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128引进试验简报

优优128引进试验简报

一、优优128引种试验简报(论文文献综述)

刘红[1](2011)在《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林木种苗是林业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林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对于改善林分质量、提高人工林生产力,增加森林资源和木材供给,维持森林遗传多样性和提高人工林生物学稳定性,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林木种苗发展决定着我国营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但是,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中存在着许多深层次问题,种质资源保护不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良种选育推广薄弱,扶持政策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能力和执法能力不强,与发展现代林业和实现林业发展目标的要求不相适应。本文以林木遗传育种和林木良种管理工程科学、经济理论、管理理论为指导,以相关法律为依据,采用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专题研究、典型案例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现场调查、访谈与文献法相结合,林业学科与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构建林木种苗发展的理论技术体系、研发生产供应管理体系、技术经济政策体系为研究目标,系统分析了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历程,世界林木种苗发展特点,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危机,中国林木种苗发展典型模式,社会经济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和城乡发展对林木种苗的需求;阐述了林木种苗在中国林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林木种苗发展的系统工程论”的构想及其体系作为基础的现代林木种苗发展道路的可行性,以及林木种苗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途径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林木种苗发展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关键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作了用心探索。笔者建议,林木种苗事业建设是国家公益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中国的林木种苗事业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系统工程理论的指导下,建立长期的国家林木种苗发展体系和保障机制,即:科技创新和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体系、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从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种苗技术要求特点出发,按主导功能和生产目的,将林木种苗建设划分为公益性种子建设工程(包括,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林木良种选育、林木良种生产和林木种子贮备等工程)、商品性苗木培育工程(包括,绿化观赏苗木培育、造林绿化的各类种植材料培育等工程)和兼融性种苗建设工程(包括,林木采种基地、保障性苗圃工程)三大类,进而制定不同的目标、政策和措施。最后,提出了推进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田丹青,梅淑芳,沈晓霞,舒小丽,吴殿星[2](2010)在《马棘的γ辐照效应与彩叶突变选育》文中研究指明用0~450Gy 8种剂量60Coγ射线辐照马棘干种子,研究表明:150Gy以下低剂量辐照对种子具有刺激效应,350Gy以上的高剂量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200~450Gy之间时,剂量与出苗率、成苗率和苗高显着相关,综合考虑苗高和成苗率,初步认为马棘种子辐照以300Gy为佳。经300Gy辐照诱变2代出现黄色、白色、虎斑、紫色等4大类型的10种叶色变异,尤以黄色突变谱最丰富。并对比分析了黄色、紫色和银白3种叶色突变体材料的物候期、成枝量、分枝长度、主干花序数、结荚果数、成熟种子数、耐逆性与适应性等特征特性。

王桃[3](2010)在《高寒牧区36种燕麦营养生态特性及其生产效能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燕麦是一种具有抗旱、抗寒、适应性强、耐瘠薄、稳产性好等特性的一年生禾本科燕麦属植物,是重要的牧草、饲料和粮食作物。本论文以甘肃农业大学天祝高山草原试验站为试验点,以36种不同来源的饲用燕麦品种作为供试材料,采取随机区组实验设计,3次重复,开展了对36种不同饲用燕麦品种的营养生态特性和生产效能的研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了不同品种营养价值和生产性能的优劣,筛选出了4617(Avena Sativa L.cv.NO.4617)、青永久12(Avena Sativa L.cv.Qingyongjiu NO.12)、4632(Avena Sativa L.cv.NO.4632)、巴燕三号(Avena Sativa L.cv.Bayan NO.3)和87-6-21(Avena Sativa L.cv.Qingyongjiu NO.87-6-21)5个能在天祝高寒草地推广种植的种子能成熟的高产优质饲用燕麦品种。并对这5个高产优质饲用燕麦品种在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不同部位养分分布格局进行了综合评定,主要结果如下:1.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36个燕麦供试品种的株高、分蘖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鲜干比5个性状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分析所得的结论基本一致,两种关联度排序的秩相关系数为R2=0.9938,其中青永久199(r’=0.8462)、白燕麦7(r’=0.7592)、青永久321、青永久958和CNC生产性能最高,表现最好,可作为天祝金强河地区建设高产燕麦人工草地的理想品种;青永久255(r’=0.6179)、青永久97、小红燕麦、青永久203、冀引一号、青永久108、天祝燕麦和青永久87生产性能较高,表现较好,可适当推广种植;生产性能最低的是青永久208,其等权和加权关联度的秩相关系数为0.3745。2.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36种燕麦品种营养价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分析所得的结论基本一致,两种关联度排序的秩相关系数为R2=0.9056;其中青永久316(r’=0.6260)、青永久87-6-21(r’=0.6221)、小红燕麦、青永久208、甜燕麦和4617营养价值最高,表现最好,可作为高寒牧区种植饲用燕麦的主要推广品种。青永久97(r’=0.5856)等11种燕麦营养价值较高,表现较好,可适当推广种植;黄燕麦(r’=0.4795)营养价值最低。3.对36种燕麦品种叶片、籽粒和秸秆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36种燕麦叶片中水分、灰分、粗蛋白、可溶性糖和钙含量显着高于籽粒和秸秆,平均值分别为:6.36%、9.28%、19.82%、13.71%和0.25%;籽粒中粗脂肪和磷含量显着高于叶片和秸秆,平均值分别为:4.48%和0.25%:秸秆中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着高于叶片和种子,平均值分别为:35.62%、65.18%和56.40%。4.对筛选的5个高产优质燕麦品种在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叶片、籽粒、秸秆和全株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和热值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抽穗期4617和4632秸秆和籽粒中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其它三个品种,秸秆中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3.75%和17.38%,籽粒中分别为20.25%和19.56%;87-6-2l籽粒(19.06%)、叶片(20.73%)和全株(30.74%)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它品种。乳熟期粗脂肪在青永久12秸秆(1.69%)和叶片(5.44%)、巴燕三号籽粒(4.95%)和全株(3.07%)中的含量显着高于其它品种。成熟期粗纤维在巴燕三号秸秆(34.17%)和叶片(20.62%)、青永久12全株(24.10%)和籽粒(16.85%)中的含量最高;4632秸秆(80.37%)、87-6-21籽粒(55.71%)、4617叶片(64.91%)和全株(67.49%)中的中性洗涤纤维高于其它品种,酸性洗涤纤维在87-6-21秸秆(65.88%)和叶片(55.04%)、4632籽粒(44.07%)和4617全株(64.85%)中的含量高于其它几个品种。

陈毅丹[4](2007)在《杂交水稻在印度尼西亚的推广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以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下同)为主要研究范围,以杂交水稻推广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广泛走访调查和咨询国内外有关专家及其他人员为主要方法,同时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杂交水稻国际推广工作的实践与体会,在全面了解杂交水稻国际推广工作的动态、突出成就与典型问题的基础上,对印尼2000年以来推广应用杂交水稻的现状、有利条件、主要制约因素及主要对策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杂交水稻在印尼推广的有利条件主要是其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推广市场潜力巨大,杂交水稻生产自然条件优越,产量优势突出和中国、印尼政府及有关公司高度重视。2、印尼推广杂交水稻的现状是引种试验示范组合多,审定登记组合少;种子进口数量少,推广种植面积小;种子销售推广网络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司管理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任务十分繁重。3、印尼推广杂交水稻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中印(尼)政府有关杂交水稻种子出入境政策障碍,杂交水稻组合及种子质量欠优,中印(尼)种子企业的经济实力不够和有关人才缺乏,以及印尼传统落后的水稻栽培条件与技术因素。4、做好杂交水稻在印尼的推广工作的主要对策是把印尼作为杂交水稻国际推广工作的第一重点,由隆平高科与国内及印尼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尽快成立中印(尼)杂交水稻开发合资公司;其次是在成立合资公司的基础上,加强新组合的筛选、审定和培育,尽快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本地化,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争取中印(尼)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检疫壁垒。文章还对中国政府如何支持印尼杂交水稻推广工作提出了建议。

刘明稀[5](2004)在《五十六种草坪草引种长沙的观赏用途与运动用途适应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草坪在人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草坪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与草种生产能力的欠缺使得我国每年必须大量从国外进口草种,然而,作为生物物种的草坪草具有气候区域适应性,因此,在选择各种用途草种之前必须进行当地的引种适应性研究,以避免因草种生态气候条件上的不适应而造成草坪建植工程上的经济损失。 湖南整体来说是我国草业相对落后的地区之一,但近年来经济的跨越发展促进了省会长沙草业的蓬勃发展,为了给长沙乃至周边相似气候区域草坪草种的选用提供系统的试验依据,我们从国外引进冷、暖季型共56个草坪草种,在具有湖南大部分地区代表性气候特征的长沙市进行了为期3年的草坪草引种适应性研究,根据草坪的运动用途和观赏用途而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筛选出27种适合于长沙地区气候条件的冷季型运动用途草坪草种:即高羊茅的交战2#、猎狗5#、沸浪、维加斯、阿米高、沙漠王子、野马Ⅱ、矮星二代、节水草、麦克十八、热浪、翠碧A高羊茅品种,草地早熟禾的浪潮、兰肯、公园、蓝色骑士、华盛顿、高山、优异草地早熟禾品种,多年生黑麦属的过渡星、卓越、矮生、博士、金牌美达丽、凯蒂莎、神枪手品种,匍匐翦股颖的L5品种;7种参试暖季型禾本科草坪草非常适合建植运动用途草坪,但所有品种都存在长短不一的冷季绝对枯黄期,此时应根据对绿色期的要求来选用草种。我们同时筛选出18种可在长沙地区基本保持四季常绿的冷季型观赏用途草坪草种:高羊茅的交战2#、猎狗5#品种,草地早熟禾的浪潮、抢手股、兰肯、公园、蓝色骑士、华盛顿、高山、优异品种,匍匐翦股颖的摄政王、侵略者、L5品种、白三叶的休依、瑞文德、海发及普通白三叶品种。所有暖季型草种中,除马蹄金适合建植基本四季常绿的观赏草坪外,其余皆因在冷季全部草冠层枯黄而不适合观赏用途。本引种研究亦对长沙地区草坪的维护管理进行了摸索,总结出草坪在热季浇水的最佳时间是在清晨、冷季型草坪热季忌施高氮肥料等维护管理要点。

陈建明[6](2001)在《优优128引种试验简报》文中认为 优优128(优1A/R128)是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杂交育成的早籼型优质高产水稻新组合。1997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华南早籼组区试,初试最高亩产613.17公斤,平均亩产501.47公斤,分别比对照七山占(CK1)、汕优桂99(CK2)增产24.6%、21.3%,达极显着水平,居第一位。1998年续试最高亩产599.33公斤,平均亩产465.31公斤,分别比对照七山占(CK1)、汕优桂99(CK2)增产19.9%、15.8%,达极显着水平,居第二位。199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3.9公斤,分别比对照七山占(CK1)、汕优桂99(CK2)增产13.3%、

二、优优128引种试验简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优128引种试验简报(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1.1 林木种苗发展的技术经济背景
        1.1.2 林木良种和苗木生产发展及供应体系概况
        1.1.3 林木良种和苗木生产发展的主要经验
        1.1.4 林木育种和苗木培育科学研究进展
        1.1.5 林木种苗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目前需要研究的重点
        1.1.6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2 研究技术路线
        1.2.3 研究方法
2 林木种苗发展比较研究
    2.1 中国林木种苗发展阶段比较研究
        2.1.1 第一阶段:号召动员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初)
        2.1.2 第二阶段:研究试点阶段(1960年代初~1978年)
        2.1.3 第三阶段:基地生产阶段(1978~1999年)
        2.1.4 第四阶段:依法治种阶段(2000~2009年)
    2.2 国内外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供应空间比较研究
        2.2.1 林业发达国家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供应
        2.2.2 国内外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供应发展特点比较
    2.3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的SWOT分析
        2.3.1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优势分析
        2.3.2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机遇分析
        2.3.3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不足与危机分析
    2.4 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方向
        2.4.1 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管理
        2.4.2 建立林木良种生产和良种苗木培育扶持制度
        2.4.3 加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利用
        2.4.4 加快林木良种选育进程
        2.4.5 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建设
        2.4.6 加强宣传,提高社会林木良种和种苗质量意识
    2.5 本章小节
3 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发展理论体系研究
    3.1 林木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理论发展
        3.1.1 概念
        3.1.2 林木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理论形成
        3.1.3 林木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理论发展
    3.2 林木种苗发展与中国林业分工理论
        3.2.1 中国林业分工理论内涵
        3.2.2 林业分工理论对林木种苗发展的指导意义
    3.3 林木种苗发展与现代林业理论
        3.3.1 世界各国现代林业思想
        3.3.2 中国现代林业理论内涵
        3.3.3 用现代林业理论指导林木种苗发展
    3.4 林木种苗发展与生态文明理论
        3.4.1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
        3.4.2 生态文明理论内涵
        3.4.3 林业和林木种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
    3.5 林木种苗发展与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
        3.5.1 系统论的基本原则
        3.5.2 系统创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3.5.3 霍尔三维结构(Hall three dimensions structure)
        3.5.4 用系统工程论指导林木种苗发展
    3.6 林木种苗发展与西方经济学理论
        3.6.1 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
        3.6.2 分析
    3.7 林木种苗发展与公共管理理论
        3.7.1 公共管理理论基本内涵
        3.7.2 公共政策理论
        3.7.3 公共财政理论
        3.7.4 行政法理论
    3.8 林木种苗发展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3.8.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内涵
        3.8.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理论基础
        3.8.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
    3.9 林木种苗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3.9.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9.2 科学发展观
        3.9.3 林木种苗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3.10 战略管理理论与国家种苗发展体系
        3.10.1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3.10.2 林木种苗发展体系构想
    3.11 本章小节
4 林木种苗发展案例研究
    4.1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木种苗科技联合攻关
        4.1.1 研究背景
        4.1.2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4.1.3 福建省林木种苗科技联合攻关
        4.1.4 主要启示
    4.2 浙江省林木良种创新平台和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4.2.1 研究背景
        4.2.2 浙江省林木良种创新平台核心内容
        4.2.3 浙江省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4.2.4 林木良种创新和种苗生产供应体系建设成效分析
        4.2.5 主要启示
    4.3 河南省非公有制林木种苗基地发展典型研究
        4.3.1 研究背景
        4.3.2 河南省非公有制种苗基地发展历程
        4.3.3 河南省非公有制种苗基地经营形式及主要特点
        4.3.4 河南省发展非公有制种苗基地的成效分析
        4.3.5 河南省发展非公有制种苗基地的主要经验
        4.3.6 主要启示
    4.4 江苏省杨树产业中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4.4.1 研究背景
        4.4.2 江苏省杨树产业中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核心内容
        4.4.3 江苏省杨树产业中的种苗生产供应成效分析
        4.4.4 主要启示
    4.5 广东省外资企业森林资源培育项目中的种苗供应特点
        4.5.1 研究背景
        4.5.2 广东省外资企业森林资源培育项目中的种苗供应特点
        4.5.3 广东省外资企业森林资源培育项目中的种苗供应成效分析
        4.5.4 主要启示
    4.6 山西省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典型研究
        4.6.1 研究背景
        4.6.2 山西省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核心内容
        4.6.3 山西省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典型案情分析
        4.6.4 主要启示
    4.7 河北省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
        4.7.1 研究背景
        4.7.2 河北省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核心内容
        4.7.3 河北省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成效分析
        4.7.4 主要启示
    4.8 本章小节
5 国家林木种苗供需研究
    5.1 全国林木种苗供需现状
        5.1.1 林木种子供需情况
        5.1.2 苗木供需情况
        5.1.3 我国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4 种苗生产供应应对措施
    5.2 发展趋势分析
        5.2.1 结构优化——品种多样化
        5.2.2 追求质量——品质优良化
        5.2.3 多元体制——分工合理化
        5.2.4 市场运作——运作市场化
        5.2.5 法制环境——管理规范化
        5.2.6 强化服务——服务社会化
    5.3 需求预测
        5.3.1 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现代林业和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需要大量品种丰富的良种壮苗
        5.3.2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林木种苗发挥更大作用
        5.3.3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更高要求
        5.3.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林木种苗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5.3.5 城市绿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拓展了林木种苗的发展空间
        5.3.6 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造林对林木种苗生产和供应提出了紧迫和艰巨任务
    5.4 本章小节
6 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6.1 战略思想与指导方针
        6.1.1 林木种苗在中国林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6.1.2 确认识和把握林木种苗发展的十大关系
        6.1.3 "种苗发展系统工程论"思想
        6.1.4 "种苗发展系统工程论"思想体系(种苗"四化"的指导方针和种苗"四大体系"建设)
    6.2 战略布局与战略目标
        6.2.1 战略布局
        6.2.2 战略目标
        6.2.3 战略途径
    6.3 战略重点
        6.3.1 科技创新和良种选育推广体系
        6.3.2 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6.3.3 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体系
        6.3.4 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
    6.4 本章小节
7 国家林木种苗发展重点战略问题
    7.1 国家林木种苗科技发展战略问题
        7.1.1 战略目标
        7.1.2 战略重点
        7.1.3 战略措施
    7.2 公益性林木种苗事业发展战略问题
        7.2.1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战略问题
        7.2.2 林木良种繁育战略问题
        7.2.3 林木种子贮备战略问题
    7.3 苗木产业发展战略问题
        7.3.1 战略目标
        7.3.2 战略布局和重点
        7.3.3 战略措施
    7.4 兼容性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4.1 重点林木采种基地发展战略问题
        7.4.2 重点国有苗圃发展战略问题
    7.5 非公有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5.1 非公有制林木种苗发展历程与现状
        7.5.2 战略目标
        7.5.3 战略重点
        7.5.4 战略措施
    7.6 国家林木种苗区域发展战略问题
        7.6.1 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2 油茶产业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3 城市绿化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中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5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7 林木种苗发展的监管和服务战略问题
        7.7.1 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问题
        7.7.2 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问题
    7.8 本章小节
8 林木种苗发展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8.1 现行政策回顾及理论分析
        8.1.1 林业政策取向与种苗建设
        8.1.2 林木种苗发展政策回顾
        8.1.3 当前林木种苗政策落实不到位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制约
        8.1.4 理论分析
    8.2 建立长期稳定的林木种苗事业发展国家支持体系
        8.2.1 林木良种财政支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2.2 林木种苗财政支持建议
        8.2.3 广泛的民间投入机制
    8.3 林木种苗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研究
        8.3.1 我国林木种苗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现状
        8.3.2 基本思路
        8.3.3 建立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的建议
    8.4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体系和多元化运行机制研究
        8.4.1 我国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体制现状
        8.4.2 基本思路
        8.4.3 主要任务和内容
        8.4.4 完善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机制的建议
    8.5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法制体系和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8.5.1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法制体系现状
        8.5.2 基本思路
        8.5.3 健全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法制体系和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议
    8.6 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研究
        8.6.1 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现状
        8.6.2 基本思路
        8.6.3 完善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的建议
    8.7 本章小节
9 结论
    9.1 基本弄清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时空和内外部发展规律,提出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方向
    9.2 初步建立起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理论技术体系,为构建林木种苗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9.3 通过林木种苗发展案例研究,建立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典型模式
    9.4 基本弄清中国林木种苗发展供需状况,预测了林木种苗发展趋势
    9.5 提出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战略,构建起中国林木种苗发展体系框架
    9.6 理清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重点战略问题,分别提出了战略目标、重点和措施
    9.7 完善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技术经济政策体系,提出了林木种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项
    1 发表的论文
    2 编着的书籍
    3 获得的奖项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Abstract

(2)马棘的γ辐照效应与彩叶突变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辐照处理
    1.2 材料种植
    1.3 诱变二代马棘变异株的筛选
    1.4 三种代表性彩叶马棘突变体的生物学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棘植株的诱变当代效应
    2.2 马棘的彩叶突变
    2.3 3种代表性彩叶马棘突变体的生物学调查
        2.3.1 物候期
        2.3.2 成枝量
        2.3.3 分枝长度
        2.3.4 主干花序数
        2.3.5 结荚数
        2.3.6 成熟种子数
        2.3.7 耐逆性与适应性
3 结语

(3)高寒牧区36种燕麦营养生态特性及其生产效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燕麦概述
        2.1.1 研究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外分布、种植及生产现状
        2.2.2 国内外燕麦栽培的研究现状
    2.3 生物学特性
        2.3.1 生育期
        2.3.2 株高和茎粗
        2.3.3 生产性能
    2.4 燕麦的营养价值及其评价
        2.4.1 营养成分及其特点
        2.4.2 营养价值评价方法
    2.5 燕麦的保健作用、用途及品质的研究
        2.5.1 作用和用途
        2.5.2 品质
    2.6 燕麦的生物与非生物抗性
        2.6.1 生物抗性
        2.6.1.1 抗病性
        2.6.1.2 抗虫性
        2.6.2 非生物抗性
        2.6.2.1 抗旱性
        2.6.2.2 耐盐性
        2.6.2.3 抗倒伏
第三章 高寒草甸区饲用燕麦品种营养价值综合评价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3.1.2 试验区土壤状况
        3.1.3 供试材料及来源
        3.1.4 燕麦不同部位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
        3.1.5 营养成分的分析方法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确定参考品种
        3.2.2 原始数据处理
        3.2.3 求两个层次的差
        3.2.4 求关联系数
        3.2.5 求关联度
        3.2.6 营养价值评判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高寒草甸区36种栽培燕麦生产性能的灰色综合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2 测定项目和方法
        4.1.2.1 株高与分蘖
        4.1.2.2 产草量
        4.1.3 分析方法见第三章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确定参考品种
        4.2.2 原始数据处理
        4.2.3 求两个层次的差
        4.2.4 求关联系数
        4.2.5 求关联度
        4.2.6 生产性能评判
    4.3 讨论
第五章 36种燕麦不同部位养分分布格局
    5.1 材料与方法见第三章
    5.2 结果与分析
        5.2.1 36 种不同产地燕麦叶片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5.2.2 36 种不同产地燕麦种子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5.2.3 36 种不同产地燕麦秸秆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5.2.4 36 种燕麦不同部位AW、ASH、CP、WSC和EE含量的差异
        5.2.5 36 种燕麦不同部位Ca和P含量之间的差异
        5.2.6 36 种燕麦不同部位CF、NDF和ADF含量之间的差异
    5.3 讨论
        5.3.1 叶片中营养物质的差异分析
        5.3.2 籽粒中营养物质的差异分析
        5.3.3 秸秆中营养物质的差异分析
第六章 5种优良燕麦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养分分布格局
    6.1 材料与方法参见第三章
    6.2 结果与分析
        6.2.1 5种燕麦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水分含量的差异
        6.2.2 5种燕麦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灰分含量的差异
        6.2.3 5种燕麦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粗蛋白含量的差异
        6.2.4 5种燕麦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粗脂肪含量的差异
        6.2.5 5种燕麦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粗纤维含量的差异
        6.2.6 5种燕麦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
        6.2.7 5种燕麦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钙含量的差异
        6.2.8 5种燕麦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磷含量的差异
        6.2.9 5种燕麦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差异
        6.2.10 5种燕麦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差异
        6.2.11 5种燕麦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热值的差异
    6.3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4)杂交水稻在印度尼西亚的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杂交水稻国际推广动态与发展趋势
        2.1 杂交水稻国际推广动态
        2.1.1 亚洲主要产稻国杂交水稻推广动态
        2.1.2 非洲、南美、北美及欧洲部分产稻国家杂交水稻推广动态
        2.2 杂交水稻国际推广的突出成就与典型问题
        2.2.1 突出成就
        2.2.2 典型问题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主要研究内容
        1.1 印尼推广杂交水稻的有利条件
        1.2 印尼推广杂交水稻的现状
        1.3 印尼推广杂交水稻的主要制约因素
        1.4 做好杂交水稻在印尼的推广工作的主要对策
        1.5 对中国政府杂交水稻国际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
    2 主要研究方法
        2.1 查阅文献资料
        2.2 进行调查研究
        2.3 咨询国内外有关专家、华人华侨和农业技术人员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印尼推广杂交水稻的有利条件
        1.1 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市场潜力巨大
        1.2 温光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1.3 杂交水稻产量优势突出,组合来源广泛
        1.4 中国和印尼政府及有关公司重视
    2 印尼杂交水稻的推广现状
        2.1 引种试验示范现状
        2.2 种子进口及大面积推广现状
        2.3 种子销售与推广网络现状
        2.4 公司管理人员与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现状
    3 印尼推广杂交水稻的主要制约因素
        3.1 国家政策因素
        3.2 杂交水稻质量因素
        3.3 企业及其人才因素
        3.4 栽培条件与生产技术因素
    4 做好杂交水稻在印尼的推广工作的主要对策
        4.1 进一步认识印尼在杂交水稻国际推广工作中的战略地位
        4.2 进一步加强新组合的筛选、审定和选育工作
        4.3 进一步做好新组合示范推广的技术培训与服务工作
        4.4 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检疫壁垒
        4.5 进一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争取政府支持
    5 对中国政府关于在印尼推广杂交水稻工作的几点建议
        5.1 进一步加强与印尼政府的联络
        5.2 将对印尼的杂交水稻技术援助与经济援助紧密结合在一起
        5.3 进一步出台有关杂交水稻技术输出工作的战略规划、工作条例和政策法规
结论与创新点
    1 主要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五十六种草坪草引种长沙的观赏用途与运动用途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草坪草的分类及种类
        1.1 草坪草的分类
        1.1.1 按气候条件和草坪草地域分布分类
        1.1.2 按不同科属分类
        1.1.3 按草坪草叶片宽度分类
        1.1.4 按植株高度来分类
        1.2 草坪草的种类
    2 国内草坪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草坪草种主要靠进口
        2.2 广大的过渡区缺乏适宜的草种及草种组合
        2.3 草坪建设中的重建植轻管理
    3 国内草坪草引种进程
        3.1 冷季型草坪草引种
        3.2 暖季型草坪草引种
    4 我国野生草坪草种质资源调查状况
    5 目前我国草坪草引种存在的问题
        5.1 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5.2 缺乏完善的引种基础研究工作
    6 长沙草坪业现状
第二章 五十六种草坪草在长沙的适应性研究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1.3.1 坪床准备及实验小区设计
        1.3.2 播种及移植
        1.3.3 评价项目及方法
        1.3.3.1 密度
        1.3.3.2 质地
        1.3.3.3 颜色
        1.3.3.4 均匀性
        1.3.3.5 相对强度
        1.3.3.6 绿色期评价
        1.3.3.7 总分的计算
        1.3.3.8 其它指标的评价
        1.3.3.8.1 耐热性评价方法
        1.3.3.8.2 耐寒性评价方法
        1.4 参试草种草坪的田间管理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周期观察及指标评价
        2.1.1 出苗及成坪时间
        2.1.2 耐热评价
        2.1.2.1 冷季型草属间耐热性评价
        2.1.2.2 草地早熟禾属品种间耐热性评价
        2.1.2.3 翦股颖属品种间耐热性评价
        2.1.2.4 高羊茅属品种间耐热性评价
        2.1.2.5 黑麦草属间品种耐热性评价
        2.1.2.6 粗茎早熟禾亚属品种间耐热性评价
        2.1.2.7 白三叶草种的耐热性评价
        2.1.3 耐寒性评价
        2.1.3.1 暖季型草耐寒性评价
        2.1.3.2 冷季型草耐寒性评价
        2.1.3.2.1 冷季型草属间耐寒性评价
        2.1.3.2.2 白三叶品种间耐寒性评价
        2.1.3.2.3 粗茎早熟禾属品种间耐寒性评价
        2.1.3.2.4 草地早熟禾属品种间耐寒性评价
        2.1.3.2.5 翦股颖属品种间耐寒性评价
        2.1.3.2.6 高羊茅属品种间耐寒性评价
        2.1.3.2.7 黑麦草属品种间耐寒性评价
        2.1.4 暖季型返青表现及绿色期
        2.1.4.1 暖季型禾本科草返青评价
        2.1.4.2 暖季型禾本科草绿色期评价
        2.1.4.3 马蹄金绿色期评价
        2.2 不同用途草种筛选的草坪质量评定
        2.3 综合评价
        2.3.1 属间比较
        2.3.2 属内评价
        2.3.2.1 草地早熟禾
        2.3.2.2 高羊茅
        2.3.2.3 多年生黑麦草
        2.3.2.4 粗茎早熟禾
        2.3.2.5 翦股颖
        2.3.2.6 白三叶
        2.3.2.7 狗牙根
        2.3.2.8 结缕草
        2.3.2.9 马蹄金
        2.4 引种结论及田间管理总结
        2.4.1 引种结论
        2.4.2 田间管理总结
        2.4.2.1 病害防治管理总结
        2.4.2.1.1 褐斑病
        2.4.2.1.2 白粉病
        2.4.2.1.3 腐霉枯萎病
        2.4.2.1.4 夏斑病
        2.4.2.1.5 锈病
        2.4.2.1.6 叶黑粉病
        2.4.2.1.7 炭疽病
        2.4.2.1.8 叶斑病
        2.4.2.1.9 白绢病
        2.4.2.1.10 苗期凋萎病
        2.4.2.2 虫害防治管理
        2.4.2.3 水分管理
        2.4.2.4 修剪管理
        2.4.2.5 施肥管理
    3 讨论
        3.1 引种评价方法讨论
        3.2 引种结果讨论
        3.2.1 冷季型引种结果
        3.2.2 暖季型草引种结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四、优优128引种试验简报(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D]. 刘红.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2]马棘的γ辐照效应与彩叶突变选育[J]. 田丹青,梅淑芳,沈晓霞,舒小丽,吴殿星. 核农学报, 2010(05)
  • [3]高寒牧区36种燕麦营养生态特性及其生产效能评价[D]. 王桃. 兰州大学, 2010(11)
  • [4]杂交水稻在印度尼西亚的推广研究[D]. 陈毅丹.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6)
  • [5]五十六种草坪草引种长沙的观赏用途与运动用途适应性研究[D]. 刘明稀. 湖南农业大学, 2004(04)
  • [6]优优128引种试验简报[J]. 陈建明. 福建农业, 2001(01)

标签:;  ;  ;  ;  ;  

优优128引进试验简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