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检测老年人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CBA检测老年人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一、CBA检测老年人脑血管病的临床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柏峰,胡华,潘晓东,莫永珍,谢春明,祝东林,王峥,刘春风,郑慧芬[1](2021)在《江苏省老年记忆障碍门诊规范化建设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老年记忆门诊是一种专病化管理的医疗模式,以老年病人为中心,整合临床、神经心理、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及护理等医疗资源。各级医院规范的诊治流程对于疾病的长程、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江苏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43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高达77.4%。为完善并提高江苏省内各级医疗机构老年记忆门诊诊治能力,加强早期筛查评估、规范诊治用药和及时转诊管理,提高门诊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降低医疗成本,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组织专家查阅文献,

林思旸[2](2021)在《社区老年人衰弱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调查和相关分析》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老年人衰弱导致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加,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福州市6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及Hcy水平,从而探讨老年人衰弱与高Hcy的关系。方法以2020年05月至2020年12月福州市温泉社区、天颐和国德养老院60岁及以上老年人19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Fried表型评估衰弱与衰弱前期,双试剂循环酶法测定Hcy水平,以Hcy≥10μmol/L为诊断标准定义高Hcy,并通过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富含叶酸的杂粮、蔬菜、水果、豆制品、乳制品、蛋六种食物的每天摄入情况,以及计算含叶酸食物的膳食多样化评分(DDS)。c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的衰弱及高Hcy情况,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的相关危险因素、衰弱各表型与高Hcy的关系以及衰弱与含叶酸食物DDS的关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衰弱前期与高Hcy及衰弱表型个数与高Hcy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高Hcy与含叶酸食物DDS的关系以及含叶酸食物DDS在Hcy与衰弱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1.研究人群衰弱154例(8.0%),衰弱前期1013例(52.4%)。衰弱在女性中高于男性,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均<0.05)。衰弱组平均年龄、丧偶、独居比例、脑卒中患病率、收缩压、肌酐、Hcy水平高于非衰弱组,男性占比、舒张压、血红蛋白、握力、步速低于非衰弱组(P均<0.05)。衰弱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中,年龄、性别、白蛋白、Hcy水平与衰弱相关(P均<0.05)。2.研究人群平均Hcy水平为8.45(5.84,11.22)μmol/L,高Hcy 677例(35.1%)。高Hcy在男性中高于女性,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均<0.05)。相较于正常Hcy水平组(Hcy<10μmol/L),高Hcy组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率均更高(P均<0.05)。3.研究人群六种含叶酸食物中每天摄入率最高的是蔬菜、蛋、水果,分别为95.6%、80.5%、69.2%,高Hcy组的蔬菜、水果摄入率、含叶酸食物DDS均低于正常Hcy组(P均<0.05)。4.老年人衰弱与高Hcy的相关性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衰弱风险与高Hcy呈正相关(OR=2.015,95%CI:1.184~3.429),衰弱前期与高Hcy无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正常Hcy组作为参照,Hcy10~15μmol/L组衰弱风险为正常Hcy组的1.994倍(95%CI:1.179~3.371),Hcy≥15μmol/L组衰弱风险为正常Hcy组的2.251倍(95%CI:1.114~4.551)。5.衰弱各表型与高Hcy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疲乏与高Hcy相关(OR=1.448,95%CI:1.031~2.034)。衰弱表型个数与高Hcy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比于正常Hcy组,高Hcy组老年人4个衰弱表型的概率明显升高(OR=7.060,95%CI:2.334~21.360)。6.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含叶酸食物DDS在高Hcy与衰弱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1.3%。结论本研究社区衰弱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老年人分别占8.0%和35.1%。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衰弱老人增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老人衰弱风险更高。含叶酸食物膳食多样化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衰弱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提示老年衰弱应关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含叶酸食物膳食多样化。

魏之涵[3](2021)在《伴高血压病老年性聋患者的听力学特征性改变初步探讨》文中指出目的对老年人听力水平及高血压病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高血压病的发生及病情对老年人听力损失影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我科行听力学检测的635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40人,女性295人,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为(69.50±8.12)岁。调查老年人的基本资料和听力损失相关因素,并进行听力学评价。按受检者听力较好耳在250,1000,2000和4000 Hz的平均气导听阈均值及高血压水平分别进行听力损失分组和高血压情况分组。最后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老年人一般情况与听力损失情况的相关性、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情况与听力损失情况的相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控制情况与听力损失情况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情况与各个频率听力值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程度与听力损失情况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针对73名进行听力随访的老年人,按照其听力随访时间节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情况与不同时间节点听力变化情况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调查的635名老年体检者中无听力损失者269人,听力轻度损失者194人,听力中度损失者127人,听力重度损失者38人,听力极重度损失者7人;高血压情况分组为血压正常428人,高血压1级73人,高血压2级82人,高血压3级52人。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情况与听力损失情况具有相关性(P<0.05),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控制情况对其听力情况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严重程度与老年人听力损失程度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087。此外,还发现在各个频率听力阈值的比较中,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较不患高血压病的老年人听力阈值更高,且这一差异在2000,8000 Hz的听力阈值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患有或不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其各个频率及平均听阈的变化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2年后,250 Hz上的听力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后这种差异扩展到了500,1000,8000 Hz(P<0.05)。结论老年人听力损失发生率较高,高血压发病情况对老年人听力损失情况具有一定影响,且老年人高血压病越严重,其听力损失程度也越严重;较好地控制血压有助于延缓听力损失的进展。因此,针对老年人听力损失,迫切需要制定和执行科学的防治和康复规划;针对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尽早发现、诊断并治疗高血压病有助于延缓听力损失的发生。

胡二平[4](2020)在《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研究 ——以郑州和开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人口正步入老龄化阶段,预计至2050年,老年人口将猛增至19.6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形势愈发严重,半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逐年上升,居住与照料问题更为突出。老年人需要能提供专业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的养老机构来解决居住和照料问题。政府部门以及国家卫健委组织为解决这一现象颁布多项政策,倡导医养结合类型养老机构的发展和创新,规范行业标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当前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我国养老设施设计和养老服务体系还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如何设计出多元化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也是建筑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当前研究主要分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类型讨论、医疗方面的功能配置与组织流线、老年康复景观设计等。但是,针对医养环境现状、医养结合的深度、以及老年人对医养环境的需求研究比较欠缺。“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发展需要数据支撑,要将需求和设计策略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需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收集有关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数据,分析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环境是否满足老年人需求,有针对性的优化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医疗与康养环境。本文以文献回顾为基础,将国内外关于医和养结合的相关政策和环境设计研究成果做了归纳总结,结合我国当前医养结合的模式,以及医疗和康养方面的主要关注点,提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评估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证案例调研中。本研究调研了郑州和开封两个城市共五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通过现场观察和问卷调研收集数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分析老人对环境的使用感受和认知评价等,分别从“医”与“养”两个角度展开对机构环境现状和使用满意度的调研。主要调研内容包括:a.机构基本信息,例如机构建设时间和规模等;b.医疗服务现状,例如医疗空间配置、医养结合深度、医疗服务未满足度;c.康养服务现状,例如居住空间现状、活动空间现状、采光满意度、安静满意度、私密满意度等。根据实证调研,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郑州和开封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现状和使用满意度。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现状环境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筑环境优化策略。本文使用循证设计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评估方法,以郑州和开封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为例,提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筑环境优化策略,对未来养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梁明前[5](2020)在《老年人运动及认知双任务步行的步态时空参数及双任务成本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利用步态与平衡功能评估系统测量健康老年人在单纯步行及不同任务难度的运动和认知双任务步行下的步态时空参数,计算各参数的双任务成本,通过比较不同难度的运动和认知任务步态时空参数及其双任务成本,探索双任务步行在认知-运动界面的交互效应中对老年人步行的潜在影响,为老年人跌倒预防及运动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并纳入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家属及周边社区的38名老年人,采用步态与平衡功能评估系统采集受试者在单任务、双任务步行(简单运动双任务步行、困难运动双任务步行、简单认知双任务步行、困难认知双任务步行)下的步态时空参数,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比较单任务和4种双任务步行的步态时空参数,并计算双任务步行下各参数的双任务成本,以任务类型和任务难度为两因素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比较不同难度的运动和认知次级任务对老年人步态时空参数双任务成本的影响。结果:(1)双任务步行与单任务步行的步态时空参数比较显示简单认知双任务步行的步速(p=0.039)、步幅时间(p=0.016)、困难认知双任务步行的步速(p=0.000)、步频(p=0.000)、步幅时间(p=0.001)、单支撑相时间(p=0.012)、双支撑相时间(p=0.001)、站立相时间(p=0.000)、摆动相时间(p=0.012)与单任务步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平均双任务成本随次级任务的类型和难度的不同而不同。(3)除了步幅以外的步态时空参数双任务成本,即步速(p=0.048)、步频(p=0.000)、步幅时间(p=0.002)、单支撑相时间(p=0.019)、双支撑相时间(p=0.046)、站立相时间(p=0.002)、摆动相时间(p=0.019)的双任务成本在以任务类型和任务难度为两因素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中具有显着交互效应。结论:(1)运动任务引起步态时空参数的变化并不显着,但达到一定的复杂程度时,老年人会首先调整步幅来适应该步行过程,从而避免步态受损;而认知任务会引起步态时空参数的显着变化,首先表现为步速下降,步幅时间延长,随着困难增加,步速、步频显着下降,步幅时间增加,支撑相时间、站立相时间、摆动相时间均增加。在社区活动中提示老年人在步行中进行上肢运动性的任务时,可以适当缩短步幅的长度;而在步行中涉及到认知处理如进行计算、说话等活动的时候,更应该减慢步频,从而避免跌倒。(2)除了步幅以外,步态时空参数的双任务成本会随着次级任务的难度增加而增加,且认知任务的双任务成本普遍高于运动任务。(3)运动双任务步行中步幅双任务成本的变化更加敏感,而认知双任务步行中步频双任务成本的变化更加敏感,提示在老年人的步态评估工作中,在运动双任务步行上应重点关注步幅双任务成本的变化,在认知双任务评估上则注重步频双任务成本的变化。

费春晓[6](2020)在《老年共病患者多重用药与肾损伤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今已成为全球公共问题,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作为其中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的危险因素。老年人共病现象普遍,服药数量随之增加,导致多重用药现象,从而引发药物不良反应、老年综合征等系列问题。国外研究发现多重用药导致肾功能下降,造成肾功能损伤,甚至成为CKD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缺乏老年共病患者中两者相关性的研究,故本研究探讨65岁及以上老年共病患者多重用药与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共342例,记录所有患者所患疾病及口服药物。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及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指南,定义肾损伤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60ml/min/1.73m2,将老年患者分为肾损伤组(122例)及非肾损伤组(220例)。记录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及部分临床检验指标如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分析所有患者共病及多重用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多重用药等因素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将各临床指标与eGFR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老年患者多重用药与肾损伤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共病患者342例,其中男性与女性各171例,年龄在65-95岁,平均年龄(75.69±7.65)岁。所有患者共病数量在2-12种,平均(4.72±2.02)种,234例患者(68.4%)患4种及以上慢性病。老年患者最常见的慢性病为:高血压病(81.6%)、冠心病(69.6%)及2型糖尿病(40.9%)。所有患者服药数量在1-20种,平均(5.42±2.87)种。多重用药患者共207例(60.5%),男性100例(58.5%),女性107例(62.6%)。服用药物以阿司匹林(47.1%)、单硝酸异山梨酯(34.5%)、阿托伐他汀钙(31.9%)、瑞舒伐他汀钙(25.4%)及曲美他嗪(23.4%)常见,服用中成药患者共122例(35.7%),其中服用1种中成药87例。2.与非肾损伤组患者相比,肾损伤组患者年龄大、药物数量多、多重用药率高,高血压病、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均P<0.05)。同时肾损伤组患者Hb及eGFR水平低于非肾损伤组(均P<0.05),而BUN、UA、CysC、SCr水平均高于非肾损伤组(均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eGFR与年龄、药物数量、高血压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BUN、UA、CysC、TG呈负相关性(均P<0.05),而与Hb呈正相关性(P<0.05)。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Hb、BUN、UA等因素后,多重用药是肾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92,95%CI:1.103-3.243;OR=3.311,95%CI:1.357-8.082,P<0.05)。结论:相比于非肾损伤患者,肾损伤组患者药物数量多、多重用药率高。多重用药与肾损伤呈显着负相关性,是肾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存在共病及多重用药现象的老年患者,应进行药物及肾功能监测,评估用药处方及肾功能所处阶段,进行早期干预,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生。

邹幼清[7](2020)在《有氧-抗阻运动组方对养老院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1.明确广州市养老院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2.比较四种运动处方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健康体适能和睡眠质量的作用效果。方法1.横断面调查研究。便利抽取入住广州市泰康之家·粤园养老社区、美好家园、石碁养老社区及慈爱养老院的180例老年人,应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短卷)及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框架,自行编制的“养老院老年人体力活动影响因素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及体力活动水平现况采用描述性分析;体力活动影响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路径分析,定量化分析出各因素对老年人体力活动的影响效应和影响路径。2.随机对照试验。便利抽取入住广州市泰康之家·粤园养老社区的85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入五组:完全有氧运动组(A组)、完全抗阻运动组(R组)、高氧+低抗运动组(HA组)、高抗+低氧运动组(HR组)和对照组(C组),各组均17人。实验组进行中等强度、50min/次、3天/周、共12周的运动锻炼。其中A组每周进行3天有氧运动、R组每周进行3天抗阻运动、HA组每周进行2天有氧运动和1天抗阻运动、HR组每周进行1天有氧运动和2天抗阻运动。有氧运动强度为运动中靶心率在【(220-年龄-静息心率)*(40%60%)+静息心率】范围。抗阻运动强度为每项目单次最大负荷的45%65%,每项目重复23组,每组1013个,项目间休息3min,组间休息2min。两种运动每次锻炼结束即刻评估主观疲劳程度,以评分在1214,主观上“稍感疲劳”及微汗、呼吸轻度加快但不影响对话为宜。对照组(C组)不进行运动干预,保持原生活方式。观察指标包括糖脂代谢指标(FPG、2h PG、TC、TG、HDL-C和LDL-C)、健康体适能指标(SBP/DBP、6WMT、肺活量、握力、30秒起坐试验、BMI、体脂率、骨骼肌、腰围、椅式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脚站立时长)和主观睡眠质量指标(PSQI)。符合正态和方差齐性的资料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总体均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时用LSD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均值,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满足球形假设时,使用GreenhouseGeisser方法进行校正;不符合正态和方差齐性时,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总体平均秩次,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平均秩次。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参数检验的组间两两比较时,采用Bonferroni法调整检验水准α=0.05/比较次数。结果1.180例养老院老年人中,体力活动高水平2例(1.1%)、中水平70例(38.9%),低水平108例(6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饮酒及运动信念中的自我效能、疾病易感性、疾病严重性、行为益处、行为障碍和行为线索对体力活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路径分析显示自我效能对老年人体力活动的作用最强,存在直接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388),疾病易感性、行为线索和行为益处对体力活动具有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231、0.153、0.179),行为障碍对体力活动具有消极负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342)。2.干预结束后,完全有氧运动组流失2例,共有83名患者完成了全部资料的收集。研究结果显示:(1)糖脂代谢指标:组间比较:五组在FPG、2h PG、TC、TG、LDL-C上干预前后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FPG、2h PG均下降,C组FPG、2h PG均上升,HA组和HR组FPG较A组显着改善(P<0.005),A组2h PG较C组显着改善(P<0.005),HA组和HR组FPG、2h PG较C组显着改善(P<0.005);各实验组TC、TG、LDL-C均下降,但仅R组TC、LDL-C较C组显着改善(P<0.005)及HA组和HR组TC、TG、LDL-C较C组显着改善(P<0.005),其余组别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各实验组均可一定程度上升高HDL-C,C组HDL-C下降,各实验组HDLC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组内比较:各实验组FPG、2h PG与实验前比较均有显着改善(P<0.05),仅HA组和HR组TC、TG、LDL-C与实验前比较显着改善(P<0.05)。(2)健康体适能指标:(1)心肺适能:组间比较:五组在SBP/DBP、6MWT、肺活量上干预前后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组和HR组SBP较C组显着改善(P<0.005);HA组DBP较C组显着改善(P<0.005);R组6MWT较C组显着改善(P<0.005),HA组和HR组6MWT较R组、C组显着改善(P<0.005);HR组肺活量较C组显着改善(P<0.005),其余组别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HA组和HR组与C组在SBP/DBP、6MWT、肺活量中,均存在时间因素与组间因素的交互作用(P<0.05)。组内比较:各实验组SBP、6MWT、肺活量与实验前比较均有显着改善(P<0.05);R组、HA组和HR组DBP与实验前比较均有显着改善(P<0.05)。(2)肌力与肌耐力适能:组间比较:五组在握力、30秒起坐试验上干预前后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组和HR组较A组握力显着提高(P<0.005),HA组较R组握力显着提高(P<0.005),C组握力、30秒起坐试验均下降,R组、HA组和HR组较C组握力、30秒起坐试验均显着提高(P<0.005),其余组别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HA组和HR组与C组在握力、30秒起坐试验的比较中,存在时间与组间的交互作用。组内比较:各实验组握力、30秒起坐试验与实验前比较均有显着改善(P<0.05)。(3)身体形态与成分素质:组间比较:五组在骨骼肌、腰围上干预前后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MI、体脂率上干预前后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组骨骼肌较C组显着改善(P<0.005),HA组和HR组腰围较C组显着改善(P均<0.005),其余组别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组内比较:R组、HA组及HR组骨骼肌与实验前比较均有显着改善(P<0.05),A组、HA组及HR组腰围与实验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柔韧与平衡素质:组间比较:五组在椅式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时长上干预前后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组椅式坐位体前屈较A组、R组显着上升(P<0.005),各实验组坐位体前屈及闭眼单脚站立时长与对照组比较均显着改善(P<0.05),其余组别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组内比较:各实验组与实验前比较均显着改善(P<0.05)。(3)睡眠质量指标:组间比较:五组PSQIZ在干预前后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及对照组PSQI得分均下降,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着改善(P<0.05),HA组与A组、R组、HR组比较显着改善(P<0.05)。组内比较:各实验组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显着改善(P<0.05)。结论1.养老院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总体较低,路径分析模型显示自我效能、疾病易感性、行为线索、行为益处和行为障碍是其影响因素。2.四种运动处方对养老院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糖脂代谢、健康体适能和睡眠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高氧+低抗运动处方和高抗+低氧运动处方对糖脂代谢和健康体适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完全有氧、完全抗阻运动处方;高氧+低抗运动处方对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优于完全有氧、完全抗阻和高抗+低氧运动处方。

赵佳琪[8](2020)在《老年脑卒中患者衰弱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情况、衰弱与抑郁程度的现状,旨在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分析衰弱各维度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水平,降低衰弱和抑郁的发病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施针对性的医疗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某省级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和脑科康复科的242名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资料收集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19年9月,有效问卷242份,有效率为96.8%。调查工具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TFI)、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中的数值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分析描述分类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一般资料的不同特征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衰弱影响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衰弱及各个维度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以一般资料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如自理能力、患慢性病数量等为自变量,以衰弱得分为因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衰弱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1.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TFI总得分为(6.98±2.86)分,其中躯体维度得分为(3.94±1.79)分,心理维度得分为(1.57±1.01)分,社会维度得分为(1.46±0.88)分。5分及以上为衰弱,衰弱老年人人数为180例,占总人数的74.4%,不衰弱老年人人数为62例,占总人数的25.6%。2.以衰弱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共10个因素对衰弱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文化程度、经济负担、自理状况、合并多种疾病、长期服用多种药物、锻炼身体、吸烟、饮酒和失眠在衰弱总得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3.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无抑郁症状的老年人为80例,占总人数的33.1%,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数为162例,占总人数的66.9%,其中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分别占总人数的24.0%、28.9%和14.0%,无极重度抑郁的老年人。4.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情况正常的人数为96例,占总人数的39.7%;有营养不良风险的老年人为100例,占总人数的41.3%;营养不良的老年人为46例,占总人数的19.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讨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衰弱与各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心理衰弱维度与抑郁总分、营养总分无关,衰弱总分与抑郁总分呈正相关(r=0.248,P<0.01);躯体衰弱与抑郁总分呈正相关(r=0.266,P<0.01);社会衰弱与抑郁总分呈正相关(r=0.158,P<0.05);衰弱总分与营养总分呈负相关(r=-0.234,P<0.01);躯体衰弱与营养总分呈负相关(r=-0.261,P<0.01);社会衰弱与营养总分呈负相关(r=-0.145,P<0.05);抑郁总分与营养总分呈负相关(r=-0.485,P<0.01)。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自理状况、合并多种疾病、锻炼身体和失眠,对衰弱总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共解释衰弱总得分29.3%的变异量。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基础上,年龄越高、自理状况越差、合并疾病种类越多、锻炼身体时间少和失眠的老年人,衰弱程度越严重。结论:1.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衰弱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衰弱得分和抑郁水平呈显着正相关,即衰弱得分越高,抑郁越严重,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老年人衰弱和抑郁的筛查,及早给予合理的干预措施。2.对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衰弱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年龄、自理状况、合并多种疾病、锻炼身体和失眠。因此,在对老年人进行衰弱干预时,应全方位、多角度的给予护理干预,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郭亚培[9](2019)在《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是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系统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产生反应而导致的脑炎,近年来成为神经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AE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幻觉、记忆力下降、意识错乱、癫痫、睡眠障碍等,脑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发现颞叶异常信号,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常呈正常或炎性改变。依据免疫原类型不同,AE可以分为多种类型,而不同类型可有特定临床表现。通常,AE抗体分为两类:一类为抗神经元细胞表面抗原抗体,如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抗体、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inactivated protein 1,LGI1)、-γ氨基丁酸 B 型(gamma-aminobutyric acid B,GABAB)受体抗体、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like 2,CASPR2)受体抗体、抗甘氨酸受体抗体等;另一类为神经元细胞内抗原抗体,如抗Hu抗体、抗Yo、Ri、Ma2、CV2、神经元突触囊泡、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抗体等。其中,CASPR2为轴突蛋白家族中的一种细胞黏附分子,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轴突中均有表达,是神经元电压门控钾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VGKC)复合体自身抗体的主要靶抗原。因而,抗CASPR2抗体阳性患者可同时具有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如:神经性肌强直、脑炎、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失眠症,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研究者们也一直在探索不同抗体类型AE的临床特征,以期指导临床治疗。然而,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较为罕见,目前国内外关于该疾病的报道较少,针对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尚缺乏系统认识。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2例明确诊断为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资料、影像学改变特点、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ideo-EEG)表现,通过系统性分析提高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特别地,该资料有助于了解我国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特点,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的确诊为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患者。入组标准依据2017年《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关于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分析: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演变、实验室资料、影像学资料,视频脑电图结果等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实验室资料包括:CSF生化、常规、及免疫球蛋白和病毒学检测;血清相关检测(包括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血清免疫五项,抗核抗体谱,抗磷脂综合征相关抗体);血清和CSF同时检测:自身免疫抗体(包括抗LGI1、抗NMDAR、抗Caspr2、抗AMPAR、抗GABABR、抗谷氨酸受体,寡克隆区带,抗神经元抗原谱等)。研究结果1.临床表现:病程中出现癫痫发作18例(81.8%);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差、计算力差、定向力减退、注意力,语言能力等)16例(72.7%);精神症状12例(57.1%),其中烦躁7例,幻觉3例,胡言乱语3例,行为异常2例;头晕,头昏沉感9例(40.9%);睡眠障碍10例(45.5%);肢体疼痛8例(36.4%);进食差 4 例(18.2%);头痛 4 例(18.2%);发热 3 例(13.6%);自主神经功能症状4例(18.2%),包括多汗、心慌、大小便障碍,畏寒等。2.实验室资料:22例患者均行腰椎穿刺术检查,取CSF检测。测量CSF压力在100~270mmH2O,中位数为182.5 mmH2O。CSF白细胞数为0~12个/L,中位数为5个/L;总蛋白0.14~0.59 g/L,中位数为0.4 g/L;葡萄糖为2.5~3.9mmol/L,中位数 3.02mmol/L;氯 112~130mmol/L,中位数 126mmol/L。所有患者CSF均行病毒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2例患者均行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检测,21例甲状腺功能正常,1例为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阳性 20 例(90.9%),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ies,TPO-Ab)阳性 14 例(63.6%)。22 患者均行肿瘤标志物检查,异常者12例(54.5%)。22患者均行血清免疫五项检测,血清IgA值高于正常18例(81.8%),中位数为10.75g/l;血清IgG高于正常0例(0%),中位数为1.54g/l;血清IgM高于正常范围0例(0%),中位数为1.195g/l;补体C3高于正常范围1例(4.5%),中位数为0.88g/l;补体C4均位于正常范围,中位数为0.19g/l。抗链球菌溶血素“O”均位于正常范围,中位数为45.3IU/ml;C反应蛋白升高4例(18.2%),中位数为5.875mg/l。22患者均行抗磷脂综合征相关检测: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升高4例(18.2%),中位数为小于10RU/ml;抗β2-糖蛋白1抗体I升高6例(27.3%),中位数为15RU/ml;抗中性粒细胞抗体谱均为阴性;血清抗核抗体谱均为阴性。22例患者均行血清和CSF CASPR2抗体检测,22例患者血清CASPR2抗体均阳性(100%);10例患者CSF-CASPR2抗体阳性(45.5%)。22例患者均行血清及脑脊液IgG指数及寡克隆区带检查,其中寡克隆区带检查阳性2例(9.1%)。22患者均行CSF免疫球蛋白检测:CSF-IgA结果高于正常范围19例(86.4%),中位数为0.27mg/dl;CSF-IgG值高于正常范围0例(0%),中位数为2.89 mg/dl,CSF-IgM值高于正常范围0例(0%),中位数为0.075 mg/dl。22患者均行血清寡克隆区带检测,阳性者2例(9.1%)。22例患者均行血清及CSF神经细胞内抗原抗体检测,血清抗Hu抗体阳性1例,血清抗Yo抗体阳性1例。3.视频脑电图:22例患者Video-EEG均出现不同程度异常,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局限性慢波及部分导联癫痫波。4.影像学:22例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显示异常6例(27.3%),主要表现为病灶脑叶部位低密度影。22例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显示异常15例(68.2%),主要表现为单侧、双侧海马或脑叶损害。其中,海马损害11例(50%),脑叶损害8例(36.4%),脑叶和海马同时受损4例(18.2%)。共4例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行PET-CT检查,均提示异常。3例MRI显示病灶部位表现为葡萄糖代谢减低,1例MRI显示病灶部位表现为葡萄糖代谢增高;其中,2例在MRI未显示异常部位出现代谢减低。结论1.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有以癫痫发作、记忆力减退、精神症状、睡眠障碍、肢体疼痛、进食差、头痛、发热、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时,需考虑到该疾病,注意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鉴别,抗NMDAR相关脑炎,抗GABABR抗体相关脑炎,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等一般不出现周围神经受累的表现如肢体疼痛,麻木,肌束震颤,肌强直等。2.本研究发现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血清均可见抗CASPR2抗体,部分CSF检查阳性;绝大多数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内可见IgA升高;半数患者血清可见中肿瘤标志物表达。血清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C反应蛋白、aCL、β2-GP1-Ab,血清及CSF神经细胞内抗原抗体、自免脑抗体、寡克隆区带、免疫球蛋白等检测有助于疾病鉴别诊断。3.本研究发现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脑电图以弥漫性慢波、癫痫波为主,局限性慢波也较常见,但缺少临床特异性。4.本研究发现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头颅CT阳性率较低,主要表现为病灶脑叶低密度影。头颅MRI除表现为边缘系统受累外,脑叶受累也较常见。PET/CT均有阳性发现,多数表现为病灶部位葡萄糖代谢减低,少数出现病灶部位葡萄糖代谢升高。

郭郁[10](2019)在《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缓解抑郁状态的生理及基因表达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阈下抑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验证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缓解抑郁状态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揭示“调心”效应的生理和基因表达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调心”效应研究将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干预组接受14周三圆式站桩功训练(2周集中培训+12周辅导训练),对照组不参与训练,仅平行参与研究测评过程。研究周期共20周,其中基线期2周,训练周期14周,随访期4周,整个研究过程执行严格质量控制。“调心”效应的评估指标为抑郁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从基线期到随访期结束共完成4次评估,即入组0周(基线期)、入组8周(辅导训练6周后)、入组14周(辅导训练12周后)、入组18周(随访期),观察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对抑郁状态的改善作用,定位“调心”效应的靶点精神症状。2.“调心”效应生理机制研究在入组0周、入组8周、入组14周检测分析两组“自然睁眼站立态”下的足底压力情况、干预组“站桩态”和对照组“模拟站桩态”下的脑电生理情况。通过检测双足与地面接触面最大压强、双足平均压强、双足接触面积、双足负荷和前足与后足接触面积、前足与后足负荷的足底压力指标的差值绝对值,分析“形体平衡”的生物力学机制;通过检测脑电生理α频带总体平均功率、α频带左右半球功率差值绝对值、α频带额区-枕区平均功率差值,分析“脑功能平衡”的大脑生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α频带导联(脑区)平均功率、α频带导联(脑区)脑电地形图,定位“调心”效应的具体作用功能脑区,揭示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生理机制。3.“调心”效应分子机制研究选取干预组练功反应良好的10例受试者,依据基本资料匹配选择空白对照组10例受试者,共20例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采集训练周期前后受试者的空腹静脉血,提取白细胞总核糖核酸,采用TruSeq SBS Kit v4-HS测序仪筛选训练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功能GO分析和分子通路KEGG分析,挑选出与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密切相关的生物功能和分子通路。在此基础上,筛选“调心”效应的关键作用基因,揭示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基因表达分子机制。研究结果1.“调心”效应研究结果(1)主要效应指标-抑郁自评量表得分评价:两组人口学资料和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基线期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在整个研究周期内,对照组各个时点与基线期比较,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入组8周、入组14周、随访期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皆显着低于基线期(P<0.05),并且在各个时点也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次要效应指标-症状自评量表及因子得分评价:两组症状自评量表总症状指数及因子得分基线期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在整个研究周期内,对照组各个时点与基线期比较,症状自评量表总症状指数及因子得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入组8周、入组14周、随访期的症状自评量表总症状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得分皆显着低于基线期(P<0.05),并且在各个时点也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调心”效应生理机制研究结果(1)三圆式站桩功“形体平衡”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结果:两组足底压力相关指标基线期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在整个训练周期内,对照组各个时点与基线期比较,足底压力的相关指标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入组8周、入组14周的足底压力相关指标的差值绝对值皆显着低于基线期(P<0.05),并且在各个时点也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三圆式站桩功“脑功能平衡”的大脑生理机制研究结果:两组脑电生理α频带总体平均功率、α频带左右半球功率差值绝对值、α频带额区-枕区平均功率差值基线期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在整个训练周期内,对照组各个时点与基线期比较,α频带总体平均功率、α频带左右半球功率差值绝对值、α频带额区-枕区平均功率差值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入组8周、入组14周的α频带总体平均功率、α频带额区-枕区平均功率差值皆显着高于基线期(P<0.05),并且在各个时点也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入组8周、入组14周的α频带左右半球功率差值绝对值皆显着低于基线期(P<0.05),并且在各个时点也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具体作用功能脑区研究结果:两组脑电生理α频带各导联(脑区)平均功率基线期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在整个训练周期内,对照组各个时点与基线期比较,α频带各导联(脑区)平均功率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入组8周、入组14周的FP1/FP2(前额区)、F3/FZ/F4(后额区)、FC3/FCZ/FC4(额中央交界区)、C3/CZ/C4(中央区)、CP3/CPZ/CP4(中央顶交界区)、P3/PZ/P4(顶区)、OZ(枕中线)、F7/F8(前颞区)、FT7/FT8(额颞交界区)、TP7/TP8(颞顶交界区)的α频带平均功率皆显着高于基线期(P<0.05),并且在各个时点也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脑电地形图也观察到干预组随着训练周期的推进,呈现α频带平均功率由枕区向额区逐渐有序化增高的特征和以大脑中线向左右半球逐渐升高的同步化反应,以顶区、中央区、前额区、前颞区增高尤为明显。3.“调心”效应分子机制研究结果(1)差异表达基因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结果:三圆式站桩功训练周期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在生物过程层面中生物功能调控、代谢过程、应激过程可能与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分子生物机制有关。(2)差异表达基因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三圆式站桩功训练周期后,与对照组受试者比较,经过训练的干预组受试者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的通路共26条,其中的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及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等代谢通路可能与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分子通路机制相关。(3)“调心”效应关键差异表达基因比对分析结果:将三圆式站桩功训练周期前后干预组的差异表达基因、训练周期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比对,筛选出与三圆式站桩功训练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共同基因共13条,上下调的方向皆一致,通过检索NCBI数据库及查阅文献,推测基因ST6GALNAC2、LRRC32、SLC7A6、GGA1、GLS可能参与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基因表达机制。其中基因ST6GALNAC2、LRRC32、GGA1、GLS经qRT-PCR验证后结果一致。研究结论(1)三圆式站桩功能够发挥“调心”效应,缓解“阈下抑郁”大学生的抑郁状态,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六大因子的典型不良精神症状可能是三圆式站桩功缓解抑郁状态的靶点精神症状。(2)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缓解抑郁状态的核心机制可能为:三圆式站桩功在发挥“调身”作用,促进重心趋于中线水平、平衡形体与地面的支撑面受力情况、加强形体稳定性,改善“形体平衡”的基础上,整体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放松程度和加强左右半球放松状态的协同性、平衡性和同步化反应,并且提升脑区间有序性,促使“身心(脑)协同”,进而通过顶区、中央区、前额区和前颞区的脑区功能,在分子层面启动或沉默相关的基因表达,通过激活B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和改善T淋巴细胞水平,或调节NF-κB信号通路,改善体内炎性微环境;调节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代谢和阻止谷氨酸的过度堆积,提高星形胶质细胞和5-羟色胺含量同时阻止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特异性的调控溶酶体通路介导自噬水平,促进和改善神经元存活,从而达到缓解抑郁状态,改善不良精神症状的作用。

二、CBA检测老年人脑血管病的临床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BA检测老年人脑血管病的临床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江苏省老年记忆障碍门诊规范化建设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三级医院记忆门诊
    1.1 具备条件
        1.1.1 记忆门诊人员:
        1.1.1. 1 专科医师
        1.1.1. 1. 1 资质要求:
        1.1.1. 1. 2 职责:
        1.1.1. 2 神经心理评估师
        1.1.1. 2. 1 资质要求:
        1.1.1. 2. 2 职责:
        1.1.1. 3 护士
        1.1.1. 3. 1 资质要求:
        1.1.1. 3. 2 职责:
        1.1.2 门诊诊疗室:
        1.1.2. 1 记忆门诊诊疗室:
        1.1.2. 2 神经心理测评室:
        1.1.2. 3 腰椎穿刺检查室(建议三甲医院配备):
        1.1.3 辅助检查
        1.1.3. 1 神经心理测量:
        1.1.3. 2 影像学检查:
        1.1.3. 3 实验室检查:
    1.2 记忆门诊诊疗工作流程
        1.2.1 注册登记及家属/病人自评:
        1.2.2 记忆门诊初诊:
        1.2.2. 1 病史采集:
        1.2.2. 2 体格检查:
        1.2.2. 3 辅助检查
        1.2.2. 3. 1 专业神经心理测试:
        1.2.2. 3. 2 血液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
        1.2.2.3.3影像学检查:
        1.2.2. 3. 4 电生理检查:
        1.2.2. 3. 5 特殊检查:
        1.2.3 记忆门诊复诊:
        1.2.3. 1 确定诊断:
        1.2.3. 2 制定治疗方案:
        1.2.3. 2. 1 病人的药物治疗:
        1.2.3. 2. 2 病人的非药物治疗:
        1.2.3. 2. 3 病人的照料与护理:
        1.2.4 数据库管理:
        1.2.5 记忆门诊会诊制度:
        1.2.6 病人定期随访及转诊:
2 二级医院、社区记忆门诊
    2.1 二级医院、社区记忆门诊具备条件
        2.1.1 二级医院、社区记忆门诊人员:
        2.1.1. 1 二级医院、社区医师资质要求:
        2.1.1. 2 二级医院、社区医师职责:
        2.1.1. 3 二级医院、社区医师定期参加认知障碍相关的基础理论以及进展的培训:
        2.1.2 诊疗室:
        2.1.3 辅助检查:
    2.2 二级医院、社区记忆门诊工作流程
        2.2.1 认知障碍病人筛查:
        2.2.2 二级医院、社区记忆门诊就诊:
        2.2.3 建立二级医院、社区的记忆体检、宣教:

(2)社区老年人衰弱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调查和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附录1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调查问卷
    附录4 伦理审查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老年人衰弱情况
    3.2 老年人高Hcy情况
    3.3 老年人衰弱与高Hcy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常见慢性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3)伴高血压病老年性聋患者的听力学特征性改变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老年性聋
    1.2 老年性聋发病机制
    1.3 高血压病与听力损失研究现状
    1.4 老年人听力损失及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听力检测
    2.4 听力损失分组
    2.5 高血压分组
    2.6 高血压控制情况分组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老年人听力损失情况分析
    3.3 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情况与听力损失情况相关性分析
    3.4 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对老年人各个频率听力阈值及平均听阈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3.5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控制情况对老年人听力影响分析
    3.6 老年人高血压病严重程度与听力损失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3.7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听力损失进展情况分析
4 讨论
    4.1 高血压病导致老年人听力损失的临床研究与发病机制
    4.2 高血压病导致老年人听力损失的发病机制
        4.2.1 耳蜗血管损伤
        4.2.2 耳蜗氧分压改变
        4.2.3 内耳K~+循环过程的紊乱
        4.2.4 炎症反应
        4.2.5 miRNA的作用
    4.3 本调查研究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4.4 本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
    4.5 本调查研究的不足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简历
致谢
综述 老年性聋发病机制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进展
    1 前言
    2 发病机制
        2.1 感觉性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
        2.2 神经性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
        2.3 血管纹性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
        2.3.1 活性氧与氧代谢
        2.3.2 Na+-K+-ATP酶
        2.4 混合性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
        2.4.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2.4.2 基因
        2.4.3 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水平
    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4)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研究 ——以郑州和开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老龄化现状及养老特点
        1.1.2 中国老龄化现状
        1.1.3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前景和研究趋势
    1.2 研究问题、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的定义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回顾法
        1.4.2 实证调研法
    1.5 研究的创新性
    1.6 论文的基本框架
2 研究回顾
    2.1 相关概念和现状阐述
        2.1.1 老年人的特点
        2.1.2 养老机构的类型特征
        2.1.3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类型特征
    2.2 国内外有关养老机构环境的研究
        2.2.1 国内有关养老机构环境的研究
        2.2.2 国外有关养老机构环境的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评估方法
    3.1 国内外老年人环境评估量表简述
    3.2 医疗方面的环境评估方法
        3.2.1 医疗空间配置方面的评估方法
        3.2.2 医养结合深度方面的评估方法
        3.2.3 医疗需求未满足度方面的的评估方法
    3.3 康养方面的环境评估方法
        3.3.1 居住空间的评估方法
        3.3.2 活动空间的评估方法
    3.4 调研和分析方法
        3.4.1 观察表
        3.4.2 问卷
        3.4.3 数据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实证案例
    4.1 案例1 开封市某邦健康公寓
        4.1.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1.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1.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1.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1.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4.2 案例2开封某光老年之家
        4.2.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2.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2.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2.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2.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4.3 案例3 河南省某养老公寓
        4.3.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3.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3.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3.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3.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4.4 案例4 某馨阳光城老年公寓
        4.4.0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4.4.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4.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4.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4.4.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4.4.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4.5 案例5 郑州某弘养老院
        4.5.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4.5.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4.5.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4.5.5 调研数据分析与讨论
    4.6 案例总结
    4.7 本章小结
5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优化策略
    5.1 医疗空间
        5.1.1 规划和建筑设计层面的建议
        5.1.2 细节设计层面的建议
        5.1.3 智能化设计层面的建议
    5.2 康养空间
        5.2.1 规划和建筑设计层面的建议
        5.2.2 细节设计层面的建议
        5.2.3 智能化设计层面的建议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老年人运动及认知双任务步行的步态时空参数及双任务成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双任务步行概述
        1.1.1 双任务步行的定义
        1.1.2 双任务成本
        1.1.3 双任务步行的研究现状
    1.2 老年人双任务步行的步态研究现状
        1.2.1 双任务步行与老年人跌倒
        1.2.2 认知双任务步行
        1.2.3 运动双任务步行
        1.2.4 双任务成本研究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量计算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中止研究标准
    2.2 试验步骤
        2.2.1 对象招募
        2.2.2 基本资料收集
        2.2.3 量表评估(详见附录)
        2.2.4 步态测量
        2.2.5 流程图
    2.3 统计分析
    2.4 研究结果
        2.4.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2.4.2 统计结果
        2.4.2.1 双任务步行与单任务步行步态时空参数的比较
        2.4.2.2 双任务成本计算结果
        2.4.2.3 任务类型和任务难度的交互效应
3 讨论
    3.1 双任务步行条件下步态时空参数变化
    3.2 双任务成本变化
    3.3 双任务成本的交互效应
4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6)老年共病患者多重用药与肾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老年患者共病与多重用药情况
    2 肾损伤组与非肾损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3 肾损伤组与非肾损伤组患者多重用药比较
    4 临床指标与eGFR相关性分析
    5 肾损伤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7)有氧-抗阻运动组方对养老院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操作性定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2 低体力活动与代谢综合征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2.3 运动处方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3.1 有氧运动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3.2 抗阻运动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3.3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4 小结
第三章 养老院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1 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设计
        3.1.2 研究对象
        3.1.3 测量指标及工具
        3.1.4 资料收集步骤
        3.1.5 质量控制
        3.1.6 统计分析方法
    3.2 结果
        3.2.1 养老院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
        3.2.2 运动信念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2.3 养老院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现状
        3.2.4 影响养老院老年人体力活动的单因素分析
        3.2.5 养老院老年人体力活动与运动信念的相关性分析
        3.2.6 养老院老年人体力活动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3.3 讨论
        3.3.1 养老院老年人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3.3.2 运动信念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3.3.3 养老院老年人体力活动现况分析
        3.3.4 养老院老年人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3.4 结论
        3.4.1 研究结论
        3.4.2 局限性
第四章 不同运动组方对养老院老年MS患者的作用研究
    4.1 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设计
        4.1.2 研究对象
        4.1.3 设计运动处方
        4.1.4 运动干预
        4.1.5 测量指标和工具
        4.1.6 资料收集过程
        4.1.7 质量控制
        4.1.8 统计分析方法
        4.1.9 政策伦理方面的考虑
    4.2 结果
        4.2.1 养老院老年MS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疾病相关资料
        4.2.2 实验前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检验
        4.2.3 不同运动处方对老年MS患者糖脂代谢的作用效果
        4.2.4 不同运动处方对老年MS患者健康体适能的作用效果
        4.2.5 不同运动处方对老年MS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效果
    4.3 讨论
        4.3.1 养老院老年MS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4.3.2 不同运动处方对老年MS患者糖脂代谢指标的作用效果分析
        4.3.3 不同运动处方对老年MS患者健康体适能指标的作用效果分析
        4.3.4 不同运动处方对老年MS患者睡眠质量指标的作用效果分析
    4.4 结论
        4.4.1 研究结论
        4.4.2 局限性
        4.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老年脑卒中患者衰弱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老年人衰弱现状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抗CASPR2抗体脑炎的临床表现特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实验室资料特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脑电图特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影像学特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综述 神经元电压门控钾通道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A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附表B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10)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缓解抑郁状态的生理及基因表达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心”之重要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心”在健康的核心地位
        2.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二.气功“协同心身”的独特优势与“调心”的核心地位
        1.气功“协同心身”的独特优势
        2.气功“调心”的核心地位
        3.气功“调心”的基本目的
    三.站桩功的渊源与相关研究
        1.站桩功的历史渊源
        2.站桩功“由形及意”到“形意协同”训练阶段特点
        3.站桩功的医疗价值—生理健康
        4.站桩功的医疗价值—心理健康
        5.站桩功的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四.研究所用技术与气功相关研究
        1.“脑功能平衡”的生理机制研究
        2.“形体平衡”的生理机制研究
        3.“调心”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三圆式站桩功的“调心”效应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对象来源
        2.2 选择标准
    3.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样本量
        3.3 随机分组及方法
        3.4 盲法设计与实施
        3.5 对照组设计
        3.6 随访期设计
        3.7 训练与干预
        3.8 研究观察指标
        3.9 研究指标评价
        3.10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方案
        3.11 质量控制
        3.12 医学伦理学及临床注册
        3.13 受试者知情同意
    4.技术路线
    5.研究结果
        5.1 研究完成情况
        5.2 人口学资料分析
        5.3 研究指标分析
第三部分 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生理机制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分析对象
        2.2 选择标准
    3.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随机分组及方法
        3.3 盲法设计与实施
        3.4 对照组设计
        3.5 训练与干预
    4.生理仪器及配套设备
    5.生理机制检测实验室环境
    6.生理机制检测方法
        6.1 生理机制检测时点
        6.2 生理机制检测过程
        6.3 数据采集与提取方法
        6.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7.研究结果
        7.1 “形体平衡”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足底压力分析
        7.2 “脑功能平衡”的大脑生理机制研究结果—脑电生理分析
第四部分 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基因表达机制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对象来源
        2.2 选择标准
    3.研究材料
        3.1 主要试剂
        3.2 主要器材
    4.研究方法
        4.1 样本采集与保存
        4.2 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
        4.3 生物信息分析
    5.研究结果
        5.1 受试者静脉全血Total RNA质检结果
        5.2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结果
        5.3 测序数据过滤结果
        5.4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5.5 转录本组装分析结果
        5.6 RNA-seq整体质量评估结果
        5.7 mRNA基因表达分析结果
        5.8 mRNA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
        5.9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
        5.10 差异表达基因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
        5.11 “调心”效应关键差异表达基因比对分析
第五部分 “调心”效应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Real-time PCR验证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对象来源
        2.2 选择标准
    3.研究材料
        3.1 主要试剂
        3.2 主要器材
    4.研究方法
        4.1 样本采集与保存
        4.2 关键差异基因Real-time PCR实验流程
    5.研究结果
        5.1 训练前后各组受试者血液ST6GALNAC2 mRNA表达情况
        5.2 训练前后各组受试者血液LRRC32 mRNA表达情况
        5.3 训练前后各组受试者血液GGA1 mRNA表达情况
        5.4 训练前后各组受试者血液GLS mRNA表达情况
第六部分 讨论
    1.研究依据
        1.1 气功“调心”研究的背景意义
        1.2 气功“调心”研究的功法选取
        1.3 气功“调心”研究的对象载体
        1.4 气功“调心”研究的试验设计
        1.5 气功“调心”研究的指标制定
    2.三圆式站桩功的“调心”效应结果分析
        2.1 三圆式站桩功的“调心”效应对抑郁状态作用结果分析
        2.2 三圆式站桩功的“调心”效应对精神症状作用结果分析
        2.3 总结
    3.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生理机制结果分析
        3.1 “形体平衡”的生物力学机制结果分析
        3.2 “脑功能平衡”的大脑生理机制结果分析
        3.3 总结
    4.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的基因表达分子机制结果分析
        4.1 “调心”效应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和Pathway富集结果分析
        4.2 “调心”效应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3 总结
第七部分 结语
    1.结论
    2.特色与创新
    3.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附录3:医学伦理审核表
    附录4:随机分组结果
    附录5:足底压力测量系统与脑电生理检测仪器
    附录6:研究检测过程
    附录7:三圆式站桩功训练过程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CBA检测老年人脑血管病的临床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省老年记忆障碍门诊规范化建设专家共识[J]. 柏峰,胡华,潘晓东,莫永珍,谢春明,祝东林,王峥,刘春风,郑慧芬. 实用老年医学, 2021(06)
  • [2]社区老年人衰弱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调查和相关分析[D]. 林思旸.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3]伴高血压病老年性聋患者的听力学特征性改变初步探讨[D]. 魏之涵.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研究 ——以郑州和开封为例[D]. 胡二平. 河南大学, 2020(06)
  • [5]老年人运动及认知双任务步行的步态时空参数及双任务成本研究[D]. 梁明前. 暨南大学, 2020(08)
  • [6]老年共病患者多重用药与肾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 费春晓. 青岛大学, 2020(01)
  • [7]有氧-抗阻运动组方对养老院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D]. 邹幼清.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8]老年脑卒中患者衰弱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D]. 赵佳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D]. 郭亚培. 郑州大学, 2019(02)
  • [10]三圆式站桩功“调心”效应缓解抑郁状态的生理及基因表达机制研究[D]. 郭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CBA检测老年人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