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期刊媒体的广告管理策略

论期刊媒体的广告管理策略

一、试论期刊媒体的广告经营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任红梅,张宏翔[1](2021)在《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广告经营的困境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科技期刊广告经营的发展机遇及经营策略。【方法】基于科技期刊广告经营工作的实践与经验,结合文献调研,分析科技期刊广告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发行量大幅下滑以及期刊媒介形态的变化等因素导致广告投放数量减少,纸本期刊广告在视觉效果、表现形式、传播效率等方面已难以有效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广告效果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期刊编辑部广告经营意识淡薄。【结论】科技期刊应借助期刊的品牌影响力来做好期刊的广告经营,通过赠阅期刊等方式以及借助新媒体手段实现内容信息的有效传播,确保广告经营所需的发行规模,同时通过建设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或手机客户端平台等丰富广告传播渠道,优化广告表现形式,利用刊物的学术资源和出版资源为广告用户提供有特色的增值服务,同时加强广告业务的审核与管理,不断提升广告品质。

王虹敏[2](2021)在《生活书店的广告运营研究(1932-1945)》文中认为民国时期,我国出版业发展迅猛,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等实力雄厚的大型出版机构所构建的书业市场格局已然形成,与此同时,新的大小书局如潮水般涌现,书业市场竞争可谓异常激烈。因此,为了将自家书刊成功推销出去,广告便成为各大书局最好的宣传武器,且在商业运作中愈发成熟。生活书店作为民国富有盛名的进步文化出版机构,在广告运营上颇有建树,除在自家刊物上登载广告外,还于全国性报纸媒体中投放了大量广告,更为当时的书业市场提供了许多开创性的广告类型,极具“生活”特色。本文立足于1932-1945年生活书店的广告运营,在书局林立的民国阶段,窥视生活书店如何另辟蹊径通过广告来发展出版事业。本文对生活书店的广告实态深度考证,主要采取历史文献法和定性分析法,对生活书店开展的一系列广告运营作出研究。文章正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生活书店的创立与发展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广告运营相关内容展开阐述,通过厘清以往研究,界定“广告运营”基本概念,进而概述生活书店的广告运营情况,尤其是对广告机构设置及广告运营员职业要求等进行说明,有效机制下的共同作用使生活书店的广告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第二部分运用了大量图表,以“全国报刊索引”、“大成申报数据库”及各种电子书刊等史料资源,简要介绍了生活书店的书刊、门市发展概貌,在此基础上还分别探究了生活书店在自家期刊、图书、门市以及大众报纸上的广告表现,同时,这也是生活书店一直沿用的较为基础性的广告运营开展方式。第三部分是对生活书店在1932-1945年间所创制的特色广告类型作相关研究,从邮购广告、联合广告、目录推荐广告、流动经营广告、公益广告中,总结出生活书店在民国时期运营广告的独特之处,以进一步突出生活书店的广告于规范中随时代灵活多变、创新创造的运营特点。在广告内容与形式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本文第四部分剖析了生活书店的广告运营策略。生活书店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竭诚服务读者”为宗旨,其广告策略制定也以读者服务为首要出发点,同时,生活书店还利用媒介组合、书刊互动、事件营销等多种广告运营策略来吸引读者注意,促进书刊传播。第五部分则是立足于民国社会,重点讨论了生活书店广告运营的时代价值。生活书店所开展的广告运营在当时为读者传播了进步书刊信息,满足知识及文化应需而供给,并为书店自身于无形中塑造起品牌进步形象,更重要的是引领了近代书局广告新形式的创新与践行,从中反映出生活书店广告运营研究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思索。

周茂君,邸铭[3](2020)在《我国广告研究知识图谱再现:基于CSSCI 1998—2019年文献数据》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学科制度理论视角,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我国广告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再现,包括作者共被引图谱、作者单位共被引图谱、期刊共被引图谱、基金描述性图谱,以及突发性检测图谱、广告研究主题图谱、近5年广告研究热点共现。上述知识图谱勾画出我国自1998年以来广告研究的知识结构与发展脉络,是其研究现状的直观呈现。

赵炜[4](2020)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背景下党报集团上市公司经营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是“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和“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媒体融合发展涵盖“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多个层面,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学界探讨相关问题多从提升舆论引导力的角度出发,在“内容、渠道、平台”层面着眼提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策略,基于“经营、管理”层面的分析相对较少。改善经营策略、提升盈利能力既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内在要求,又是事关媒体生存的基础性问题,结合实践经历与关注领域,研究将问题聚焦于“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过程中党报(集团)应采取怎样的经营策略”。“新型主流媒体”概念脱胎于舶来的“主流媒体”概念,在经历译介入国内的“理论旅行”后,“主流媒体”由一具有批判意味的概念转变为国内媒体暗示自身“合法性”的话语资源。传统媒体生存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媒体的崛起,令“新型主流媒体”概念应运而生。就党报而言,做好经营活动仍然是其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过程中需要重视的环节。历史上,做好经营活动直接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体的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赋予党报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助力国家治理的重任,但技术迭代与受众分化给完成任务带来挑战,做好经营活动、获取经济支持是应对以上挑战的重要环节,党报必须有所回应。从媒介经营管理的角度考察,党报集团上市公司披露的经营业绩为了解其业务结构、归纳经营经验提供了窗口。出于经营传统、区域位置与行政级别等方面代表性的考虑,选择人民网、浙数文化、粤传媒三家党报集团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梳理、分析了三家公司近五年(2014-2018)的财务数据,并通过引入“利润权重”概念进一步辨别盈利能力较强的业务,将三家公司的经营特点分别总结为:稳健融合、彻底转型、小幅拓展。三家党报集团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同时表现出某些共性特点,如广告业务仍然是公司重要的创收来源、公司采取多元化经营以缓解收入压力、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速度在加快等,从给予其他党报参考的角度看,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可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营策略:将传统的“二次售卖”模式调整为“线上+线下”新模式;巩固核心业务,适当充实多元业务;提高业务数字化水平,加速融合发展。财务数据显示,目前党报盈利主要依靠多元经营,但相关研究证明,报业的本质属性与所处的现实环境要求报业集团及其上市公司专注核心业务,深挖信息服务利润。党报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最终要在提升“读者收入”中实现舆论引导与改善经营的统一。

任航[5](2020)在《《世界画报》中的都市“侧影” ——1928-1937《世界画报》的北平十年》文中提出庚子事变后,北京的各项新学迅速勃兴,民间兴起了办学、办报的热潮,北京的画报业也在此时发展起来。自彭翼仲创办《启蒙画报》开始,画报便作为一种通俗的传播形式,受到民众的喜爱。此后,北京画报的办刊数量平稳增长,至1928-1937年形成了北平“画报热”。其中,《世界画报》得益于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渐显现代性特征的社会环境,并因其专业的编排理念、精准的经营策略在北平的画报业中脱颖而出,发行长达十二年,出刊共计607期,成为华北地区销量第一的画报,也是北方摄影画刊中出版时间最长,期数最多的一个刊物。作为一份恪守新闻专业理念的画报,《世界画报》以图像为主的记录方式构筑了一部北平的社会图像志,其中既有技术力量、思想观念以及物质景观的不断发展,也有大众群体与都市的成长。它不仅记录了北平城市发展变迁的重要信息,也持续关注着北平都市文化的发展。本论文系统梳理了北京画报业的历史发展脉络,整理了1902年至1949年间所有现存可考的北京画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画报研究“南热北冷”现象的研究缺陷。在基本掌握北京画报历史的前提下,重点探求了1928‐1937年“画报热”中北平画报的发展状况和文化定位。采用社会文化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把画报视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文化现象,将《世界画报》作为都市文化的表述者,从媒体视角切入,探讨《世界画报》所展示出的都市“侧影”。自1928年6月20日,北京丧失了数百年来未曾中断的首都身份,经历了长达21年的非国都时代。在这21年中,1928-1937年的“北平十年”是北平由政治中心向现代化城市转型的重要时期,不仅呈现了独特的城市表现,也最能呈现出北平的都市文化特色。在这十年间,《世界画报》一直保持着对北平都市文化的关注,记载了北平都市文化转型与变迁的大量历史信息。因此,从北平都市文化语境中感受《世界画报》的文化张力,从《世界画报》中见证北平都市文化的现代性,在大众媒介与社会变迁的话语框架下,探究《世界画报》的城市叙事方式,及《世界画报》与北平都市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本文的思维平台与研究立场,也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具体而言,《世界画报》作为北平的都市文化样本,给予了北平更加多元化的叙事与解读方式。它凭借视觉媒体的再现,将各阶层市民原本彼此疏离的各式生活样貌拼剪于一体,其中既有新旧权贵、豪门巨贾、文人学者、青年学子的都市体验,也有普通市民、贩夫走卒的日常生活。不同的市民阶层构成了不同的休闲娱乐方式,不论是戏园、庙会等传统娱乐场所,还是电影院、公园等新式游乐项目,都在这座新旧并重、中西交融的北平城各放光彩。《世界画报》作为都市文化的生产媒介,以摄影、绘画、漫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自由穿行在各个文化维度中,不论是西方艺术的西风东渐,还是传统文化的渐进式改良,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看待艺术的视角,构造出既蕴含高雅又不吝世俗的都市空间。此外,《世界画报》极为关注女性议题,以图文并茂的传播样式充分展示了当时都市女性生活,把女性推向具有高密度话语的平台,塑造了美丽、时尚、独立的现代女性形象。通过画报详尽的叙事重构,我们看到它对于许多对立的事物都能包容与接纳,“传统的”与“现代的”、“本土的”与“外来的”多种元素在其中融于一体,又相对独立。本文通过深度挖掘《世界画报》在参与市民日常生活、都市休闲娱乐、都市艺术以及对现代女性形象建构时所表现出的巨大力量,探究画报对北平都市文化的表达方式与建构功能,以及都市文化与画报内容之间表现出的双向作用,以媒体视角探讨北平城市发展与转变的主轴,多维度地建构了20世纪20、30年代北平的都市文化。可以说,《世界画报》为都市群体叩启了一扇探索现代生活的大门,成为当时人们追求现代性的“软性入口”,并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中,推进了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文化心态的发展变迁。这一过程,也正从一个侧面透射出北平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本文在对《世界画报》解读的过程中,试图刻画出一个不同于上海的“现代性”的可能,最大限度地想像、构建与呈现一个交织于媒介记忆与历史现实之间的拟态化的“北平十年”。

李晓[6](2020)在《中国广告研究二十年知识图谱分析(1998-2019)》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功能,通过词频分析、关键词共被引分析、文献共被引等具体的技术手段,结合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以1998-2019年间发表于CSSCI期刊上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复测试和研讨,将数据检索条件确定为篇名“广告”或“营销”或“品牌”,得到13193篇学术论文。在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梳理二十年广告研究文献,分析广告研究的学术团体、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形成原因、广告发展趋势、总结广告发展阶段、剖析广告发展动力,为发展与完善广告研究提供科学的预测与合理的建议。作者共被引分析、机构共被引分析及各突现作者分析,揭示国内广告研究高影响力作者和学术团体以及发文研究机构等信息。研究发现,广告研究领域的高频发文作者、高被引作者、高广告研究被引爆发作者大部分是50后的作者,在学术研究中新兴年轻作者的发声力量较弱。在机构合作方面,大部分机构均为一次性合作,合作关系较弱,且研究机构大多是“双一流”高校。利用高频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发现国内广告研究热点与前沿受技术环境和市场的影响较大。为进一步阐述国内广告研究的发展脉络与总体趋势,将二十年来我国广告发展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998—2001年间为缓慢增长阶段,研究热点主要有:“广告经营”、“报纸广告”、“品牌形象”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报业广告的快速发展。2002年—2008年间国内广告研究进入到快速增长阶段,相关研究迅猛发展,广告研究更加深入,可操作性也得到提升,纯理论的研究不再是一枝独秀,这一时期的广告主要是从市场角度进行研究。2009年—2014年间作为慢热增长阶段,国内的广告研究进入沉淀和深化期,这一时期广告进入转型期。随着技术变革,这一阶段的热点由于广告业的实践不断变化。2015年—2019年我国广告研究进入到融合发展阶段。从广告进化论视角分析,广告研究成果的数量虽在降低,但研究的总体热度不减,广告的研究内容由理念研究向实践研究转变,未来将进一步朝着技术创新以及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广告。

张艳萍[7](2019)在《学术类微信公众号运营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广告经营效果不理想,需要提升盈利能力。文章采取经验总结法,总结学术类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与广告经营策略。通过分析学术类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发现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具有盈利基础。学术期刊应重视微信公众号的价值,提升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盈利能力,实现学术期刊跨媒体学术资源的有效整合,规避微信公众号的运营风险。

陈若萱[8](2018)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台湾地区的无线电视事业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戒严”时期形成了台视、中视和华视三足鼎立的无线电视格局。“解严”之后,随着政策的改变,第四家无线电视公司民视成立,公共电视独立建台并开播。2000年民进党上台之后,对台湾无线电视的格局进行了较大调整,“党政军”退出三台、媒体改革等成为无线电视媒介在“绿色执政”之后的关键词。本文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为研究主体和中心,借鉴制度变迁理论,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主要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史”的维度,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采用案例比较研究和比较历史分析结合的方法,将历史研究与制度研究相结合,把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作为台湾历史现实的产物,并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关注其宏观历史脉络,分析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二是“论”的维度,力求与史结合,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作批判性考察,关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历史发展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外生性变量、内生性变量和行动者等因素,研究这三个变量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综合影响;关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其变迁轨迹及变迁类型。在研究方法上,笔者借助深度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法等方法,访谈多名台湾电视媒体业界人士、学界人士和政界人士,并对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和公视五家无线电视台及部分有线电视台进行观察,使研究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台湾无线电视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制度变迁。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首先,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本研究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对其进行分析,这是新制度经济学与新闻传播学相结合的创新尝试,丰富和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其次,本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以史为鉴,对未来两岸电视媒介发展乃至政策制定有所帮助。本研究力求能为促进“一国两制”的中国新闻事业提供参考,在促进未来两岸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合作的基础上,增进两岸电视媒体的理解与互信,促进华文电视媒体共同发展。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思路,梳理理论及综述文献,讨论本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等。第二章为“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51-1987),介绍了“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建立概况,本章梳理了在国民党严格的威权统治之下,以商业运营制度建立无线电视,台视、中视和华视三家无线电视台先后成立的过程,分析了“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三章为“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87-2000)。本章梳理了“戒严”令解除之后,媒体产业开始快速发展时,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发展的情况;分析“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四章为“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2000-2017)。本章梳理了民进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民众对所谓民主的需求愈加强烈,台湾无线电视媒介随之发生的变化;分析了“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五章为结语: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变迁分析与媒介批判,笔者对每一阶段的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进行总结,得出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形成、制度变迁类型、各因素的影响模式和变迁全程的路径依赖作用等四条结论,并对政治力量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中的负面作用进行批判反思。经过研究,笔者发现,台湾无线电视的诞生源于政治制度的推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的制度变迁模式表现为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并行。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过程中,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发挥交互作用,政治、经济与技术因素是外生性因素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因素;行动者之间成本和收益的不均衡成为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非正式约束对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产生强大作用,政治、经济等因素常以非正式约束的形式对实施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在选题、研究内容和视角及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性,首先,本文填补了台湾电视相关研究的空白,采用最新的数据和资料,记录了台湾无线电视转型的重要时期;其次,本文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使研究具有较强逻辑性,运用制度制度变迁理论,对史料进行创新性的逻辑思考,是台湾电视史研究的一次创新;最后,本文通过深度访谈、观察法等质化研究方法,获得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克服了大陆的台湾研究往往缺乏第一手资料的缺陷。

牟俊奕[9](2018)在《报业自救的商业模式探索及其失败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从世纪之交开始,报业颓势尽显,进入寒冬。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报业广告收入断崖式下滑,受众加速流失,经营困难者剧增,报纸消亡论愈演愈烈。报业深陷困境,尽管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为根本的是商业模式危机。报业危机由来已久,报业一直致力通过商业模式转型进行自救。已有实践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传统商业模式在线延伸、依托主业拓展相关业务和尝试跨行业投资开源拓收然而,大多数报纸自救的尝试收效甚微。一方面在线内容收入微乎其微,在线广告收入远不足以弥补线下广告的下滑,另一方面关联收入的拓展成效甚微,跨行业投资也难如初愿,并不具普遍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报业遭遇多方覆盖竞争,二是报业内容收费存在瓶颈,三是报业广告面临多重竞争。从报业自救的历程看,商业模式的转型最终归于失败。报业未来发展,市场化报纸因商业模式缺失而消亡,少数公益性报纸由政府财政扶持并存留。报业可能消亡,但报业是最为重要的专业内容提供者,报业消亡后,专业内容存在缺口。报业自救的失败,意味着专业内容缺乏商业模式。专业内容的未来商业模式可能在于:内容垂直化且争取内容付费收入,融入新兴媒体依靠生态圈盈利。

刘莹[10](2015)在《文学期刊与新世纪文学趋向》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新世纪文学期刊为主要考察对象,将新世纪文学期刊置于新世纪文学场域中,通过对重要的期刊行为、期刊事件和期刊现象的梳理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形态、文学思潮、文学体制的分析,以达到对新世纪文学整体面貌和走向的把握。进入新世纪后,文学期刊格局逐渐发生重大变动,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综合类文学杂志的兴起;通俗文学期刊的复兴以及青春杂志的遍地开花。而文学期刊审美理想的摇摆,“泛文学”路径的实践,文学期刊的类型化生产,青春作家办刊现象以及文学期刊的跨媒介互动,新世纪文学期刊的新趋向对文学生产和审美风尚形成反制作用,推动了文学审美的泛化、类型文学的盛行、青春文学的崛起。文学生产机制的转变则意味着对新世纪文学期刊的研究必须突破传统文学期刊研究方法,在把握文学本体的基础上,对影响文学期刊多种因素进行综合鉴别和考量。论文分为八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阐释了文学期刊对于新世纪文学的关键意义,对论文将要涉及的“新世纪文学”这一关键概念的来源、特质以及时间范围进行梳理并予以界定。此外,整理了学术界对此论题的相关研究现状。第一章着重描述新世纪文学期刊的新风貌和新走向。从新时期以来文学期刊的演变、文学期刊生产要素的变动、新世纪文学期刊动向三个方面把握新世纪文学期刊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展示新世纪文学期刊的整体风貌,并以此观察新世纪文学环境、格局、潮流的演变。第二章主要考察文学期刊审美理想的摇摆。新世纪的大部分文学期刊放弃了激进的形式实验,转向对日常生活的记录和描摹,现实主义成为创作主潮。消费市场的沉重压力致使部分文学期刊丧失审美自主性,造成创作的萎缩和重复。与此同时,一些文体意识鲜明的文学期刊定位准确,迅速崛起,促进多种文体发展,平衡了文学创作力量。第三章主要考察文学期刊“泛文学”路径的探索。面对严峻危机,新世纪部分期刊打破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大板块的限制,通过日记、书信、采访、调查、回忆录等多种文本形式,向综合化文学杂志发展。同时,文化类杂志书、纪实文学、“非虚构写作”的悄然兴起都意味着新世纪文学的转型和新变。文学创作群体随之扩张,文学审美则从精英化转向民间化,单一性转向多元性。第四章主要考察文学期刊和类型文学之间的关系。类型文学的盛行对于文学期刊的内容、定位、格局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文学期刊的类型写作倾向愈加明显,通俗文学期刊和青春文学期刊则借此迅速抢占新世纪期刊市场份额。新世纪文学从中汲取创作养分,弥补自身缺陷,却又极易陷入类型化生产的泥沼中。第五章主要考察新世纪青春文学的发展和青春写手办刊现象。以《萌芽》《最小说》两本青春文学刊物为中心,通过对期刊作者群、文学赛事、经营方针等不同内容的分析,探讨了在新的文学生态环境下青春文学期刊的发展方式,它们孕育了青春作家,推动了青春文学创作,改写了传统的文学生产机制,甚至影响了当代文化产业的消费形态、产品构成及衍生途径。第六章主要考察新世纪文学期刊的跨媒介行为。一方面,文学期刊呈现出图像化趋势,注重视觉包装,增加图像类栏目,促进文字和影像艺术的融合。同时,新世纪文学期刊的影视化、动漫化趋势比较突出。另一方面,新世纪文学期刊和网络媒介互动频繁。文学期刊借助新媒体挖掘文学资源、扩大刊物影响。新世纪文学的题材、体裁、风格、传播也由此发生变化。结语部分从三个方面对全文进行归纳和总结,即新世纪文学期刊格局的变动,新世纪文学生产机制的转变,新世纪文学发展趋向。纯文学期刊、通俗文学期刊、青春文学期刊在文学题材、文学类型、文学资源上逐步走向分享和共生。介入文学生产的元素愈来愈多,政治、市场、资本、媒介等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致使新世纪文学生产关系愈加复杂,这必将深刻影响新世纪文学的形态和走向。

二、试论期刊媒体的广告经营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期刊媒体的广告经营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广告经营的困境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媒体时代对科技期刊广告的新要求
2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广告经营的困境
    2.1 纸本发行量下降带来的广告投放数量减少
    2.2 纸本期刊广告表现形式单一
    2.3 纸本期刊广告效果缺乏数据支持
    2.4 科技期刊广告经营意识淡薄
3 科技期刊广告的优势分析
    3.1 期刊内容营造核心价值
    3.2 纸质阅读的不可替代性
    3.3 新媒体融合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
4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广告经营的对策
    4.1 坚持内容为王
    4.2 多措并举促进发行
    4.3 广告形式的新媒体化
    4.4 重视对广告用户的增值服务
    4.5 培养科技期刊广告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5 结语

(2)生活书店的广告运营研究(1932-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生活书店的研究
        1.3.2 关于生活书店广告运营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生活书店发展背景及广告运营概况
    2.1 生活书店的创立与发展
    2.2 广告运营概述
        2.2.1 广告运营概念界定
        2.2.2 生活书店广告运营概况
第三章 生活书店广告媒介选择
    3.1 以自家期刊为载体的广告运营
        3.1.1 生活书店期刊出版概貌
        3.1.2 期刊广告主要表现
    3.2 以自家图书为载体的广告运营
        3.2.1 生活书店图书出版概貌
        3.2.2 书版广告主要表现
    3.3 以报纸为载体的广告运营
    3.4 以门市为载体的广告运营
        3.4.1 生活书店门市概况
        3.4.2 门市广告主要表现
第四章 生活书店新型广告类型研究
    4.1 重视邮购广告,建立发行网络
    4.2 创制联合广告,联动中小书局
    4.3 编印目录推荐广告,精准到达读者
    4.4 设置流动经营广告,供应战时需要
    4.5 登载公益广告,增强社会传播
第五章 生活书店广告运营策略分析
    5.1 立足读者服务,坚持事实性表达
    5.2 利用媒介组合,扩大传播效果
    5.3 协同书刊互动,吸引读者注意
    5.4 连续投放广告,加固读者印象
    5.5 注重事件营销,提升读者好感
第六章 生活书店广告运营时代价值
    6.1 传播进步书刊信息
    6.2 塑造品牌进步形象
    6.3 引领近代书局践行广告新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我国广告研究知识图谱再现:基于CSSCI 1998—2019年文献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缘起
研究思路及方法
数据获取
基于学科制度理论视角下的图谱呈现
    (一)作者共被引分析
    (二)作者单位共被引分析
    (三)期刊共被引分析
    (四)基金描述性分析
基于文献共被引分析的图谱呈现
    (一)突发性检测
    (二)1998年以来广告研究主题回顾
    (三)近5年广告研究热点共现
结语

(4)“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背景下党报集团上市公司经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主流媒体与新型主流媒体
        1.2.2 党报与党报集团上市公司
        1.2.3 商业模式与经营策略
    1.3 文献综述
        1.3.1 “主流媒体”概念的起源与流变
        1.3.2 “新型主流媒体”概念的提出
        1.3.3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进展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对研究材料的评价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做好经营:党报集团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环节
    2.1 历史传统:改善经营活动贯穿传媒体制改革进程
    2.2 现实回应:生存环境变化对媒体经营提出更高要求
    2.3 党报集团上市公司的经营优势
第三章 党报集团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分析:以人民网、浙数文化、粤传媒为样本(2014-2018)
    3.1 人民网近五年经营状况
    3.2 浙数文化近五年经营状况
    3.3 粤传媒近五年经营状况
第四章 三家党报集团上市公司经营特点评析
    4.1 人民网经营特点:稳健融合
    4.2 浙数文化经营特点:彻底转型
    4.3 粤传媒经营特点:小幅拓展
第五章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过程中党报集团上市公司的经营策略
    5.1 调整:将传统“二次售卖”调整为“线上+线下”新模式
    5.2 巩固和充实:巩固核心业务,适当充实多元业务
    5.3 提高:提高业务数字化水平,加速融合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世界画报》中的都市“侧影” ——1928-1937《世界画报》的北平十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1.1 北平画报的独特文化意义
        0.1.2 北平历史发展的特殊性
    0.2 相关学术史回顾
        0.2.1 中国近现代画报相关研究
        0.2.2 中国大众媒体与都市文化相关研究
        0.2.3 民国北京/北平都市文化相关研究
    0.3 研究对象、内容及视角
        0.3.1 研究对象
        0.3.2 研究内容
        0.3.3 研究视角
    0.4 研究思路、创新点及研究框架
        0.4.1 研究思路
        0.4.2 创新点
        0.4.3 研究框架
第1章 北平画报业的成长与《世界画报》
    1.1 从“京城”“国都”到“故都”:1928‐1937 年的北平
        1.1.1 政治地位的起落浮沉
        1.1.2 时局演变下的商业形势
        1.1.3 发达的现代教育体系
        1.1.4 城市消费新主力及其表现
        1.1.5 兼容并蓄的“文化古城”
    1.2 从北京到北平:画报业的发展状况和文化定位
        1.2.1 北京画报的早期发展
        1.2.2 1928 -1937 北平阶段的“画报热”
        1.2.3 补说:1938-1949 北平画报基本走向
    1.3 都市文化的表述者——《世界画报》
        1.3.1 《世界画报》的发展阶段
        1.3.2 《世界画报》的主编及创作群体
        1.3.3 《世界画报》的出版困境与生存策略
        1.3.4 《世界画报》的经营策略
第2章 都市生活:《世界画报》中的市民休闲生活与游乐想像
    2.1 《世界画报》中的市民日常生活叙事
        2.1.1 形色生活:中上层阶级的都市人生
        2.1.2 校内校外:青年学子的新式生活
        2.1.3 “另一个都市”:下层贫苦市民的都市体验
    2.2 西风东渐下的休闲娱乐空间
        2.2.1 异彩纷呈的新式游乐
        2.2.2 备受追捧的传统娱乐
        2.2.3 作为平民游乐场的天桥地带
    2.3 岁时节日与习俗的变迁
        2.3.1 传统节日与习俗变迁
        2.3.2 新式城市民俗与现代节令习俗新貌
        2.3.3 婚丧嫁娶中的新风尚
第3章 :都市艺术:《世界画报》中的中西文化记忆
    3.1 西方文化与艺术的西风东渐
        3.1.1 摄影文化:艺术与写实并存
        3.1.2 漫画艺术:都市空间的多棱镜
    3.2 传统文化的渐进式文化改良
        3.2.1 北平画坛:欧美风雨下的吐故纳新
        3.2.2 戏曲艺术:“中西对话”中的竞相争荣
第4章 都市女性:《世界画报》中的现代女性形象
    4.1 对女性身份与身体的展现
        4.1.1 女性身份的类别
        4.1.2 以艺术之名:女性身体的公开
        4.1.3 女性身体“健康美”观念的表达
        4.1.4 舞蹈艺术与舞动的女性身体
    4.2 追求自立与自新的新时代女性
        4.2.1 独立:知识化的职业都市女性
        4.2.2 时尚:走在消费潮流之上的女性
        4.2.3 美丽:自信的精神与健康的体魄
    4.3 图说女性:焦虑中的两性关系与都市想像
结论 想像与构建:《世界画报》中的北平都市叙事
    一、画报是城市现代生活的“文化符号”
    二、《世界画报》中的现代性想像
    三、《世界画报》对社会矛盾冲突的“逃避”与“面对”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中国广告研究二十年知识图谱分析(1998-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知识图谱是分析广告研究的有效方法
        2.了解广告研究前沿的重要性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
        1.研究问题
        2.研究目标
    (四)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述评
    (五)理论基础
        1.知识图谱
        2.广告研究
        3.发展广告学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的来源
        1.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
        2.数据资料的筛选和确定
    (三)研究数据的处理
        1.应用软件的选取
        2.CiteSpace知识图谱的绘制及解读
    (四)创新点
        1.研究视角
        2.研究结论
三、我国广告研究主体
    (一)微观:广告的研究学者分析
        1 作者共现分析
        2 作者共被引分析
        3.广告研究者学术团体分析
        4 广告研究被引爆发作者
    (二)宏观:广告的研究机构分析
        1.广告发文机构
        2 广告的被引机构分析
    (三)总结
四、我国广告研究二十年热点与前沿
    (一)我国广告研究二十年热点、前沿的界定
        1.研究热点的界定
        2.研究前沿的界定
    (二)我国广告研究二十年热点分析
        1.广告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分析
        2.广告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
        3.广告研究的爆发词分析
    (三)我国广告研究二十年前沿分析
        1.广告研究文献共被分析
        2.广告研究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
五、我国广告研究二十年的发展阶段
    (一)我国广告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
    (二)我国广告研究成果的四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98 年—2001 年(缓慢增长阶段)
        2.第二阶段:2002 年—2008 年(快速增长阶段)
        3.第三阶段:2009 年—2014 年(慢热增长阶段)
        4.第四阶段:2015 年—2019 年(融合发展阶段)
六、结论与讨论
    (一)发展广告学理论崛起,实务研究较多
    (二)广告进化论下市场驱动广告热点变化
    (三)较少建构学术共同体和机构学术共同体
    (四)研究者学科背景广泛,管理学背景居多
    (五)广告研究蓬勃发展,广告学专业地位不高
    (六)技术改变广告生态,模糊“广告”边界
    (七)跨学科的广告研究不足
    (八)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学术类微信公众号运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重开通轻运营
    1.2 学术期刊新媒体经营意识不足
    1.3 学术期刊市场化是必然趋势
    1.4 公众号运营专业化程度低
2 学术类与学术期刊公众号的对比分析
    2.1 目标受众相同, 阅读需求相似
    2.2 传播内容相近, 经营基础一致
    2.3 运营主体不同, 运营目标部分相同
    2.4 广告经营策略相同, 盈利模式一致
3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启示
    3.1 明确微信公众号的新媒体属性
    3.2 注重微信公众号盈利能力建设
    3.3 发挥学术期刊的核心营销优势
    3.4 重视学术期刊的跨媒体资源整合
    3.5 做好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危机管理
4 结语

(8)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1.1.3 基本概念界定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
        1.2.2 搜集资料的方法
        1.2.3 研究意义
        1.2.4 研究框架
    1.3 理论梳理与文献综述
        1.3.1 理论梳理
        1.3.2 文献综述——台湾电视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51-1987)
    2.1“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2.1.1 试水电视业:教育电视台的成立
        2.1.2 第一家商业电视台:台视
        2.1.3 中视:率先播出彩色节目
        2.1.4 华视:突出教育节目特色
        2.1.5 公共电视节目的草创
    2.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2.2.1“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2.2.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2.2.3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2.3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2.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2.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 “解严”之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87-2000)
    3.1 “解严”之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3.1.1 台视、中视和华视:进入激烈竞争时期
        3.1.2 民视的成立:反对党“发声”,打破无线三台“三足鼎立”格局
        3.1.3 公视:漫长的筹建之路
    3.2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3.2.1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3.2.2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3.2.3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3.3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2000-2017)
    4.1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4.1.1 商业无线电视台的重组
        4.1.2 公广集团版图的扩充
    4.2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4.2.1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4.2.2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4.2.3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4.3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5. 结语: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变迁分析与批判
    5.1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2 “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3 2000年“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4 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反思与批判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访谈人物列表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其他作品发表情况
后记

(9)报业自救的商业模式探索及其失败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
第一章 加速恶化的报业危机
    第一节 广告收入断崖式下跌
        一、新世纪初开始的初步下滑
        二、次贷危机下的大幅缩减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断崖式下滑
    第二节 受众加速流失
        一、报纸发行总量剧减
        二、年轻受众丧失殆尽
    第三节 报纸倒闭者剧增
        一、西方国家报纸倒闭潮愈演愈烈
        二、国内报纸濒困者与日剧增
第二章 报业自救的商业模式探索实践
    第一节 传统商业模式在线延伸
        一、争取在线内容收入
        二、阻断广告收入下滑
    第二节 依托主业拓展相关业务
        一、依靠内容进入图书出版
        二、依托发行发展物流配送
        三、凭借传播开展信息咨询
    第三节 跨行业投资开源拓收
        一、有选择发展垂直电商
        二、借助并购进入文娱业
        三、投资地产等高利润行业
第三章 报业自救商业模式探索的失败
    第一节 传统商业模式无法在线复制
        一、在线内容收入微乎其微
        二、广告收入下滑趋势加速
    第二节 关联收入拓展收效甚微
        一、关联收入杯水车薪
        二、关联业务竞争激烈
    第三节 跨业投资转型鲜有成效
        一、跨业投资难具普遍性
        二、跨业投资收益难如初愿
第四章 报业商业模式探索失败的原因
    第一节 报业遭遇多方覆盖竞争
        一、社交媒体对报业的覆盖竞争
        二、搜索引擎对报业的覆盖竞争
        三、在线应用对报业的覆盖竞争
    第二节 报业内容收费存在瓶颈
        一、受众存在免费阅读内容的习惯
        二、专注注意力的内容难以收费
        三、报业面临覆盖竞争无法收费
    第三节 报业广告面临多重竞争
        一、在线新闻平台分食广告收入
        二、新媒体生态圈侵吞广告收入
第五章 商业模式缺失下的报业发展前瞻
    第一节 报业发展的两种趋势
        一、市场化报纸或逐步消亡
        二、公益性报纸由财政供给
    第二节 专业内容商业模式待重塑
        一、报业消亡引致专业内容缺口
        二、报业自救失败引致专业内容商业模式缺失
        三、专业内容商业模式重塑的基本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文学期刊与新世纪文学趋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新世纪文学期刊的新风貌和新走向
    第一节 新时期以来文学期刊的演变
        一、20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勃兴
        二、20世纪90年代:文学期刊的产业化改革
        三、新世纪以来:文学期刊新变
    第二节 文学期刊生产要素的变动
        一、走向市场:作家心态和代群的裂变
        二、掌握主动:编者角色的强化
        三、趋于中心:读者位置的转移
    第三节 新世纪文学期刊动向
        一、文学期刊经营策略的调整
        二、文学期刊与文学潮流的嬗变
第二章 文学期刊审美理想的摇摆
    第一节 “现实”兴盛与“先锋”式微
        一、现实书写的“全面胜利”
        二、审美困境
    第二节 文体风尚
        一、选刊趣味的倾斜
        二、创作的重复与萎缩——长篇小说的繁荣和短篇小说的衰落
    第三节 文体细分——市场和读者的双重认可
        一、新世纪小小说类文学期刊的繁荣
        二、雅俗共赏的审美追求
第三章 文学期刊“泛文学”路径的探索
    第一节 新世纪纯文学突围
        一、世纪末的生存焦虑——“跨文体写作”
        二、填补市场空白——“大文学”策略的确立
    第二节 “泛文学”路径的探索
        一、《天涯》:一种文学期刊新模式
        二、文化类杂志书的悄然兴起
        三、报告文学的衰落和纪实文学的崛起
        四、成长之中的“非虚构写作”
    第三节 从“泛文学”期刊看新世纪文学的演进
        一、纯文学审美经验的泛化
        二、文学创作力量的多元化
第四章 文学期刊与类型写作的盛行
    第一节 日益消弭的距离——纯文学与类型文学
        一、消费语境中的传统文学和类型文学
        二、《当代》与类型小说
    第二节 文学期刊的精神传播策略
        一、一刊多版的通俗文学期刊
        二、年龄细分的类型优势
    第三节 从文学期刊类型化生产看新世纪文学
        一、丰富整体文学布局
        二、市场主导的文本复制
第五章 青春路线的文化狂欢
    第一节 青春文学刊物的自救之路——以《萌芽》为中心
        一、“新概念作文大赛”——“青春文学”的流水线
        二、产业化经营的初步尝试
    第二节 青春偶像办刊热潮——以《最小说》为中心
        一、以偶像引领市场
        二、打造专属作者群
        三、跨界经营:培育完整的产业链条
    第三节 从青春文学观察新世纪文学动向
        一、作家明星化和读者粉丝化
        二、分化与融合
第六章 媒介互动中的新世纪文学期刊
    第一节 新世纪文学期刊的影像化趋势
        一、文学期刊的视觉形象设计
        二、文学文本的影视化书写
        三、文学文本的动漫化书写
    第二节 网络资源的开辟与整合
        一、传统文学期刊的网络试水
        二、媒介激活——以文学期刊的新媒体平台为中心
    第三节 从文学期刊媒介交融现象看新世纪文学走势
        一、视觉文化语境中的文本美学
        二、孕育文学新兴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四、试论期刊媒体的广告经营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广告经营的困境与对策[J]. 任红梅,张宏翔.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09)
  • [2]生活书店的广告运营研究(1932-1945)[D]. 王虹敏. 河北大学, 2021(02)
  • [3]我国广告研究知识图谱再现:基于CSSCI 1998—2019年文献数据[J]. 周茂君,邸铭. 广告大观(理论版), 2020(05)
  • [4]“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背景下党报集团上市公司经营策略研究[D]. 赵炜. 河北大学, 2020(08)
  • [5]《世界画报》中的都市“侧影” ——1928-1937《世界画报》的北平十年[D]. 任航. 吉林大学, 2020(08)
  • [6]中国广告研究二十年知识图谱分析(1998-2019)[D]. 李晓.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7]学术类微信公众号运营探讨[J]. 张艳萍. 科技与出版, 2019(07)
  • [8]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D]. 陈若萱. 厦门大学, 2018(06)
  • [9]报业自救的商业模式探索及其失败原因分析[D]. 牟俊奕.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5)
  • [10]文学期刊与新世纪文学趋向[D]. 刘莹. 南京大学, 2015(01)

标签:;  ;  ;  ;  ;  

论期刊媒体的广告管理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