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邮政进行中

海南邮政进行中

一、奋进中的海南邮政(论文文献综述)

刘双锋[1](2020)在《信托业开展养老金融业务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养老问题正在作为一个热门问题受到来自政府、家庭和相关社会工作者的关注。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养老理念的改变,传统的依靠儿女养老或依靠政府养老的模式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依靠市场机制衍生出的多种形式养老模式正在取代传统的养老模式,其中,以信托业为基础,通过与保险机构合作开展的“信托金融养老”模式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针对国中等收入群体(本文称之为中产阶级)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款以“养老信托+保险”为基础的“信托养老金融支持计划”,以期为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信托业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该行业作为国内第二大资管行业,正处于转型的时期,结合国家扶持政策,在信托业内开展养老金融业务能更好的促进信托业转型的过程中回归本源。因此,依托信托业开展养老金融业务具有促进社会闲散资金流通、扶持养老行业、缓解社会养老压力等方面的特别优势。2018年,安信信托为主体开展的“安信·安颐养老消费信托集合资金计划”为目前唯一落地的信托养老产品。本文采用战略分析、财务分析、比较分析方法,以该案例为基础,对未来信托业开展养老金融业务进行了分析。本文架构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阐述文章的选题背景、意义,并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为全文的写作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旨在说明推动信托业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的前提以及对当前信托业内养老信托产品的剖析,寻找案例的可复制关键点,为后续“养老信托+保险”的产品设计提供可借鉴性的基础;第三部分是对信托开展养老金融业务原因的论述,主要从人口发展情况和信托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如何推动“养老信托+保险”的发展;第四部分是构建以“养老信托+保险”为基础的“信托养老金融支持计划”,促进养老行业的发展。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设计的信托养老金融业务具有贴合政策、服务人群广、保险托底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对未来金融机构合作和信托行业的发展具备可借鉴性意义,希望通过本信托养老金融业务方案的实施,为解决中产阶级养老问题提供有益的帮助。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全国畜牧总站[2](2019)在《2018年11月全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健君[3](2019)在《改革开放40年,时代的传奇》文中研究表明"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18年,就是这样的特殊年份。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说,"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

何治民[4](2018)在《文化要素对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影响 ——基于S村扶贫实践的反思》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进行扶贫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其后,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各地扶贫攻坚举措从原来的“吃大锅饭”转向“精准到户”模式,扶贫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S村从2013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了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同时,也通过一系列的扶贫举措,增加贫困农民的经济收入。如开展“异地产业扶贫”,在外村租地发展猕猴桃种植业;在村内发展黄桃和冬桃的种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引入S村山泉水产业等。通过3年多的扶贫攻坚,S村在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S村的扶贫举措中,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推广的经验,同时在基层落实过程中的一些扶贫措施,值得认真讨论。从总体上来看,S村在这一阶段的扶贫攻坚中,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然而,虽然S村已经实现整体脱贫,但如何将脱贫成效持续下去,在接下来的扶贫实践和乡村振兴中实现其可持续性,将是学者们和扶贫工作者们重点考虑的问题。当前,S村的脱贫工作,主要聚焦于贫困个体,扶贫的措施针对的是贫困户。要实现整村的可持续脱贫和乡村振兴,这显然是不够的,需要从贫困群体的整体角度,分析出造成当地贫困的主要原因,以便针对致贫主因,制定相应的扶贫措施。而致贫主因,往往是当地的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以及长期的政策效应积累等众多非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需要查阅历史资料,并结合当代民族学的田野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发现,S村所在的武陵山区,在历史上并不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相反地,在某些历史时期内,当地经济处于很高的水平。对比当代的贫困现状,不难发现,造成当地由富转贫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S村所在的武陵山区,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桐油、油茶、生漆、杉木等众多林产品丰富,当地少数民族也积累了丰富的本土知识,能可持续利用这些资源。本地优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时期,当地就处于富裕状态,而一旦优势资源被闲置或者被人为干预不允许利用,就会落到贫困的地步。因此,要想实现S村的可持续脱贫和乡村振兴目标,如何充分利用当地优势特色的资源,变得至关重要。S村是我国十四个连片特困区的典型代表,既是传统的第一产业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更是生态资源丰富的区域。这些处于贫困地区的农村,往往和S村一样,拥有着丰富的资源,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资源的闲置,才造成当地的贫困。因此,通过对S村的扶贫实践进行反思,能对我国其他贫困地区的扶贫措施的制定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意义。

丁伟[5](2015)在《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1915-1946)》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西文化教育交流的时代背景前提条件下,商务印书馆于1915年3月正式创建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首先开办英文一科,这是国人自办的第一家专门函授学校,它不仅正式拉开了中国近代函授教育的序幕,亦成为中国近代英语函授教育的嚆矢。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函授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在上海一地及全国范围之内,始终保持着遥遥领先的地位。在长达数十年的函授教育办学生涯中,这三所函授学校取得了显着的办学效果和社会效益,在中国函授教育史、中国早期远程教育史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上述三所私立专门函授学校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和社会民众的实际需求,先后开设了特色鲜明、办学优势突出的不同门类专业,均取得了显着的办学成绩。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函授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中,其英文科创办时间较早、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持续时间较长、毕业学员人数较多、办学声誉较为显着,因此这三所函授学校英文科的办学成就相当突出,格外引人瞩目。商务印书馆最早从欧美引进的这种不受地域限制、打破时空藩篱的新型开放式教育体制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辐射力。从1915年至1946年期间,近代民营出版机构为民国社会工、商、学、政界等各个领域培养了多达6万多人的具有由"普通英语语言+一般社会用途英语+商业用途英语"知识、技能构成的多元化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据统计,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的英文科学员广泛分布在全国22个省及5个院辖市行政区域范围之内。函授学员遍布中国各地的众多行业领域,他们凭借自己所具备的英语语言优势,为推动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仅仅从在读学员人数和学员分布情况的角度来衡量,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英文科的办学成就已经相当突出了。更为可贵的是,商务、中华、开明将起源、发轫于欧美国家的这种新型开放式教育体制——函授教育引入到中国的英语教育领域之际,都没有简单地完全照搬欧美的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显着特征的学历函授教育体制。在近代中国变革、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综合考察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民众的实际需求,而是对此进行了合理的扬弃和本土化的创新。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英文科始终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存的双轨教学体制,以中等教育为主体、兼顾高等教育,彰显普通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动态性地设置课程体系,努力做到办学体制、办学层次、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多元化,以期更好的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如果将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英文科的办学历史轨迹连成一体,可以发现,后者与前者相比,既有借鉴与传承,又有超越与创新,其英语函授教育体制呈现出了更加灵活多变、更加富有弹性、更加具有本土色彩的显着特点。这三大民营出版重镇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在中国近代英语函授教育史上演绎了光彩夺目的篇章,有力促进了英语函授教育在近代中国科学化和本土化的发展进程。晚清以降,中国传统教育的变革所体现出来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实用性、民主性、科学性和开放性,这也是教育近代化的基本内涵。函授教育在近代中国诞生,并取得一定的发展,这一重大教育事件本身就是中国教育由传统到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它有效缓解了有限的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民众的实际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为广大中下层社会民众开辟了另外一条接受系统的学历教育、提升文化素质的校外新途径。毫无疑问,仅仅从英语函授教育自身发展的层面而言,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所从事的这种迥别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开放式英语远程教育事业,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就已经起到了重要推手的作用。在民国初期,这种最先由商务印书馆引入到中国英语教育领域的函授教育制度并没有被各级政府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所认可和接受。此后,在近代民营出版机构所从事的英语函授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示范和推动下,上海市教育局在1931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在1943年7月分别颁布、实施了专门针对函授学校的管理法规。至此,这种最先由商务印书馆引入到中国英语教育领域的函授教育制度,经过25年的曲折发展,终于在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系统之内,占有了一席之地,最终进入了民国各省市的公立师范院校,与普通学校并行同时发展,得以被大力推广和普及。可以这么说,函授教育制度在民国社会能够得以发展和普及,民营出版机构从事的英语函授教育实践活动对此功不可没。民营出版机构充分凭借其自身拥有的高素质人才智力资源和丰富的纸质媒介资源,开办了长达数十年的英语函授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大力推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而且在经营出版事业的若干层面上也有效推动了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不仅为数以万计的在职人员提供极有针对性的英语函授教育,有效提升了社会各界职业人士的英语素质,加快西学在华传播的历程;而且还为社会各界培养、输入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有力促进了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近代民营出版机构长期开办英语函授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其中蕴含着某种教育规律,这些教育规律对当今的高等外语函授教育、函授教育及成人教育事业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不仅如此,通过办理英语函授教育,进而推动自身出版事业的发展,这对当今的出版文化事业也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杜立亚[6](2015)在《SZZL集团深圳公司“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与人力资源政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闭幕,改革开放的浪潮逐步席卷中国大地,外部新思潮的涌入,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等一系列因素,使“80后”、“90后”新生代青年,呈现出与以往青年不同的价值观及工作价值观。随着千禧年钟声的响起,“新生代员工”登上中国人力市场舞台,因其不同于以往青年的特点,不断引发社会的讨论与争议,如何管理好“新生代员工”,一度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热议话题。十几年的管理实践,鲜少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对“新生代员工”的有效人力资源管理结论,但新生代的脚步不可阻挡,“80后”在企业的很多岗位开始承担重要角色。而今,“90后”也逐步告别象牙塔,涌入经济市场竞争的人海,逐步走上工作岗位,在基层工作岗位上,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个人工作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匹配对员工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职业生涯成功、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等工作态度与组织行为具有较好的正向导向,并且能够降低员工的离职意向、工作倦怠、工作压力等对公司经营的不良影响。本文着重研究的是“80后”、“90后”员工(即“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与其所在组织的人力资源政策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之间的匹配,以及根据其匹配性提出的人力资源政策的关注点。并根据案例公司"80后”、“90后”员工的价值观选择及满意度调查,提出针对深圳区域地产中介行业人力资源政策的改善建议。从社会心理学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人是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个体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与价值观,并逐渐成长。从工作价值观形成的前因变量的研究来看,形成工作价值观的内部因素有年龄、性别、学历等。形成工作价值观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学校和家庭。本文将从形成“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的外部因素着手,对形成“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的外部因素进行调研,并总结“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的特点。同时,结合对案例公司“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的问卷调查结果,提出深圳区域地产中介公司“新生代员工”人力资源政策应重点关注的内容。结合案例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提出其人力资源政策的改进方案。

黄洁清[7](2015)在《舟山市地方文献研究与数据库建设构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方文献具有区域性、非时效性、选择性、内容丰富性等特征,其内容可以分为官方公开出版或者印刷的地方文献、地方相关的文献、其他文献,这些文献的征集需遵循补充性、针对性、真实性原则,渠道包括通过挖掘、整理等方式收集,通过购买、交流、索取等方式获取,通过组织社会募捐等方式获取。利用方式则包括展示展览,专业的信息挖掘、归纳、整理与汇总等。国外大多注重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研究中的作用,注重利用信息化渠道来开展地方文献相关工作,注重设立专门的基金支持地方文献研究工作,注重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推动地方文献研究。国内方面,湖南、浙江、江苏等地方的地方文献工作经验都值得借鉴,借鉴这些经验,舟山在地方文献研究与数据库的构建中,要高起点规划地方文献工作,创新性推进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综合性的完善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工作,以此提高地方文献工作水平。舟山地方文献工作在文献整理、舟山群岛历史文献资源目录调查与归类、地方文献收集与保护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此外,舟山市图书馆已经开始建设“舟山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但总体来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广度与深度不够,保护与利用不够,规划与合作不够等方面。当前,舟山地方文献研究出现了数字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等新趋势,顺势而为舟山可以按照明确数据库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商、组织数据库开发并验收、数据库上线运行的基本流程,设置登陆模块、征集模块、编码模块、查询模块、在线阅读模块、在线交流模块、编辑打印模块、安全模块等模块,明确数据库构建的总体目标,中心任务开发出更为完善的地方文献数据库。推动舟山市地方文献研究及数据库建构,舟山需要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文献征集,加强培训提高地方文献研究管理水平,创新手段发挥信息化管理作用,健全制度妥善解决数据库构建中的版权等问题,这样才能推动地方文献研究迈上新的台阶。

秦贝贝[8](2014)在《中国建筑能耗计算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政府于2009年提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根据国务院总体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5月颁布了《“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建筑节能形成1.16亿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节能总目标,提出本地区的建筑节能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各项建筑节能工作。目标的提出应基于准确的现有建筑能耗数据,但是,目前为止中国建筑能耗数据仍不完善,各地区建筑能耗数据则更为匮乏。尽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统计局出台了《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但是,由于地方相关能力建设滞后及各地调查范围、方法不同等原因,统计数据质量较低。基于上述背景,本论文对中国建筑能耗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为合理制定建筑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建筑节能减排任务,提供更科学、合理、便捷的计算方法。本论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建筑能耗基本概念、中国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入手,对中国能源平衡表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中国能源平衡表的,可以应用到省级层面的中国建筑能耗宏观计算方法。文章首先对现有建筑能耗统计/计算方法进行归纳分析,明确建筑能耗计算的两类方法—微观统计和宏观计算,并对两类方法特点及适用性进行说明。通过对现有各宏观计算方法分析,找出存在争议的关键点:建筑能耗基本概念、统计边界、各次能源概念以及各类能源折算,并对以上四个关键问题进行阐述、辨析。之后,从中国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入手,对建筑能耗宏观计算基础----中国能源平衡表进行系统分析,包括:能源统计制度、各项数据来源及与国际通行准则的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辨析出在进行建筑能耗宏观计算时需要包含的基础项及修正项,并提出计算公式。采用拟合、试算的方法确定计算公式中的各项参数值,确定建筑能耗计算公式:建筑能耗=(生活消费扣除全部汽油、95%柴油+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其他能源扣除95%汽油、35%柴油)+5%*工业能耗+2.5*(生活消费热力+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热力+其他热力)。最后,将本公式应用到各省市进行建筑能耗试算,根据试算结果,对本方法进行优缺点分析,并提出建筑能耗计算方法改进的相关建议。

朱伟强,王文华,胡小玲[9](2011)在《2011年高考文科综合信息试卷》文中研究说明

孙俊聪[10](2010)在《浙江道路货运发展与水平评估(1978-2009)》文中指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道路货运业得到较大的发展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纵观我国道路货运发展史,从90年代至今,我国逐步建成遍布全国的高等级公路网,货物流动也逐步从“国道时代”过渡到“高速时代”,与此同时,载货汽车的技术性能也不断优化,厢式货车、甩挂运输等多种货运形式不断涌现,道路货运正成为现代物流中实现货物快速、安全、准确和“门到门”运输服务的最佳运输组织方式之一。然而,从1978年至今,道路货运虽然得到了较大发展,却仍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在浙江,90年代中期,道路货运运力紧张,超载违载现象屡屡发生,道路货运进入各类事故的高发期,严重阻碍了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浙江交通建设投资的加大,道路货运行业发展较快,但据调查显示,浙江还只是一个货运大省,道路货运业整体实力并不强,与社会对货运服务“量”和“质”的要求还很远。因此,通过对浙江道路货运业发展历程、演变规律和发展水平进行纵向分析,对于理清浙江道路货运业改革转型的方向,在全国道路货运网中合理定位浙江货运业有重要的帮助,也对理解我国的道路货运发展演变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道路货运的相关概念,指出它与道路物流、现代物流等的联系与区别,其次在改革开放以后全国经济发展、货运业行业发展、物流政策发展的背景之下,探讨浙江道路货运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将浙江道路货运分为5个发展阶段。本文从社会经济体量规模,道路货运行业规模、结构、行业安全性、基建投资、行业增长变动等5个方面选取15个二级指标,组成道路货运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通过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全国各省、地区道路主要历史阶段的道路货运发展与水平进行评估。对数据年代缺乏的年份,则结合地方交通志等资料,借鉴模型涉及的维度,进行道路货运发展水平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通过主要历史阶段的货运业水平评估,详细分析了影响评估的主要因子,指出了当时浙江货运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从而刻画了浙江道路货运业的发展演变路径。

二、奋进中的海南邮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奋进中的海南邮政(论文提纲范文)

(1)信托业开展养老金融业务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选题背景和目的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不足之处
第2章 “养老信托+”现状分析
    2.1 人口发展现状
    2.2 信托业发展现状
        2.2.1 行业监管制度趋于完善
        2.2.2 宏观经济环境出现“质”的飞跃
    2.3 养老信托现有模式分析
        2.3.1 “安信·安颐养老消费信托集合资金计划”介绍
        2.3.2 “安信·安颐养老消费信托集合资金计划”分析
        2.3.3 “安信·安颐养老消费信托集合资金计划”弊端
第3章 开展“养老信托+”原因分析
    3.1 人口年龄分布结构的原因
    3.2 信托公司业务发展情况评析
        3.2.1 信托业务结构评析
        3.2.2 企业财务情况和经济效益评析
        3.2.3 信托公司养老信托业务情况说明
    3.3 分析总结
第4章 “养老信托+保险”业务方案设计
    4.1 “养老信托+保险”模式
        4.1.1 “养老信托+保险”可行性分析
        4.1.2 “养老信托+保险”发展前景分析
        4.1.3 “养老信托+保险”风险分析
    4.2 前期准备
        4.2.1 从资金、服务供应商层面
        4.2.2 从信托机构层面
        4.2.3 从项目对象层面
    4.3 后期设计
        4.3.1 服务信托计划要素
        4.3.2 项目合作方简介
        4.3.3 信托项目亮点
        4.3.4 风险控制措施简介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改革开放40年,时代的传奇(论文提纲范文)

飞跃的时代时代的飞跃
沧海桑田“中国巨变”
邓小平的世纪预言
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历史性变革”五年标注新时代
披荆斩棘的岁月
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秘诀
闯关夺隘关键在党
发展的跃升
“奋斗者的时代”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4)文化要素对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影响 ——基于S村扶贫实践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的回顾
        一、影响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
        二、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的研究
        三、国内外有关精准扶贫的研究
        四、国内外有关精准扶贫与乡村社会治理的研究
        五、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与精准扶贫的研究
        六、文章中“关键词”的界定与解读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与田野过程
        三、研究价值、研究意义和研究创新
        四、研究框架
第二章 田野点介绍
    第一节 S村概况
        一、花垣县概况及历史沿革
        二、S村概况
    第二节 富饶的资源与贫困的经济
        一、富饶的资源
        二、贫困的经济
第三章 S村的贫困对象识别
    第一节 贫困对象识别问题
        一、贫困对象识别标准
        二、贫困对象精准识别与建档立卡
        三、贫困对象瞄准偏差
        四、贫困对象瞄准偏差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S村贫困对象识别与社会争议
        一、“光棍”SLJ与贫困对象精准识别
        二、低保对象识别的瞄准偏差
第四章 S村的民族生境与产业扶贫策略
    第一节 S村土地“稀缺”与“飞地”扶贫
        一、S村的土地“稀缺”
        二、异地扶贫的理论依据
        三、S村“飞地”扶贫的实施
    第二节 “飞地”扶贫成效与问题分析
        一、政府在扶贫中的作用
        二、企业在扶贫中的作用
        三、扶贫对象在扶贫中的作用
    第三节 S村的在地扶贫产业
        一、S山泉水项目
        二、“11.3”工程和“418”项目
        三、S村蔬菜产业
第五章 S村的习俗特点与旅游产业开发策略
    第一节 S村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S村乡村旅游资源
        二、S村的乡村旅游开发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与苗族传统习俗
        一、S村苗族传统习俗
        二、旅游开发过程中苗族传统习俗的缓慢调适
    第三节 S村乡村旅游扶贫的思考
        一、S村乡村旅游开发带来的扶贫成效
        二、S村乡村旅游开发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六章 S村传统生计的生态原理
    第一节 传统生计方式的实质
    第二节 传统养蜂业的复兴与脱贫成效
        一、孤儿LXL
        二、LXL的养蜂脱贫之路
    第三节 S村林副产业与生态扶贫问题
        一、S村林产业衰退与当地贫困
        二、S村桐油产业衰退与当地贫困
        三、S村油茶产业衰退与当地贫困
第七章 S村的生态脱贫之路
    第一节 理论依据
        一、生态民族学的理论源流
        二、文化生态与贫困问题
    第二节 S村的可持续脱贫
        一、生态环境是可持续脱贫的根基
        二、民族文化是可持续脱贫的工具
        三、历史记忆是提高可持续脱贫的路径选择的指南
参考文献
    一、古籍类
    二、着作类
    三、论文类
    四、网络文献类
    五、外文文献类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1:六盘山区等11 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
    附录2:已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分县名单
    附录3:生态扶贫工作方案
    附录4:湖南省贫困退出验收细则
    附录5:湖南关于推进立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
    附录6: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
    附录7:花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附录8:S村精准识别的贫困户

(5)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1915-1946)(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选题意义及价值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研究理论及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结构
    第五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办学历史背景与办学条件
    第一节 历史背景
    第二节 办学主观条件
    第三节 办学客观条件
第二章 社会变迁中的办学经历
    第一节 英语函授教育的兴起(1915年—1918年)
    第二节 英语函授教育的发展(1919年—1931年)
    第三节 英语函授教育的兴盛(1932年—1937年)
    第四节 英语函授教育的衰落(1938年—1946年)
第三章 英语函授教育的办学特点、效果及问题
    第一节 办学特点的总结
    第二节 显着的办学效果
    第三节 存在的办学问题
第四章 主要历史作用、启示
    第一节 英语函授教育与近代函授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英语函授教育与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英语函授教育推动民国社会的进步
    第四节 英语函授教育的现代启示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SZZL集团深圳公司“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与人力资源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及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内容及论文框架图
    1.5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研究
    2.1 新生代员工
    2.2 价值观与工作价值观
    2.3 人力资源政策设计及激励理论
    2.4 “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形成的前因变量之外部因素研究
第3章 SZZL深圳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3.1 背景
    3.2 价值观
    3.3 人力资源制度系统及制度制定流程
    3.4 人力资源量化数据分析
第4章 SZZL深圳公司“新生代员工”调查研究
    4.1 “新生代员工”人力资源数据调查与研究
    4.2 工作价值观调查与研究
    4.3 员工满意度调查与研究
    4.4 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简析
第5章 SZZL深圳公司“新生代员工”人力资源政策的改进建议
    5.1 制度制定
    5.2 绩效管理
    5.3 薪酬福利
    5.4 员工发展
    5.5 沟通情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
    6.3 展望
附件一:工作价值观调查问卷
附件二: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舟山市地方文献研究与数据库建设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地方文献的传承价值有利于史料保存
        1.2.2 地方文献的情报价值有利于辅助决策
        1.2.3 地方文献的品牌价值有利于形象提升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地方文献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地方文献概念的界定及其收集利用
    2.1 地方文献概念界定
    2.2 地方文献的特征
        2.2.1 地方文献的区域性
        2.2.2 地方文献的非时效性
        2.2.3 地方文献的选择性
        2.2.4 地方文献的丰富性
    2.3 地方文献的主要内容
        2.3.1 官方公开出版或者印刷的地方文献
        2.3.2 地方相关的文献
        2.3.3 其他文献
    2.4 地方文献的收集
        2.4.1 地方文献收集分类方法
        2.4.2 地方文献收集的基本原则
        2.4.3 地方文献收集的基本途径
    2.5 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2.5.1 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主体与客体
        2.5.2 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原则与目标
        2.5.3 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途径
第三章 国内外地方文献研究及数据库构建的经验与启示
    3.1 国外地方文献研究经验总结
        3.1.1 注重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研究中的作用
        3.1.2 注重利用信息化渠道来开展地方文献相关工作
        3.1.3 设立专门的基金支持地方文献研究工作
        3.1.4 注重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推动地方文献研究
    3.2 国内地方文献研究与数据库构建的基本经验
        3.2.1 注重创新的湖南地方文献研究及数据库构建工作
        3.2.2 历史悠久的浙江地方文献研究及数据库构建工作
        3.2.3 规模大成果多的江苏地方文献研究及数据库构建工作
    3.3 国内外地方文献工作对舟山市的启示
        3.3.1 高起点规划地方文献工作
        3.3.2 创新性推进地方文献征集应用工作
        3.3.3 综合性的完善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
第四章 舟山市地方文献研究与数字化现状
    4.1 舟山市的基本情况
    4.2 舟山市地方文献研究的成效
    4.3 舟山地方文献研究的新趋势
        4.3.1 数字化趋势明显
        4.3.2 规模化趋势明显
        4.3.3 专业化趋势明显
        4.3.4 特色化趋势明显
    4.4 舟山地方文献研究与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4.4.1 广度与深度不够
        4.4.2 保护与利用不够
        4.4.3 规划与合作不够
第五章 舟山地方文献研究及数据库建设构想
    5.1 舟山市构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意义
    5.2 舟山市地方文献数据库完善的总体目标及中心任务
        5.2.1 舟山市地方文献数据库构建目标
        5.2.2 舟山市地方文献数据库的中心任务
    5.3 舟山市地方文献数据库开发的基本流程
        5.3.1 完成舟山地方文献分类目录和内容数字化
        5.3.2 明确数据库功能需求
        5.3.3 确定开发方法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商
        5.3.4 组织数据库开发并验收
        5.3.5 数据库上线运行
    5.4 舟山市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总体框架及其功能模块
        5.4.1 登陆模块
        5.4.2 征集模块
        5.4.3 编码模块
        5.4.4 查询模块
        5.4.5 在线阅读模块
        5.4.6 在线交流模块
        5.4.7 编辑打印模块
        5.4.8 安全模块
    5.5 舟山市地方文献数据库开发技术方案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基本结论
    6.2 推动该舟山地方文献研究及数据库建构的建议
        6.2.1 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
        6.2.2 加大投入强化文献征集
        6.2.3 加强培训提高地方文献研究管理水平
        6.2.4 创新手段发挥信息化管理作用
        6.2.5 健全制度妥善解决数据库构建中的版权等问题
附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中国建筑能耗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2.1 研究方法
        1.2.2 技术路线图
2 国内外建筑能耗统计/计算方法综述
    2.1 建筑能耗统计方法
        2.1.1 美国建筑能耗统计方法
        2.1.2 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
    2.2 建筑能耗计算方法
        2.2.1 中国建筑能耗模型
        2.2.2 其他建筑能耗计算方法
    2.3 小结
3 建筑能耗计算相关问题辨析
    3.1 建筑能耗统计口径
        3.1.1 微观建筑能耗
        3.1.2 宏观建筑能耗
    3.2 建筑能耗计算边界
    3.3 各次能源消耗概念辨析
        3.3.1 一次能源与一次能源消费
        3.3.2 能源加工转化
        3.3.3 最终能源消费
    3.4 能源统计单位辨析
        3.4.1 能源度量标准—标准煤、标准油
        3.4.2 二次能源折算应注意的问题
    3.5 小结
4 中国能源平衡表解析
    4.1 国家统计制度
        4.1.1 中国国家统计制度
        4.1.2 能源统计报表制度
    4.2 中国能源平衡表
        4.2.1 中国能源平衡表
        4.2.2 能源平衡表数据来源分析
    4.3 国际能源平衡表
        4.3.1 国际能源署能源平衡表
        4.3.2 美国能源平衡表
        4.3.3 不同能源表对比分析
    4.4 小结
5 建筑能耗宏观计算方法
    5.1 计算公式提出
        5.1.1 修正项目确定
        5.1.2 计算公式提出
    5.2 参数值确定
        5.2.1 参数值确定方法
        5.2.2 结果分析
    5.3 本方法在省级层面试用分析
        5.3.1 省级层面建筑能耗统计试用步骤
        5.3.2 各省市试用结果分析
    5.4 本方法优缺点分析
        5.4.1 优点分析
        5.4.2 缺点分析
    5.5 小结
6 结束语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0)浙江道路货运发展与水平评估(1978-200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相关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物流与道路货运的关系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浙江省道路货运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一节 我国的道路货运业发展回顾
    第二节 浙江省道路货运业发展回顾
    第三节 浙江省道路货运业发展阶段划分
第三章 道路货运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的建立
    第一节 评价指标设置的目标与原则
    第二节 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三节 根据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
    第四节 各发展阶段浙江省货运业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第四章 浙江省各历史阶段道路货运业发展水平分析
    第一节 1978-1988 年,浙江省道路货运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 1988-1997 年,浙江省道路货运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1997-2001 年,浙江省道路货运业发展状况
    第四节 2001-2006 年,浙江省道路货运业发展状况
    第五节 2006 年以后,浙江省道路货运业发展状况
第五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原始数据表及综合得分总表
致谢

四、奋进中的海南邮政(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托业开展养老金融业务方案设计[D]. 刘双锋. 河北金融学院, 2020(12)
  • [2]2018年11月全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表[J].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全国畜牧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19(02)
  • [3]改革开放40年,时代的传奇[J]. 王健君. 中国中小企业, 2019(01)
  • [4]文化要素对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影响 ——基于S村扶贫实践的反思[D]. 何治民. 吉首大学, 2018(02)
  • [5]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1915-1946)[D]. 丁伟. 浙江大学, 2015(07)
  • [6]SZZL集团深圳公司“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与人力资源政策研究[D]. 杜立亚. 山东大学, 2015(08)
  • [7]舟山市地方文献研究与数据库建设构想[D]. 黄洁清. 浙江海洋学院, 2015(09)
  • [8]中国建筑能耗计算方法研究[D]. 秦贝贝. 重庆大学, 2014(03)
  • [9]2011年高考文科综合信息试卷[J]. 朱伟强,王文华,胡小玲. 高中生之友, 2011(Z3)
  • [10]浙江道路货运发展与水平评估(1978-2009)[D]. 孙俊聪. 浙江财经学院, 2010(02)

标签:;  ;  ;  ;  ;  

海南邮政进行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