 可视化手段促进学生概念表征能力形成的设想
        5.2.1 可视化手段与多重表征的关系
        5.2.2 可视化手段促进学生概念表征能力形成的教学策略
    5.3 基于可视化手段的“电磁感应”教学策略设计
        5.3.1 “电磁感应”的教学困难
        5.3.2 电磁感应教学策略
    5.4 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高中物理磁场部分与数学圆相关知识的衔接问题及教学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t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磁场教学对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教学策略
    2.2 高中物理教学原则
    2.3 高中物理磁场教学与数学关联性的研究现状
    2.4 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与数学的关联
第3章 高中物理磁场部分学习要求分析
    3.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要求
    3.2 高中物理磁场部分学前调查
    3.3 高中物理磁场难学的原因分析
第4章 物理磁场部分与数学知识的衔接性分析
    4.1 高中物理成绩和数学成绩相关性分析
    4.2 高中物理磁场部分中数学知识“圆”的应用
    4.3 高中物理磁场部分的教学对策
第5章 高中物理磁场部分的教学实践
    5.1 物理课堂中进行数学“圆”授课的个案实施
    5.2 物理课堂中进行数学“圆”授课的教学效果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总结与分析
    6.2 课题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高中学生物理难学原因及教学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D]. 刘小玲.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的研究[D]. 樊运洁. 西南大学, 2020(05)
  • [3]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武威市为例[D]. 刘武. 西南大学, 2020(05)
  • [4]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成因调查及应对策略[D]. 郑锐.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5]高中物理电磁学学习困难及干预策略研究 ——以贵州省桐梓县县级高中为例[D]. 李建红.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7)
  • [6]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 马娇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7]物理练习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建模能力的对策研究[D]. 黄小萍.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8]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脱贫”研究 ——以卢氏县为例[D]. 韩晓梅. 河南大学, 2020(02)
  • [9]基于三重表征的高中生电磁感应概念理解研究[D]. 钱慧玲. 西南大学, 2020(01)
  • [10]高中物理磁场部分与数学圆相关知识的衔接问题及教学对策分析[D]. 常超.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高中生物理难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